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竹红菌乙素



全 文 :第 ! l卷第 孟期 ’ 云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v 。 ! . 1 No . 里
二老匕王习儿一
_
一一- - - 一- - 一一汪四四目山乙为组四几山瓜送国吸一~ - .一 _. 妞创` 一燮选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竹红菌乙素 `
张蔚玲 万象义 王启方
(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 )
摘要 在竹红菌乙醇提出物及其制剂中竹红菌乙素含量在 459 n m 波长处用分光光度法可
以直接测定。 而提出物及其制剂中的其他成分对测定结果无明显干扰 。 测定方法快速 、 简便 。
关锉词 竹红菌乙素 , 竹红菌乙醇提出物 , 竹红菌素软膏 , 光敏有效成分 , 竹红菌
使用丙酮从竹红菌 (场户口cr e al b山摊加as e) 中提取出来的主要光敏有效成分是竹红菌
甲素 ( ’ 2 , 它在丙酮提出物及其制剂中的含量用分光光度法可以测定 〔” 。 经工艺改进后
使用乙醇从竹红菌中提取出来的主要光敏有效成分则是竹红菌乙素 〔 ’ 1 。 此外 , 所提取出
来的其他主要化学成分也有 明显不同。 因此 , 必需摸索竹红菌乙醇提 出物及其制剂中竹红
菌乙素的含量测定方法 , 现将我们摸索的方法及结果报告于下 。
1 仪器和试剂
分光光度计 : 国产 7 5 1型 、 7 2 1 型 、 日本 U V 一 120一0 2 型 。
试剂 : 无水乙醇 、 石油醚 、 丙酮 、 草酸 、 羊毛脂 、 凡士林 、 青岛产硅胶 G 。
2 测试样品
2
.
1 竹红菌素软膏 : 由竹红菌乙醇提出物约8克 、 凡士林 72 克 、 羊毛脂 20 克组成 , 含竹红
菌乙素约 1% 。
.2 2 竹红菌乙素 : 竹红菌乙醇提出物经柱层析分离 、 丙酮重结晶获得 〔 ’ 〕 。 为黑褐色结
晶 。 熔点 2 7 0℃ 。
.2 3 去竹红菌乙素乙醇提出物: 乙醇提出物经柱层析分离 , 为除去竹红菌剩余部分 , 呈
黄色油状物 , 含多种成分 。
3 竹红菌乙素及去竹红菌乙素乙醇提出物的吸收曲线
取竹红菌乙素 l 克及去竹红菌乙素乙醇提出物 10 克 , 分别以无水乙醇溶解 , 并定容
至 10 0 毫升 , 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自动描述吸收曲线 , 如 图 1 所示 , 竹红菌乙素在 4 59 n m
波长处有较大的吸收峰 , 而去竹红菌乙素乙醇提出物在此波长处吸收很少 , 对竹红菌乙素
测定值形响仅有 0 . 83 % , 如在此波长处测定制剂中竹红菌乙素含量时 , 基质对测定值的
形响也仅有 .0 06 % , 因此采用在 4 59 n m 波长处测定竹红菌乙素时 , 可不除去乙醇提出物
中的杂质和制剂中的基质 , 而且还 可采用多种型号的分光光度计 ( 如国产 581 型 、 72
型 、 72 1 型等 ) 进行含量测定 。
4 溶液浓度与吸收度的关系
精密称取竹红菌 乙素 5 毫 克 , 以无水 乙醇溶解 , 并定容至 10 毫升 , 摇 匀 、 取 L
① 198 7刁 l一 16收稿
云南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第 1卷
2

3

4

5 毫升 , 分别定容至 10 毫升 , 摇匀 , 在 459 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与浓度的关系曲
线 。 如图 2 所示 , 竹红菌乙素在 5~ 25 微克 / 毫升范围内呈直线关系 , 符合比尔定律 .
E屯冻、
A
0
.
