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不同产地刺五加叶的质量比较



全 文 :·药品质量控制 ·
不同产地刺五加叶的质量比较
谢 新 1 ,狄留庆 1 ,赵晓莉 1 ,吴灏昕 1 ,毛厌草 2
(1.南京中医药大学 , 210029;2.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 210048)
[摘 要 ]  目的 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不同产地刺五加叶中主要活性成分进行定
性定量研究 , 比较不同产地刺五加叶的质量。方法 采用 TLC对齐墩果酸和异嗪皮啶进行鉴别 , HPLC法测定绿原酸的
含量对药材质量进行考查。结果 不同产地刺五加叶所含成分及绿原酸含量差异较大。结论 薄层鉴别结合绿原酸含
量测定为刺五加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关键词 ]  刺五加叶;齐墩果酸;异嗪皮啶;绿原酸;色谱法 , 薄层;色谱法 , 高效液相
[中图分类号 ]  R282.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4-0781(2009)04-0507-02
  刺五加为五加科植物刺五加 [ Acanthpanaxsenticosus(Rupr.
etMaxim.)Harms]的干燥根及根茎 ,具有益气健脾 、补肾安神等
功效。另外其茎 、叶也可作药用 [ 1] 。目前对刺五加根及根茎的
研究报道较多 , 而对具有更大开发价值的叶的研究则较少。近年
研究表明 ,刺五加叶含有丰富的具有广泛药理活性的皂苷类和黄
酮类化合物, 可进一步开发利用。且目前刺五加野生资源已严重
不足 ,被国家列为三级保护濒危品种。将叶子作为药材 , 有利于
保护药用刺五加资源。本研究对不同产地刺五加叶中的齐墩果
酸 、异嗪皮啶和绿原酸等活性成分进行定性定量研究。
1 仪器与试剂 
Agilent-11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
SatoriousBp211D精密天平;绿原酸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品检
定所 , 批号为 110753-200413);齐墩果酸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
品检定所 , 批号为 0709-9803);异嗪皮啶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
品检定所 , 批号为 110837-200304);甲醇 、乙腈为色谱纯 , 水为
重蒸馏水 , 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刺五加叶分别采自江苏南京和辽宁丹东地区 , 并经南京中
医药 大学中药鉴定 教研室鉴定 为五加科 植物刺 五加
[ Acanthpanaxsenticosus(Rupr.etMaxim.)Harms]的干燥叶。
2 方法与结果 
2.1 薄层鉴别 
2.1.1 齐墩果酸薄层鉴别 分别精密称取不同产地刺五加叶
粗粉 1g, 置圆底烧瓶中 ,精密加入甲醇-15%盐酸(4:1)20mL,
称定重量 , 水浴加热回流 2 h, 放冷 , 再称定质量 , 用甲醇补足减
失的重量 , 摇匀 , 滤过 , 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齐墩果酸对照
品 , 加甲醇制成每毫升含齐墩果酸 1 mg的溶液 , 作为对照品溶
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附录Ⅵ B)实
验 , 吸取上述溶液各 10 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
黏合剂的硅胶 G板上 ,以甲苯-醋酸乙酯 -甲酸(20:4:0.5)为
[收稿日期 ]  2008-05-27
[作者简介 ]  谢 新(1982-),男 ,江苏徐州人 ,在读硕士 , 从事中
药药剂及制剂分析研究。电话:025-86798226, E-mail:xxmhero@ 126.
com。
[通讯作者 ]  狄留庆, 男 , 教授。电话:025 -86798226, E-mail:
diliuqing@yahoo.com.cn。
展开剂 ,展开 , 取出 ,晾干 , 喷 10%硫酸乙醇溶液作为显色剂 ,在
105 ℃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结果见图 1。
图 1 不同产地刺五加叶中齐墩果酸薄层图谱 
  1.南京基地 1;2.南京基地 2;3.丹东基地 1;4.齐墩果酸对照品;5.
