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中药及天然药物·
虎奶菌多糖的分离纯化及成分分析
邓成华 杨祥良 顾小曼 王雁 周井炎 徐辉碧 (武汉 430074华中理工大学药物研究所)
摘要 目的:虎奶菌碱溶性多糖的分离纯化及成分分析。方法:用0.5 mol·L-1氢氧化钠溶液从虎奶菌核中提取多糖 ,利用气
相色谱法(GLC)测定多糖组成 ,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定相对分子质量 , 红外光谱法(FT-IR)测定糖苷键构型 , 高碘酸氧化
及 Smith 降解确定糖基间连接方式。结果:虎奶菌多糖由葡萄糖组成 ,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4.3×105。经高碘酸氧化 , 每摩尔
单糖残基消耗 0.48 mol·L-1高碘酸 , 同时释放 0.24 mol·L-1甲酸 ,氧化产物经还原 ,水解后检出葡萄糖和甘油。红外光谱在
890 cm-1处有吸收 ,而在 840 cm-1处无吸收。结论:虎奶菌碱溶性多糖为(1※3)-β-D-葡聚糖 ,并含 1 , 6-连续支链。
关键词 虎奶菌;菌核侧耳;碱溶性多糖;分离;单糖组成
Isolation and component analysis of polysaclharide from the sclerotia of Hunai
Deng Chenghua(Deng CH),Yang Xiang liang(Yang XL),Gu Xiaoman(Gu XM), et al(I nstitute of Materia Medi-
ca.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Wuhan 430074)
ABSTRACT OBJECTIVE:To isolate the alkali-soluble polysaccharide from the scierotia of Pleurotus tuber-regium (Fr.)Sing .(o r
Hunai)and analy ze the composition of the poly saccharide.METHODS:To ex tract the poly saccharide w ith sodium hydrox ide solution.
The composition w as determined by GLC of the aldononitrile acetates of the monosaccharides resulted from the complete hydrolysis of
the poly saccharide.The molecular weight was estimated by GPC.The forms of glycoside linkage were determined from the results of
periodate ox idation , Smith degradatin and infrared (FT-IR) spectroscopy.RESULTS:The polysaccharide (HNP)was composed of
g lucosyl residues and the molecular weight was ca.4.3×105.After the completion o f the periodate oxidationl , penioda te consumed and
formic acid liberated were 0.48 mol and 0.24 mol for per mole of glucosyl residues , respectively.In the hydroly zate of the periodate-
oxidized product , glucose and glycerol were de tected by PC and GLC.An abso rption at 890 cm-1 in the FT-IR spectra in dicates the
β-configuration.CONCLUSION:The lkali-soluble poly saccharide(HNP)from the sclerotia of Hunai w as defined as a(1※3)-β-D-
g lucan w ith branched at O-6.
KEY WORDS Hunai , Pleurotus tuber-regium (Fr.)Sing., alkali-soluble polysaccharide , isolation , composition
虎奶菌 ,拉丁名菌核侧耳或地核侧耳 ,为担子菌
纲(basidiomycetes)口蘑科(t richolomateceae)植物虎
奶菌[ Pleurotus tuber-regium (Fr.)Sing.] 之子实
体 ,主要分布于我国云南 、缅甸及其它一些东南亚国
家。据《中药药名辞典》[ 1]载:虎奶菌 ,甘 ,温 , 补气
益血 ,治气血虚弱症。在东南亚国家华侨中及我国
沿海地区 ,虎奶主要作为强壮补品食用 ,在一些民间
处方中 ,为一味止咳平喘中药 。但虎奶菌作为一种
中药材在我国药典和各地地方标准中并未被收载;
对于其化学成分的研究 ,迄今作者未见在国内外报
道。已知从各种真菌中分离出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
常为多糖[ 2 ~ 5] ,香菇多糖 、裂褶菌多糖等已用于肿
瘤的临床治疗。现初步研究发现在虎奶菌核中多糖
为其主要成分 ,占菌核干重的 60%。本文就该多糖
的分离纯化及结构分析作一报道。
1 仪器 、材料与试剂
1.1 仪器
Nicolet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SC -7 型气相
色谱仪(四川分析仪器厂), C60-聚硅氧烷石英毛细
柱;岛津 UV-240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Waters高
