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宽礁膜的人工育苗及栽培



全 文 : 第 26卷 第 6期
2006 年 12月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Journal of Zhanjiang Ocean U niversity
Vol.26 No.6
Dec 2006
宽礁膜的人工育苗及栽培
谢恩义1 ,  马家海2
(1.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广东 湛江 524088;2.上海水产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上海 200090)
收稿日期:2006-06-24
基金项目:浙江省科学技术厅科技兴海专项基金(项目编号:2002C23014)
第一作者:谢恩义(1966-),男 ,博士 ,副教授 ,主要从事海洋植物种苗工程及生物技术研究。 E-m ail:xieenyi@163.com。
摘 要:对宽礁膜室内人工育苗和栽培的主要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 ,包括海区栽培 、游孢子萌发 、生长及苗网的运
输与保存 、日常管理等。并利用全人工育苗网帘进行了宽礁膜的海区栽培生产 ,干品单产达 691.5 kg / km2 。
关键词:宽礁膜;人工育苗;人工栽培
中图分类号:S968.41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995(2006)06-0017-04
Artificial Seeding and Cultivation of Monostroma latissimum
XIE En-yi1 ,  Ma Jia-hai2
(1.F isheries Col lege ,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 ty , Zhanj iang Guangdong 524088 ,China;
2.Collegeo f Aqua-li f 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Shanghai Fisheries University , S hanghai 200090 , China)
Abstract:The key points of techno lo gy of artificial seeding and cultivation of Monostroma latissimum were studied
and summarized , w hich included the selec tion of tidal zone and culture appliance , development and g row th of zo o-
spore s , transpo r ta tion and preserv ation of breeding net , ope ration and daily management.The artificial seeding net
was cultiv ated in the inter tida l cultiv ation g round , and the output reached 691.5 kg /km2 dry weight.
Key words:Monostroma latissimum ;ar tificial seeding;ar tificial cultiv ation
宽礁膜隶属于绿藻门 、石莼目 、礁膜科 、礁膜属
(Monostroma),体长一般达 20 cm 以上 ,体软 、质
薄 、味美 ,可鲜食 ,也可晒干作调味品 。宽礁膜营养
丰富 ,富含糖类 、脂肪酸 、维生素 、氨基酸 、无机盐和
微量元素等 ,是绿藻中食用价值最高的一种[ 1] 。有
抗凝血 、降高血脂 、清热 、化痰 、利水解毒 、软坚散疖
的功能 ,可治疗咽喉炎 、咳嗽 、水肿等多种疾病[ 2] ,是
一种很有开发潜力的海洋药物资源 ,具有较大开发
