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 31 卷 第 2期
2009 年 3 月
北 京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Vol.31 , No.2
Mar., 2009
收稿日期:2008--01--10
http: www.bjfujournal.cn , http: journal.bjfu.edu.cn
基金项目:国家林业局重点项目(2002-66)。
第一作者:陈洪伟 ,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林木遗传改良与生物技术研究。电话:010--62336104 Emai l:kunta-1979@126.com 地址:100083
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118信箱。
责任作者:康向阳 ,博士 ,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林木倍性育种与细胞遗传学研究。电话:010- 62336104 Emai l:kangxy@bjfu.edu.cn 地址:
同上。
小青杨与胡杨杂交及其杂种后代分子鉴定
陈洪伟1 , 2 康向阳1 张正海3 王 君1 蔡 肖1
(1 北京林业大学林木花卉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北京农学院城乡发展学院 3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摘要:为探讨胡杨与杨属其他派树种远缘杂交的可行性 ,该研究以小青杨为母本 、胡杨为父本进行人工授粉杂交 ,
发现胡杨花粉能够在小青杨雌蕊柱头上萌发 ,并最终获得了 6 株杂交后代。杂种幼苗的生长势强弱差异明显 , 其
叶片均为披针形 ,与父本胡杨幼苗以及萌条的叶形相似;在 SSR标记初步鉴定的基础上 , 进一步采用 AFLP 分子标
记技术及相应的统计分析 ,证明父本与母本对子代遗传物质的贡献是等同的 , 杂交后代是胡杨与小青杨杂交的真
杂种。
关键词:胡杨;小青杨;远缘杂交;杂种鉴定
中图分类号:S718.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1522(2009)02--0086--06
CHEN Hong-wei1 , 2;KANG Xiang-yang1;ZHANG Zheng-hai3;WANG Jun1;CAI Xiao1.Production and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of hybrids between Populus pseudo-simonii Kitag.and P.euphratica Oliv.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2009)31(2)86-91 [Ch , 21 ref.]
1 Key Laboratory for Genetics and Breeding in Forest Trees and Ornamental Plants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100083 ,P.R.China;
2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College ,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102206 ,P.R.China;
3 Institute of Vegetables and Flowers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P.R.China.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distant hybridization between Populus euphratica Oliv.and other
Populus tree species , artificial pollination was performed using P.pseudo-simonii Kitag.as matenal parent
and P.euphratica Oliv.as paternal parent.Pollen grains were able to germinate on the stigmas of P.
pseudo-simonii Kitag., and six individuals of hybrid were obtained.The growth rate of the hybrid varied
significantly among each other.The leaves of all six hybrids were lanceolate , resembling the leaves of seedlings
and coppice shoots of the paternal parent.Based on the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of SSR , analysis of AFLP and
related statistics ,both parent made equal genetic contribution to their progenies , and the cross progenies were
true hybrids of P.pseudo-simonii×P .euphratica.