5
30 0 4 0 0 5 0 0 6 0 0 n m
5 1 5 2 5 协g / m l
图 1 竹红菌乙素 ( l) 及去竹红菌乙素乙醇提出物
( 2) 吸收曲线
F i g 1
.
A b s o r Pt io n e u r v e o f H y P o e r e l li n B
( l )
a n d a le o h o li e e x tr a e t o f de 一 H y Po e r e ll in B (2)
图 2 竹红菌乙素浓度与吸收度的关系
F i g 2
.
R e l a ti o n s n iP b e twe
e n a b s o r P t io n a n d
C o cn
e n t r a ti o n o f H y op e er l li n B
表 1 竹红菌乙素的百分吸收系数 (E }漂)
T a b 1
.
P e r e e n ta g e a b s o r p t io n e o if e ie n t ( E {纂) o f H y p o e er l li n B
溶液浓度 样 品 分 光 光 度 计
国 产 日本产
7 5 1 72 1 U V 一 120一 0 2
原溶液 l 4 .2 9 4 .2 9 4 50 . 0
2 4 46
.
6 4 56
.
7 4 5 8
.
7
3 43 7
.
5 4 37
.
5 4 46
.
3
4 42 7
.
8 4 27
.
8 4 5 1
.
1
5 4 50
.
0 4 50
.
0 4 52
.
0
稀释溶液 1 42 8 . 6 47 8 . 6 4 .2 8
(稀释 1倍 ) 2 44 6 . 7 4 6 . 7 4 50 . 7
3 43 1
.
3 4 3 1
.
5 4 3 7
.
5
4 4 44 4 43 3 3 4 44
.
4
5 45 6
.
0 科 .0 0 4 44 . 0
平 均 值 4 3
标 准 差 9 . 09
5 竹红菌乙素百分吸收系数 E }杀的测定
精密称取烘干至恒重的竹红菌乙素纯品约 .0 9~ 1 . 6 克 , 共 5 份 , 用无水乙醇溶解并
38
第 1 期 张蔚玲等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竹红菌乙素
巴二巴巴巴巴巴巴巴巴巴竺巴里巴巴 , 巴
稀释 , 配成每 100 毫升含竹红菌乙素 1 毫克供试原液及含 0 . 5 毫克的稀释液各 5 份 , 以无
水乙醇作空白 , 分别用 3 台不同型号的分光光度计 , 在 4 59 n m 波长处测定吸收度 , 求得
百分吸收系数 E {溉值为 443 (平均值 ) , 见表 l。 变异系数为 .2仍% 。
6 乙醉提取物中竹红菌乙素含最测定
搅拌乙醇提取物使其充分均匀 , 取出少量研细 , 而后准确称取 0 . 1 克 , 用适量乙醇溶
解 , 过滤 , 而后 以乙醇洗涤滤纸及容器璧至无色 , 并定容至 10 0 毫升 , 摇匀 , 取出 l 毫
升 , 定容至 10 毫升 , 摇匀 , 在 4 59 n m 波长处 以分光光度计测定 , 按竹红菌乙素的吸收系
数 ( E {溉) 443 计算 , 即得乙醇提出物中竹红菌乙素含量测定值 . 因各批号提出物除去水
份 、 溶剂及含杂质等情况不同 , 其含量在 8一 13 % 内变化 ( 见表 2) , 因此 , 在配制 l% 竹
红菌乙素软膏前 , 每批提出物均需测定其竹红菌乙素含量 .
7 软膏中竹红菌乙素含 t 测定
精确称取竹红菌素软膏约 0 . 5 克于锥形瓶中 , 加无水乙醇适量 , 在沸水浴上回流 、 使
软膏基质充分溶化 , 而后冷却至室温 , 过滤 , 用温热的无水乙醇洗涤基质至无色 , 过滤 ,
定容至 50 毫升 , 摇匀 , 取出 1 毫升 , 定容至 or 毫升 , 摇匀 , 用分光光度计在 45 9 n m 波
长处测定吸收度 , 按竹红菌乙素的百分吸收系数 E }溉值计算 , 即得软膏中竹红菌乙素含
量 (见表 2 ) 。
表 2 乙醉提出物及其制剂中的竹红菌乙素含且
提出物中竹红菌 每百克软青中粗提出 软青中竹红菌乙素含量 ( % )
乙素含量 (% ) 物用量 ( 克 ) 计 算 值 实 测 值
7
.