利用前景 。笔者在 2001 ~ 2003年对宽礁膜的基础
生物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3 ~ 5] 。目前 ,有关宽
礁膜的人工育苗 、栽培研究在国内未见报道。本文
进行了室内育苗和海区栽培试验 ,旨在发展宽礁膜
生产技术 。
1 材料与方法
1.1 育苗栽培基地
育苗基地为浙江省玉环县海山乡东升海珍品养
殖开发公司育苗厂 ,栽培海区为玉环县海山乡大青
山 、南滩 。
1.2 种藻来源
2000年 10月 ,在海山乡试栽宽礁膜。2001年
4 ~ 5月配子体成熟 ,采集配子 ,获得合子 ,合子发育
的孢子囊培养至 9 月成熟 ,释放出游孢子 ,用染网
法 ,利用 2 张旧网绳采苗 ,至 2002年 4月 10日 ,配
子体再一次成熟 ,作为种藻来源 。
1.3 育苗栽培设施和方法
育苗设施主要有各种采苗板(20 cm ×10 cm)、
有机玻璃培养箱(40 cm ×30 cm ×10 cm)和半透明
塑料集装箱(1 m ×0.5 m ×0.5 m),采用室内全人
工育苗方法 ,主要是满足藻体繁殖各阶段形体的生
理生态需要;栽培设施同紫菜 ,自制网帘大小有 1.5
m×1.2 m和 1.5 m×18 m 两种规格。栽培方法为
半浮动筏式栽培法 ,栽培潮间带为每半日潮干出 2
~ 4 h 。
2 育苗与栽培(图版 Ⅰ)
2.1 育苗
2.1.1 主要环节 育苗主要环节包括:种藻选择 、
采集雌雄配子 、使雌雄配子接合 、培养合子或孢子
囊 、孢子囊促熟 、释放游孢子 、采集游孢子染网 。
2.1.2 主要技术要点
1)种藻的处理和雌雄配子的释放条件在人工育
苗之前要选择数量足够 、成熟好的藻种 ,是保证采配
子成功的首要条件。肉眼观察 ,当藻体由绿色变成
黄绿色 ,边缘变成褐色并开始糜烂 ,镜检藻体边缘有
一圈土黄色配子囊 ,聚光照射有大量游动的配子(有
两根鞭毛 ,1个眼点 ,呈南瓜子形)释放时 ,说明配子
囊已经成熟 ,此时即可采配子 。宽礁膜配子囊成熟
盛期为 3 ~ 4 月 ,一般在 4月采配子育苗。4月初 ,
在大潮前收获时 ,从栽培海区采集充分成熟的配子
体作为种藻。把附着在种藻上的浮泥和浒苔 、盘苔
等杂藻洗净和剔除 ,以利于采到较纯的配子液和培
养出较纯的宽礁膜合子或孢子囊 。运往外地的种
藻 ,需把种藻阴干至含水量为 30%~ 40%,用内放
冰冻材料的保温箱盛装 。运至目的地后 ,应立即采
苗。经试验 ,种藻放于-20 ℃冰箱中保存 7 d 左右
仍可采集到配子。采配子时 ,为了促使配子集中释
放 ,要对种藻进行阴干刺激处理 。种藻一般要均匀
地铺在竹帘上于通风处阴干 9 ~ 18 h ,种藻含水量
保持 60%~ 70%,第2天在128μmo l·m-2·s-1左右
的日光灯下照射 0.5 ~ 1 h ,才能大量释放配子。配
子有明显的趋光性 ,为使配子接合成合子 ,并均匀附
于采苗基质上 ,释放的配子需黑暗外理 4 h 左右 。
采配子用的海水必需经过充分的沉淀和过滤(能消
毒更好 ,可减少硅藻 、浒苔 、原生动物等的繁生 ,不至
于影响合子或孢子囊的培养)。采配子过程中充气 、
改变采苗用水的水温(上下 2℃)、盐度(由 26 下降
至 8或反之)等 ,都可促使配子释放 。生产育苗用的
配子液浓度一般为 7×106个/mL ~ 11.66×106个/
mL 个为宜 ,阴干的种藻用量一般为 17.5 g/ L 海
水。
2)合子附着 合子对附苗基质适应性较广 ,只
要附苗基质粗糙无毒 、来源充足 、成本低廉 、耐用和
加工操作方便 ,均可用作采苗基质 。苗板厚 1 mm ,
用切割机切成20 cm ×10 cm 的方块 ,再用砂纸或钢
丝刷刷成两面均较粗糙不平 ,一端边缘用钻孔机打
2个小孔 ,以便用棉线悬吊培养。苗板在采苗前洗
刷干净 ,用淡水或消毒海水充分浸泡 。采苗箱先加
满充分沉淀过滤的海水 ,按比例加入阴干的种藻 ,强
光照射 0.5 ~ 1 h即有大量的配子释放 ,然后用筛绢
过滤出种藻(可连续使用 2 ~ 3次),然后使配子液静
置 0.5 h ,使释放出的配子接触形成合子。因配子
在加有育苗用水的采苗箱中向光处密集并逐渐结合
成合子 ,为使合子或尚未接合的配子均匀附于苗板
上 ,需搅动静置过的配子液后再加入处理过的采苗
板 。合子是微小的球状物 ,有明显的背光性(负趋光
性),为使合子附着均匀 ,合子需遮光黑暗处理 4h ,
