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用灰色关联度法综合评价野生牛鞭草
王 琳 范 彦* 徐远东 何 玮 (重庆市畜牧科学院 重庆 400015)
牛鞭草在全国各地广泛分布 ,以其生命力强 、耐高温 、耐
水渍而著称 ,且产量较高 , 适口性好 , 对于发展草食牲畜具有
重要的作用。本次试验的牛鞭草资源采集自全国各个省份 ,
属于野生资源 ,在重庆地区引种示范 , 以观测它们在重庆的
适应性和饲用价值。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及规模
2005 年 3 月初 ,在重庆市巴南区鹿角镇樵坪乡扦插来自
全国各个省份的 30 份牛鞭草资源 , 精心管理 , 使其生长茂
盛 ,以形成引种区。分别于 2006 年春和 2007 年春在引种区
采集牛鞭草茎秆在樵坪和荣昌栽种 ,以观测适应性。
1.2 测定指标
均在拔节期刈割 ,全年刈割 4次 , 4次产量的总和即为鲜
草年产量。对生长良好的 14 个资源进行风干处理 , 测定其
水分 、粗蛋白 、粗脂肪 、洗涤纤维 、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等营养
成分的含量;4 次测定的产量和营养成分的加权平均值作为
该草全年营养成分的含量;体外干物质消化率根据预测模型
公式计算〔1〕:IVDMD=103.678-1.981×ADF+2.034×ADL。
1.3 灰色关联分析的原理与方法
按灰色系统理论 ,把所有的供试材料看成是一个灰色系
统 ,每份材料是该系统中的一个因素。先设一个参考品种 ,
以其各项性能指标所构成的数列为参考数列 ,以供试材料的
相应指标所构成的数列为比较数列〔2 ~ 4〕 , 计算各供试材料与
参考品种之间的关联度 , 关联度越大 , 因素的相似程度就越
高。根据关联度的大小 ,可筛选 、评价供试材料的优劣。
假设参考数列为 x 0 , 比较数列为 xi , 且 i=1 , 2 , 3 , … , n ,
且 x0={x 0(1), x 0(2), x 0(3), …x 0(n)}, xi={xi(1), xi(2), xi
(3), … xi(n)}, 则:
ξi(k)=
min x 0(k)-xi(k) +ρmin x 0(k)-xi(k) x0(k)-xi(k) +ρmin x 0(k)-xi(k) (1)
式中ξi(k)为 x 0 与 xi在第 k 点的关联系数。由于比较
数列与参考数列的关联系数较多 , 信息分布分散 , 不便于比
较 ,需将各材料的关联系数集中为一个值 ,记为 ri , ri=1/ nξi
(k), 此值称为 x0 与 xi数列之间的关联度〔2 ~ 4〕。
2 评价结果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表现良好的 14 个资源进行综
合评价。选用干物质产量 、粗蛋白 、粗脂肪 、可溶性碳水化合
物及体外消化率进行权重综合评价。
2.1 标准品种和供试材料生产性能指标
以现有生产性状优良的“广益”牛鞭草作为参考品种 , 以
其为标准来评价供试材料的优劣。各项生产性状指标见表 1。
2.2 各点的绝对差
参考品种的各项指标用 x0(k)表示 , 待评价材料的指标
用 xi(k)表示 ,应用公式 Δi(k)= x0(k)-xi(k) 计算 , 并列出
各列的最大(小)绝对差 ,见表 2。
*为通讯作者。
重庆市基金项目 CSTC , 2006BA1022支助。
2.3 各性状在各点的关联系数及关联度
用公式“(1)”计算关联系数 , ρ取 0.5。关联度为各关联
系数的加权值 ,按牧草品质与产量同等重要的原则 , 牧草产
量的加权系数取 0.5 ,在质量性状中 ,粗蛋白 、水溶性碳水化
合物 、消化率同等重要 , 它们的加权系数分别取值 0.14 , 牧草
粗脂肪含量对其营养价值的影响相对小一些 , 其加权值取
0.08 ,按以上加权系数计算的关联度见表 3。关联度越大的
数列与标准数列越接近。
结合质量与产量综合评价各牧草 , “ 2003-5”与标准品
种的相似程度最大 , 其次是“ 2003-4” , 然后依次是“ 2002-
6” 、“2002-1” 、“2002-5”和“H002” 、“ 2003-6” 、“ 2003-1” 、
“ 2002-2” 、“2003-3” 、“ 2002-4” 、“2002-3” 、“ 2003-2” 、
“H019” 。
表 1 标准品种与野生材料生产性能指标 (单位:%、kg/年·亩)
牧草编号 粗蛋白含量 粗脂肪含量 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 产量 干物质体外消化率
广益牛鞭草 9.77 2.23 29.96 7720.35 43.05
2002-2 9.33 2.43 35.42 6033.29 43.25
2002-4 9.20 2.50 35.92 5846.95 41.82
