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开唇兰的价值与研发概况



全 文 :收稿日期:2001-02-16
作者简介:刘国民 ,男 ,教授 ,农学博士 ,硕士研究生导师。 1955年 8月 25日出生。 1986年 9月 ~ 1989年 7月于云南农业大
学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并获硕士学位;1989年 10月 ~ 1992年 10月在湖南农学院攻读博士研究生并获博士学位。近年主
要从事植物组织培养 、生物化学以及苦丁茶等领域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 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省自然科学基
金 、省教育厅科研基金等渠道资助的多项科研课题 ,目前正在主持承担两项国家自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和 1项省自科学基金
资助项目。与人合作主编教材两部并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参编专著 2部 ,在各类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 30余篇。现任海
南大学苦丁茶研究所所长 ,海南大学农学院副院长,并任海南省植物学会副理事长 ,海南省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会理事以
及海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
开唇兰的价值与研发概况
刘国民 ,李 微 ,李娟玲
(海南大学农学院 , 海口 570228)
摘要:全世界有 40余种开唇兰属植物 ,我国有 20 种 , 2 变种 ,其中花叶开唇兰和台湾开唇兰最有价值 ,既是我
国民间使用的一类珍贵中药材 ,同时又是室内观赏植物珍品。本文介绍了开唇兰的分布和生物学特性 ,开唇
兰的形态特征与观赏价值 ,以及开唇兰的药用价值与研发概况。
关键词:开唇兰;观赏植物;药用植物
On the importance as well as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urvery of
Anoectochilus Linndl.
LIU Guo-min , LI Wei ,LI Juan-ling(The Agricultural Collegeof Hainan University , Haikou 570228 , Chi-
na)
Abstract:There are at least 40 species of Anoectochilus in the world , and 20 species and 2 variants in China.Of all
A.roxburghii (Wall.)Lindl.and A.formosanus Hayata are the most impor tant.They are bo th a kind of valu-
able ing redi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reasures of indoor ornamental plants.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distribution , biological properties , morphological charateristics , o rnamental value and medicine importance o f A-
noectochilus spp., as well as the survery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Anoe tochilus.
Key words:Anoectochilus;o rnamental plant , medicine herb
文章编号:1003-6563(2001)02-0027-10  中图分类号:Q949.9 文献标识码:A
0 引 言
开唇兰属植物(Anoectochilus Lindl.),特别是花叶开唇兰[ A .roxburghii (Wall.)Lindl.]
和台湾开唇兰(A .formosanus Hayata),是我国民间使用的一类珍贵中药材 ,同时又兼具赏叶
和观花之功用(图版:1 ,2)。近年来 ,开唇兰属植物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行情一直看好 ,我国闽
台地区以及广西 、海南 、云南等省区对开唇兰的研究与开发利用逐渐形成了一股热潮 。本文拟
就开唇兰的生物学特性与分布 ,开唇兰的观赏价值 、药用价值与经济价值 ,以及开唇兰的研发
第 19卷第 2期
2001年 6月          贵 州 科 学GUIZHOU SC IENCE        Vol.19 , No.2Jun., 2001
现状与前景等问题进行综述 ,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参考 。有不妥之处 ,请读者不吝批评指正。
1 开唇兰的分布及生物学特性
1.1 种类与分布
关于开唇兰属植物的种类问题 ,不同文献所介绍的数字有出入 ,这主要是由于不同学者对
属的划分有不同意见 ,以至于根据不同的分类系统得出不同的数据来 。由于开唇兰属(Anoec-
tochilus Bl.)与齿唇兰属(Olontocilus Bl.)两属的区别对待别很小 ,多数学者都主张把二者合
并。科学出版社(1999)出版的《中国植物志》(第十七卷)赞同 G.Seidenfaden(1978)的意 见 ,
已将齿唇兰属并入开唇兰属。据此统计 ,开唇兰属植物全世界应有 40余种 ,主要分布于亚洲
热带地区至大洋洲〔1〕 。我国有 20种 , 2变种〔1〕 ,主要分布于西南和东南地区 ,包括云南 、四川 、
贵州 、广西 、西藏 、浙江 、江西 、广东 、海南 、福建以及台湾等省区〔1 ~ 6〕。其中花叶开唇兰(俗称
金钱莲)的分布最广 ,储量最多〔4〕 。台湾是我国开唇兰属植物储量和种类较多的省份 ,目前已
发现原生台湾的开唇兰属植物有 6种。我国开唇兰属植物的种类及其分布地区如表一所示。
表一 我国开唇兰属植物(Anoetochilus spp.)的种类及主要分布地区
中   名 拉 丁 文 学 名 在我国分布的主要地区
一柱齿唇兰 A .tortus(King et Pantl.)King et Pantl. 广西(融水 、凌云)、云南南部至西南部 、西藏(墨脱)。
艳丽齿唇兰 A .moulmeinensis (Par.et Rchb.f.)Sei-
denf.