Key words Populus euphratica Oliv.;P .pseudo-simonii Kitag.;distant hybridization;identification of
hybrids
胡杨是干旱荒漠区内天然分布的唯一乔木树
种 ,兼有耐盐碱水湿 、抗干旱风沙等优良特性 ,在维
护分布区内生态平衡 、保障绿洲区农牧业生产和为
居民提供用材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1-4] 。此外 ,有
关胡杨的潜在基因资源价值和在造纸等森林工业方
面的用途也颇受有关人士的关注[ 5-6] 。
为充分利用胡杨基因资源 ,许多学者在杂交育
种方面进行了探讨 ,试图通过与青杨或黑杨派植物
杂交获得优良后代 ,实现胡杨优良基因资源的无性
系造林利用。然而 ,以胡杨为母本的杂交组合罕有
成功;以胡杨为父本的杂交组合 ,虽然有成功报道 ,
可以推广利用的株系却很少 ,而且后代类型复杂 ,除
DOI :10.13332/j.1000-1522.2009.02.019
少数中间类型 、偏父本类型外 ,多数表现为母本类
型 ,呈现母性遗传[ 5 , 7-11] 。据此 ,研究者对后代杂种
的真实性存在异议 ,有人甚至认为是孤雌生殖或花
粉直感效应的结果[ 10] 。为探明远缘杂交中 ,胡杨为
亲本的后代其杂种真实性 ,本研究以小青杨为母本 、
胡杨为父本开展人工授粉杂交 ,并联合 SSR和 AFLP
分子标记技术对杂种进行鉴定 ,为今后胡杨基因资
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一定参考 。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 料
2007年 1月中旬 ,分别于内蒙古通辽市和磴口县
采集小青杨(Populus pseudo-simonii Kitag.)雌花枝与胡
杨(P.euphratica Oliv.)雄花枝 ,用塑料薄膜包扎严
密 ,运回北京林业大学于室外避风阴凉处保存备用 。
1.2 小青杨与胡杨杂交
将胡杨雄花枝切枝水培于温室内阳光较充足
处 ,约半个月后开始分批水培小青杨雌花枝;胡杨散
粉后 ,收集花粉置于装有干燥硅胶的青霉素小瓶内 ,
于4℃低温保存;待小青杨雌蕊柱头发育到可授期
前进行套袋隔离 ,柱头进入可授期时用胡杨花粉授
粉 ,继续套袋隔离至柱头萎蔫时为止;水培至蒴果开
裂 、吐絮时 ,再套袋采收种子;于瓦盆内点播育苗 ,当
幼苗长至 4 、5片真叶时移入营养杯 ,约 3个月后移
入大田。
1.3 授粉后花粉萌发观察
待小青杨雌花序授粉 5 、23和 36 h后 ,取不同花
序中部位置的小花于FAA固定液(70%酒精 90 mL ,
40%甲醛5 mL ,冰醋酸5 mL)固定过夜 ,从3份固定
材料中各取10个小花用蒸馏水清洗 ,然后用 10mol
L NaOH室温软化约 30 min ,水洗后置载玻片上滴加
苯胺蓝荧光染料压片 ,在 Olympus BX51型显微镜紫
外光下观察花粉萌发及花粉管在柱头中的延伸情
况 ,Olympus DP70型数码摄像系统摄像 。
1.4 DNA提取
使用低温贮藏的父本胡杨 、母本小青杨水培嫩
叶 ,以及定植于营养杯中的杂种苗新鲜幼叶 ,按照天
根生化科技公司 DP305-03植物基因组 DNA提取试
剂盒操作说明提取各样本 DNA ,于 0.8%琼脂糖凝
胶电泳 ,检测 DNA质量。
1.5 SSR分析
SSR位点标记引物选自 http: www.ornl.gov sci
ipgc ssr- resource.htm , 由上海生工合成。参考
Wheeler等[ 12] PCR反应体系及反应程序并作修改 ,总
体积为 20μL。其中 ,ddH2O 11.1μL ,10×PCR Buffer
2μL ,25 mmol μL的 MgCl2 溶液 1.2 μL , 2.5 U μL 的
dNTP混合液 1.6 μL , 上游和下游引物 10 ng μL 各
1μL ,TaqDNA 聚合酶 1 U ,模板 DNA 2 μL。反应程
序为:94℃, 2 min;94℃,30 s;52℃, 30 s;72℃, 60 s ,
共35 个循环;最后 72℃延伸 5 min。扩增产物经
