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秦岭高海拔七药—凤尾七的生药学初探



全 文 :2014 年 05 月第 34 卷第 3 期
May. 2014 Vol. 34 No. 3
现 代 中 医 药
Moder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79·
秦岭高海拔七药—凤尾七的生药学初探
*
周莉英 谢英英
(陕西中医学院,陕西 咸阳 712046)
摘 要:通过常规显微制片法,对秦岭高海拔七药 -凤尾七的生药学特征进行初探,认为秦岭地区凤尾七的
植物形态和生药学特征与其它地区差异不大。
关键词:凤尾七;生药特征;七药
中图分类号:R 282.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 0571(2014)03 - 0079 - 02
景天科(Crassulaceae)红景天属(Rhodiola)植
物全世界约有 90 种,主要分布于北半球高寒地带。
我国为红景天属植物的中心分布区,共有红景天属
植物 73 种,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华北、华中及东
北地区[1 - 2]。凤尾七是我国红景天属植物小丛红
景天(Rhodiola dumulosa (Franch.)S. H. Fu),因其
地上部分呈红棕色,形如凤尾而得名。常以根茎入
药,具有滋阴补肾、养血安神、调经活血及明目的功
效,主治虚损劳伤、头晕目眩、便血和高血压等[3]。
1 材料及方法
凤尾七药材,2013 年 6 月购自陕西省太白县
药材公司;凤尾七标本,采自于陕西省太白山,经生
药教研室胡本祥教授鉴定为凤尾七。采用常规显
微制片法,以光学互动显微镜(DMBH200 宁波舜
宇有限公司)观察、Canon 照相机(DIGITAL TXUS
75 IS)拍照。
2 结果
2. 1 植物形态 为多年生肉质草本,高 9 ~
20 cm,全株无毛。根茎直立,粗壮,下端常有分枝,
半木质化。茎直立,多丛生,基部常有残存的老枝
和褐色鳞片状叶。叶互生,线形至宽线形,长 7 ~
12 mm,宽 1 ~ 2 mm,全缘,先端急尖,基部无柄,密
集生长。聚伞状花序,花瓣 5,白色或淡红色,披针
状长圆形,长 8 ~ 11 mm,宽 2 ~ 3 mm,先端渐尖,向
外弯曲;雄蕊 10,呈 2 轮分布,较花瓣短,花药紫
色;鳞片 5,长方形;心皮 5,卵状长圆形,基部稍合
生,柱头较短。蓇葖果,直立或向上稍展开。种子
少数,长圆形或狭倒卵形,有乳头状微形突起,具狭
翅。花期 6 ~ 7 月,果期 9 ~ 10 月。
2. 2 药材特征
2. 2. 1 性状特征 根茎略呈圆柱形,粗壮,黑褐
色,长约 3 ~ 10 cm,直径约 0. 6 ~ 1. 5 cm,上端有环
节,下端常有 2 ~ 3 条分枝,颜色稍浅,常呈浅褐色
或灰黄色,多扭曲。根茎顶端常有许多残留的老
枝,黑褐色,叶痕不明显,常见红褐色的芽。气微,
味微苦。
2. 2. 2 粉末特征 木栓细胞长方形或不规则形,
排列规则或不规则。木纤维细胞壁较厚,胞腔线
性,壁孔明显,长约 86. 08 ~ 130. 53 μm。红棕色物
质较多,块状或不规则状,未经水合氯醛透化前常
呈棕黄色。淀粉粒多为单粒,圆形或椭圆形,直径
约 1. 21 ~ 5. 53 μm,脐点呈点状或线性。导管多为
螺纹,少见环纹,管径3. 64 ~ 11. 55 μm。见图 1。
* 基金项目: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资助项目(13 - zy013)
DOI:10.13424/j.cnki.mtcm.2014.03.030
·80·
现 代 中 医 药
Moder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4 年 05 月第 34 卷第 3 期
May. 2014 Vol. 34 No. 3
1.木栓细胞 2.红棕色物质 3.导管 4.淀粉粒 5.木纤维
图 1 粉末特征
3 结论
通过对秦岭高海拔七药 -凤尾七植物形态及
生药学特征的观察,可以看出秦岭凤尾七的生药学
特征与詹亚华等[4]研究的基本相同,不同区域凤
尾七生药学特征差异不大。随着药理作用及化学
成分的逐渐明晰[5 - 8],凤尾七特有的药用价值逐步
显现,加上药材需要量的逐年增大,采用人工栽培
技术培育的需求越来越强,本文的研究为进一步确
定凤尾七的立地条件、培育环境等做了铺垫,为凤
尾七生态构成的研究和建立提供了基础依据,对更
好发挥凤尾七的药用价值具有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
第 34 卷,第 1 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161.
[2]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 秦岭植物志[M]. 第 1
卷,第 1 册. 北京:科学出版社,1976:409 - 413.
[3]江苏新医学院. 中药大辞典[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社,1977:487.
[4]詹亚华,王兵娥. 小丛红景天生药特征研究[J]. 中药
材,1988,11(1):25 ~ 28.
[5]贺海波,石孟琼.小丛红景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
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0,6(7):139 - 141.
[6]刘青,刘珍伶,田瑄. 小丛红景天中的酚性化合物[J].
中国中药杂志,2010,33(4):411 - 413.
[7]杨智海,罗定强,杨瑞瑞,等.小丛红景天中黄酮及其 4
种黄酮类成分分析[J].中药材,2011,34(1):74 - 77.
[8]郭增军,谭林,徐颖,等.小丛红景天总黄酮抗氧化活性
研究[J].中药材,2011,34(1):104 - 107.
(收稿日期:2013 - 11 - 11 编辑:文颖娟)
櫚櫚櫚櫚櫚櫚櫚櫚櫚櫚櫚櫚櫚櫚櫚櫚櫚櫚櫚櫚櫚櫚櫚櫚櫚櫚櫚櫚櫚櫚櫚櫚櫚櫚櫚櫚櫚櫚櫚櫚櫚







櫚櫚櫚櫚櫚櫚櫚櫚櫚櫚櫚櫚櫚櫚櫚櫚櫚櫚櫚櫚櫚櫚櫚櫚櫚櫚櫚櫚櫚櫚櫚櫚櫚櫚櫚櫚櫚櫚櫚櫚












欢迎订阅 欢迎投稿 欢迎刊登广告
http:/ / tgxt. sntcm. edu. cn 来稿请注明投《现代中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