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贵州 4种苦苣苔科植物中石吊兰素含量的比较研究
张敬杰 ,徐宏 ,赵能武 (贵阳中医学院 ,贵州贵阳 550002)
摘要 [目的]对贵州产 4种苦苣苔科植物中石吊兰素的含量进行对比研究 ,为扩大药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以甲醇与 0.5%
醋酸(65∶35)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 335 nm ,流速1.0ml/min ,柱温 30 ℃,提取 4种苦苣苔科植物中石吊兰素。[结果]贵州 4种苦苣苔科植物
中 ,蒙自吊石苣苔中石吊兰素含量最低 ,为 1.06 mg/ g;滇黔紫花苣苔中石吊兰素含量最高 ,为 4.27 mg/ g。[结论]该研究方法操作简单 、
准确 ,可用于苦苣苔科植物中石吊兰素的含量测定 ,并为稳定及扩大药源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苦苣苔科;石吊兰素;高效液相色谱
中图分类号 S 567.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9)13-05964-01
苦苣苔科植物在全世界共有 120 ~ 140个属 ,2 500~ 3 700
个种 。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 ,部分分布在欧洲 、中国和日
本[ 1] 。该科植物多供药用 ,具有清热解毒 、祛痰 、止咳平喘 、
活血散结 、消肿止痛 、除湿等功效[ 2-3] 。苦苣苔科植物大多
含石吊兰素[ 4-5]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石吊兰素除具有良好
的止咳 、抗炎等功效外 ,还对多种动物具有降压作用[ 6] 。目
前 ,市场上以苦苣苔科吊石苣苔为主要原料的产品较多 ,如
“复方岩连片” 、“马兰感寒胶囊”和“石吊兰制剂”等 ,但均以
野生为主 ,为了稳定和扩大药源 ,笔者对贵州 4种不同种属
苦苣苔科植物中石吊兰素的含量进行了对比研究[ 7] ,为稳定
及扩大以石吊兰素为主的原药材来源提供一定的技术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 Agilent 1100液相色谱系统(DAD检测器);AG135
型电子天平;SK8210HP型超声波清洗机。
1.2 试剂 石吊兰素对照品(批号:017255 ,供含量测定用 ,
纯度≥99%),由上海融禾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 ,甲醇
为色谱纯 ,水为超纯水 ,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1.3 材料 药材分别采于贵州湾寨 、高坡 、平坝 、平伐 ,并经
鉴定分别为苦苣苔科植物吊石苣苔(Lysionotus pancitlorus Ma
xim)、蒙自吊石苣苔(Lysionotus carnosus Hemsl.)、齿叶吊石苣
苔(Lysionotus serratus D.Don)及滇黔紫花苣苔[ Loxostigma cav-
aleriei (Levl.et Van.)B.L.Burtt] 。
1.4 方法
1.4.1 色谱条件。色谱柱:Agilent ZORBA SB-C18(5μm , 4.6
mm×150 mm),预柱 ZORBA SB-C18;柱温:30 ℃;流动相:甲醇
-0.5%醋酸(65∶35);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35 nm。
1.4.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石吊兰素对照品适
量 ,加 50%乙醇溶解并配成浓度 45μg/ml的溶液。
1.4.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药材粉末(过 60目筛)1 g ,精
密称定 ,置具塞锥形瓶中 ,精密加入 50%乙醇 25ml ,称定重
量 ,静置 12 h ,超声提取 30min ,称定重量 ,加50%乙醇补足减
失重量 ,摇匀 ,过滤 ,用甲醇溶解 ,定容于 25 ml 容量瓶中 ,微
孔滤膜(0.45μm)过滤。
1.4.4 线性关系考察。精密吸取浓度为 45μg/ml的石吊兰
素对照品溶液 6 、8 、10、12、14、16 μl进样 ,测定峰面积(见图
1)。以峰面积的积分值(A)为纵坐标 ,进样量(X)为横坐标 ,
绘制标准曲线 ,计算得回归方程:
A=5 787.074 58X-7.880 360 1(r=0.999 99) (1)