广西 、四川 、贵州(梵净山)、云南 、西藏(墨
脱)。
小片齿唇兰 A .abbreviatus(Lindl.)Seidenf. 广东 、香港 、海南 、广西
小齿唇兰 A .crispus Lindl. 云南(贡山)、西藏(察隅 、墨脱)。
齿唇兰 A .lanceolatus Lindl. 台湾 、广东 、广西 、云南。
短柱齿唇兰 A .brevisty lus (Hook.f.)Ridl. 云南 、西藏(墨脱)。
耿马齿唇兰 A .gengmanensis K.Y.Lang 云南(耿马)
红萼齿唇兰 A .clarkei (Hook.f.)Seidenf. 西藏(墨脱)。
台湾齿唇兰 A .inabai Hayata 台湾省。
白齿唇兰 A .candidus (T.P.Lin et C.C.Hsu)
K.Y.Lang 台湾省。
西南齿唇兰 A .elwesii (Clarke ex Hook.f.)King et
Pantl. 台湾 、广西 、四川 、贵州和云南。
滇南开唇兰 A .burmannicus Rolfe 云南南部至西南部
屏边开唇兰 A .pingbianensis K.Y.Lang 云南(屏边)。
28 贵 州 科 学                19 卷
  续表 1
中   名 拉 丁 文 学 名 在我国分布的主要地区
花叶开唇兰(原
变种)
A .roxburghii (Wall.)Lindl.var.rox-
burghii
浙江 、江西 、福建 、湖南 、广东 、海南 、广西 、
四川 、云南 、西藏东南部(墨脱)。
保亭开唇兰(变
种)
A . roxburghii (Wall.) Lindl. var.
baotingensis K.Y.Lang 海南(保亭太平岗)。
香港开唇兰 A .yungianus S.Y.Hu 香港。
浙江开唇兰 A .zhejiangensis Z.Wei et Y.B.Chang 浙江(遂昌)、福建(建阳 、将乐)、广西(龙胜)。
峨眉开唇兰 A .emeiensis K.Y.Lang 四川(峨眉山)。
滇越开唇兰 A .chapaensis Gagnep. 云南(屏边)。
台湾开唇兰 A .formosanus Hayata 台湾 ,广布全省
高雄开唇兰 A .koshunensis Hayata 台湾省 ,从北部至南部。
1.2 生物学特性
开唇兰属植物均为陆生兰 ,系阴生植物 ,光饱和点低 ,其正常生长发育所需光照强度只有
正常日光量的 1/3左右 ,喜阴湿 、凉爽 、弱光或散射光的生态环境 ,最忌夏季中午前后的直射强
光。环境中气温宜在 18℃~ 20℃范围内 ,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 85%以上 ,常风小或静风 ,通
风。一般分布于海拔 300 ~ 1 500 m左右的阴湿森林中或草丛中 ,尤其喜生长于上有常绿阔叶
遮阳 ,下有枯枝落叶铺被的沟边 、石壁上或树蔸边等阴湿环境中 。开唇兰属植物要求土壤有机
质含量高 ,疏松通气 ,透水和保水性能俱佳 ,含水量 20%~ 24%,pH5.5 ~ 6.5。一般说来 ,肥沃
的森林腐殖土 、表层黄壤土或草甸土比较适合开唇兰属植物的生长发育〔4 , 5 , 7~ 9〕 。
2 开唇兰属植物的价值
2.1 形态学特征与观赏价值
开唇兰属植物兼具赏叶和观花之功用 ,是观赏价值极高的一类室内花卉珍品。以台湾开
唇兰为例 ,其株高约 20 ~ 30 cm ,叶片表面墨绿色 ,镶嵌以优美的白金色条纹(叶脉),因而具有
“金线兰”之美称 。其叶背紫红色 ,花期为每年 9月抽苔 ,10 ~ 11月开花 。开花时 ,红褐色的花
梗着生数朵黄色或乳白色小兰花 ,十分优雅〔1 ,3〕(图版:1 ,2 , 3)。花叶开唇兰(金线莲)的植物
学形态特征与台湾开唇兰极为相似 ,其区别主要有 3个方面:一是表现在叶片上表面和网脉的
颜色上 ,花叶开唇兰的叶片上表面为黑紫色 ,网脉金黄色;而台湾开唇兰的叶片上表面为墨绿
色 ,网脉为白色;二是表现在唇瓣顶端裂片的形状和大小方面 ,花叶开唇兰的唇瓣顶端裂片为
舌条形 ,长 5 ~ 6mm , 2 ~ 3mm ,而台湾开唇兰的唇瓣顶端裂片宽舌条形 ,长 6 ~ 7mm ,宽 3 ~
4mm;三是胼胝体着生于花距上的位置差异:前者位于花距中部 ,后者位于花距的近末端〔4〕 。
2.2 药用价值
292 期           刘国民等:开唇兰的价值与研发概况
图 版 说 明