再把苗板拿出悬吊培养于加有 N 、P 营养盐的海水
中 ,并用显微镜检查苗板上合子密度 ,一般 1000个/
mm
2 ~ 2000个/mm2即可 。
3)合子培养
附着基 用 20 cm×10 cm 的纤维板 、毛玻璃 、
塑料板等 ,垂直吊挂培养。
培养槽 1 m ×1 m ×0.5 m 透明玻璃槽 ,每槽
挂附着基质 150 ~ 200片。
海水盐度 20 ~ 34 ,以 26为好。
营养盐 用 N 、P 营养液或采用 PES 营养液。
每月添加营养盐 1 ~ 2次。
换水 每月换水 1次(尽量少换水)。
光照 培养接合子前期光照强度可稍强 ,以 48
~ 80 μmol·m-2·s-1为宜 ,使合子迅速生长发育 ,培
养中期光子亮照度以 16 ~ 48 μmol·m-2·s-1为宜 ,
在 4 ~ 8月间 ,合子直径逐渐由4 μm 增长到55μm 。
成熟前期(8 月中 、下旬)光照强度以 4.88 μmol·
m-2·s-1为宜 ,使孢子囊发育成熟。8月底至 9 月初
使孢子囊完全黑暗 2 ~ 3周 ,以促使孢子囊大量的同
步成熟 。
敌害防治 对于杂藻及病害要以预防为主 ,即
尽量减少杂藻及病原菌来源 ,改善和稳定培养条件。
育苗初期 ,一要严格选择种藻 ,做好清洗或消毒工
作;二要彻底净化水质 ,严防污染;三要根据育苗的
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严格控制与调节好光照 、温度 、
营养盐及水质。合子或孢子囊培养期从 4月初到 9
月上旬 ,培养期较长 ,管理工作不能疏忽 ,主要是要
清除杂藻着生。当蓝藻 、浒苔 、硅藻等杂藻着生时 ,
去除的方法一是采用干藻的方法 ,即每天干出 2 h
以内 ,可抑制硅藻 、蓝藻着生 ,但干出过长 ,如 9 h以
上 ,合子或孢子囊就会死亡;二是控制光线 ,降低光
照强度可抑制杂藻着生;三是用浓度为 0.5 ~ 3 mg/
18 湛 江 海 洋 大 学 学 报                 第 26 卷 
L 的 GeO 2去除附生硅藻 ,也可用农用除草剂或淡水
浸泡 。因纤毛虫 、腹毛虫等大量繁殖时 ,大量吞噬释
放的游孢子 ,可把附苗基质干出后置-20 ℃冰箱中
冰冻处理 1 ~ 2 d。宽礁膜合子或孢子囊培养当中 ,
最大的干扰因素是附生浒苔孢子 ,浒苔孢子可用 2
分裂方式大量扩增 ,在适宜条件下 ,繁殖生长很快 ,
抢占 、替代宽礁膜合子或孢子囊生态位点 ,或释放孢
子萌发成小苗而覆盖宽礁膜合子或孢子囊 ,抑制或
使后者不能生存 。因而人工育苗时 ,在早期阶段 ,应
防止浒苔孢子过多繁生或萌发 。
4)孢子囊的成熟时间和游孢子的释放条件 游
孢子集中成熟时 ,必须进行 10 d左右的黑暗或短日
照处理。显微镜镜检时 ,绿色孢子囊变成褐色 ,平均
大小为 40 μm 左右时 ,表明孢子囊已经成熟 ,此时
每个孢子囊内有 16 ~ 32个清晰可辨的游孢子(1个
眼点 ,4根鞭毛)。孢子囊最早成熟并释放游孢子时
间可为 8月上旬 ,但此时海水水温尚高 ,应注意稳定
培养条件 ,减少换水 ,加以预防 。游孢子释放时间较
长(9 ~ 10月),没有明显的日周期性。
5)采集游孢子
a、采苗时期 在放有成熟孢子囊苗板水体的上
面光照 0.5 ~ 1 h ,当水体呈黄绿色云雾状 ,表明游
孢子已经释放。搅拌游孢子水 ,并把采苗用网帘放
入游孢子水中 ,直到采到合适密度 。然后把采苗网
捞出 ,放置 12 h 后 ,尽量在涨潮前张挂海上养殖。
秋季采游孢子苗的适期在 9 月上 、中旬 , 10 月
采苗下海的苗网易附生浒苔等杂藻 。
b 、采苗方法 用染网法。成熟的孢子囊附苗
基质 ,垂挂于加满过滤海水的培养箱中 ,相邻附苗板
之间相距 10 ~ 20 mm 。采游孢子时 ,用 96 ~ 128
μmol.m-2 .s-1的白烛光从上面照射 0.5 ~ 1 h 。多
量游孢子释放时 ,水体呈绿色云雾状。附苗基质拿
出后可继续黑暗成熟 3 ~ 5 d ,再次光照采游孢子 。
游孢子水搅拌均匀后 ,放入经过充分浸泡晒干的苗
网 ,翻动 、浸泡 30 min ,干出 10 min ,再浸入游孢子
水中 ,如此反复 3次 。游孢子浓度以 2×106个/mL
~ 4.66×106个/mL 为较好。附苗密度为每 1cm 网
绳 60 ~ 100个游孢子 。
c、苗网张挂 刚释放的游孢子因 12 h 后才形
