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中山地带藏柏引种试验初报



全 文 :四川林勘设计 19 9 4年 第 3期
中山地带藏柏引种试验初报
温跃明
(巴 中县林 业局 )
摘要 藏柏原产西藏东南墨脱 、 林芝及印度北部等地 , 是珍贵的速 生用
材林树种和庭 园观贫树 。 为 了探索藏柏在四 川 ` !, 山地带作为换代造林树种
的可 能性 , 进行 了造林 密度 , 整地 方 戈 , 施肥 ( N 、 P 、 N P K )三 个 因素 、 三 次重
复 、 三个水平的 27 个固定样地正 交试验 。 试验 结果表明随着海拔 高度 的增
加 , 物候时间随之推巡 ;在四川 中山 海才发 1 1 0 0一 1 2 0 0m 地带生 一长节律塞本
相同 ; 不 同的整地 方式和施肥对藏柏幼树生 一长影响较大 。 在我省 引种北界不
父 超过北纬 3 2 , 5 。 ,海拔不 宜超过 1 2 O0m 。
关键词 藏柏 四 川 海拔 换代造林
藏柏 c( 叩 r e s 、 u s t or u l。 、 D 、 D o l) 原产 柏在四川中山造林 . 作为国营林场换代造
西藏东南的墨脱 、 林芝 、 米林沿雅鲁藏布江 林目的树种的可能性 。
及其支流易贡茂布和西巴霞曲流域以 及印 1 试验作业区基本情况
度 北部 、 不丹 、 尼泊尔等地 , 原产地 海拔 试验作业区位干巴中县北部中山地带
2 0 0 。一 2 5 。。m , 多属河谷地带 。 藏柏在原产 的南 阳林场篙枝坪 、 鲤鱼塘 、 醉房沟三处 ,
地树干通直 , 木材纹理端直 , 结构细密 ,材 总面积五十亩 , 上一代林分主要是杉木 , 次
质坚硬 ,有香气 , 易加工 ,耐用 。 属柏科柏木 为马尾松 , 杉木已经生理黄化 ,长势甚弱 ,
属高大常绿乔木 , 树冠挺拔苍翠 , 生长速度 马尾松亦生长不 良 ,故作低产林改造将其
快 ,是珍贵的速生用材 , 亦可作庭园观赏树 主伐 。 试验作业区分布在山的中上部 ,海拔
种 。 筛选藏柏作试验 ,其 目的是为了探索藏 高度和气象比较见表 1 。
表 1 试验作业 区 基本情况表
地 名 海 拔 年平均气温
(

C )
极端温度
最高 高低
日照
( h )
无霜期
( d )
年雾日
篙枝坪
鲤鱼塘
醉房沟
1 3 0 0 1 3
1 1 8 2
.
8 1 3
.
3 5
3 7
1 2 1 1
1 2 1 1
1工2 0 . 7 1 3 1 2 1 1
2 2 1
2 3 4
2 4 0
3 3
3 2
川刁铭
试验作业区地质构造上属旋转构造中
的仪陇一一平昌莲花状单元 。 地层属四川
盆地分区的通江小区 ,地表以 中生界白噩
系 、 侏罗系展示 , 土壤属湿润性亚热带气候
和常绿针阔叶混交林下发育的中山地黄壤
和紫色土两类 。 其养分状况见表 2 。
1 9 9 4 0 5 1 1 收稿
中山地带藏柏引种试脸初报
表 2试验作业区土攘养分分析表
PH值地点 土壤 质地 有机质 全氮
( % )
速效氮
( p pm )
速效磷 速效钾
( p pm )
篙枝坪 黄 壤 粗粉质平壤土
醉房沟 紫色土 粗粉质中壤土
鲤鱼塘 黄 壤 粗粉质平壤土
5 9
4 9
0
.
14 65
0
.
0 9 2
全磷
( % )
0
.
0 3
0
.
0 25
0
,
027
9 2
7 0
8 3
4 1
38 0
.
134 0
全钾
( % )
2
.
36
1
.
97
2
.
14 8 1 6
.
2 材料与方法
藏柏种籽系 1 9 8 9 年 3 月省林木种子
站提供 , 由印度进 口的种籽 。 种籽纯度为
90 %
,千粒重 3 . 3 克 。 育苗 、造林均设置固
定样地 , 各样地确定样株 , 对生长节律、 物
候 、 不同整地方式 、施肥 、抗寒进行试验 ,定
期观测 。
2
.
