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三七花含片”清咽润喉人体试食试验



全 文 :类。
1.3 治疗方法 采用复方氟派酸滴鼻液滴鼻 , 每天 3 次 , 口
服抗生素和抗过敏药物治疗 ,使鼻咽部的急慢性炎症得以控
制 ,咽鼓管咽口肿胀消除 , 然后采用中耳变压疗法 , 每天 1 次 ,
根据病情不同一般治疗次数为 3~ 7 次 ,平均 5次。 并嘱患者
每1 ~ 2 h 自行吹张 1 次。 1 周后复查纯音听阈和鼓室导抗
图。
2 结 果
语频平均听阈达正常水平或语频平均听阈提高 30 dB 以
上 ,鼓室导抗图为 A 型 , 耳内闷塞感和自声增强等症状消失
者为显效;语频平均听阈提高 15 dB 以上 , 鼓室导抗图为 A
型 ,耳内闷塞感和自声增强等症状明显减轻者为有效;语频平
均听阈提高 15 dB 以下 , 鼓室导抗图呈 As 型或 C 型 , 耳闷塞
感和自声增强等症状无改善者为无效。A 、B两组治疗效果比
较见表 1。
表 1 A、B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 n 耳数 治疗效果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
A 27 42 30 7 5 88
B 17 27 8 5 14 48
注:两组治疗效果的有效率经卡方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
3 讨 论
分泌性中耳炎发病与咽鼓管功能障碍 、免疫反应及感染
有关。近年来的研究认为 , 来自鼻咽部感染可能是其主要病
因〔2〕。腭帆张肌 、腭帆提肌在 30 岁以后随年龄增长而肌纤维
萎缩 , 纤维数减少 ,以腭帆张肌变化更明显 , 咽鼓管黏膜上皮
下结缔组织的改变使咽鼓管黏膜的弹性及伸展性变差 , 再加
之咽鼓管软骨的变性 ,导致咽鼓管的开闭功能受到更明显的
影响〔3〕。 60 岁以上者吞咽时咽鼓管开闭时间短 , 大于 50岁者
咽鼓管开放压上升〔4〕 。加上老年人机体免疫力下降 ,易并发
上呼吸道感染 、慢性支气管炎等 , 导致咽鼓管咽口肿胀而引起
分泌性中耳炎。本文病程<8 周的 42 耳中 , C 型鼓室图为 11
耳占 26%;B 型鼓室图为 27 耳占 64%。 这是因为病程开始
时 , 由于咽鼓管功能障碍 , 中耳气体被吸收形成负压 , 鼓室峰
压点偏负 , 呈 C型曲线。 随着病情进展 , 鼓室负压增大 , 导致
鼓室黏膜渗出。当鼓室积液明显时 ,传音结构质量增加 , 使声
阻抗增加 , 而中耳阻抗主要反映其劲度 , 致声顺值明显减小 ,
中耳负压明显增大。此时采用常规的抗炎治疗 ,和针对老年
人咽鼓管功能障碍而采用的中耳变压疗法 , 不仅能减轻中耳
负压 , 还可恢复咽鼓管功能 , 其有效率为 88%;而当病程>8
周时 , 其疗效只有 48%, 这是因为老年人神经反射敏感性降
低 ,对中耳积液所致的耳闷塞感 、自声增强等症状感觉不明
显 ,老年人的鼓膜萎缩变薄 , 中耳积液所致的鼓膜征象不典
型 , 在纯音听阈示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低频听力损失明显高于
高频率 , 表明分泌性中耳炎时中耳积液可致传导性耳聋 , 而老
年人由于某种生理性衰退原因所致之老年性高频听力损失较
分泌性中耳炎所致之低频听力损失严重 , 对早期的诊断造成
干扰 , 使中耳液体积聚合并中耳负压 ,中耳负压对咽鼓管造成
持续吸引 , 导致鼻咽分泌物返流入中耳 , 加重中耳黏膜渗出 ,
渗液逐渐吸收而形成胶胨状 , 重者可导致粘连性中耳炎而出
现不可逆性听力下降。
本文结果显示 , 声导抗检查能及时 、客观地反映鼓室情
况 , 特别是鼓室压力及静态声顺更为敏感 、直观。临床上对听
力曲线表现为平坦型或轻度下降型的轻 、中度混合性听力下
降的老年患者 , 应及早行声导抗测试 , 根据典型的 B 型或 C
型曲线 , 应及早诊断 、及时治疗 , 减轻听力下降的程度 , 促进听
力的恢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姜泗长 ,阎承先主编.现代耳鼻咽喉科学[M] .天津:天津科学技
术出版社 ,1996.11~ 12.