2003-3 9.00 2.55 30.36 4563.31 43.35
2003-6 10.16 2.39 29.49 6459.93 40.57
2003-5 9.80 2.57 30.72 7864.40 40.26
2003-2 12.64 3.088 26.05 6158.29 36.55
2003-4 10.10 2.50 29.05 7748.07 39.11
2002-5 9.63 2.54 27.98 7017.14 40.38
2003-1 10.21 2.83 25.48 7162.97 39.02
H019 10.87 2.31 23.82 3959.11 39.23
2002-1 11.46 2.24 28.82 7620.39 32.88
2002-3 10.33 2.51 23.55 6130.34 36.55
2002-6 9.86 1.91 27.04 7778.02 35.77
H002 10.03 2.52 24.61 7957.07 35.93
表 2 各指标的差序列及最大(小)绝对差
牧草名称 Δi(1) Δi(2) Δi(3) Δi(4) Δi(5)
2002-2 0.44 0.20 5.46 1687.06 0.20
2002-4 0.57 0.27 5.96 1873.4 1.23
2003-3 0.77 0.32 0.40 3157.04 0.30
2003-6 0.39 0.16 0.47 1260.42 2.48
2003-5 0.03 0.34 0.76 144.05 2.79
2003-2 2.87 0.86 3.91 1562.06 6.5
2003-4 0.33 0.27 0.91 27.72 3.94
2002-5 0.14 0.31 1.98 703.21 2.67
2003-1 0.54 0.60 4.48 557.38 4.03
H019 1.10 0.08 6.14 3761.24 3.82
2002-1 1.69 0.01 1.14 99.96 10.17
2002-3 0.56 0.28 6.41 1590.01 6.5
2002-6 0.09 0.32 2.92 57.67 7.28
H002 0.26 0.29 5.35 236.72 7.12
MaxΔi(k) 2.87 0.86 6.41 3761.24 10.17
MinΔi(k) 0.03 0.01 0.40 27.72 0.20
·26·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9年第 3期
百例胃肠炎病犬流行病学调查与体会
朱尧生 (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223200)
2005 年至 2008 年 , 我市某动物医院接诊百例胃肠炎病
犬。为摸清犬胃肠炎的发病原因与发病规律 ,为其诊断与治
疗提供依据 ,笔者对 4 年来的 272 例胃肠炎病犬进行流行病
学调查。现将调查情况与体会总结如下 ,供同行参考。
1 调查内容
1.1 调查样本
淮安市某动物医院 272 例胃肠炎病犬的病历。
1.2 调查内容与方法
对 272例胃肠炎病犬病历记录进行分析 ,了解各季度与
各种不同种类疾病的发病率。对 131 例传染病及 72 例寄生
虫病进行分析 , 了解各种疫病的发病率。对 92 例细小病毒
病进行分析 ,了解细小病毒病病犬免疫状况与发病率 、病程 、
治愈率的关系。对各种疫病的症状进行分析 ,了解各种传染
病与寄生虫病发病后的主要症状。
1.3 实验室诊断
1.3.1 采样:该动物医院对胃肠炎病犬进行诊断时如疑似
细小病毒病或冠状病毒病则采集病犬的粪便 ,如疑似犬瘟热
或犬传染性肝炎则采集唾液 、眼分泌物和鼻分泌物。
1.3.2 检测项目:四种传染病 、六种寄生虫病 、其它病。
1.3.3 检测方法:该动物医院对病毒性传染病引起的胃肠
炎采用胶体金快速诊断试纸诊断 ,对寄生虫病引起的胃肠炎
采用粪便直接检查法 、沉淀法或饱和盐水漂浮法诊断 , 其它
病例采用粪便直接检查法及一般检查法。
1.3.4 传染病诊断试剂盒生产单位:上海快灵公司。
2 调查结果
2.1 不同季度与不同种类疾病的发病率
不同季度与不同种类疾病的发病率见表 1。
表 1 272例胃肠炎病犬发病季节与种类调查表 (单位:例 、%)
季节 传染病 寄生虫病 其它病 累计病例数 发病率
春季 59 16 14 89 32.7
夏季 7 27 17 51 18.8
秋季 24 14 19 57 20.9
冬季 41 15 19 75 27.6
累计病例数 131 72 69 272
发病率 48.2 26.5 25.3
表 3 各材料 Xi 与 X0 的关联系数和关联度
牧草编号 ξi(1) ξi(2) ξi(3) ξi(4) ξi(5) (r i) 排序
2002-2 0.781 0.698 0.416 0.535 1.000 0.632 8
2002-4 0.731 0.629 0.393 0.508 0.837 0.579 10