6%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固定后银染显色观察。
1.6 AFLP分析
AFLP分析程序及银染参照文献[ 13]方法 。所
用引物及引物组合如表 1所示 。
表 1 AFLP 分析所用的接头和选择性引物
TABLE 1 Adaptors and selective primers used in AFLP analysis
所用接头和引物 接头和引物的核苷酸序列(5′※3′)
EcoRⅠ接头(长链) CTCGTAGACTGCGTACC
EcoRⅠ接头(短链) AATTGGTACGCAGTC
MseⅠ接头(长链) GACGATGAGTCCTGAG
MseⅠ接头(短链) TACTCAGGACTCAT
EcoRⅠ--00 GACTGCGTACCAATTC
MseⅠ--00 GATGAGTCCTGAGTAA
EcoRⅠ--48 MseⅠ--39 GACTGCGTACCAATTCCAC GATGAGTCCTGAGTAAAGA
EcoRⅠ--32 MseⅠ--38 GACTGCGTACCAATTCAAC GATGAGTCCTGAGTAAACT
EcoRⅠ--44 MseⅠ--48 GACTGCGTACCAATTCATC GATGAGTCCTGAGTAACAC
EcoRⅠ--65 MseⅠ--50 GACTGCGTACCAATTCGAG GATGAGTCCTGAGTAACAT
EcoRⅠ--63 MseⅠ--39 GACTGCGTACCAATTCGAA GATGAGTCCTGAGTAAAGA
1.7 数据分析
AFLP 分子标记分析进行两次电泳重复 ,对于
100 ~ 500 bp间稳定存在或缺失的带 ,根据其迁移速
率及其有无统计所有的二元数据:有带记作 1 ,无带
记作 0。先用 POPGENE 软件统计多态性条带数和
多态性比例[ 14] ,再用 NTSYSpc2.10e 中的 DICE 法计
算样品间的相似系数 ,列出 SC(similarity coefficient)
矩阵 ,并进行不加权成对算术平均法(UPGMA)聚类
分析[ 15] 。利用 DPS统计软件 ,对父母本与后代的遗
传相似性系数进行配对两处理 t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胡杨花粉在小青杨柱头上的萌发
用胡杨花粉给小青杨雌花序授粉杂交 ,在授粉
87第 2期 陈洪伟等:小青杨与胡杨杂交及其杂种后代分子鉴定
后5 h时 ,胡杨花粉已经在小青杨柱头上萌发 ,其花
粉管长度大于花粉粒直径(图 1A);随着授粉时间延
长 ,花粉管可以继续延伸进入花柱底部 ,但同时也可
以观察到大量裸露在雌蕊柱头表面发生扭曲的花粉
管(图 1B),表明胡杨与小青杨存在一定的不亲和
性。这与李文钿等[ 7] 、张绮纹等[ 16] 对杨树远缘杂交
中花粉萌发以及花粉管生长状态观察的结果相
一致 。
A.授粉后 5 h花粉萌发情况;B.授粉后 36 h花粉管生长情况;C.小青杨×胡杨后代幼苗;D.小青杨(♀)水培切枝叶;E.小青杨×胡
杨与小青杨×北京杨;F.胡杨(♂)成年树短枝叶;G.胡杨披针形叶;H.6株小青杨×胡杨杂交后代叶
图 1 小青杨与胡杨杂交
FIGURE 1 Production of hybrids between P.pseudo-simoni i and P.euphratica
2.2 小青杨×胡杨获得杂交后代
通过人工授粉进行小青杨与胡杨杂交 ,收获 9
序成熟果序 ,获得 250粒种子 ,但播种后只保存了 6
株杂种苗 ,且各幼苗的生长势强弱差异明显 。观察
营养杯时期幼苗 ,叶片为似柳树叶片的披针形(图
1C),明显不同于母本的倒卵形叶(图 1D),也不同于
母本与北京杨(P.×beijingensis)杂交后代的幼苗叶
(图 1E);虽然与父本胡杨成年树短枝叶形态存在更
大差异(图 1F),却与该树种在幼树 、成年树基部萌
生条及长枝上的披针形叶相像[ 2](图 1G);至生长期
结束幼苗封顶时 ,后代叶片仍为披针叶(图 1H)。从
叶形上可以初步判断 ,以小青杨为母本的 6株后代 ,
其基因组中有胡杨的基因组分。
2.3 SSR分析
SSR分子标记技术具有标记位点专化性 、共显
性特点 ,可鉴别纯合子和杂合子 ,试验重复性好 ,结
88 北 京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第 31卷