2 张全安 ,郑国玺.中耳炎颞骨咽鼓管峡部粘-软骨膜的组织病理学
观察[ 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1999 , 4(2):161~ 163.
3 友田幸一等.咽鼓管随年龄增加的变化[ J] .耳科展望 , 1985 , 28
(补 4):71.
4 山口隆.正常人耳咽管功能的年龄变化[ J] .日耳鼻会报 , 1994, 97
(4):668~ 673.
(收稿日期:2005-08-18 修回日期:2005-09-28)
“三 七 花 含 片” 清 咽 润 喉 人 体 试 食 试 验
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南宁 530021) 黄兆勇 黄 林 方志峰 李庆华 韦 东
  【摘要】 目的 评价“三七花含片”的清咽润喉作用。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设计方法 , 结合体征观察 、咽部检查 、受试前后
血尿常规及血生化指标测定等各项检查 ,对 60例慢性咽炎受试者作“三七花含片”清咽润喉作用人体试食试验。结果 受试者
在连续含服“三七花含片” 30 d 后 , 临床症状积分有明显降低(P<0.01),说明“三七花含片”具有改善慢性咽炎受试者咽部症状
的作用。受试者试食后血 、尿常规和血生化等检验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三七花含片”有明显的清咽润喉的功效。
【关键词】 “三七花含片” ;清咽润喉;人体试验
【中图分类号】 R286
1765广西医学 2005年 11月 第 27 卷 第 11 期
广西中西医结合医院 (南宁 530011)
  三七又名山膝 、金不换 、参三七 、田七 , 为五加科植物三七
Panaxnotoginseng(Burk.)F.H.Chen 的干燥根 ,主产于云南 、广西
和四川等地 , 具有散瘀止痛 、消肿定痛的功能。 现代研究表
明 ,三七传统非药用部位含有药用部位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生
物活性成分 , 有可能代替已入药的部位 , 使药源得到充分利
用 ,同时所含的其他化学成分 , 也可开发他用〔1〕 。三七花蕾含
人参皂甙 F2 、Rd 、Rc、Rb2 和 Rb1 , 总皂甙得率 1.6%, 另含 β-谷
甾醇 、胡萝卜甙 、三七皂甙 、绞股蓝皂甙〔2〕。研究表明 , 三七花
皂甙能明显抑制多种致炎剂所致大鼠足肿胀和小鼠耳廓炎
症 ,对摘除肾上腺鼠仍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 提示其有较强的抗
炎活性。为了评价本产品的功效 ,根据卫生部《保健食品功能
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 , 参照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
导原则》 ,于 2003年对云南省文山县金达利三七生物科技有
限公司提供的保健食品“三七花含片”作了清咽润喉作用人体
试食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受试物 由云南省文山县金达利三七生物科技有限公
司提供的“三七花含片” ,剂型为片剂 , 0.8 g 片 ,成分主要是三
七花提取物。
1.2 受试对象 由广西三级甲等医院广西中西医结合医院
选择 18 ~ 65 岁的慢性咽炎患者。 有咽痛 、咽痒 、咽干 、干咳 、
异物感 、多言加重等症状发作史 , 有咽部黏膜水肿 、黏膜充血 、
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 、分泌物附着。具有上述症状及 1 项或
1 项以上检查所见自愿受试者 , 经体检合格纳入试食观察。
排除慢性咽炎急性发作期或急性咽炎 、声带结节 、感冒或吸烟
因素 ,鼻咽 、咽 、喉 、鼻 、食管 、颈部及结核 、转移性肺癌病变所
致者;以及使用类似保健食品或药物者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
对本品过敏者 、严重心血管或肝肾或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
疾病者 ,精神病患者。实际选择病人 60 例。
1.3 仪器与试剂 雅培公司产 CD-1700 型全自动血球计数
仪 、长春迪瑞公司产 H-100 型尿 11 项分析仪 、美国德灵公司
产 DADE-RXL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生化试剂盒由仪器生产
公司提供。
1.4 试验方法 根据卫生部《保健食品功能学评价程序和检
验方法》(2003 年版)中清咽功能检验方法进行。试验采用自
身对照设计 ,受试者自愿参加 , 服用方法:每日 2次 , 每次 2 片
(0.8 g 片),连续服用 30 d。试食过程中受试者停服其他清咽
的药物及保健品。
1.5 观察指标 各项指标于试验开始及结束时各测试 1 次 ,
并检查咽部 ,询问症状 , 记录变化。
1.5.1 功效性观察 咽部症状观察咽痛 、咽痒 、咽干 、干咳 、
异物感 、多言加重等(按症状轻重分为重度 3 分 ,中度 2 分 ,轻
度1 分), 计算积分(每一症状其累计分数为其积分),统计积
分变化 、症状改善率;咽部体征观察咽部黏膜充血 、黏膜水肿 、
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 、分泌物等(按轻 、中 、重分为 Ⅰ 、Ⅱ 、Ⅲ
级), 分别记录试食前后体征变化 ,计算体征积分和改善率。
1.5.2 安全性观察 一般状况;血常规检查(红细胞计数 、血
