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榆叶梅的繁育技术



全 文 :2010年 9月
第 24卷 第 3期
阴 山 学 刊YINSHANACADEMICJOURNAL Sep.2010Vo1.24  No.3
榆叶梅的繁育技术*
杜 瑛 ,鲍 艳杰
(包头师范学院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内蒙古 包头 014030)
  摘 要:本文在综合大量相关文献基础上 ,从榆叶梅的种子繁殖 、扦插 、嫁接 、组织培养等方面对现有榆叶
梅繁殖特性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
关键词:榆叶梅(PrunnustrilobaLindl.);播种繁殖;扦插;组织培养
中图分类号:Q949.75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869(2010)03-0054-05
  榆叶梅(PrunnustrilobaLindl)属蔷薇科李属落
叶灌木或小乔木株高 2 -5m,又名榆梅 、小桃红 、榆
叶鸾枝 。因其叶似榆 ,花如梅 ,故名 “榆叶梅 ”;又因
其变种枝短花密 ,满枝缀花 ,故又名 “鸾枝 ”。榆叶
梅原产我国 ,河北 、山东 、山西及浙江等地有野生分
布 [ 1, 2] ,现已人工引种栽培 ,是我国广大北方地区普
遍栽培的早春观花树种 ,其花色 、花形美丽 ,根据花
瓣品种有单瓣 、重瓣和半重瓣 ,重瓣榆叶梅花大而且
艳丽 ,花期也比单瓣长 5-10天 ,宜在各类园林绿地
等地种植 ,也适宜作切花或盆栽美化室内环境 。
榆叶梅的美化城市环境引起园林界人士的极大
兴趣 ,在公园 ,大学校园都栽有榆叶梅 ,深受人们的
喜爱 ,但由于在购买该植物时很难辨别出是否是重
瓣榆叶梅 ,致使单瓣榆叶梅也很多 ,与重瓣榆叶梅相
比单瓣品种对于美化环境相对逊色 。因此 ,加强榆
叶梅繁殖特性研究 ,有利于优良品种的大量繁殖 ,对
于美化环境 、减少绿化资金投入等相关方面有一定
的现实意义 。
1 榆叶梅的应用现状
重瓣榆叶梅由于其开花早 ,花期长 ,在北方是比
较好的早春观花灌木 ,是园林绿化比较好的植物 ,通
过将其修剪而成为盆栽植物 ,也可以作为切花 。近
几年人们根据其色泽鲜艳 ,花瓣多而厚 ,栽培易于成
活和管理 ,加之抗寒和耐旱性能高 , 且花先于叶开
放 ,易于采摘等优良特性 ,将其作为天然食用色素进
行开发与利用 。
2 榆叶梅的播种繁殖
榆叶梅易结果 ,可采用播种繁殖。其种子一般
于 8月中旬成熟 ,当果皮呈橙黄色或红黄色时 ,即可
采收 ,然后将采回的果实取肉后凉干贮藏。
依据榆叶梅种子播种季节的不同可分为春播和
秋播两种 [ 3, 4] 。秋播即随采随播 ,多在 10月中 、下
旬进行。秋播种子事先不须进行催芽处理 ,翌年春
天种子发芽早而整齐 ,同时延长了苗木生长期 ,但秋
播种子当年不发芽 ,需在苗圃地中越冬 。另外 ,从近
几年一些地方榆叶梅播种育苗经验看 ,例如巴彦淖
尔市地区秋播种子存在翌年春天若土壤干旱会发生
立枯病 ,土壤含水量高容易发生冻拔害等问题。
榆叶梅春季播种多在土壤解冻后的 4月下旬或
5月上旬进行 ,播种前先将冬季贮藏保存的种子筛
选提纯后 ,用 40℃温水浸泡 2 -4d,取出后与 1 -2
倍量湿砂混拌后堆积在室内或棚窑内催芽 ,每 4 -
5d翻动 1次 ,待 40%的种子破壳萌动时 ,即可下种。
近些年来巴彦淖尔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 5]开展了该