果可靠性高等特点[ 17] ,故在杂种后代的鉴定中多被
采用[ 12, 18] 。用父本胡杨和母本小青杨基因组 DNA
作模板 ,对 12对 SSR引物进行了筛选 ,其中 5 对引
物在胡杨和小青杨中均无扩增产物 , 3对引物在小
青杨中无扩增产物 ,1 对引物对胡杨和小青杨的扩
增产物不存在多态性 ,3 对引物对胡杨和小青杨的
扩增产物存在多态性 。选择其中 1对扩增好且具有
多态 性的 引物:上 游:5′-GGATCGACTTCCAACC
CATA-3′;下游:5′-AATTCCCAGATGAAGGCTCA-3′。
该引物对父本胡杨和母本小青杨的扩增产物片段大
小都在200 bp左右。6株杂交后代在此位点的扩增
谱带表现为胡杨与小青杨的互补带型 ,即既具有胡
杨在此位点的条带 ,又具有小青杨条带(图 2)。根
据SSR标记为共显性遗传的特点 ,杂种的 SSR位点
信息是父母本 SSR位点信息的叠加[ 18--19] ,从而在分
子水平上初步判断 6株杂交后代为小青杨与胡杨杂
交后代。
M.Marker;1.小青杨;2.胡杨;3~ 8.杂交后代(1~ 6)
图 2 亲本及杂交后代 SSR电泳图
FIGURE 2 SSR electrophoretogram for parents and hybrids
2.4 AFLP分析
AFLP 标记技术具有一次性标记位点更多 、多态
性更高 、提供信息更丰富的特点[ 17] 。采用 5对引物
对父母本及后代进行 AFLP 分析(如图 3),共得到
235条扩增谱带 ,其中多态性条带数为 181 ,多态性
比例为77.02%。在NTSYSpc2.10e 中利用扩增谱带
得到父母本与后代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以及遗传相
似性矩阵 ,并经聚类分析构建了父本胡杨 、母本小青
杨及 6株杂交后代的亲缘树状图(图 4)。
由表2可以看出 , 6株杂交后代间的遗传相似
性系数在 0.780 0 ~ 0.857 1间 ,小青杨与6株杂交后
代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在 0.700 3 ~ 0.776 8间 ,胡杨
与6株杂交后代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在 0.696 6 ~
0.737 5间 ,后代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均高于后代与
父母本间的 ,后代与母本间的相似性又多高于与父
本间的 ,这与形态上的观察有出入。白根本等[ 20] 对
胡杨 、密叶杨(Populus talassica Kom.)及其 3 个类型
M.Marker;1.小青杨;2.胡杨
图 3 亲本与杂交后代两组引物组合 AFLP分析电泳图
FIGURE 3 AFLP electrophoretogram for parents
and hybrids with two primer combinations
图 4 小青杨×胡杨亲本及杂交后代 AFLP标记聚类图
FIGURE 4 UPGMA dendrogram for parents and hybrids
of P.pseudo-simonii×P.euphratica based on AFLP analysis
(密叶杨型 、中间型和胡杨型)的杂种后代进行考察 ,
发现 3个杂种在蛋白质分类水平上更接近于胡杨 ,
密叶杨自成一类 ,与形态上的分类也有一定出入。
89第 2期 陈洪伟等:小青杨与胡杨杂交及其杂种后代分子鉴定
究其原因 ,很可能是偏母本的一些性状未被能直接
观察统计 ,而给人以后代偏父本的假象 ,说明在远缘
杂交中只以个别的形态指标为依据判定后代偏父本
或偏母本时是不可靠的 。
表 2 小青杨×胡杨亲本与杂交后代遗传相似性
TABLE 2 Genetic similarity between parents and hybrids of P.pseudo-simonii×P.euphratica
父本 母本 后代 1 后代 2 后代 3 后代 4 后代 5 后代 6
父本 1.000 0
母本 0.537 7 1.000 0
后代 1 0.696 6 0.700 3 1.000 0