红蛋白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尿常规检查;生化指标测定:总
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P)、
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尿素氮(BUN)、肌苷
(Cre)、血糖(GLU);腹部 B 超 、心电图 、X线胸透。
1.6 结果判断 统计试食前后症状和体征积分值 、改善率。
参考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 症状消失或明显
减轻 、咽部体征减轻 2 级为显效;症状减轻 , 咽部体征减轻 1
级为有效;症状体征无改变为无效。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 60 例受试者中 , 男性 39 例 , 女性 21 例;年龄
最小 21 岁 ,最大 56 岁 ,平均(36.57±7.34)岁;平均病程(4.77
±3.32)年 , 其中1 ~ 5 年38例 , 6 ~ 10 年 17例 , 11年以上 5例 ,
病程最短 5 个月 ,最长 15 年。
2.2 清咽润喉功效 60 例受试者 , 在连续含服“三七花含片”
30 d 后 , 清咽功效显效12 例 ,有效 36 例 ,无效 12例 , 总有效率
为 80.00%(48 60);咽部症状 、体征改善明显 , 见表 1、表 2。60
例受试者的临床症状积分统计 , 试验前为(7.90±1.93)分 , 试
验后为(2.95±1.71)分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临床
体征积分统计 , 试验前为(3.97±1.44)分 , 试验后为(1.93±
1.31)分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 安全性观察 60 例受试者含服前后血常规 、尿常规及血
生化的观察指标均在正常范围。见表 3、表 4。腹部 B 超 、心
电图 、X 线胸部透视等未见异常变化。
表 1 主要症状改善情况
症状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改善率(%)
咽痛 50 8 35 7 86.00
咽痒 49 7 27 15 69.39
灼热 42 4 31 7 83.33
干咳 33 0 20 13 60.60
多言加重 44 7 27 10 77.27
咽异物感 46 5 24 17 63.04
咽 干 涩 51 5 33 13 74.51
咳痰不爽 42 2 24 16 61.90
表 2 咽部体征改善情况
咽部体征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改善率(%)
咽充血 60 11 37 12 80.00
咽后壁滤泡增生 54 3 22 29 46.30
黏膜水肿 31 2 18 11 64.52
分泌物 25 0 13 12 52.00
表 3 试食前后血 、尿常规变化情况( x±s)
项目 试食前 试食后
HGB(g L) 138.23±7.54 139.52±7.80
RBC(×1012 L) 4.84±0.40 4.80±0.40
WBC(×109 L) 6.45±0.43 7.26±6.81
N(%) 58.48±2.37 59.60±2.47
L(%) 27.65±2.28 27.80±4.90
PC(×109 L) 184.42±13.98 189.23±11.63
尿 常 规 正常范围 正常范围
1766 Guangxi Medical Journal , Nov.2005 , Vol.27 , No.11
表 4 试食前后血液安全指标变化比较( x±s)
项目 试食前 试食后
TP(g L) 74.05±3.33 74.53±3.14
ALB(g L) 40.60±3.68 40.60±4.22
ALT(u L) 15.43±5.81 14.78±5.15
AST(u L) 12.72±4.93 12.75±4.86
BUN(mmol L) 4.83±0.43 4.79±0.37
Cre(mmol L) 107.62±8.90 109.10±8.23
TC(mmol L) 3.80±0.44 3.99±0.77
TG(mmol L) 0.77±0.20 0.79±0.21
GLU(mmol L) 5.06±0.41 5.07±0.36
3 讨 论
本试验是按卫生部《保健食品功能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
法》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要求 , 采用自身对照方
法 ,对“三七花含片”的清咽润喉功效进行观察。结果显示 ,受
试者试食后临床症状积分有明显降低(P <0.01), 说明“三七
花含片”对慢性咽炎试食者咽痛 、咽痒 、咽灼热 、干咳 、多言加
重 、咽部异物感 、咽干涩 、咳痰不爽等主要症状及咽部充血 、水
肿 、咽后壁滤泡增生等体征均有改善作用。 其中显效 12 例 ,
有效 36 例 ,总有效率达 80.00%, 表明“三七花含片”有明显的
清咽润喉的功效。受试者试食后血 、尿常规和血生化等检验
均无明显改变 , 在试食过程中未观察到过敏及其它不良反应。
说明“三七花含片”对受试者健康无明显影响。本试验的试验
期为 30 d , 试验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 , 观察样本数相对较少 ,
观察指标有部分带有主观性 , 可能造成结果存在一定的片面
性 , 建议在今后的试验中可增加空白对照及一些客观指标 , 并
扩大样本数量 , 以弥补方法上的不足。
参 考 文 献
1 黄跃进.三七传统非药用部位的开发利用探讨[ J] .中医药信息 ,
1999 , 16(6):19~ 20.