9 13
.
3 3 1
.
0 5 1
.
0 8
10
.
5 9
.
6 5 1
.
0 1 1
.
0 5
11
.
3 .8 46 0
.
9 6 1
.
0 0
12
.
2 8
.
3 3 1
.
0 1 1
.
0 0
9
.
4 10
.
6 2 1
.
0 0 1
.
0 0
8 回收率试验
测定乙醇提出物中竹红菌乙素的精确含量 . 按 1%竹红菌素软膏的配制方法称取提出
物 、 羊毛脂、 凡士林 、 充分拌匀 (计算在软膏中竹红菌乙素的投人量 ) , 依上述分光光度
法测定新配制软膏的竹红菌乙素含量 , 根据竹红菌乙素的投人量和软膏的测定值计算回收
率 平均为 10 .2 6% 。
参考文献
1 吕孝撼等 .
2 万象义等 .
药物分析杂志 , 1983 ;
科学通报 , 19 80 ; 2:4
3 ( 1)
: 4 2
1 14 8
云南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第 1 1 卷
3 万象义等 云南大学学报 , 1985 ; 7 ( 4) : 4 61
D 奴er m l at i。 几 of H y p沉 r成进 B in t h e AI 伪ch ol E xt ar st F or m
H y P o o r e ll a b a m b u s a e a n d i t s P r e P a r a t i o n s
b y S P e e t r o Ph o t o m e t r ie M e t h o d
Z h a n g W e il in W a
n X ia n g y i W a n g Q iaf n g
(Y
u n n a n I n s t it u 定e o f M icr o b io lo g y )
^ b s亡a c t C o n t o n ts H y p o e er l ii n B i n a lco e h o l e x t r a ti o n s fr o m yH 夕o e er al ba m b “ as e a n d i t s P er Pa r a
·
tio n s e a n b e d e t e r m in e d d ier e t ly b y s Pe e t r o Ph o t o m e t r ie m e t h o d a t w a v e le n g t h 4 59 n m
,
A n d t he
o t he r s u b
-
s t a n e e ` o f th e a ic o e h o l e x t r a c t a n d i t s Pre Pa r a t io n s d id n o t i n t e r fe r e w i th t h e 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 . t h is m e t h o d 15
q u ie k a n d s im P le
.
K e y w o r d s H y P o e re ll in B
,
Z h u ho l l自u n e t h a n o l e x t r a e t , h y P o e r e ll in o i n tm e n t , e fe e t iv e e le m e n t o f
ph o t o s e n s ib il it y
, 均岁 o e r al b a 功 bu as e
· 毕业生优秀论文摘要 。
倒卵叶树萝 卜化学成分研究 , 化学系 87 届学生 蒙毅琴 , 指导
教师 陈于澎
获奖等级 : 校级学生优秀论文
摘要 倒卵叶树萝 卜 ( A g a P e t se 口ob u at a) 系杜鹃花科树萝 卜属植物 , 有抗菌消炎作
用。 其化学成分研究 , 国内未见有文献报道 。 笔者用云南省通海所产倒卵叶树萝 卜的根粉
碎后 , 用工业酒精提取 , 回收乙醇 , 得红棕色膏状物 . 膏状物再用石油醚抽提 , 提取物行
硅胶柱层析 , 用石油醚一乙酸乙酷洗脱 , 得两个白色结晶 、 一个油状物 , 经理化常数和红
外光谱 、 核磁共振谱 、 质谱测定 , 确证两个白色结晶分别为木栓酮和卜谷 街醇 , 油状物
为正十三烷 。
(王元平 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