1 不同处理方式的设置和固定样地的
确定
中山引种藏柏试验研究 ,选择了造林
密度 、整地方式 、 施肥 ( N 、 P 、 N P K )三个因
素、三次重复 .三个水平 ,设置 27 个固定样
地进行正交试验 ,并安排了三个对照样地 ,
样地总数达 30 个 , 每个样地 1 亩 , 共 30
亩 。 不同海拔冻害情况 ,是在 3 个不同高程
点上分别进行全林受冻害情况调查 , 得出
的结果见表 6 。
2
.
2 统计分析检验
2
.
2
.
1 三种不同整地方式 (全垦 、带状 、穴
状 )对树高、 地径 、 冠幅生长的影响 。
( l) 三种整地方式对树高生长的方
差分析 :
变差来源 自由度 离差平方和 均 方 均方比
组 间
组 内
L 。 ~ 0
.
6 3 5若一 0 . 3 14
L , 二 5 . 3 1 S w Z二 0 . 110 F =黔 一 2· 8 5 F 。二 (几二:8)一 3· 19
总 和 50 L T ~ 5 . 94
丫 F < F 。 ,整地方式对树高生长无显著差异 。
(2 ) 三种整地方式对径生长的方差分析 :
变差来源 自由度 离差平方和 均方 均方比 .F
组 间
组 内
L b一 35 . 9 S b Z~ 17 . 95
48 L w 一 25 . 7 4 S w 5 36 F
17
.
95 。 。
J。 _ 扩f ; 一 2 \一石污丽一 “ a · “ ” r 。· ` {` 一 4 8 )一 “ ’ ` ,
总 和 50 L T ” 6 1 . 6 4
丫 F > F 。 三种整地方式对地径生长有显著差异 。
( 3) 三种整地方式对树冠生长的方差分析 :
变差来源 自由度 离差平方和 均方
L b一 2 07 2 . 6
L w = 1 8 112
L T ~ 3 88 35
S b
Z一 10 36 1
Sw
Z~ 377
一臀 一 27 · 48 F 。一 (:二:8 )一 3· 19八书ùnù月任氏é
丫 F > F。 三种整地方式对树冠生长有显著差异 。
四川林勘设计 9 9 1 4第 3期
以上分析说明 , 三种不同整地方式对
树高生长无显著差异 ,对地径 、冠幅生长均
有显著差异 。
2
.
2
.
2 三种不 同施肥 (N 、 P 、 N P K )配方在
同一种整地方式 (全垦)上和同一种肥料在
不同整地方九止 . , 对树高生长的影响进行
方差分析 。
( 1) 三种不同施肥配方在同一种整
地方式 (全垦 )上的方差分析 。
变差来源 自由度 离差平方和 均方 均方比
组 间 Z L 、 ~ 3 . 1 S b Z~ 1. 55
组 内 5 7 L , 一 “ 一` , S W Z一 。· 25 F一糕一 6· Z F。二 (几二:7 )一 3· 15
总 和 59 L T = 17 . 2 1
丫 F > F。 三种不同施肥配方在同一种整地方式上 ,对树高生长有显著差异 。
(2 ) N P K 肥在不同整地方式上 ,对树高生长的方差分析 。
变差来源 自由度 离差平方和 均方 均方比 aF
组 间 Z L 。二 4 . 0 5 0 2 = 2
, 二 , , , , 一 。 , 一 , 。 。 _ 2 。 。 _ _ 了f : 一 2 \二 。 。 ` L W一 “ · U ` ” “一 U· “ ” 一瓦万。一 o · 。 ` ” 。 · 05 (f2一 6 7 }一 。
’ ` 。
总 和 59 L 下 = 2 1. 0 1
丫 F> F 。 , 同一种肥料 , 不同整地方式 ,对树高生长有显著差异 。
(3 ) P 肥 ,在不同整地方式上 ,对树高生长的方差分析 。
变差来源 自由度 离差平方和 均方 均方比 aF
组 间 Z L 。二 6 . 98 s b , ~ 3 . 4 9
组 内 57 L * 一 “ · ,“ 卜 O· 2 6 F一湍一 ` 3· ` Z F。二 (;二:7 )一 3· 15
总 和 59 L T一 2 1· 7 2
丫 F> F a 施用同一种 P·肥 , 不同整地
方式对树高生长有显著差异 。
从分析得知 ,三种不同施肥配方在不
同整地方式上对树高生长和同一种施肥配
方在同一种整地方式上均有显著差异 。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
.