后代 2 0.737 5 0.776 8 0.794 9 1.000 0
后代 3 0.727 9 0.750 0 0.781 1 0.819 6 1.000 0
后代 4 0.710 1 0.719 7 0.856 2 0.826 7 0.821 6 1.000 0
后代 5 0.727 3 0.704 8 0.780 0 0.818 2 0.857 1 0.801 3 1.000 0
后代 6 0.698 0 0.701 6 0.848 3 0.812 5 0.786 9 0.853 4 0.824 7 1.000 0
由聚类图观察 ,与父母本相比 , 6株杂交后代首
先聚在一起 ,然后与母本相聚 ,最后再与父本聚类 。
后代群体与胡杨的遗传相似性低于与小青杨的 ,但
是后代5与父本的遗传相似性高于其与母本间的相
似性 ,分别为0.727 3 、0.704 8 。利用 DPS统计软件 ,
对父母本与后代的遗传相似性系数进行配对 t 检
验 ,差异不显著 ,表明父本胡杨与母本小青杨对杂交
后代的遗传物质贡献是等同的 ,确定 6株杂交后代
为小青杨×胡杨真杂种。
3 结论与讨论
在以胡杨为父本的杨树远缘杂交研究中 ,原苏
联的 Н.Α.Κазарлeв曾进行了莫斯科银白杨(P .
alba Linn.)×胡杨的杂交 ,获得的后代均为塔形 ,系
母系遗传[ 5] 。Pryor 等[ 9] 在澳大利亚利用 n-乙烷溶
剂轻微处理雌蕊柱头 ,获得了美洲黑杨(P.deltoides
Marsh.)×胡杨的杂种 , 杂种属于中间类型。在中
国 ,徐纬英等获得了小叶杨(P.simonii Carr.)×胡
杨的偏母本杂交后代 ,其树形介于小叶杨与胡杨之
间 ,枝条和叶形多倾向于胡杨 ,叶的质地偏于小叶
杨[ 2] 。李驹等[ 8] 也获得了小叶杨×胡杨的胡杨类型
与小叶杨类型两种 F1 杂种后代。孙雪新等[ 10] 通过
胡杨花粉辐射提高杂交的可配性 ,并辅助以大剂量
γ--射线杀死的毛白杨(P .tomentosa Carr.)花粉起蒙
导作用 , 获得了箭胡毛杨(P .thevestena ×(P .
euphratica +P.tomentosa))杂种等 。本研究在未施
加任何特殊处理的情况下 ,用胡杨花粉给小青杨授
粉杂交 ,最终获得了 6株后代。
活体授粉观察表明 ,胡杨花粉能够与小青杨柱
头水合 ,进而在小青杨柱头上萌发。尽管有相当数
量的花粉管在柱头表面发生扭曲 ,但仍有部分花粉
管最终进入胚囊发生双受精 ,获得派间远缘杂交后
代 ,只是杂交成功率相对较低 。本研究结果也证实
李文钿等[ 7] 的观点 ,即扭曲的花粉管是杂交不亲和
的一种表现 ,但不是唯一的表现 ,不能从柱头上异种
花粉管是否扭曲来判断这个杂交组合是否具有亲和
性 ,以及能否获得杂种种子。
从以往胡杨派间杂交的结果看 ,杂种后代性状
表现复杂 ,对其是否为双受精作用产生真杂种存在
疑义 ,有些学者倾向于孤雌生殖或花粉直感效应的
结果[ 10] 。对此 ,我国学者从表型观察 、回交测定 、蛋
白质水平分析等角度进行了研究[ 8 , 11, 20] ,而从分子水
平对胡杨杂种进行鉴定分析的研究较少 ,仅见唐谦
等[ 21] 对箭胡毛杨进行 RAPD 分析 ,指出箭胡毛杨与
箭杆杨(P .nigra var.thevestina (Dode)Bean.)亲缘
关系最近 ,与胡杨的亲缘关系较近 ,而与毛白杨存在
亲缘的可能性最低 ,推断箭胡毛杨是胡杨和箭杆杨
的杂交后代。在本研究中 ,利用 SSR和 AFLP 分子
标记技术对杂交后代进行鉴定。SSR标记分析发现
6个子代在一信息位点表现为典型的父母本杂合
型 ,同时含有父本和母本的遗传信息;AFLP 标记分
析表明 ,父本与母本对子代遗传物质的贡献是等同
的 ,证实杂交后代是胡杨与小青杨杂交的真杂种 。
李文钿等[ 7]曾报道小叶杨×胡杨杂种植株生活
力很弱 ,容易死亡 。本研究获得的 6株小青杨×胡
杨远缘杂交杂种后代 ,与同时进行的小青杨×北京
杨等杂交后代相比 ,也存在生长势弱的问题 。显然 ,
以胡杨为亲本的杨属植物远缘杂交育种中 ,要获得
优良性状的杂种 、真正实现胡杨优良基因资源的无
性系造林利用还任重道远。
参 考 文 献
[ 1 ] 李耀芬 ,吴达期 ,周林.新疆胡杨木材的构造 、材性及其利用
(Ⅰ)[ J] .南京林产工业学院学报 , 1983(4):65-74.