1.尚未开花的台湾金线莲(Anoectoch ilus formosanus)植株; 2.盛开的台湾金线莲花朵;
3.开花期的野生台湾金线莲; 4.台湾东锦开发有限公司人工种植的台湾金线莲及其栽培设施。
30 贵 州 科 学                19 卷
开唇兰属植物虽为观赏价值极高的室内花卉 ,但其主要价值还不在观赏 ,而在于药用 。开
唇兰属植物主要有两个种作为药用 ,即前述的花叶开唇兰和台湾开唇兰 ,二者性味功效极为相
似 ,台湾民间常把它们混为“金线莲”作为同一物使用〔4〕。
“金线莲”和“台湾金线莲”素有“金草” 、“神药” 、“乌人参”等美称〔2~ 5〕 。全草药用 ,性味
甘 、淡 、平 、凉 ,具有清热 、凉血 、祛风利湿 、强心利尿 、固肾平肝以及降血压等功效〔1 ~ 4 , 10 ~ 15〕 ,其
民间治疗范围极广 ,主要盛行于闽台地区 ,特别是在台湾省 ,金线莲近年来更是倍受青睐 ,被称
之为“药中之王”〔4〕 。“金线莲”在民间常用于治疗肺结核 、肺热咳嗽 、支气管炎 、咯血 、风湿性
关节炎 、小儿惊风 、跌打损伤 、毒蛇咬伤 、肾炎 、膀胱炎 、糖尿病 、百日咳 、乳靡尿 、血尿等病症 。
据郑纯 、黄以种 、季莲芳(1996)介绍 ,福建省各地区对“金线莲”的用药情况各有不同:闽南地区
多用于治疗肾炎 、膀胱炎 、糖尿病;闽中地区多用于消炎 、镇痛 、治疗胆结石 、胆道炎等;闽东地
区多用于祛风湿 、舒经脉 、养血 、通痹 ,治疗风湿骨节痛 ,腰膝痹痛〔4〕 。台湾学者吴青昌(1984)
在其所著的《中国本草原色图谱》中介绍:台湾金线莲性平微寒 ,味甘 ,无毒。入肝肺胃心脾诸
经。具解热 、清火 、退火 、降血压等功能 ,主疗肝脾病 、肺痨病 、遗精遗漏等病症 ,兼治胸痛 、胰
痛 、咯嗽血虚 ,血热吐血 、肝炎 、小儿发育不良以及毒蛇咬伤等病症〔16〕。
作为资料 ,本文不妨介绍若干以“金线莲”(或“台湾金线莲”)作为主药的特效处方:
附方一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金线莲(花叶开唇兰)干品 50g ,同猪肉(切勿带骨)200g 炖
熟 ,冲入黄酒适量 。每天服 1 ~ 2次 ,分二天服完 。(2)或用福建莲座蕨根状茎 100g ,海风藤
50g ,香花崖豆藤 25g 煎汤取汁 ,加入猪脚一只煨熟后 ,取出猪脚 ,再加入金线莲 50g(不能同猪
脚一起煨煮),约煎 10多 min ,冲入黄酒适量 ,在服药时加入熟猪肉(去骨),稍加温 ,分 2 天服
完。
据《全国中草药汇编》介绍 ,此为浙江平阳一带治疗风寒湿痹的著名处方 ,服者一般 1 ~ 2
次即可见效〔11〕。
附方二 治疗糖尿病 、膀胱炎:台湾金线莲 10g ,冰糖 50g ,水煎 ,分 2次服 ,连服 4 ~ 10天 。
据《中药大辞典》介绍 ,用此方治疗糖尿病 1 例 、膀胱炎 2例 ,服药 1 ~ 2 周后症状均全部消
失〔12〕。
附方三 治疗重症肌无力:台湾金线莲 50g ,煎服 ,每日 2次。
据《中药大辞典》介绍 ,以此方治重症肌无力 1例 ,服药 1 周后症状明显好转 ,1 个月后基
本治愈。随访年余 ,情况良好〔12〕 。
附方四 治毒蛇咬伤:台湾金线莲鲜草 5 ~ 10g ,冷开水洗净 ,捣烂 ,开水送下;另用鲜草捣
烂外敷〔12〕。
附方五 治疗咯血:金线莲 、白花茶 、白石榴花 、紫珠草各 15g ,水煎服〔9〕 。
附方六 治疗肾炎:金线莲 、土牛漆 、地胆草 、黄毛耳草各 15g ,水煎服〔9〕 。
2.3 经济价值
由于金线莲和台湾金线莲的显著的药用功效及保健功能已为世人所公认 ,同时又是室内
观赏植物珍品 ,故其商品价格多年来一直不菲 。特别是近年来已有研究证明 ,金线莲或台湾金
线莲用于治疗高血压 、糖尿病及肿瘤等疑难病症有显著效果 ,已日益引起医药界的重视 ,故其
身价更是倍增。据台湾联合报记者陈千惠(1995)报道 , 1995年 ,一市斤台湾金线莲干品的价
格竟高达 3000多新台币 ,比人参还贵〔17〕 。钟岑生(1997)报道:“据 1995年 1月市场调查 ,新
312 期           刘国民等:开唇兰的价值与研发概况
鲜生草零售价每台两(37.5g)300元”〔3〕。在台湾 ,金线莲早已进入了“精致农业”的生产领域 ,
不仅有工厂化设施进行人工栽培 ,而且开发出在市面上十分走俏的饮料 、口服液等金线莲系列
产品 。例如台湾东锦开发有限公司在台中县埔里镇建有约 2000平方米的温室并配备自动喷