树种的播种育苗工作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总结出来
一套适宜在当地粘性土壤环境培育榆叶梅优质苗木
的经验 ,即覆膜覆沙点播育苗技术 ,育苗地属黄河灌
淤土 ,土壤粘重 , pH值 8.1。具体做法为:在每年榆
叶梅种子成熟时 ,将带果皮的种子采回后放在较高
温度的容器内增温脱皮 ,经过脱皮的种子放在阴凉
54
*收稿日期:2010-05-24
作者简介:杜瑛(1962-), 女 ,内蒙古包头人 , 实验师 ,研究方向:植物生理学。
DOI :10.13388/j.cnki.ysajs.2010.03.015
处阴干备用 ,随后如果种子采用冬藏法处理出苗全
且苗木质量高;在播种前一年入冬前将育苗地深翻
并施足底肥整平 ,浇足冬水 ,播种时在 4月上旬覆
膜 , 4月中旬播种 ,膜上打孔 ,孔种点播种子后用壤
沙混合土覆盖 ,如用原土覆盖播种后遇降雨时 ,易造
成土壤板结 ,严重时会造成出苗不齐 。经精细管理 ,
此法当年生苗即可长到直径 0.5厘米以上 ,高 60厘
米以上 。但春播需在播种前 100-120天进行催芽
处理 ,费时费工 ,出苗率极低为其不足之处 。
孙长林 [ 6]对榆叶梅种子进行了去除种壳裸种
直播的实验 ,发现裸播 、秋播 、人工催芽春播的出苗
量分别是 215.2株 /0.5kg、170株 /0.5kg、18.6株 /
0.5kg。并且发现影响出苗率高低的关键因素就是
种子吸水萌芽快慢不一样 ,混沙催芽处理种子含水
量有限 ,种壳又硬又厚 ,吸收水分很慢 。秋播种子在
土壤中越冬时间长 ,秋冬与春季一冻一化的作用 ,种
子吸收水分快 ,所以翌春萌芽出苗较好 ,是目前育苗
生产中常用的方法 。裸种直播由于去除种壳 ,种子
直接吸收水分 ,萌发时没有突破种壳的阻力 ,所以出
苗期短 、出苗量高 。但三种育苗方法出苗期长短 、苗
木质量 、整齐度也差异很大 ,催芽春播最长达 50天 ,
且出苗量极低 。秋播出苗期稍短 ,大约在 30天左
右 ,第一年大部分都出苗 ,还有少部分不出苗 ,第二 、
第三年在萌发 ,致使苗木大小 、质量参差不奇。裸种
直播则出苗期短 ,只有 15天左右 ,且出苗整齐 ,苗木
质量一致。综上所述 ,裸种直播效果最好 。但由于
破坏种壳时有可能会损伤种子的胚 ,在破壳时应特
别注意去壳方法 。因此 ,应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及
时间限制来选择播种方式 。
3 榆叶梅无性繁殖
与单瓣榆叶梅相比 ,虽然重瓣榆叶梅 、半重瓣榆
叶梅不仅比花大 ,而且艳丽 ,且花期也比单瓣榆叶梅
长 ,但重瓣或半重瓣品种的榆叶梅花的雄蕊与雌蕊
退化 ,不好传粉 ,花后结实率不足 5‰[ 7] 。开展榆叶
梅无性繁殖技术研究 ,不但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迅
速增加该植物的数量 ,为经营和利用打下物质基础 ,
而且对其优良性状的保存有重要意义 。
榆叶梅繁殖过去仅靠传统的分株法繁殖 ,由于
绿化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已远远满足不了城市绿化
的需要 。另外 ,由于外调苗木适应性差 ,移植成活率
不高 ,且缓苗期长 ,当前 ,对榆叶梅进行的无性繁殖
实践中 ,主要包括分株 、嫁接 、压条 、扦插 、播种等繁
殖方法 。其中采用分株及压条方法繁殖较为简单 ,
分株可在秋季和春季土壤解冻后植株萌发前进行 ,
分株后的植株 ,应剪去 1/3-1/2枝条以减少水分蒸
发;压条要在春季 2-3月进行 ,选择两年生枝条 ,选
择埋入土中的部分 ,对枝条作部分刻伤或作环状剥
皮处理以利萌芽根须 ,一般一个月即可生根。为满