效液相色谱仪:WZZ -2A 型自动旋光仪(上海物理
光学仪器厂)。
1.2 材料与试剂
虎奶菌核 ,购自云南省腾冲县药材公司;葡萄糖
醛酸和赤藓醇为 Sigma公司产品;其余试剂均为国
产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虎奶菌多糖的分离纯化
虎奶菌核(80 g)切片 、粉碎后以体积分数为
80%的乙醇回流 3次 ,每次 3 h。残渣以沸水提取 2
·296· Chin Pharm J , 2000 May , Vol.35 No.5 中国药学杂志 2000年 5月第 35卷第 5期
次 ,每次 4 h。水提后残渣悬浮于 1.6 L 0.5 mol·
L-1的氢氧化钠溶液(含 0.05% NaBH4)中 ,冰水浴
(4℃)中搅拌 4 h ,过滤 ,残渣再如此重复提取 2 次
(每次用碱液 400 ml)。3次提取液合并 ,Sevag 法脱
蛋白 ,中和后离心分离。所得沉淀悬浮于蒸馏水中 ,
搅拌使分散均匀 ,分别对自来水(3 d)和蒸馏水(1
d)透析(相对分子质量透出限 15000),再次离心 ,胶
状沉淀依次以蒸馏水 ,体积分数为 95%的乙醇 、无
水乙醇及丙酮洗涤 , 40℃下真空干燥30 h ,得白色粉
末状多糖(HNP)49 g 。
2.2 纯度及相对分子质量测定
2.2.1 纸层析[ 6] 用新华慢速层析滤纸 ,试样为
0.5%多糖氨水(2 mol·L-1)溶液 ,点样 20 μl ,展开
剂为正丙醇-浓氨水-水(6∶12∶1),室温展开 ,甲苯胺
蓝乙醇溶液染色 ,体积分数为 95%乙醇漂洗。结果
得单一斑点。
2.2.2 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 Waters高效液
相色谱仪上配以 TSK-5000W 柱 ,二甲亚砜为流动
相 ,示差折射检测器检测 ,结果多糖呈一单峰(图
1)。另以聚氧化乙烯(SE-系列)为相对分子质量标
准 ,用 2010 Millenium 软件系统进行数据处理 ,测得
HNP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3×105 。
图 1 HNP的凝胶图渗透色谱图
2.3 理化性质
HNP 为白色粉末 ,不溶于水 、醇及一般有机溶
剂 ,可溶于碱及二甲亚砜 。比旋光度[ α] 20D =+15°。
紫外光谱在 199 nm 处出现多糖的特征吸收峰 ,而
在 280 nm 及 260 nm 处无吸收 ,表明不含蛋白质及
核酸。红外光谱(KBr 压片)在 4000 ~ 400 cm-1区
间内扫描 ,有多糖特征吸收 ,在 890 cm-1处的吸收
说明多糖以 β糖苷键连接(图 2)。
图 2 HNP 的傅立叶红外光谱
2.4 总糖含量测定
用改进的苯酚-硫酸法[ 7] ,以葡萄糖为标准 。测
得 HNP 的总糖含量为 91.3%。
2.5 单糖组成分析
2.5.1 纸层析鉴定 新化中速层析滤纸 ,展开剂为
异丙醇-吡啶-水(6∶4∶3),苯胺-邻苯二甲酸显色 。
HNP 10 mg 于 1 mol·L-1硫酸 2 ml中 100 ℃
下封管水解 15 h ,水解液以碳酸钡中和 ,过滤 ,滤液
点样进行纸层析分析 。以葡萄糖 、甘露糖 、半乳糖 、
木糖 、岩藻糖 、阿拉伯糖 、葡萄糖醛酸等为参照 。结
果仅检出葡萄糖。
2.5.2 气相色谱(GLC)分析 HNP 10 mg 按上法
水解后转变为糖腈乙酸酯衍生物[ 8] ,衍生物溶于
0.5 ml氯仿进行 GLC 分析。结果与纸层析分析一
致 ,即 HNP仅由葡萄糖组成 ,不含葡萄糖醛酸。
2.6 高碘酸氧化与 Smith降解
50 mg HNP 于 50 ml 0.015 mol·L-1高碘酸钠
中的悬液置于暗处 10 ~ 15℃下搅拌 ,每隔 24 h测定
其在 223 nm 处的吸光度(A223),15 d后 A223值达到
稳定。加入 1 ml乙二醇 ,30 min后以0.01 mol·L-1
NaOH滴定甲酸的释放量。结果每摩尔葡萄糖残基
消耗 0.48 mol高碘酸钠 ,同时产生 0.24 mol甲酸。
氧化产物分别经自来水(3 d)和蒸馏水(1 d)透析 ,
非透析部分过滤 ,沉淀溶于 20 ml 1 mol·L-1氨水 ,
加入 0.2 g 硼氢化钠于室温暗处还原 20 h ,用 10%
醋酸分解过量硼氢化钠并调 pH =5 ,再分别于自来
水和蒸馏水中透析 ,过滤收集沉淀(HNP-1)。
10 mg HNP-1于封管中以 88%甲酸 100℃水解
3 h ,减压除去未反应的甲酸 ,然后于 1 mol·L-1硫酸
中 100 ℃封管水解 8 h 。剩余硫酸以碳酸钡中和 ,点
·297·中国药学杂志 2000年 5月第 35卷第 5期 Chin Pharm J , 2000 May , Vol.35 No.5
样进行纸层析分析(方法同单糖组成分析),以葡萄
糖 、甘油 、赤藓醇为参照 。结果检出葡萄糖和甘油 ,
无赤藓醇。如前所述 ,将水解产物转化为糖腈乙酸
酯衍生物进行气相色谱分析 ,结果亦检出葡萄糖和
甘油 ,两峰相对面积比为 3∶1。表明HNP 主链为 1 ,
3-连接方式 ,甘油的产生是由于侧链氧化断裂的结
果。根据高碘酸钠消耗量 、甲酸生成量 ,以及 GLC
定量分析结果 ,可推测 HNP 可能为(1※3)-β-D-葡
萄糖 ,平均每 3个葡萄糖残基上有 1个 O-6位分支
的葡萄糖残基。
3 讨 论
虎奶多糖(HNP)的结构与从许多其它真菌中
得到的多糖(如茯苓多糠 、香菇多糖 、裂褶菌多糖等)
相似 ,这些(1※3)-β-D-葡聚糖 ,被称作生物应答调
节剂(biological response modifiers , BRM)国内外对
于这类多糖的生物活性及构效关系的研究已有大量
报道[ 9] ,推测 HNP 亦应有类似的活性。初步研究
表明 ,HNP 对小鼠四氢化碳致肝损伤具有保护作
用 ,对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引起的细胞病变
有抑制作用(结果另文报道)。其它生物活性如抗肿
瘤作用 、免疫调节作用等的研究亦在进行之中。
参考文献
[ 1] 蔡永敏.中药药名辞典.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1996:198.