LI Y F ,WU D Q , ZHOU L.The wood st ructure , property and use of
Xinjiang diversiform-leafed poplar [ J ] . Journal of Nanjing
Technological College of Forest Products , 1983(4):65--74.
[ 2 ] 王世绩 ,陈炳浩 ,李护群.胡杨林[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
版社 ,1995:8--9, 103 , 118--119.
90 北 京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第 31卷
WANG S J , CHEN BH , LI H Q.Forests of Populus euphratica[M] .
Beijing:Chinese Enviromental Scinece Press , 1995:8--9 , 103 , 118--
119.
[ 3 ] 孙雪新 ,康向阳 ,李毅.胡杨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建议[ J] .世界
林业研究 , 1993(4):48-52.
SUN X X , KANG X Y , LI Y.Status of researches on Populus
diversifolia and some recommendations for its development [ J] .
World Forestry Research , 1993(4):48--52.
[ 4 ] 康向阳.甘肃胡杨恢复发展的限制因子及对策[ J] .中国沙
漠 , 1997 , 17(1):53--57.
KANG X Y.The restrictive factors an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forest restoration of Populus euphratica Oliv.in Gansu[ J] .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 ,1997 , 17(1):53--57.
[ 5 ] 斯塔罗娃 H B.杨柳科的育种[ M] .马常耕 ,译.北京:科学技
术文献出版社 , 1984:105-106.
CTAPOBA H B.Salicaceae breeding[M] .MA C G , tran.Beijing: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Documents Publishing House , 1984:105--
106.
[ 6 ] 杨延斌 ,廖盛昌 ,黄 .新疆五种杨树的木纤维长度和幅度测
定及初步研究[ J] .林业科学 , 1957(4):489--496.
YANG Y B , LIAO S C ,HUANG Y.Primary research on wood fibre
and extent of 5 poplars in Xinjiang[ J] .Scientia Silvae Sinicae , 1957
(4):489--496.
[ 7 ] 李文钿 ,朱彤.胡杨与小叶杨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障碍[ J] .
林业科学 , 1986 ,22(1):1--8.
LI W T , ZHU T.Incompatible barriers to the distant hybridization
between Populus euphratica Oliv.and P. simonii Carr.[ J] .
Scientia Silvae Sinicae , 1986 , 22(1):1--8.
[ 8 ] 李驹 ,姜兴贵 ,邹兴山.小叶杨×胡杨 F1的特征及遗传性的
研究[ J] .林业科技通讯 , 1980(2):1-4.
LI J , JIANG X G ,ZOU X S.Research on character and heredity of
F1 hybrids f rom P.simonii × P.euphrat ica [ J] .Bulletin of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80(2):1-4.
[ 9 ] PRYOR L D , WILLING R R.Growing and breeding poplar in
Australia[ M] .Canberra:Canberra Publishing and Printing Co.,
1983:34.