足对大量苗木的需求 ,生产实践中扦插 、嫁接和组织
培养的优势更显突出。
3.1 榆叶梅的扦插繁殖
榆叶梅的生根机理与大多数植物一样 ,其潜伏
根原始体在插穗离体后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发育
成根原基和不定根 ,根原始体多产生于维管系统内
的韧皮组织 、形成层或髓射线中 ,芽隙 、枝隙或叶隙
等部位 ,据其扦插试验表明:该科植物的根原始体大
多产生在韧皮组织或愈伤组织中 ,不定根的产生方
式大多为愈伤组织生根类型 [ 8] 。
榆叶梅采用扦插繁殖 ,已有不少单位获得成功 ,
相关研究报道较多 ,且成功的体会与经验不尽相同。
如梁杏彩 [ 9]在榆叶梅扦插育苗试验中发现:用
50ppm的 ABTI号生根粉溶液浸泡插穗基部 30分
钟 ,在秋季扦插生根率达到 91%,成本低 、成活率
高;闫双虎对榆叶梅用 GGR6号 、IBA、NAA三种不
同生根剂 、不同浓度进行了大田地膜扦插试验研究
发现:用 100mg.kg-1浓度的 GGR6号生根剂浸泡
插穗 6h扦插 ,苗生根率最好 ,高达 89.6%,苗木生
长量也最好且苗相整齐;尹继波[ 10]研究发现:对榆
叶梅用 GGR6号生根粉不同含量浸条 5小时都对插
穗的生根成活和生长作用有明显促进作用 ,其中以
40 mg.kg-1效果最好 ,成活率达 81.7%。
由于在苗木上普遍使用的生根粉 、吲哚乙酸 、萘
乙酸等药剂价格较为昂贵 ,一些研究者尝试将价格
相对低廉腐植酸用于榆叶梅的扦插育苗中 。王利
民[ 11]等研究发现分别用 150ppm的萘乙酸 、50ppm、
100ppm、150ppm、200ppm的腐植酸浸根 、浇灌等方
式处理插穗 ,都对榆叶梅扦插后的生长有非常明显
的效果 ,腐植酸与萘乙酸相比 ,在浓度相差不大时 ,
总体上腐植酸的效果要好 , 浸根最佳浓度为
150ppm。
扦插繁殖通常选择植株生长初期和中期扦插较
为合适 ,休眠期和半休眠期枝条扦插生根率一般较
低。一般认为 ,夏季扦插效果较好 ,因为夏插枝条的
分生组织 ———形成层活动旺盛 ,在高温高湿的条件
下 ,易于愈合生根 ,能缩短插穗生根的时间并提高扦
插成活率 。如采用硬枝扦插应在植物生长停滞后埋
藏进行 ,方能取得较高的成活率 ,否则不易成活 ,常
常出现假活现象[ 12] 。我们选择了校园内榆叶梅硬
55
枝枝条作为插穗 ,在插穗未进行埋藏处条件下 ,于 3
月末进行了相关扦插实验 ,结果插条在处理 40天时
间(3月 28日 -5月 8日)未能成活 、出现假活现象
(如图 1)。
图 1:榆叶梅硬枝扦插中的假活现象
  魏淑云等研究认为 [ 13]用幼龄株为母株 (2 -3
年龄)中上部分的当年生粗壮枝条作为插穗 ,在 6
月初用正在木质化阶段枝条比较容易形成愈合组
织 ,是扦插的最佳时间 。随着扦插技术的进一步完
善和扦插设备的更新生产上运用全光照喷雾扦插技
术(利用电子测温 、测湿技术 ,控制一个小气候 ,有
利于苗木生根发育的空间 ,有育苗周期短 、苗木质量
好和育苗成本低等优点)对榆叶梅的扦插繁殖进行
研究受到人们关注 。柴燕 [ 14]对重瓣榆叶梅刻伤处
理全光喷雾扦插育苗试验不同刻伤方式 、不同药剂
处理 、同药剂不同浓度均对重瓣榆叶梅扦插实验结
果表明:不同刻伤方式 、不同药剂处理 、同药剂不同
浓度均对重瓣榆叶梅扦插生根有显著影响 ,其中环
状刻伤后 ,使用 500ppm吲哚丁酸进行速蘸处理 ,生
根率为 81.6%,效果最好 ,该项技术育苗周期短 ,繁
殖系数高 ,成本低 ,可为重瓣榆叶梅的应用提供大量
优质苗木。
扦插后植株的成活率与扦插基质 、相对湿度 、温
度以及激素的处理等有一定的关系。运用适当的激
素和一定量的营养元素能有效地促进榆叶梅的生