图 1 石吊兰素对照品(左)及供试品(右)HPLC色谱图
石吊兰素在 0.27~ 0.7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1.4.5 精密度试验。精密吸取吊石苣苔样品供试液 10μl ,
连续进样 6次 ,在上述色谱条件下测定石吊兰素的峰面积 ,
结果峰面积的 RSD为 0.08%,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1.4.6 重复性试验。分别精密称取吊石苣苔样品粉末(过
60目筛)6份 ,按“1.4.3”方法处理 ,在上述色谱条件下测定 ,
结果石吊兰素含量的 RSD 为 1.39%,表明该方法的重现性
基金项目 贵州省科学基金项目(黔科合计[ 2004] 3011)。
作者简介 张敬杰(1971-),女 ,安徽亳州人 ,副主任药师,从事民族医
药和天然药物化学研究。
收稿日期 2009-02-19
良好 。
1.4.7 稳定性试验。取吊石苣苔样品粉末(过 60目筛),精
密称定 ,按“1.4.3”方法处理 ,分别在 0、2 、4、6、8 、10 h进样 ,按
上述色谱条件测得石吊兰素峰面积的 RSD 为 0.11%,说明
该样品在 10h内基本稳定。
1.4.8 加样回收率试验。取吊石苣苔样品粉末(过 60目筛)
0.50 g ,精密称定 ,分别精密加入石吊兰素对照品溶液适量 ,
按“1.4.3”方法处理 ,在上述色谱条件下测定 ,计算回收率 ,结
果平均回收率为 99.8%,RSD 为 2.50%[ 8-9] 。
(下转第 5978页)
安徽农业科学 , Journal of Anhui Agri.Sci.2009 ,37(13):5964, 5978 责任编辑 张彩丽 责任校对 汪伟
水量(A)、提取时间(B)、提取次数(C)、提取温度(D)为主要
因素 ,以秦艽提取液中龙胆苦苷的净含量作为评价指标 ,设
计 4因素 3水平表见表 1。
表 1 水提工艺 L9(34)因素水平
Table 1 Factors and levels of L9(34)orthogonal test for water extraction
technology
水平
Level
因素 Factor
A水量∥ml
Water amount
B时间∥min
Time
C次数∥次
Times
D温度∥℃
Temperature
1 15 25 2 20
2 20 35 3 30
3 25 45 4 40
2.2 正交试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根据表 1的因素及其水平
的设计 ,进行 4因素 3水平正交试验 ,即 L9(34),测定结果见
表 2。
表 2 正交试验结果
Table 2 The results of the orthogonal experiment
试验号
Test No.
因素 Factor
A B C D
龙胆苦苷的质量分数∥%
Mass fraction of gentiopicroside
1 1 1 1 1 6.59
2 1 2 2 2 8.89
3 1 3 3 3 7.60
4 2 1 2 3 8.65
5 2 2 3 1 7.21
6 2 3 1 2 6.86
7 3 1 3 2 7.34
8 3 2 1 3 6.57
9 3 3 2 1 8.24
R 0.31 0.01 1.92 0.35
由正交试验结果极差和方差分析可知 ,各因素对检测指
标的影响大小顺序为:C >D>A >B ,最佳提取条件为
A1B3C2D2 ,即秦艽质量为 0.5 g时 ,溶剂用量为 15 ml ,提取时
间为 45min ,提取次数为 3次 ,提取温度为 30 ℃。提取次数
对龙胆苦苷的提取影响显著。
2.3 验证试验 按最佳工艺提取 5份同一批次秦艽样品 ,
其测定结果分别为 9.29%、9.33%、9.30%、9.32%、9.28%,
RSD为 0.23%(n=5)。
3 讨论
经以水为溶剂和以乙醇为溶剂的比较试验表明 ,70%乙
醇冷提得率最高 ,但从经济的角度考虑 ,以水为溶剂超声提
取法既经济又得率较高 ,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因此该试验采
用水为溶剂进行提取 ,经单因素考察对比分析 ,选取主要因
素 ,固定次要因素 ,确定因素水平 ,设计和安排正交试验 ,对
试验结果进行极差与方差分析 ,优选出提取的最佳工艺。
龙胆苦苷是秦艽的主要有效成分 ,其含量也是秦艽药材
质量的重要标准 。药理研究表明 ,龙胆苦苷对化学性及免疫
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6] 。因此 ,对于这样一种药理活性明
显的中药 ,采用现代化的提取 、纯化手段 ,将其开发为具有保
肝作用的二类新药(中药制剂)是较为可行的。
参考文献
[ 1] 夏光成 ,萧培根,马毓泉.中药秦艽原植物的研究[ J] .药学学报, 1965
(6):399.