[ 10] 孙雪新 ,刘榕 ,康向阳.胡杨花粉辐射杂交可配性与杂种选育
[ J] .遗传 , 1995 ,17(5):24-26.
SUN X X , LIU R , KANG X Y.The cross-compatibi lity of euphrates
poplar (Populus euphratica)wi th pollens radiated γ-ray and the
selection and breeding of hybrids[ J] .Hereditas , 1995 , 17(5):24--
26.
[ 11] 董天慈.小叶杨与胡杨亚属间有性杂交[ J] .遗传 , 1980 , 2(1):
25--28.
DONG T C.Subgenetic sexual hybridi zation between Populus
simonii and P.euphratica or P.diversifolia[ J] .Hereditas , 1980 , 2
(1):25-28.
[ 12] WHEELER N , PAYNE P , HIPKINS V , et al.Poly mix breeding
with paternity analysis in Populus:A test for diff erential reproductive
success(DRS)among pollen donors[ J] .Tree Genetics&Genomes ,
2006 , 2(1):53-60.
[ 13] 张德强.毛白杨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及重要性状的分子标记
[ D]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 , 2002.
ZHANG D Q.Genetic linkage map construction and molecular
markersof some important traits in Populus tomentosa Carr.[ D] .
Bei jing: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 2002.
[ 14] 王利 ,刑世岩 , 韩克杰 , 等.银杏雄株亲缘关系的 AFLP 分析
[ J] .中国农业科学 , 2006 ,39(9):1 940-1 945.
WANG L , XING S Y , HAN K J , et al.Studies on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 among 29 Ginkgo biloba males in China by AFLP
technique[ J]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 2006 , 39(9):1 940--
1 945.
[ 15] DEHAAN L R , EHLKE N J , SHEAFFER C C , et al.Illinois bundle
flower genetic diversity determined by AFLP analysis [ J] .Crop
Science , 2003, 43:402-408.
[ 16] 张绮纹 ,苏晓华.克服杨树远缘杂交受精前障碍的研究[ J] .
林业科学研究 ,1988 , 1(2):108--112.
ZHANG Q W , SU X H.Broken incompatible barriers to the pre-
ferti lization of intersectional crossing in poplar[ J] .Forest Research ,
1988 , 1(2):108--112.
[ 17] 周延清.DNA分子标记技术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132--133.
ZHOU Y Q.Application of DNA molecular marker in plant research
[M] .Beijing:Chemical Indust ry Press , 2005:132-133.
[ 18] WANG J ,ZHONG G Y , CHIN E C L , et al.Identification of parents
of F1 hybrids through SSR prof iling of maternal and hybrid tissue
[ J] .Euphytica , 2002 ,124(1):29--34.
[ 19] FOSSATI T ,ZAPELLI I , BISOFFI S , et al.Genetic relationships and
clonal identity in a collection of commercially relevant poplar
cultivars assessed by AFLP and SSR[ J] .Tree Genetics&Genomes ,
2005 , 1(1):11-20.
[ 20] 白根本 ,王沙生 ,沈昕 ,等.用蛋白电泳分析方法探讨胡杨远
缘杂种鉴定及其抗盐性[ 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 2000 , 22(3):
5-7.
BAI G B, WANG S S , SHEN X , et al.Identif ication of distant
hybrids between Populus talassica and P. euphratic and salt
resistance research of P.euphratic using electrophoresis of protein
analysis[ J]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 2000 , 22(3):
5-7.
[ 21] 唐谦 ,郑先武 ,王世绩 ,等.3种杨树单株间及 F1代个体的随
机扩增多态性 DNA(RAPD)分析[ G] 王世绩.杨树研究进
展.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95:84-90.
TANG Q , ZHENG X W ,WANG S J , et al.An analysis of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for individuals from three popular species
and F1 [ G] WANG S J.Advances in poplar research.Beijing:
China Forestry Publishing House ,1995:84-90.
(责任编辑 董晓燕)
91第 2期 陈洪伟等:小青杨与胡杨杂交及其杂种后代分子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