灌等设施 ,对金线莲进行商业化的人工集约栽培(图版:4),并开发出“双头牌”金线莲系列产
品 ,在台湾及海南 、广州等地区销售 ,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据广西农业信息网介绍:1988年
在国际市场上 ,每 kg 金线莲干品价格竟高达 6000美元。目前 ,金线莲在台湾市场的价格一般
为每台两(37.5g)120 ~ 200元新台币 ,干品价为每台两 1125 ~ 1500元新台币;在国内大陆市
场 ,每 kg 鲜草 50 ~ 80元人民币(广西崇明县爱店镇 10多年来价格一直在 47 ~ 55元/kg),每
kg 干品 800 ~ 2000元人民币。目前 ,金线莲的组培繁育苗技术已十分完善 ,通过搭棚或建温
室等手段模拟野生金线莲的自然生态环境进行人工种植 ,植后一年可产鲜品 3900 ~ 7560kg/
ha ,以折干率 9.5%计 ,可产干品 370.5 ~ 720 kg/ha 。按 2000 元/kg 计 ,产值可达 741000 ~
1440000元/ha。由此可见 ,金线莲的人工栽培是一项经济效益十分诱人的精致农业项目 ,值
得有计划地适度发展 。
3 开唇兰的研发概况
作为一种珍贵中药材和观赏植物 ,近年来 ,我国大陆和台湾众多学者对金线莲已进行了许
多研究与开发工作。这些工作可大致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
3.1 生物学基础研究
由于花叶开唇兰(金线莲)资源的日趋枯竭 ,福建省已将其列为濒危药用植物。为考察其
资源 、性状及研究栽培配套技术 ,进而合理开发 、保护这一重要药用植物资源 ,1991年 ,福建省
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立项 ,作为福建省“八五”攻关课题进行研究 。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
陈裕 、林坤瑞等人承担了这一项目 ,并于 1994年发表了《金线莲生物学特性及生境特点的研
究》一文。作者对福建省野生金线莲资源进行调查和多点人工栽培试验观察 ,摸清了其分布和
种类 ,并阐述了野生金线莲生长发育习性及其所需的条件 ,为人工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8〕 。
陈裕 、林坤瑞等于 1990 ~ 1992年对野生和人工栽培的花叶开唇兰(金线莲)开花特性进行
了观察 ,结果表明:花叶开唇兰的花期在福建一般为 9 月中旬至 11月上旬 ,开花时间多在午
夜 ,气温 22 ~ 25℃、相对湿度 86%~ 95%时开花多;高地比低处开花早;后开的花不稔〔18〕。
张振珏 、陈裕 、林坤瑞等(1992)结花叶开唇兰营养体的解剖结构进行了研究 ,观察到花叶
开唇兰的根 、茎中都有内皮层 ,上有凯氏带加厚。根中木质部 5 ~ 9原型。茎叶维管束 12 ~ 18
束 ,排成 2 ~ 3轮 。叶肉分化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 ,前者的叶绿体大而浓绿 ,后者的叶绿体小
而色浅。气孔分布在下表皮 ,副卫细胞的排列无一定规律。叶上表皮细胞常呈现乳突状 。根 、
茎 、叶中都有杆状结晶束 ,并有多糖颗粒 。根皮层薄壁细胞中有具有共生的真菌〔19〕。
郭顺星 、陈晓梅 、于雪梅等(2000)对野生花叶开唇兰(金线莲)的菌根真菌的分离及其生物
活性进行了研究 ,采用平皿点种法从野生金线莲内分离获得了 21种菌根真菌 ,其中 6种真菌
对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和长苏石斛(Dendrobium brymerianum Lindl.)的种子
萌发有促进作用;5种真菌对花叶开唇兰幼苗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 ,并认为通过对有生物活性
真菌的进一步研究 ,有望将其应用到兰科及其他濒危药用植物的繁殖中去〔20〕 。
32 贵 州 科 学                19 卷
3.2 原植物调查
陈裕 、林坤瑞等(1990)调查了花叶开唇兰(以及另外 3种陆生兰植物)在福建境内的自然
分布 、垂直分布 、气候条件 、土壤条件以及群落特征 。郑纯 、黄以种 、季莲芳(1996)调查了福建