[ 2] 胡映辉 ,林志彬.灵芝菌丝体多糖对 HL-60细胞凋亡的影响.
药学学报 , 1999 , 34(4):264.
[ 3] Chihara G , Humuro J , Maeda Y , et a l.Anti tumor polysaccharide
derived f rom natural glucan(pachyman).Natu re , 1970 , 225:
943.
[ 4] 张庆林 ,张慧娟 ,王秉及.密环菌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组成分析.
中国药学杂志 , 1995 ,30(7):401.
[ 5] 刘美琴 ,李建中 ,孔繁祚.香菇菌丝体多糖的分离鉴定与免疫
功能研究.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 1999 , 31(1):46.
[ 6] 吴梧桐 ,陈琼华 ,徐碧如 ,等.银耳孢子多糖的分离和分析 , 真
菌学报 , 1982 , 1(2):119.
[ 7] 董群 ,郑丽伊 ,方积年.改良的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和寡糖含
量的研究.中国药学杂志 , 1996 , 31(9):551.
[ 8] 李铁林.糖的气相色谱.见:张帷杰主编.复合多糖生化研究技
术.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87:41~ 43.
[ 9] Young SH , Jacobs RR.Sodium hydroxide-induced conformat ional
change in schizophyllan detected by the fluorescence dye , aniline
blue.Carbohydr Res , 1998 , 310:91.
(收稿:1999-07-27)
黄毛 木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林耕 许旭东 刘东 鞠建华 杨峻山 (北京 100094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第 39470062号
摘要 目的:为寻找降糖活性成分 , 研究黄毛 木(Aralia decaisneana Hance)的化学成分。方法:用常规的硅胶柱层析进行分
离 ,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得到 7 个化合物 , 分别确定为齐墩果酸(Ⅰ), 熊果酸(Ⅱ), 甘露醇
(Ⅲ),蔗糖(Ⅳ), β-谷甾醇(Ⅴ),胡萝卜苷(Ⅵ), 木酮(Ⅶ )。结论:化合物 Ⅶ 为新化合物 , 命名为 木酮(Aralone)。其中化合
物Ⅱ , Ⅲ为本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 Ⅳ , Ⅵ 为本种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关键词 黄毛 木;齐墩果酸;熊果酸;甘露醇; 木酮
Studies on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Aralia decaisneana
Lin Geng (Lin G),Xu Xudong (Xu XD), Liu Dong (Liu D), et al(Institute of Medicinal Plant Development ,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 Beijing 100094)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ge the anti-diabetic active constituents from the bark of A ralia decaisneana Hance.METH-
ODS:To separate the constituents of A ralia decaisneana Hance by silica gel column chromatography , and to identify their sturctures on
the basis of spectral analysis.RESULTS:Seven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bark of A ralia decaisneana Hance.Their structures
w ere identified as olernolic acid(Ⅰ), ursolic acid(Ⅱ), mannitol(Ⅲ), sucrose(Ⅳ), β-sitosterol(Ⅴ), daucosterol(Ⅵ) and aralone
(Ⅶ ), respectively.CONCLUSION:Ⅶ w as a new compound , named aralone.Compound Ⅳ and Ⅵ were isolated from this plant fo r the
first time , compound Ⅱ and Ⅲ from this genus for the first time.
KEY WORDS Aralia decaisneana Hance , o lernolic acid , ursolic acid , aralone
·298· Chin Pharm J , 2000 May , Vol.35 No.5 中国药学杂志 2000年 5月第 35卷第 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