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沙松造林技术的研究



全 文 :来稿日期:1999-07-12
责任编校:任少英
文章编号:1001-9499 (2000)01-0006-03
沙松造林技术的研究
孙岳胤 杨宏烨
(牡丹江林业科学研究所 , 牡丹江 157000)
摘要:对沙松造林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 , 最适宜沙松生长的条件是:造林密度为 6 600 株/hm2;
山下部 、 阴坡半阴坡;整地方式为边整边造。
关键词:沙松;人工林;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 725     文献标识码:B
  沙松 (Abies holophylla Maxim)是我
国东北地区生长最高大的常绿大乔木。主要
分布在长白山系低海拔地域 , 黑龙江省仅在
东北部老爷岭山区有少量分布 。沙松为半阴
性树种 , 喜土层较厚而排水良好的湿润土
壤。天然林中沙松常单株散生于以红松为主
的针阔叶混交林内 , 并伴生一些暖温性阔叶
树种 , 形成特殊的红松 、 沙松阔叶混交林 ,
不见成纯林。沙松作为冷杉属中生长较快 、
材质优良 、抗病虫害能力强 、 用途广泛的树
种 , 正在扩大人工栽培。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及材料
试验地点在柴河林业局头道经营林场 ,
地理位置为 129°39′E , 45°N 。年均温
5.3℃, 无霜期 145 天 , >10℃年积温
1 819.8℃。造林试验的材料为沙松 S4-3-1裸
根苗和S2-1-1容器苗 。
1.2 试验方法
选择影响林木生长的不同立地因子和林
分因子进行造林 , 确定适宜沙松人工林生长
的立地因子和林分因子。
2 结果与分析
2.1 沙松人工林造林密度试验
造林密度试验共设置 3个密度 , 苗龄为
S4-3-1 , 造林时间为 1989 年。试验结果
(见表 1)表明 , 密度为6 600株/hm2的沙松
人工林各项生长指标均优于4 400株/hm2 和
3 300株/hm2 的生长指标 , 6 600株/hm2 的
林分已经郁闭 , 说明幼龄期一定的蔽阴环境
对沙松人工林生长有益。
  表 1 造林密度对沙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cm
项 目 密度 (株/ hm
2)
6 600 4 400 3 300
当 年高 42.2 36.4 40.2
全  高 189 166 182
地  径 5.29 4.83 5.18
2.2 沙松人工林不同坡位和坡向生长差异
试验表明 , 山下部沙松的高生长超出山
中上部沙松 30%以上 , 而地径亦超出 10%
以上 (见表 2)。
由表 3可见 , 北坡沙松生长的各项指标
均优于南坡。因此 , 沙松人工造林以阴坡半
第 25卷 第 1期
2 0 0 0 年 1 月      
林 业 科 技
FORESTRY SCIENCE &TECHNOLOGY    
Vol.25 No.1
Jan. 2 0 0 0
阴坡为宜 。
表 2 坡位对沙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坡位 树高 当年高 地径(cm) (%) (cm) (%) (cm) (%)
山下部 98 134 30.6 138 2.13 112
山中上部 73 100 22.1 100 1.89 100
表 3 坡向对沙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坡向年龄(a)坡位 树高(m) 胸 径(m) 材 积(m3) 郁闭度 树种组成
北 25 中 10.6 0.180 0.1205 1.0 10沙
西北 25 中上 10.4 0.129 0.0671 0.8 6沙 4落
南 25 中下 8.98 0.161 0.0862 0.6 7红 3沙
2.3 整地方式对沙松人工林造林成活率和
保存率的影响
不同整地方式试验 , 设计了造林前一年
进行全面整地和造林前一年只起草皮 、 边整
边造两种处理 , 其试验结果 (见表 4)表
明 , 由于边整边造比全面整地能够更好地保
持土壤水分 , 因此成活率和保存率均大大高
于全面整地。
表 4 整地方式对沙松人工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影响
整地方式 当年成活率(%) 3年保存率(%) 造林时间
全面整地 85 81 1989年
边整边造 96.5 93.5 1991年
2.4 沙松人工林栽植方式对生长的影响
试验设置沙松纯林和沙松与落叶松隔行
混交。其结果 (见表 5)表明 , 纯林与混交
林生长并无明显差异 , 其主要原因在于林分
尚未郁闭 , 由栽植方式所造成的林分中个体
间相互作用的差异尚未产生。
   表 5 沙松不同栽植方式生长对比 cm
处 理造林时间 坡 向 树 高 当年高 地 径
