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栏目编辑 余 开养 殖海 水
2013.4
3~4厘米时),采用食台定点投饵,将饵料(干饵要
浸胀)分投到食台上。养成后期(虾体4厘米以上)虾
的生长主要是体重的增加,应适当增加饵料用量。投
饵一般分早、晚二次投喂,投喂量早上占30%~
40%,傍晚占60%~70%。投饵总体应掌握四多四少的
原则,即天气好多投、阴雨天少投或不投;水质好多
投、水质不好少投;水温适宜时多投、高温时少投;
晚上多投、白天少投。
3.养殖期间水质管理 半滑舌鳎属暖温性鱼类,
水温高生长代谢快,水质条件好,水中溶解氧含量
高,有助于食物消化,提高摄食率。因此,对水质总
体要求是池水要清新、悬浮物少,且保持环境稳定。
在水温适宜时,应尽量多换水。换水不仅改善水质,
同时可以增加生物饵料,提高养殖效率。换水时间依
据潮汐时间合理安排,并注意海水的盐度变化。早期
进水的深度为50~60厘米,以利于提高水温,以后
每隔5~10天,进一次水,到夏天7月份时平均水深
达1.5米,池塘深度在2米左右,最深的地方在2.5
米以上,池水的透明度达50厘米。较深的水位池塘
底部水温相对稳定且较低,有利于半滑舌鳎的安全度
夏。养殖中后期一般每隔3~5天换1次水,每次换水
量宜控制在30%~50%。若遇上持续暴雨,要设法将
上层池水慢慢排出。
4.病害防治 半滑舌鳎池塘养殖中的病害防治环
节是决定养殖成败的关键之一。当发现纤毛虫危害
时,选用毒性低、杀灭效果好的药物。定期使用二硫
合剂等杀灭寄生虫。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保持水质
清新,利用微生态制剂抑制有害菌的繁生。
四、鱼虾起捕与收获
当水温下降至10℃以下时开始收获,在南通地
区11月下旬开始对池塘养殖半滑舌鳎和脊尾白虾进
行捕捞收获。收获方法为先用地笼捕获,半滑舌鳎和
脊尾白虾都可以用地笼诱捕,但地笼的网目大小不一
样,半滑舌鳎可以用2厘米左右的网目、而脊尾白虾
只能用1厘米以内的网目捕捞。脊尾白虾在干塘前可
以用网拉捕,最后干池人工抓捕半滑舌鳎。
五、经济效益分析
根据项目试验情况,在本地区按亩产半滑舌鳎
50千克、脊尾白虾100千克,半滑舌鳎150元/千
克、脊尾白虾40元/千克计算,亩产值为11500元。
生产成本有池塘租金1200元、苗种费800元、半滑舌
鳎饲料费1500元、脊尾白虾饵料费1000元、水电费
200元、微生态制剂及药费500元、人员工资1000
元、其他费用200元,合计生产成本6400元,养殖的
亩效益5100元左右。因此,半滑舌鳎与脊尾白虾池
塘生态养殖模式具有较好经济效益。
江苏南通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倪建忠 张 杰
邮编 226018
管角螺俗称角螺、响螺、海螺、号螺。浙江省宁
波市象山县作为管角螺的重要产区,已经形成了完备
的捕捞、海区暂养和市场交易等一系列产业手段,年
产值高达1亿元以上。但随着对管角螺需求的不断增
加,近年来采捕压力越来越大,而且管角螺生长期
长,资源有限,导致管角螺的自然资源日渐枯竭,价
格高涨。为了补充管角螺天然苗种的不足,以满足我
省发展海洋底播增养殖业的需要,保持管角螺自然资
源的可持续利用,2012年6月,笔者开始参与管角螺
的室内半人工育苗与底播增殖放流试验,生产出大量
管角螺苗种,并成功增殖放流,本试验的特别之处在
于采集管角螺自然交配繁殖形成的卵荚进行半人工育
苗。
一、管角螺卵荚的选留
1.管角螺的繁殖 管角螺的繁殖习性较为独特,
交配时雄体将精子送入和贮存于雌性输卵管内。待卵
子排出后完成受精。当许多卵子通过输卵管时,一齐
被输卵管所分泌的胶状物包被而形成卵囊雏形产出,
再经腹足口的成形作用形成特定形状的卵囊附着于基
质上。受精卵悬浮在卵荚内的胶状胚乳液中。因而,
其整个胚胎发育阶段都在卵荚内进行,属直接发生
型,出膜后即为稚螺,其繁育过程没有自由生活的浮
游幼虫阶段。
2.育苗准备工作 根据我们之前做过有关管角螺
的试验表明,本地区管角螺繁殖期在每年的4月中下
旬,之后需要经过50天左右的卵荚内的胚胎发育周
期,稚螺才能破膜而出。通过与管角螺市场交易者合
作的方式,自2012年6月16日起陆续引进管角螺卵
荚100千克到室内孵化室。该季节,收购商从捕捞者
手中收购来的管角螺,很多螺壳表面有卵荚附着,我
管角螺半人工育苗与底播增殖放流试验
44
2013.4
栏目编辑 余 开养 殖海 水
们利用刀片小心将卵荚与螺壳分离。
3.卵荚的选留 管角螺产出的卵荚排列整齐均