1 藏柏苗期物候 、生长节律
育苗地在海拔 1 04Om 的醉房沟工区
屋后 ,前作为疏菜 , 面积 0 . 3 亩 , 土壤为紫
色土 , p H 值 6 . 5 , 土层厚度 6 c5 m , 排水性
一般 ,肥力较差 , 播种前用 1编退菌特溶液
浸泡 24 小时 , 1 9 8 9年 3 月 29 日播种 , 4 月
2 0 日至 4 月 29 日出土 ,平均发芽率为 .7
5%

4 月 3 0 日至 5 月 20 日出现子叶 , 5 月
下旬出现初生叶。 苗期管理采用一般常规
管理 , 7 月中旬进行了一次间苗 , 扩条 0 . 1
亩 、每 10 天观测一次苗木高 、地径 。 生长至
年终调查 , 苗木平均高 、地径见表 3 。
表 3 藏矛白苗木年终调查表
样 方 n 万 ( e m ) 几 ( e m )
A 44 3 5
.
9 0
.
38
B 6 1 2 9
.
7 0
.
3 2
C 39 2 3
.
6 0
.
2 8
半 均 29 . 7 0 . 33
中山地带截柏引种试脸初报
苗木高径生长有两次高峰期 , 第一次
7 月下旬至 8 月上旬 ,第二次出现在 9 月中
旬至 9 月底 , 10 月上旬开始下降 , 12 月中
旬未基本停止生长 , 以上表明在海拔
1 1 00m 左右 ,采用常规育苗方法 ,可以获得
较为健壮的苗木 。
3
.
2 造林后物候及生长节律
1 990年 2 月 2 日造林 , 当年由于为根
系恢复成活阶段 ,物候相应推迟 , 以后通过
连续两年记载 ,其物候情况见表 4。
表 4 藏柏幼林物候观察综合表
芽膨胀期
地 点 海 拔 抽梢期 侧枝出现期 封顶期
顶芽 侧芽
醉房沟 n 20 . 7 2 月下旬 2 月下旬 3 月上旬 3月中旬 n 月中旬
鲤鱼塘 n 82 . 8 3月上旬 3月上旬 3月中旬
3月中旬
3月下旬
篙枝坪 130 3月上旬 3月上旬 3月下旬
11 月中旬
n 月上旬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 , 随着海拔高度的
增加 ,物候时间随之推迟 ,海拔高度每增加
10 m0
, 推迟 5 天左右 , 封顶期随海拔高度
增加而提前 , 海拔高度每增加 10 m0 ,提前
5天左右 。
生长节律采取从芽膨胀期开始 , 每半
月一次观测记录 , 直至封顶停止生长 ,年终
一次总的观测记录资料整理汇总见表 5 。
表 5 藏柏幼林生长节律表
高径生长
地点—第一次高峰第二次高峰第三次高峰醉房沟 6 月上旬 8 月中旬 9 月中旬鲤鱼塘 6 月上旬 8 月中旬 9 月中旬茹枝坪 6 月中旬 气月中旬 9 月中旬由此可见 , 藏柏在中山引种 , 海拔1100 至 120 0m 地带之间 ,其生长节律基本
相同 。 120 0rn 以上第一次生长高峰期推迟
5 ~ 10 天 ,第二次和第三次高峰期基本相
同 。
3
.
3 不同整地方式对幼林的影响
在造林整地方式上 , 我们采取了全垦 ,
带状 、 穴状整地三种方式进行对比试验 , 全
垦整地深度为 4 sc m ;带状整地的宽 1 . s m ,
深 45c m ;穴状整地采用 60 x 60 x 5 0C m 的
规格 。 试验结果 , 如以带状整地为 10 % ,
其中全垦整地树高为 109 . 8 , 地径为 107 .
1%
, 冠幅为 10 6 . 90 % ; 穴状整地树高为
89
.