成细胞壁 ,对高温 、强光等因子耐受性较差 ,需浸泡
12 h以后 ,选择阴天或傍晚涨潮之前张挂。
2.2 栽培
2.2.1 栽培设施 宽礁膜的栽培筏架与紫菜栽培
筏架相同 。
2.2.2 游孢子的萌发及生长 游孢子固着后 2 ~ 3
d ,游孢子即可萌发为 2细胞 ,海上养殖 20 d的苗网
肉眼可见幼苗 ,大小为 1 mm 左右 ,可有上千个细
胞 ,为一层细胞构成的多细胞叶状体 ,其假根常有分
枝 。人工栽培的宽礁膜在 10月上旬开始见苗 , 10
月至翌年 1月 ,生长较为缓慢(前期苗小 ,后期水温
低),但藻体较鲜绿 ,产品质量好 ,从 2月开始进入生
长盛期(2 ~ 4月)。4月是繁殖盛期 ,藻体呈黄绿色 ,
产品质量变差。5月上旬藻体逐渐糜烂消失 。
2.2.3 苗网的运输与保存 附于网帘上的宽礁膜
幼体 ,对干燥有一定的耐受性。经试验 ,附于网绳上
的幼苗室内阴干 3 d ,恢复培养后仍可成活 。生产上
有时需要把附苗网帘从一个海区运送到另一海区 ,
可把附苗网帘阴干至含水量为 30%~ 40%,用包装
袋封口低温运输 。运至目的地后 ,应尽早在涨潮前
张挂 ,也可放入-20 ℃的低温下冰冻存贮 ,礁膜属
藻类与紫菜属种类相比 ,较不耐低温 ,一般可保存 2
个月左右。
2.2.4 日常管理 养殖过程中要经常清除网帘上
的杂物 ,定时抖动网帘以去除附泥 ,要根据潮汐和日
照调节网帘水层 ,一般冬季将网帘适当上提 ,春季日
照增加时再降低 ,适时采收 ,采收时适当保持其密
度 ,过分密植可使藻体质量 、产量下降 ,但过于稀疏 ,
浒苔 、盘苔等杂藻和藤壶易附生 。常使网帘干露 ,以
防止硅藻附着。养殖后期 ,及时清除浒苔等杂藻 。
2.2.5 栽培产量  2001 年 11 月 4 日游孢子网帘
开始下海养殖 ,至 2002年 4月 24日收网时 ,2张网
(1.5 m ×18 m)共收宽礁膜干品 9.36 kg , 干品单产
为 468 kg /km2 。
2002年共栽培宽礁膜 0.03 km2 ,从 2002年 12
月至 2003 年 4 月共采收干品 23.05 kg , 单产为
691.5 kg /km2 。
3 讨 论
3.1 育苗附着基的选择
苗板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合子或孢子囊的培养
效果 ,制作苗板的材料要求无毒 、较为透明 、密度大
于海水 、不易弯曲变形 、两面粗糙 。常用材料有维尼
龙纤维板 、聚丙烯塑料板 、普通玻璃板 、有机玻璃板
等 ,经对比试验 ,以维尼龙纤维板最好 。
3.2 病害防除
合子或孢子囊的培养 ,最大的障碍是杂藻和微
小原生动物的附生 ,常见杂藻有硅藻类 、蓝藻类 、绿
藻类 ,常见吞噬合子或孢子襄的微小原生动物有纤
毛虫类和腹毛虫类 。试验中发现 ,浓度为 0.5 ~ 3
mg/ L 的 GeO 2可防除硅藻附着症 ,浓度为 50×10-6
~ 100×10-6验 g/ L 的“对草快或百草枯”除草剂
19第 6 期                 谢恩义等:宽礁膜的人工育苗及栽培
(Paraquat),能有效抑制或杀死蓝绿藻等杂藻 。当
培养板上有碳酸钙沉淀时 ,用 pH 为 4.6 左右的海
水浸泡 24 h ,大部分碳酸钙会溶解或脱落 ,而宽礁
膜合子或孢子囊不受影响 。把苗板放在-20 ℃的
冰箱中冰冻 9 ~ 12 h ,苗板上的纤毛虫类 、腹毛虫类
等微小原生动物均可被冻死 ,宽礁膜合子或孢子囊
恢复培养后生长不受影响 。合子或孢子囊牢固附着
后 ,也可定期用淡水清洗苗板来防除各种附生物。
3.3 栽培海区的选择
适宜海区为内湾 、港湾及风浪小的内海海区 ,尤
其是营养盐丰富的河口地带的海区 。自然海区的宽
礁膜 ,生长在高潮带 , 在半日潮中 ,每天干出 4 ~ 6
h。栽培潮间带每次干出时间为 2 ~ 4 h ,同紫菜或
稍高于紫菜 。潮间带低的网帘产量比潮间带高的
高 ,但易附生硅藻 、浒苔 、盘苔等杂藻 。
  感谢华卫华 、孙彬 、陈杨建 、叶道才等同志所做
的育苗工作 。
参 考 文 献
[ 1]  谢恩义 ,马家海 , 陈扬建.宽礁膜营养成分分析及营养学评价
[ J]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 2002 , 11(2):129-133.