武夷山 、永安 、宁化 、沙县 、永春以及广西桂林地区野生金线莲原植物资源 ,采集了 40余份原植
物标本。经研究发现:花叶开唇兰的营养体在不同生境下(甚至同一生境下)形态差异较大 ,例
如叶脉 ,可观察到叶片上具金黄色网脉至不明显 ,甚至无法看到网脉 。叶片上表面具有金黄色
网脉和无网脉(习称“金线莲公”)这两种形态的植株常以伴生形式存在于同一生境中 。以往学
者将“金线莲公”定名为绒叶斑叶兰(Goodyera velutina Maxim.)〔9〕 ,亦有学者认为可将其分出
一新种或变种。但郑纯等人通过对二者进行花器解剖观察 、组织显微及理化分析实验比较 ,结
果完全一致 ,故认为所谓“金线莲公”实际上仍属于同一个种 ,即花叶开唇兰〔4〕 。事实上 , “金
线莲公”的实生苗后代中亦可分离出一些有线的 。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兰科专家郎楷
永先生经鉴定后亦认为 ,二者同属一种〔7〕 。尽管民间将二者一并入药的历史悠久 ,但外贸出
口中则将“金线莲公”视为伪品 。陈裕 、林坤瑞等人(1994)建议药检部门应将之与“金线莲”列
入质标之内 ,以扩大药源利用〔7〕。
3.3 化学成分分析
虽然民间和医药界十分重视开唇兰属植物的医疗作用与保健功能 ,但至目前为止 ,关于开
唇兰有效化学成分分析的研究报告十分鲜见 。现有的文献表明 ,对开唇兰的化学分析目前仅
限于一般的营养成分 ,而很少涉及具体的药用有效成分 。
1987年 ,台北医学院梁文俐 、陈荣进等人报道了以小白鼠为实验动物 ,利用生物检定法试
验台湾开唇兰和高雄开唇兰鲜草粉碎后的抽提液的降血压 、降血糖 、利尿 、镇静 、镇痛等方面的
生理活性 ,但没有分析抽提液中的生理活性物质(或具体的有效成分),因而也就无法说明每一
种功效内容究竟是抽提液中哪一种或哪几种化学物质在起作用 。
台湾学者刘新裕 、蔡新声 、黄汉津等(1987)对金线莲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 ,结果表
明 ,鲜草除含 87%水份外 ,样品平均含糖类 6.4%,脂质2.7%,蛋白质 2.2%,灰分1.0%,粗纤
维 0.7%。此外还观测到 100克干重含热量 54卡 ,维生素 C 125 mg , K 8.6 mg ,Ca 279 mg ,
Mg 270 mg ,P 193 mg ,Na 188 mg ,Fe 51.7mg ,Mn 13.8 mg ,Zn 9.3 mg ,Cu 2.6 mg 等 。从叶
片的矿物质含量上来看 , K 、Mn 、Cu 三种元素的含量台湾开唇兰较高雄开唇兰多;而 Zn 、Mg 、
Fe、P 、Na五种元素则高雄开唇兰较台湾开唇兰多 。从茎的矿物质含量来看 ,Zn 、Fe、K 、Cu 4
种元素台湾开唇兰较高雄开唇兰多 ,而 Mg 、P 、Na3种元素则高雄开唇兰的含量较台湾金线莲
多。尽管这些营养成份分析得比较详细 ,但远不足以说明开唇兰属植物多种显著的医疗作用
和保健功能。
大陆学者郑纯 、黄以钟等人(1997)首次报道了花叶开唇兰强心甙类成分薄层层析结
果〔14〕 ,它们取不同来源野生 、栽培 、组培等四种花叶开唇兰(金线莲)药材 7个品各 2 g ,薄层层
析结果显示 7个样品均显示 4个紫红色斑点 ,数分钟退色。Kedde 试剂证明 ,野生 、栽培 、组培
样品中均含强心甙类成分 。但是 ,这些强心甙类物质具体的分子结构如何? 还有哪些其他药
用有效成分?其分子结构及含量如何? ……等等 ,这些方面至今尚见有详细报道。
3.4 组培快繁育苗
开唇兰的组培快繁研究始于 20世纪 80年代后期 。随着野生开唇兰资源的日趋减少 ,开
332 期           刘国民等:开唇兰的价值与研发概况
唇兰属植物的人工集约栽培便应运而生 ,随之而来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提供大量种苗以
满足大面积人工集约栽培之需 。台湾学者何政坤 、张淑华等(1987)以《金线莲之组织培养与驯
化栽植》为题 ,在“台湾林业试验所研究报告季刊”1987年 2期首次报道了台湾金线莲组培快
繁和组培苗移栽技术的研究结果〔21〕 。
大陆学者中最早发表开唇兰组培快繁研究报告的是福建省药材公司研究所陈泽宇 ,江秉
华和陈钢等人。他们在期刊《中草药》1992年第 2期发表了《金钱莲快速繁殖的研究》一文 ,以