根 ,生根调节剂的作用效果与植物的生物学特性 、母
树的年龄 、枝条发育的程度 、外界环境条件 、促进生
根的方法及其本身的使用方法密切相关。一般来
讲 ,激素因子对榆叶梅的生根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环
境因子也同样关键。综合来讲 ,在榆叶梅的扦插中
应注意插穗的选择以幼龄母树为好 ,采穗应在榆叶
梅木质化生长季节进行;选择合适的激素处理插穗;
对插穗做好消毒工作 ,防止其腐烂;在扦插中 ,第 1
个月的管理很重要 ,控制好温度和湿度是插穗能否
生根的关键[ 15, 16, 17] 。
3.2 榆叶梅的嫁接繁殖
嫁接也是植物人工营养繁殖的重要方法之一是
利用砧木和接穗形成层细胞的分裂能力 ,将根和茎
的维管束重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植株 。嫁接
成活的关键是能否将砧木和接穗的形成层结合起
来 ,嫁接技术的熟练程度 、砧木的选择和嫁接时节的
把握都会影响嫁接成活率 。不同地域 、不同立地条
件 、甚至不同的种源其嫁接方式 、嫁接时间都应有所
不同 ,这需要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地探索 。
嫁接是榆叶梅传统的繁殖方法 , 榆叶梅的嫁接
与一般木本植物嫁接方法相似 ,一般以野杏 、毛桃 、
京桃 、李树 、山桃稠李 、稠李等的实生苗作砧木 ,于早
春或夏季枝接或芽接[ 18, 19] 。张祥春 [ 20]研究认为:对
榆叶梅来说 ,接口处较细时采用劈接 ,接口处较粗时
采用插皮接效果较好;砧木高度一般为 0.5 -0.6
米 、直径为 0.6-2.0厘米为宜 ,高度嫁接时砧木高
56
度 1.2-1.5米为宜。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的
王辉忠 [ 21]通过侧枝高枝京桃与重瓣榆叶梅嫁接的
试验 ,其研究结果显示:嫁接时间是影响嫁接成活率
的重要因素 ,劈接法最佳嫁接时间是在树液开始流
动之前 。髓心形成层贴接法在 4月 20日 -5月 15
日进行时 ,成活率最高;5月下旬开始嫁接 ,成活率
显著下降。即髓心形成层贴接法最佳嫁接时间是树
液开始流动 、树皮易剥离的时期 。并且 ,嫁接新品种
与原品种的比较 ,提高了观赏价值 ,提高了抗性 。
3.3 榆叶梅的组织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即植物无菌培养技术 ,是根据植
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理论 ,利用植物体离体的器官 、
组织或细胞在无菌和适宜的人工培养条件下诱导出
愈伤组织 、不定芽 、不定根 , 最后形成完整的植
株 [ 22] 。
由于嫁接 、分株 、压条等方法费工费时 ,生产的
苗木远远达不到市场的需求 , 建立重瓣愉叶梅组织
培养 、快速繁殖体系受到研究者重视。目前较为成
功的途径是外植体(嫩稍 、侧芽 、幼叶)※诱导丛芽
※壮苗培养※生根培养※移栽 ,研究发现 [ 23]榆叶梅
在生长季节进行组织培养易成功 ,但不同品种最佳
培养时期不同[ 24-26] 。
对于榆叶梅组织培养时合适培养基的选择 ,不
同研究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文国辉等 [ 27]研
究发现与当前众多木本植物组培研究相比较 ,重瓣
榆叶梅的增殖系数是非常高的 ,不失为一种很好的
组织培养材料。文国辉等在进行榆叶梅初代培养
时 ,发现在 MS培养基加入 2mg.ml-1的 6-BA、0.