丹东基地 2;6.丹东基地 3;7.南京基地 1炮制品;8.刺五加果
2.1.2 异嗪皮啶薄层鉴别 分别精密称取不同产地刺五加叶
粗粉 2g,加入 75%乙醇 20 mL, 加热回流 1 h, 滤过 , 滤液蒸干 ,
残渣加水 10 mL使溶解 ,置分液漏斗中 , 用三氯甲烷提取 2次 ,
每次 5mL,合并三氯甲烷液 , 蒸干 ,残渣加甲醇 2 mL使溶解 ,作
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刺五加对照药材 2 g, 同法制成对照药材
溶液。再取异嗪皮啶对照品 , 加甲醇制成每毫升含 1 mg的溶
液 ,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一部附录Ⅵ B)实验 ,吸取上述 3种溶液各 10 μL,分别点于同一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 G板上 , 以三氯甲烷-甲醇
(19:1)为展开剂 , 展开 , 取出 , 晾干 , 置紫外灯(254 nm)下检
视。供试品色谱中 ,在与异嗪皮啶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
相同颜色斑点。结果见图 2。
2.2 绿原酸含量测定  
2.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 LichrospherC18 (4.6 mm×
250 mm, 5μm);流动相:乙腈-0.4%磷酸溶液(12:88);检测波
长:327 nm;柱温:30 ℃;理论塔板数按绿原酸峰计算不低于
5 000。
2.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定绿原酸对照品 2.24 mg,
置 10 mL棕色量瓶中 , 加甲醇至刻度 , 振摇 , 使完全溶解 , 制成
浓度为 0.224 mg· mL-1的溶液 , 即得对照品储备液。
2.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分别取粉碎成粗粉的不同产地刺
·507·医药导报 2009年 4月第 28卷第 4期
五加叶粉末约 2 g, 精密称定 ,置具塞锥形瓶中 ,精密加入甲醇-
甲酸溶液(95:5)30 mL称定重量 ,超声处理 30min,放冷 , 再称
定重量 , 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 , 摇匀 , 滤过 , 精密量取续滤液
1 mL置 10 mL棕色量瓶中 ,加甲醇至刻度 , 摇匀 ,即得。
图 2 不同产地刺五加叶中异嗪皮啶薄层图谱 
   1, 6为异嗪皮啶对照品;2, 7为刺五加对照药材;3 ~ 5分别为南京
基地 1,南京基地 2和丹东基地 1;8 ~ 11分别为丹东基地 2、丹东基地 3、
南京基地 1炮制品和刺五加果
2.2.4 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移取对照品储备液 0.5, 1.0,
1.5, 2.0, 4.0 mL分别置于 10 mL量瓶中 ,用甲醇稀释至刻度 ,
摇匀 , 即得系列浓度对照品溶液。取上述绿原酸对照品溶液各
10 μL,按上述色谱条件进样分析 , 测定峰面积。以峰面积(A)
与绿原酸浓度(C)进行回归处理 , 得直线方程:A=17 758C-
30.126, r=0.999 9, 绿原酸浓度为 11.2 ~ 224.0 μg· mL-1 , 有良
好线性关系。
2.2.5 精密度实验 精密吸取同一供试品溶液 10 μL,按上述
色谱条件 , 重复进样 6次 , 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 RSD=1.34%。
结果表明 , 精密度符合规定。
2.2.6 稳定性实验 取新制备的样品溶液 ,分别于 0, 1, 2, 4,
6, 8 h进样分析 , 供试品峰面积积分值的 RSD为 1.92%, 结果
表明样品溶液 8 h内基本稳定。
2.2.7 重复性实验 取南京基地 1刺五加叶样品 6份 , 按
“ 2.2.3”项下操作方法制备样品溶液 , 按上述色谱条件 ,分别测
定待测液的绿原酸峰面积 , 计算含量。平均含量为 0.503%,