简报的形式报道了花叶开唇兰组培快繁研究所采用的材料 、方法以及实验结果 。他们的研究
工作实际上是在 1990年上半年完成的 ,当时已能以丛生芽增殖的方式实现花叶开唇兰(金线
莲)的组培快繁〔15〕 。20世纪 90年代初期 ,花叶开唇兰(金线莲)在大陆福建 、广西等省区市场
行情看好 ,保护野生资源与大力发展人工栽培的迫切需要促成了某些科研主管部门立项拨专
款对金线莲的组培快繁育苗技术进行研究。例如福建省科委“八五”科技攻关基金曾立项资助
福建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黄德贵 、陈振东等人从事金线莲组培快繁与人工栽培的研究 ,他们
于 1993年 ~ 1994年连续三次在《福建热作科技》上分别报道了金线莲无菌外植体建立技术和
配方 、芽的快速繁殖以及壮苗生根培养等方面的研究结果〔22 ,23 , 24〕 。福建省教委和林业厅也曾
资助福建师范大学生物工程学院范子南 、范晓红 、肖华山等人从事金钱莲的离体培养研究 ,其
研究结果比较成功。据他们(1995)报道 ,所采用的基本培养为改良 MS(MS 中的 NH4NO3 改
为1000 mg/ L ,KH2PO4 为350 mg/L;ZnSO4·7H2O为 15 mg/ L),并发现 KT 和6-BA对继代
培养中的金线莲芽诱导过程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其中以 K T 更为显著 ,KT 浓度为 3 mg/L 的
处理 ,其芽诱导率比对照提高 64.5%。芽增殖率。增加 4.8倍 。同时还发现 ,如果在芽诱导
前期降低光照强度(例如 500 ~ 600lx),芽的增殖率可增至 11 倍;低浓度的 NAA和 IBA 不仅
能加速生长 ,而且还可诱导根的发生 ,使试管苗粗壮 ,有利于提高移栽成活率〔25〕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也曾批准立项资助福建省药材公司研究所王建勤 、林兰英等人
对花叶开唇兰的组培快繁问题进行研究 ,他们在《植物学通报》1996年第 1期上发表了《金线
莲原球茎诱导与植株再生》一文 ,这是首次通过诱导原球茎并再分化完整植株的途径实现开唇
兰属植物的组培快繁的报道 ,而且其技术体系比较完善;而以往的报道则大都是采用茎段-腋
芽繁殖(微扦插)或通过丛生芽增 ,这些方法繁殖系数一般不是太高 ,而且生产周期较长〔26〕 。
3.5 人工栽培技术
如上所述 ,由于开唇兰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对环境中的光 、温 、水 、肥 、气等因子有严格要求 。
这是由它们的生物学特性所决定的 。无论是试管苗移栽训化还是温室集约化栽培 ,或是露地
商品化大面积人工栽培 ,如何创造条件以满足开唇兰植物对上述因子的特定要求 ,是人工栽培
是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
目前 ,花叶开唇兰(金线莲)或台湾开唇兰(台湾金线莲)的商品化大面积人工栽培均是采
用组培苗。组培苗出瓶移栽前 ,宜置于阴凉通风处炼苗 1 ~ 2周 ,继而洗净根状茎上粘附的琼
脂培养基 ,并用 400倍多菌灵消毒 10min ,然后选取茎粗0.15 cm 左右 ,株高 8 cm 以上 ,具有 4
片叶 , 2 ~ 3条长约 1 cm 根的壮苗 ,先于室内假植 15天左右(盖上薄膜保湿),再移植于室外荫
棚或野外栽培基地〔6〕。移栽时用生长调节剂处理组培苗基部 ,对移栽后的存活率和净增重均
有显著影响 。陈裕等人试验了 10 种不同种类和配比的生长调节剂 , 结果表明 , 500 mg/ L
GA3 、IAA+IBA+NAA 各 50 mg/L 、IAA 50mg/L 以及 IBA 50 mg/L 等 4个处理对金线莲生
34 贵 州 科 学                19 卷
根和生长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为对照的 1 ~ 2.5倍 。
开唇兰属植物对土壤条件要求严格 。陈裕 、林坤瑞等(1994)对不同海拔高度的野生花叶
开唇兰(金线莲)的不同土壤类型的理化性质测定表明 ,金线莲宜生长在有机质含量高 、疏松 、
通气 、透水 ,含水量 25%~ 40%,中性或微酸性(pH4.5 ~ 6.5)的森林腐殖土或风化的黄壤土壤