匀,为淡黄色半透明的胶质膜,呈梯形,上宽下窄,
经测定,高1.5~2.7厘米、宽0.9~2.1厘米,单片
卵荚质量1.26克左右,在卵柄基部处相连,并附着
在基质上面。卵荚经过挑选,去除不完整和损坏的部
分。
二、卵荚的孵化
1.孵化设施 采用孵化池的面积大致为35米2,
水深大致保持在1米。卵荚分放在自制的孵化筐(椭
圆形塑料筐长径50厘米)中,每个筐中放的卵荚不能
太多,均匀覆盖筐底即可。
2.孵化管理 由于卵荚剥离后极易被细菌侵袭,
所以卵荚的日常管理尤为重要。孵化池事先用漂白粉
杀菌处理,浸泡洗刷干净后使用。
孵化期间,采用砂滤并经过紫外线处理的天然海
水,水温自24℃升至29℃,盐度21~22;在孵化期
间持续充气,日换水50%,换水之前要测盐度,以免
盐度发生剧烈变化而影响孵化率。间隔2~3天取卵
荚观察胚胎发育情况。每隔4~5天清洗卵荚一次,
挑出坏死卵荚。
3.孵化周期 孵化存在不同步现象,周期在
40~50天。
三、稚螺培育
按照我们上年做过的管角螺全人工育苗试验,每
片卵荚平均产稚螺11只,理论上可以育出稚螺87万
只左右。到8月4日为止,管角螺全部孵化出,数量
为50万只左右,孵化率为57%。
1.稚螺培育管理 每天流水1小时,并采用砂滤
海水经紫外线处理,3天全量换水一次,6天倒池一
次;在螺体小的时候倒池的间隔可以适当延长到每
10天1次,因为倒池对管角螺的伤害比较大,尤其是
刚孵化出来的稚螺。由于管角螺产卵和孵化存在不同
步现象,在稚螺培育管理过程中大小差异较大,因
此,当部分稚螺的规格达到一厘米左右时,需要分离
大小螺进行培育,这是因为管角螺是肉食性动物,在
饵料不足时会自相残杀,小螺会被大螺吃掉。由于管
角螺喜欢爬到高于水面的地方附着,所以在稚螺培育
过程中要每天巡池几次,特别是中午,把爬到水面上
方的管角螺冲下,否则会被太阳晒死。
2.稚螺的饵料投喂 管角螺孵化出来的前3天是
以藻类为食,而孵化池中会有一定量的底栖硅藻,所
以不用特意投喂藻液;3天以后主要以投喂大卤虫为
主,每天早晚各一次,投饵量为其体质量的5%~
10%。
3.稚螺的密度控制 当稚螺规格小于1厘米时,
密度控制在5000只/米2左右;规格大于1厘米时,其
密度控制在1000只/米2左右。
四、增殖放流
2012年9月10日,通过为《象山东部海域海洋
牧场适应性调查与研究》项目提供管角螺苗种34.3
万只,稚螺成活率为69%。其中大规格苗种平均壳高
1.40厘米,平均体质量0.16克,共计12.6万只;小
规格苗种平均壳高0.98厘米,平均体质量0.043克,
共计21.7万只。通过干运的方式运到浙江宁波象山
县东部海域并成功放流,为海洋生物资源增殖放流提
供优良新品种,对自然资源的恢复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问题与讨论
1.卵囊品质的控制 在此次管角螺育苗过程中发
现,有部分的卵囊坏掉,主要是由于发霉引起,其原
因可能是在割取卵囊时破损导致的,因此在割取卵囊
时要注意不要把卵囊割破。
2.水质的控制 育苗管理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水
质各项指标的变动,尤其是盐度的变化。2012年8月
7日到10日,台风海葵登陆象山期间,苗池中由于大
量淡水的涌入,使海水盐度降到最低的9,导致管角
螺稚螺大量死亡,尤其是个体较小的管角螺死亡10
万只左右。
我们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对水质的管控尤其严
格,入水有选择性,之后经过多项处理,尤其是紫外
线在水处理中的应用,使得育苗水质比较优良。
3.孵化周期与水温的关系 管角螺孵化时间较
长,而孵化周期又与水温关系密切。水温的变化对繁
殖发育有较大的影响,平均水温越高,发育经历的时
间越短。本试验中水温24~29℃时,稚螺自卵囊内
孵出需40~50天,与林志华等报道的40~50天一
致,而与潘英等报道的30天有较大的差异。
4.稚螺饵料的筛选 稚螺由于生长快,对饵料的
要求相对较高。通过对比实验比较新鲜的文蛤、缢蛏
碎肉和大卤虫,我们发现大卤虫在经济上和生产效率
上均具有显著的优势,因而确定卤虫为稚螺培育的饵
料。
浙江象山县海洋与渔业局 李 勇 周 洪
电话 15906569299
邮编 315700
象山县定塘镇人民政府农办 丁 楠
宁波大学 靳立兵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 王 洲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