2 左国营.三七花蕾皂甙成分的研究[ 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
1991 , 3(4):24~ 26.
(收稿日期:2005-03-28 修回日期:2005-06-21)
鞍 区 肿 瘤 术 中 显 微 解 剖 的 临 床 观 察
武汉大学医学院2 00 4级研究生 (武汉 430060) 叶 劲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南宁 530021) 曾敬初 梁有明
  【摘要】 目的 通过鞍区肿瘤显微手术研究其周围血管神经解剖变异 , 熟悉这些血管神经的位置 , 以利术中保护 、便于安
全切除肿瘤 ,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通过对 34 例鞍区肿瘤的手术切除过程中及摘瘤后观察其周围血管神经的变化。结
果 对鞍区解剖间隙Ⅰ ~ Ⅴ等间隙内血管和神经的结构移位 、方向变化进行了描述和观察。结论 了解和掌握在大型鞍区肿
瘤中各间隙血管 、神经的移位情况 , 对于全切除肿瘤而言应与熟悉鞍区正常显微解剖一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鞍区;肿瘤;显微解剖
【中图分类号】 R739.4
  鞍区肿瘤的手术切除必须建立在对该部位的显微解剖熟
悉以及肿瘤占位后正常解剖的变异 ,术中寻找 、保护好血管神
经和邻近的脑组织 ,尤其是充分利用鞍区的间隙和脑池来切
除肿瘤。本文 34 例就手术全切除的鞍区颅咽管瘤和脑膜瘤
(Simpson Ⅰ 、Ⅱ级), 在其术中观察研究其所见的肿瘤周围血
管 、神经的解剖变异。
1 资料与方法
鞍区肿瘤 34 例 , 其中颅咽管瘤 20 例 , 脑膜瘤 14 例。利
用德国OPTON 显微镜 8~ 12倍下 , 在进行鞍区开颅术中及全
切除肿瘤后观察拍录鞍区解剖的变化:主要研究构成鞍区各
间隙Ⅰ 、Ⅱ 、Ⅲ 、Ⅳ、Ⅴ的血管 、神经位置变化 , 结合术后出现并
发症情况 ,分析回顾术中操作的步骤损伤血管神经的可能。
2 结 果
2.1 颅咽管瘤组 颅咽管瘤起源于漏斗部 、垂体柄 、垂体上
部之下 、后部多见。生长方向多变 , 本组向鞍上膨胀性生长
10 例 ,向Ⅲ脑室底及突入Ⅲ脑室 5 例 , 向上 、向后(脚间池)生
长 3 例 ,向一侧鞍旁 、颞叶生长 2例。其间隙Ⅰ 、Ⅱ的血管 、视
神经 、视交叉移位情况:视神经 、视交叉向上 、向外弧形拉长 ,
挤压移位 , 间隙Ⅱ变宽大 4例 ,终板池变宽 5 例 , 视交叉池变
宽 2 例 ,终板池变宽 、视交叉池均变宽 1 例。颈内动脉向外移
位 6 例 , 大脑前动脉向上移位 12 例 , 向上 、向外移位 2 例 , 大
脑中动脉向外移位 9 例。肿瘤向上 、后生长的 3 例 ,大脑中动
脉被包裹 2 例 ,向外后移位 1 例 ,大脑前动脉 A1 、A2 段上移 3
例 , 全摘肿瘤见大脑后动脉后移。向一侧鞍旁 、颞叶生长的 2
例 , 颈内动脉 、大脑中动脉 A1 、A2 段被包裹。后交通动脉向下
移位 , 视神经 、视交叉均向下移位 。向Ⅰ脑室底及突入Ⅱ脑室
5例 , 其间隙Ⅱ 、Ⅲ无明显改变 , 间隙 Ⅰ稍变大 , 终板池扩大 ,
向Ⅲ脑室底方向突起 , 颈内动脉位置变化不大 , 大脑前动脉向
上隆起移位。
2.2 脑膜瘤组 肿瘤基底部附着部位的蝶骨嵴内 1 3 多见 ,
1767广西医学 2005年 11月 第 27 卷 第 11 期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工作 (南宁 53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