5%
,地径为 5 8 . 20% ,冠幅为 7 0 . 3% 。
由此可见 ,整地方式不同 , 对藏柏幼林生长
影响较大 。
3
.
4 造林施肥纪方对幼林的影响
施肥试验采用造林时一次施用 N 、 P ,
N P K 和不施肥等 四种形式 , 其中 N 肥
5飞 /株 , P 肥 20 飞 /株 , N P K 肥 20 飞 /株 ,
试验结果如以 N P K 肥为 10 % ,其中 N 肥
树高为 102 . 8% , 地径为 1 33 . 5% , 冠幅为
1 28%
; P 肥树高为 104 . 3% , 地径为 1 0 8.
7%
,冠幅为 112 % ;不施肥树高为 84 . 4% ,
地径为 7 0 . 9% ,冠幅为 89 . 5% 。 由此可见
施肥对幼树生长影响是很大的 。
3
.
5 不同海拔冻害情况
19 9 0年 2 月下旬造林后至 19 9 1年 1 2
四川林勘设计 1的 4第 3期
月底止 ,试验样地的气温属正常 , 未发生冻
害现象 。 1 9 9 2 年 2 月初旬 ,连降大雪 5天 ,
积雪厚度达到 3 sc m ,造林地的气温下降超
过了 19 7 5 年冬的最低值 (为有记录最低
值 ) ,使部分幼树遭到冻害 。 调查结果见表
6

表 6 藏柏不同海拔高度受冻情况表
一月
造林地点
醉房沟
鲤鱼塘
茹枝坪
海拔高度 (m ) 低温时间 极端低温 (℃ ) 受冻株数占总株数 (% )
112 0
.
7 2 月 7 日至 2 月 12 日
118 2
.
8 同 上
13 00 同 上
8
.
2
12
.
4
根据调查还发现在篙枝坪工区 , 造林
时采取不同施肥配方 , 对幼树抗冻有一定
影响 ,施用 N 肥受害严重 ,施用 N P K 肥为
中等 ,施用 P 肥较轻 。 所有被冻坏的顶梢 ,
均能于次年夏天由侧芽形成新的主梢 。
4 讨论
藏柏引种到我省已有十多年历史 , 由
于生长快 ,材质好 , 杆型端正 , 很受生产者
欢迎 。 过去省内引种基本都在海拔 1 0 0 0m
以下的低山和丘陵地带 , 引种范围超过海
拔 1000m , 北界接近北纬 3 2 0的还未见报
道 。 通过我们引种试验 , 我们认为在引种
时 ,有如下几点应于注意 :
( 1) 藏柏在我省引种 ,北界不宜超过
北纬 3 2 . 50 , 海拔高度不宜超过 1 2 0 0m , 局
部背风 , 向阳的小地型可以达到 1 3 0 0m 。
(2 ) 藏柏造林后 , 在三次生长高峰期
到来一旬前 ,应加强幼林的抚育管理 ,适时
进行松土 , 除草 、 施肥 ,确保幼树生长高峰
期对各种营养的需要 , 以尽量提高其生长
速度 ,获得更多的生物量 。 第三次生长高峰
期结束前半个月 , 要尽量采取促进木质化
的措施 ,以保证安全越冬 。
( 3) 经试验证明 , 整地方式不同 , 生
长差异较大 。 一般应以带状整地为好 ,有条
件的地方 ,提倡采用全垦整地 ,不提倡采用
小规格穴状整地 。
( 4) 施肥应根据土壤养分而定 ,视其
缺肥情况确定种类 , 这样可以大幅度地提
高生长量而获得丰产 。 同时 ,在海拔 1 2 0 0m
以上 ,造林施用 N 肥 , 对藏柏越冬抗寒有
较大影响 , 只适宜施用 P 肥和 N P K 肥 。 并
且 ,在第三次生长高峰期结束前半月 ,应施
K 肥 , 以促进其木质化 ,增强抗寒能力 。
(5 ) 藏柏引种栽培于海拔 1 1 0Om 至
1 3 0 0m 的中山地带 ,除有少部分冻害外 , 其
余无旱害 , 病虫害 ,对土壤要求不严 , 适应
性强 ,基本保持了在原产地的优良性状 , 远
优于当地生长的松 、柏树种 , 可以作为盆周
低山和中山下部国营林场的更新换代品种
予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