[ 2]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后勤部卫生部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所.中
国药用海洋生物[ 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1977:4.
[ 3]  谢恩义 ,马家海.礁膜原生质体的分离及培养[ J] .水产学报 ,
2004 , 28(1):62-67
[ 4]  H ua W H , Xie E Y , Ma J H.Life his tory of M onost roma lati-
ssim um[ J] .Acta Botanica Sinica , 2004 , 46(4):457-462.
[ 5]  孙彬 ,谢恩义 ,马家海等.宽礁膜生活史各阶段细胞的超微结构
[ J]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 2005 , 14(2):116-121.
图版Ⅰ  宽礁膜的人工育苗及栽培
PlateⅠ  Artificial seeding and cultiv ation o f Monostr oma la tissimum
说明:1.种藻阴干 9 ~ 12 h;2.种藻放入过滤海水中 , 在 20 ℃、 112 μmol·m-2·s-1的强光下光照 0.5 h , 使之释放配子;3.
过滤出种藻;4.配子液;5.育苗板放入接合子液中;6.接合子液(内放育苗板)黑暗处理 4 h ,使合子均匀附于育苗板上;7.
附有合子的育苗板移入大的塑料培养箱中培养;8.利用自然光 ,在室内进行合子的培养;9.附有游孢子囊的培养板;10.成
熟的游孢子苗板移入较小塑料箱 ,以 100 μmol·m-2·s-1的白烛光照射 , 使之释放游孢子;11.浓缩的游孢子液;12.生产紫菜
用的苗网浸入游孢子液中;13.附有游孢子的网帘挂于海上网架上;14 、15.海上栽培的苗网;16.干燥的产品。
Legend fo r Plate Ⅰ :1.Drying the mature fronds overnight in the dark;2.The dry fronds put into filtered seaw ater and
exposed to bright light , gametes release was induced at 20℃, 112 μmol·m-2·s-1 illumination fo r 30 min;3. filtering mature
fronds;4.Gametes solution;5.Adhesion boa rds(20 cm long and 10 cm wide w ith both sur faces roughened)w ere placed into
the zygo te s solution;6.The zygo tes adher ed evenly to the plastic settlement by dark t reatment fo r 4 h;7.The zygo tes adhe-
sion boards w ere transfe rring to a la rge plastic culture tank;8.The zygo tes tank was kept in a room illumina ted by natural sun-
lig ht for the culture o f the zygotes;9.A culture boa rd w hich zygo te s develop into zoo spo rangia;10.The mature zoo spo rangia
boards w ere transfer red to smaller tank w hich w as expo sed to a higher ligh t intensity(100 mol·m-2·s-1)provided by a w hite flu-
o rescent lamp;11.Concentrated zoo spo res solution;12.Cultur e nets as those used in lave rs cultiv ation , we re immer sed into
the w ater tank in which the spo res solution w as held;13.Setting seeded ne ts in the cultiva tion g round;14 , 15.Artificial culti-
vation of seeding net in the sea;16.Drying process o f fronds of Monostroma latissimum.
20 湛 江 海 洋 大 学 学 报                 第 26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