中 ,一般生长于 0 ~ 3 cm 的表土层 。成片的野生金线莲大都分布于疏松 、湿润和团粒结构好的
土壤中 ,而生长于石岩上的苔藓上的金线莲 ,往往呈零星分布 ,植株矮小 ,生长发育不良其原因
可能是土层瘠薄 ,水气环境不良所致〔8〕 。陈裕等人试验了 9种不同的栽培基质〔7〕 ,结果表明 ,
较为理想的基质为森林腐殖土和经风化的黄壤土 ,分别掺 10%与 30%的粗沙 ,其上覆盖洁净
干燥的苔藓。这两种基质能为金线莲生长发育提供疏松 、透气 、排水和保水性能好的土壤条
件。故植于其上的苗存活率及净生长最量高 。腐殖土拌火烧土 、谷糖和粗沙的则次之〔7〕 。
开唇兰栽培环境的气温宜在 18℃~ 20℃范围:空气湿度最好能保证在 85%~ 92%;需水
而又怕积水 ,施水量的多少应视植株发育状况 、土壤(或栽培基质)中的含水量 ,气温高低以及
空气湿度等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
开唇兰属植物的不同收获期与单位面积产量亦有明显相关性。一般说来 ,秋季花开前为
采收适期。此时植株正处于生长高峰 ,营养积累较丰富 ,出干率高(约 10%),陈裕等人的试验
表明 ,经人工栽培 12 ~ 16个月的野生苗 ,每m2 可收鲜草 430 ~ 610 g ,组培苗可收 360 ~ 460 g ,
折亩产干重分别为 16.38 kg ~ 23.32 kg(野生苗)和 13.71 kg ~ 17.52 kg(组培苗)〔7〕。
3.6 产品开发 、利用及流通
作为商品 ,开唇兰属植物除了极少量作为室内观赏植物销售外 ,绝大部分是用作药材 ,或
作为茶叶替代品 。台湾地区许多居民皆认为金线莲是最珍贵的健康补品 ,将之用于日常饮料 ,
或制作成一道道美味佳肴 ,例如金线莲蜂蜜汁 ,金线莲苹果汁 ,金线莲柠檬汁 ,金线莲椰子汁 ,
金线莲牛奶汁 ,金线莲蛋黄汁 ,金线莲酒 ,金线莲沙拉 ,金线莲灵芝汤 ,金线莲鸡鸭汤 ,金线莲排
骨汤 ,金线莲肉丝菜等等 。我国大陆地区目前对开唇兰属植物开发利用仅限于花叶开唇兰(金
线莲)。据郑纯等人(1996)调查 ,由于花叶开唇兰具紫红色叶脉 ,且有特异香气 ,故不易产生代
用品 ,但发现有斑叶兰属植物(Goodyera)混入正品中 ,如银线莲(Goodyera schendiana Rdichb.
f.),其叶为狭卵形 ,叶脉为白色 ,性味功效与花叶开唇兰(金线莲)显著不同 ,应加以区别 。由
于台湾地区近年来流行“金线莲热” ,大陆地区的花叶开唇兰干品通过各种商业渠道流入台湾 ,
与台湾开唇兰 、高雄开唇兰均称为“金线莲”混同使用。许多台商近年来从福建大量收购花叶
开唇兰(金线莲)干品 ,不仅使价格逐年递增 ,而且也导致福建省境内的野生金线莲资源日渐枯
竭。目前 ,福建省药材市场的花叶开唇兰(金线莲)干品大部分系从广西 、江西等省区收购而
来。其中广西产的金线莲植株明显大于其他产地的。质优品一般用草纸将全株压片出售〔4〕 。
4 结 语
如上所述 ,开唇兰植物既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 ,又具有多种显著的药用功效和保健作用 。
但总体上说 ,现有的研究工作 ,无论是从广度还是从深度上看 ,与开唇兰属植物(特别是花叶开
唇兰和台湾开唇兰)所具有的价值相比是远远不够的。从已有的文献报道来看 ,我国目前对开
唇兰植物的研究尚仅涉及文献考证 ,分布状况及生物学特性调查 ,商品调查 ,人工栽培技术 ,组
352 期           刘国民等:开唇兰的价值与研发概况
培快繁育苗等方面 ,至于药用有效成的分离与鉴定 ,制剂研制 ,以及炮制与药理等方面的研究
基本上还属于空白。因此 ,开唇兰属植物的药用价值至今尚未为人们很好地认识。最近两年 ,
已有部分台商用开唇兰属植物(台湾金线莲 、高雄金线莲或金线莲)配以数味中草药制作成金
红莲袋泡茶在海口 、广州等地的茶艺馆或商场销售 ,价格不菲 ,而且颇受消费者欢迎。但至今
为止 ,目前尚未有金线莲胶囊 、金线莲有效成分结晶品 、速溶金线莲茶 、金线莲针剂等深加工产
品在大陆面市。这可能与目前对开唇兰植物各种药用成分的分离 、提纯和分析鉴定等方面的
研究工作尚不够深入有关 。同时也说明 ,开唇兰植物的科学研究与产品开发尚有很大的空间 。
参考文献
〔1〕 郎楷永 , 等.中国植物志(第十七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77.