RSD=1.74%,结果表明此法测得的绿原酸含量差异小 ,重复性
较好。
2.2.8 加样回收实验 精密称取已知绿原酸含量的刺五加叶
样品 6份 ,每份 1g, 分别精密加入适量绿原酸对照品 , 按样品溶
液制备方法制备 , 并进行色谱分析 , 结果平均回收率为
97.58%, RSD为 1.06%。
2.2.9 样品含量测定 分别精密称取各地药材粗粉 2 g, 按
“ 2.2.3”项下样品液制备方法制备供试液 , 按上述色谱条件测
定样品中绿原酸峰面积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含量。结果见表 2。
3 讨论 
定性定量实验显示 , 丹东地区刺五加叶中齐墩果酸含量高
于南京地区 , 而南京地区刺五加叶中异嗪皮啶含量则高于丹东
地区 ,丹东基地 3的刺五加叶绿原酸含量最高;炮制前后刺五
加叶中成分含量有一定变化 , 绿原酸含量增加;刺五加果实中
不含齐墩果酸 , 绿原酸含量较低 , 而异嗪皮啶含量较高。 另外
本实验还进行不同产地刺五加叶中紫丁香苷定性实验 , 结果所
测样品中均不含有紫丁香苷。
表 2 不同产地刺五加叶中绿原酸含量测定结果(n=2) 
样品名称 绿原酸含量 /%
南京基地 1 0.501
南京基地 2 1.142
丹东基地 1 0.942
丹东基地 2 0.424
丹东基地 3 1.452
南京基地 1炮制品 0.695
刺五加果 0.098
  绿原酸含量测定流动相的优化:比较不同系统和流动相比
例 ,如甲醇-3%醋酸水溶液(15: 85) [ 2] 、甲醇-0.4%磷酸
(38:62)[ 3] 、乙腈-0.4%磷酸溶液(20:80)[ 4] 、乙腈-0.4%磷
酸溶液(13:87)[ 5] 、乙腈-0.4%磷酸溶液(12:88)等 , 最终将
乙腈-0.4%磷酸溶液的比例经调试 , 定为(12:88), 绿原酸峰得
到较好分离 ,且保留时间合适。
绿原酸供试品提取条件的优化:分别考察甲醇 、50%甲醇 、
70%乙醇及甲醇-甲酸(95:5)溶液为提取溶剂进行浸渍 24 h、
超声 30 min和回流 1 h提取。结果表明:采用甲醇-甲酸(95:
5)溶液作为提取溶剂时 , 峰面积最大 , 含量最高 , 经分析 , 可能
是因为绿原酸分子具有邻苯二酚和羧酸结构 ,常以盐的形式存
在于植物体中 ,提取时以含甲酸甲醇溶液为酸性提取液 , 使绿
原酸呈分子状态而较易被提取出来 [ 6 , 7] 。不同提取方法中 , 回
流和超声提取含量较高 , 浸渍较低 , 考虑其操作简便性 , 故采用
超声提取。
[ DOI]  10.3870/yydb.2009.04.044
[参考文献 ]
[ 1]  赵 敏 ,王 炎 ,康 莉.刺五加果实及种子内源萌发物质活性的
研究 [ J] .中国中药杂志 , 2001, 26(8):534.
[ 2]  宋小军 ,张永欣 ,张 颖.绵茵陈药材中绿原酸定性定量方法研究
[ J] .中国中药杂志 , 2002, 27(4):267-269.
[ 3]  苏来曼·哈力克 ,凯赛尔·阿不拉 ,敏德.RP-HPLC测定不同产地
不同采集期天山雪莲中绿原酸和芦丁 [ J] .中草药 , 2007, 38(9):
1412-1414.
[ 4]  陈 钢 ,侯世祥 ,胡 平 ,等.金银花提取物中绿原酸的稳定性研
究 [ J] .中国中药杂志, 2003, 28(3):223-226.
[ 5]  赵祥军 ,马艳芹 ,黄正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茵陈中绿
原酸的含量 [ J] .解放军药学学报 , 2007, 23(6):468-470.
[ 6]  彭 波.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抗破伤风合剂中绿原酸的含量 [ 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 2008, 28(22):1970-1971.
[ 7]  孙 莲 ,张丽静 ,孟 磊 ,等.RP-HPLC法测定桑叶中绿原酸的含
量 [ J] .中草药 , 2003, 34(1):78-79.
·508· HeraldofMedicineVol.28 No.4 April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