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花烛的离体培养及再生体系的建立



全 文 :花烛的离体培养及再生体系的建立
王小岚
(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牡丹江 157011)
摘 要:对花烛进行离体培养和再生体系的研究。以 MS 作为基本培养基 ,离体培养花烛的叶柄 ,结果
表明 ,诱导愈伤组织 6-BA4mg/L 时诱导效率最高 ,诱导丛生芽时 KT 与 6-BA 的搭配优于 2 , 4-D 与
NAA的组合。组培苗在 MS减半并附加 0.5mg/L NAA 的培养基上诱导生根最适宜 ,生根率达 100%。
关键词:花烛;离体培养;再生体系
1 植物名称
花烛(Anthur ium andraeanum),别名红掌 、安祖
花。
2 材料类别 叶柄
3 培养条件
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1)MS+6-BA4mg/L(单位
下同):
芽分化培养基:(2)MS +6-BA1+KT0.5;
(3)MS +6-BA0.5+KT0.1;
(4)MS +2 , 4-D2+NAA0.2;
(5)MS +2 , 4-D0.5+NAA0.1;
诱导生根培养基:(6)1/2MS +NAA0.5。
以上培养基均加琼脂 6 ~ 8g/L , 蔗糖 30g/L ,
pH5.8 ~ 6.0。培养温度 26±2℃,光照强度约为 2000
lx ,光照时间 12 ~ 14h/d。
4 生长与分化情况
4.1 无菌材料获得
将花烛新抽出的叶片带叶柄剪下 ,自来水冲洗干
净后 ,用 75%酒精快速侵泡 30s ,然后用无菌水冲洗 1
次 ,置于 0.1%氯化汞溶液中消毒 12min ,每 100ml 氯
化汞加吐温-80 , 10 滴 ,再用无菌水冲洗 6 ~ 8 次 ,每次
冲洗 2 ~ 3min ,无菌纱布吸干表面水分 ,叶柄切成 1 ~
2cm小段 ,接种到培养基(1)上。
4.2 愈伤组织的诱导与丛生芽的形成
接种 2周后 ,叶柄两端膨大 , 4周后逐渐形成黄绿
色愈伤组织 ,将愈伤组织分别转至(2)、(3)、(4)、(5)上
培养 , 30d 左右所有愈伤组织均可形成不定芽 ,(4)、
(5)中丛生芽较多 ,但较纤细;培养基(2)、(3)的丛生芽
比(4)、(5)中少 ,但芽较粗壮;丛生芽在培养基(2)、(3)
中的增殖效果最好 , 30d 左右增殖倍数可达 5 ~ 7 倍;
(4)、(5)中虽然增殖倍数更大 ,但不定芽的长势不好。
4.3 诱导生根
将高达 3cm左右 ,有 3 ~ 4片叶而且生长健壮的无
根小苗接种于(6)上 , 2 周以后 ,苗基部长出辐射状白
色小根 ,每株生根 5 ~ 7 条 , 4 周以后根伸长至 1 ~
1.5cm ,生根率达 100%。
4.4 试管苗移栽与炼苗
将生根的花烛苗的三角瓶盖打开 ,在实验室通风
处炼苗 3d ,取出小苗洗去根部培养基 ,移栽到珍珠岩
和泥炭土(2∶1)混合的基质中 ,并覆盖塑料薄膜保温 、
保湿 ,每周烧 1 次 1/2MS 加 1/800 ~ 1/1000 的甲基托
布津。2周后撤掉塑料膜 , 4周后可移栽到蛭石+泥炭
土+细沙(1∶1∶1)的混合土中 ,成活率在 95%以上。
5 意义与进展
花烛是天南星科花烛属多年生草本花卉 ,花由佛
焰苞与肉穗花组成 ,肉穗花挺于佛焰苞上 ,宛如彩色的
烛台 ,十分美丽 ,也是国际花卉市场上流行的高档切花
和盆栽观赏花卉。传统繁殖方法是以分株方式繁殖 ,
速度慢 ,难以满足市场需求。通过叶柄为外植体进行
离体培养直接培育成再生植株 ,繁殖速度快 ,繁殖系数
高 ,可在短期内向市场提供大量小苗。
参 考 文 献
1 刘敏.花卉组织培养与工厂化生产.北京:地质出版社 ,
2006.156~ 157.
  从上表中得出 ,灰紫香蘑在 PD 液体培养基上生
长最好 ,菌丝球较多 ,分布均匀 ,颜色较紫。在 10 、13 、
14号培养基上 ,也都可以生长 ,但是长速很慢。在其
他培养基上几乎不能生长。
2.3 固体扩繁
在固体扩繁培养基上 ,草炭 78%+麦麸 20%是最
适合的培养基质。经 2 个月的生长 ,可长满果酱瓶。
而在锯末 50%+木屑 50%以及小麦 100%的培养基
上 ,生长速度较慢 , 2 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还未定值生
长 ,最终接入的菌块干缩。
3 结果与讨论
3.1 灰紫香蘑是分离比较容易 ,但是生长速度却是较
慢的种类。
3.2 PDA 培养基为灰紫香蘑的生长较好培养基 ,灰
紫香蘑在 PD 液体培养基上生长也最好。
3.3 野外调查工作中曾发现灰紫香蘑的菌丝体与油
松的细根相连 ,怀疑其为油松 、柞树的菌根菌 ,但是在
所查到的参考材料中并没有明确 ,关于灰紫香蘑为油
松 、柞树的菌根菌的问题 ,有待今后进行菌根合成工作
加以确认。
参 考 文 献
1 卯晓岚.中国大型真菌.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0.
33
第4期(总第 83期) 中 国 林 副 特 产 N o.4(GSNO.83)
2006年 4月 Fo rest By-Product and Speciali ty in China Aug.2006
DOI :10.13268/j.cnki.fbsic.2006.04.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