〔2〕 孙月贵.金线莲药用效果大〔N〕.(台)中国时报(家庭·生活·副刊), 1995-5-15.
〔3〕 钟岑生.金线莲的药用价值与开发〔J〕.广西农业科学 , 1997 ,(2):102~ 104.
〔4〕 郑纯 , 黄以种 ,季莲芳.金线莲文献考证 、原植物及商品调查〔J〕.中草药 , 1996 , 27(3):169 ~ 171.
〔5〕 江海燕 , 王建.珍稀中草药金线莲的研究近况〔J〕.中医药研究.1997 , 13(2):51 ~ 52.
〔6〕 广东省植物研究所.海南植物志(第 4 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77 , 203~ 204.
〔7〕 陈裕 , 林坤瑞 ,管其宽 , 等.金线莲若干栽培技术研究〔J〕.亚热带植物通讯 , 1994 , 23(1):46 ~ 51.
〔8〕 陈裕,林坤瑞 ,管其宽,等.金线莲生物学特性及生境特点的研究〔J〕.亚热带植物通讯 , 1994 , 23(1):18~ 24.
〔9〕 陈裕,林坤瑞 ,管其宽,等.野生花叶开唇兰、大斑叶兰资源调查初报〔J〕.亚热带植物通讯, 1990 ,(2):61~ 63.
〔10〕 华南植物研究所主编.实用中草药彩色图谱〔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1997.
〔11〕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75.
〔12〕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
〔13〕 云南省药材公司.云南中草药资源名录〔M〕.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93.
〔14〕 郑纯 ,黄以钟 , 潘馨 ,等.金线莲的生药鉴定〔J〕.中药材 , 1997 , 20(11):552 ~ 554.
〔15〕 陈泽宇 ,江秉华 , 陈钢.金线莲快速繁殖的研究〔J〕.中草药 , 1992 , 23(2):108.
〔16〕 吴青昌.中国本草原色图谱〔M〕.台湾药草出版社 , 1984.
〔17〕 陈千惠.金线莲药效好几种 ,药膳受欢迎〔N〕.(台)联合报 , 1995-2-17.
〔18〕 陈裕 ,林坤瑞 , 管其宽 ,等.金线莲的开花特性〔J〕.亚热带植物通讯 , 1996 , 25(1):35 ~ 37.
〔19〕 张振珏 ,陈裕 , 林坤瑞 ,等.花叶开唇兰营养体的结构〔J〕.云南植物研究 , 1992 , 14(1):45 ~ 48.
〔20〕 郭顺星 ,陈晓梅 , 于雪梅 ,等.金线莲菌根真菌的分离及其生物活性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 , 2000 , 35
(7):443 ~ 444.
〔21〕 何政坤 ,张淑华 , 等.金线莲之组织培养与训化栽植〔J〕.台湾林业试验所研究报告季刊 , 1987 , 2(2):83
~ 105.
〔22〕 黄德贵 , 陈振东.金线莲组织培养与人工栽植研究Ⅰ , 无菌外植体建立技术和配方〔J〕.福建热作科
技 , 1993 , 18 ,(3~ 4).
〔23〕 黄德贵 ,陈振东.金线莲组织培养与人工栽植研究Ⅱ ,芽的快速繁殖〔J〕.福建热作科技 , 1994 , 19(1):1
~ 10.
〔24〕 黄德贵 ,陈振东.金线莲组织培养与人工栽植研究Ⅲ ,壮苗生根培养〔J〕.福建热作科技 , 1994 , 19(2):1
~ 5 , 17.
〔25〕 范子南 ,范晓红 , 等.金线莲离体培养〔J〕.植物生理学通讯 , 1995 , 31(6):430 ~ 431.
〔26〕 王建勤 ,林兰英 , 陈钢.金线莲原球茎的诱导与植株再生〔J〕.植物学通讯 , 1996 , 13(1):54 ~ 55.
36 贵 州 科 学                19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