2003-3 0.664 0.587 1.000 0.379 0.981 0.607 9
2003-6 0.803 0.746 0.981 0.608 0.699 0.712 6
2003-5 1.000 0.571 0.909 0.943 0.671 0.878 1
2003-2 0.340 0.341 0.507 0.554 0.456 0.487 12
2003-4 0.830 0.629 0.876 1.000 0.586 0.871 2
2002-5 0.930 0.595 0.695 0.739 0.681 0.740 5
2003-1 0.742 0.427 0.469 0.783 0.580 0.676 7
H019 0.578 0.863 0.386 0.338 0.593 0.456 13
2002-1 0.469 1.00 0.830 0.964 0.346 0.792 4
2002-3 0.734 0.620 0.375 0.550 0.456 0.544 11
2002-6 0.961 0.587 0.589 0.985 0.427 0.816 3
H002 0.864 0.611 0.421 0.901 0.433 0.740 5
3 分析与讨论
3.1 分析方法的可靠性
本文采用改进了的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 ,即分
析时不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 既克服了量纲化对指
标(因素)作用大小的影响 , 又简化了计算步骤。经他人证
实〔5〕 ,此方法与传统的灰色关联分析结果一致 , 且与常用的
模糊综合评判法 、层次分析法 、熵值法等的评价结论一致 , 证
明了此法的可靠 、合理和可行性。
3.2 对牧草排序结果的分析
结合表 1 和表 3 可知:牧草“2003-5”的质(粗蛋白 、可
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 、消化率)和量(产草量)都较高 , 二者共
同作用 ,因此其综合评价位于第一;基于同样的原因 , 牧草
“ 2003-4”居于第二 , 其粗蛋白含量稍高于“ 2003-5” , 但其
可溶性碳水化合物 、年产草量和干物质体外消化率都略低于
“ 2003-5” ,所以综合评价的结果低于“ 2003-5” ;牧草“ 2002
-6”粗蛋白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处于中等水平 , 但其产
量居于第三位 ,而产量的加权系数大 ,因此加权度位于第三;
牧草“ 2003-2”虽其粗蛋白含量在所有评价的牧草中最高 ,
但其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 、干物质消化率 、产草量都较低 ,
所以综合评价处于 12 位;而牧草“H019”主要是其产草量太
低 ,综合评价居于末位。
3.3 评价结果的应用
由于关联系数的计算使用的是标准品种与待评价材料
相应指标之差的绝对值 ,关联度的大小不一定真实反映了牧
草的优劣 ,需要与其生产性能指标结合使用 , 分析关联度大
小的原因 ,才能筛选出真正优良的牧草。如牧草“ 2003-2”
的各项生产性能指标均高于牧草“2002-3” , 而关联度排序
“ 2003-2”位于“2002-3”之后 , 就是由此引起的。
用此评价结果为标准引进牧草 , 最适合饲喂牛羊等消化
粗纤维能力较强的家畜。若饲喂猪 、兔等消化粗纤维能力较
弱的动物 ,则需兼顾质量与产量 ,如牧草“ 2002-2” 、“2003-
6” 、“2002-4”等为不错的材料。同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 ,
考虑环境与牧草品种特性 , 因地制宜 , 筛选出适合于当地不
同时期 、不同生产需求的优良牧草品种 。
参考文献
〔1〕邓卫东 ,席冬梅 ,毛华明.云南省反刍家畜主要饲料营养价值评价
〔J〕.黄牛杂志 , 2002 , 28(1):23~ 27
〔2〕张鸭关 ,薛世明 ,匡崇义 ,等.云南北亚热带冬闲田引种优良牧草的
灰色关联度分析与综合评价〔J〕.草业学报, 2007 , 16(3):69~ 73
〔3〕慕平 ,魏臻武 ,李发弟.用灰色关联法对苜蓿品种生产性能综合评
价〔J〕.草业科学 , 2004 , 21(3):26~ 28
〔4〕何毅 ,李青 ,王历宽.应用灰色关联度理论对高寒牧区引种的苜蓿
进行综合评价〔J〕.草业科学 , 2002 , 19(4):33~ 36
〔5〕马菊红.新灰色关联分析法在评价经济效益中的应用研究〔J〕.情
报杂志 , 2005 ,(3):98~ 99
·27·《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9年第 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