[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00年版)[M] .北京:化
学工业出版社 ,2000:222.
[ 3] 黄爽辑.神农本草经[M]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1982:5.
[ 4] 刑世瑞.宁夏中药资源[M] .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1987:101.
[ 5] 白晓朝.RP-HPLC测定宁夏产秦艽中龙胆苦苷的含量[ J] .安徽农业
科学, 2008,36(27):11798-11799.
[ 6] 李艳秋 ,赵德化,潘伯荣 ,等.龙胆苦苷抗鼠肝损伤的作用[ J] .第四军
医大学学报, 2001 ,22(18):1645-1649.
(上接第 5964页)
1.4.9 样品测定 。分别取上述 4种苦苣苔科植物 1.0 g ,精
密称定 ,按“1.4.3”方法处理 ,在上述色谱条件下测定 ,计算
样品中石吊兰素的含量 。
表 1 4种苦苣苔科植物中石吊兰素含量(n=3)
样品编号 试验药材 采收地点 石吊兰素平均含量∥mg/ g
GZ001 吊石苣苔 湾寨 1.72
GZ002 蒙自吊石苣苔 高坡 1.06
GZ003 齿叶吊石苣苔 平坝 2.21
GZ004 滇黔紫花苣苔 平伐 4.27
2 结果与分析
4种苦苣苔科植物中石吊兰素含量测定结果见表 1 。
由表 1可见 , 4种植物中蒙自吊石苣苔中石吊兰素含量最
低 ,为 1.06 mg/g;滇黔紫花苣苔中石吊兰素含量最高 ,为
4.27 mg/g。
对石吊兰素进行色谱扫描 ,结果表明石吊兰素在 283
和 335 nm处均有较强吸收 ,但在 335 nm 处的灵敏度较高 ,
故选择 335 nm作为检测波长。
试验过程中比较了加热回流提取 、索氏提取和超声提
取以及正交提取方法 ,结果表明采用正交提取方法所得的
样品溶液中石吊兰素含量最高 ,故选用正交提取方法。
在试验的过程中还比较了以 25%甲醇 、50%甲醇 、75%
甲醇 、甲醇 、25%乙醇 、50%乙醇 、75%乙醇 、无水乙醇为提取
溶剂时 ,样品溶液中石吊兰素的含量 ,结果表明采用 50%乙
醇为提取溶剂时 ,样品中石吊兰素的含量最高 。
3 结论
苦苣苔科 4种不同种属的植物中石吊兰素的含量差异
较大 ,其中 ,以滇黔紫花苣苔所含石吊兰素为最高 。
参考文献
[ 1] 张秀实.贵州植物志(第四卷)[M] .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 1989:1130.
[ 2]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
601.
[ 3] 林亚平 ,叶阳明.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2003年版)[M] .贵
阳:贵州科技出版社 ,2003:120.
[ 4] 杨付梅 ,杨小生,罗波.苗药岩豇豆化学成分的研究[ J] .天然产物研究
与开发, 2003 ,15(6):508.
[ 5] 冯卫生 ,李倩 ,郑晓珂.吊石苣苔的化学研究[ J] .中国药学杂志 , 2007 ,
42(5):337.
[ 6] 孙安盛 ,石京山,吴芹.石吊兰素对麻醉猫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J] .遵义
医学院学报, 1996 ,19(1):5.
[ 7] 张贵宁 ,刘淑英,林开中.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风寒感冒胶囊中石吊兰素
含量的研究[ 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02,24(3):56.
[ 8] 中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19册)[ S] .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8:100.
[ 9] 中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药成方制剂(第9册)[ S] .北京:化学工业
出版社, 1994:132.
5978 安徽农业科学 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