纯 林 1991年 半阴坡 85.5 26.4 2.11
混交林 1991年 半阴坡 85.5 26.5 2.10
3 结论与建议
3.1 适宜沙松人工林栽植的区域为北纬
44°~ 45°30′, 海拔高200 ~ 600m 。以牡丹江
林区为例 , 除东方红 、迎春两局外其它八个
林业局均可。
3.2 沙松造林地应选择在阴坡或半阴坡 、
山下部坡度 10°以下 、 土层厚 30cm 以上 、
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块 , 如确需阳坡造林 , 可
选择郁闭度 0.6以下林分进行林冠下造林。
3.3 沙松造林地的整地方式应以最大限度
保持土壤水分为原则。在劳力允许的条件
下 , 可采用边整边造的方式。
3.4 以培育纸浆材为目的 , 沙松人工林可
采用 6 600 株/hm2 的密度营造纯林 , 这样
既有利经营又可获得较高的林分生产力 , 同
时大密度林分在幼龄期间一定的蔽荫可提早
郁闭时间 , 有利于沙松的生长 。
参 考 文 献
[ 1] 周以良等.黑龙江树木志.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86 , 6
[ 2] 中国树木志编委会.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中国林
业出版社 , 1981 , 1
[ 3] 马玉华.试验统计.农业出版社 , 1982 , 1
[ 4] 东北林学院造林教研室.造林学 , 1982 , 5
 第 1期         孙岳胤等:沙松造林技术的研究 7
Study on the Afforestation Technology of
Abies holophylla Maxim
SUN Yue-yin
(Mudanj iang Research Inst itute of forestry  157000)
Abstract In this paper , affo restation technology fo r Abies holophy lla Maxim is studied.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 :the planting density is 6 600 trees/ hm2 , hilldown , north slop , north by
east slop and north by west slop are the sui table sites for Abies holophyl la Maxim grow th and
planting while preparating w ill be taken.
Key words Abies holophylla Maxim;Affo restation;Culture technique
(上接第 19页)
的 200 倍左右 , 这与 6 ~ 8 月的降水量多
(占全年 60%)、 大量降水贮存在土壤内的
后滞影响有关。相应 , 地表径流峰值也出现
在7月 (82.1mm), 其原因是7月降雨强度
较强 (≥10.0mm/h的雨日可达 17 天)。而
6 月的降 雨量虽多 , 但 强度较小 (≥
10.0mm/h的雨日 10天), 所以地表径流不
及前者 。干季 11 ~ 4 月 , 地表径流基本没
有 , 地 下 径 流 仅 为 30.6mm (占 全 年
8.9%), 此时期降雨强度小 、 土壤干燥 , 所
有降水多用于补充上层土壤缺水及植物截留
蒸发。而雨季的 6 ~ 7 月总径流量是
255.7mm (占全年的 51.4%), 其中地表径
流 109.2mm , 占全年地表径流的 67.0%,
土壤侵蚀量为 735.4Kg (占全年 84.2%),
说明水土流失侧重在 6 ~ 7月份。
3 结 论
3.1 区分地下径流和地表径流的关键是确
定稳定下渗率 Fc 。计算结果表明 , 各月 Fc
不同 (趋 近 于 2.80mm/h), 平 均 为
2.82mm/h 。Fc在每次降雨过程中是随雨强
H 而变化的 , 其值随 H 的增大而趋于常数
2.80mm/h 。
3.2 地下径流和地表径流的峰值均在 7月 ,
尽管 6月份降水量最多 , 但 7月降雨强度较
大 , 加之 6月降水增加土壤水的后滞影响 ,
因而 7月份地下径流和地表径流量最多 。
3.3 降雨下渗补给率呈干季 (11 ~ 4 月)
大于雨季 (5 ~ 10 月), 说明雨季降水对土
壤的有效性不如干季。干季土壤缺水 , 雨季
水土流失多 , 尤其是 6 ~ 7月最甚 。
参 考 文 献
[ 1] 康文量等.杉木人工林水量平衡和蒸散的研究.植物
生态学与植物学学报 , 1992 , 16 (2):187~ 195
[2] 施成熙等编.农业水文学.北京:农业出版社 ,
1984 , 129~ 260
 8              林 业 科 技 第 25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