1mg.ml-1的 NAA,为初代培养的效果很好;继代
培养时在 MS培养基中加入 0.2-0.5mg.ml-1的 6
-BA、0.1mg.ml-1的 IAA。增殖系数 10(增殖系
数以数代转移瓶数的平均值计算 ,试验重复 3次);
生根培养时不是将激素加入培养基中 ,而是先用激
素处理无根试管苗 ,利用速蘸生根粉 ABT0.5mg.ml
-1,诱导抽枝苗生根 ,再在无激素培养基中培养 ,生
根率高 ,生期短 ,生根苗粗壮 ,这在常规的组培生根
技术上并不多用 。其他研究者得出的初代培养基的
最佳配方与文国辉等的结论相似 ,但在继代培养转
接时 ,宋润刚 [ 28]认为在无菌条件下用 0.9%的氧化
钠注射液溶解青霉素 G钠盐 ,在培养基中加入 80
万单位 1支 /kg,转接成活率可提高 21-23%,并明
显促进新梢的增殖和根的分化 。
冷肖荀 [ 29]等用榆叶梅叶芽的茎尖培养 ,在基本
培养基 MS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 BA进行实验 ,发
现 BA浓度对榆叶梅芽的分化增殖具有明显效果 ,
并且以浓度 1.0mg.L-1是效果最好 ,它不经愈伤
组织阶段即可产生梢丛状成苗 ,繁殖系数达到 8以
上;在次代培养中仅 IBA不能促使榆叶梅生根 ,不
同生根粉中 ABT1号 、ABT6号和 IBA共同作用可促
进生根 ,且生根时间短 ,其中 ABT1号优于 ABT6号 ,
对同一剂型来说 , ABT1号浓度 1mg.L-1好于 0.5
mg.L-1;ABT7号对榆叶梅生根无促进作用。在移
栽措施上如果将重瓣榆叶梅试管生根苗直接田间栽
植缓苗期长达 20天以上 ,且成活率极低 。如果将试
管生根苗移栽在含有营养土(腐殖土 2:河砂 1:有机
肥:0.5)纸杯中 ,棚内湿度控制在 80-85%,幼苗生
长 10-15cm,田间定植成活率可达 97-99%。对
榆叶梅进行组织培养[ 29]虽说增殖系数非常高 ,但接
种萌发率很低 ,在继代培养转接时 ,应注意控制各类
杂菌污染 。另外 ,外植体的褐化是组织培养中常见
的问题 ,榆叶梅的组织培养中也存在相同问题 ,因
此 ,解决榆叶梅接种萌发率低的问题和组织褐化是
其组织培养能否成功的关键 。
4 小结
综上所述 ,目前榆叶梅繁殖技术的研究已相对
比较成熟 ,但在细节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如在
播种 、扦插繁殖时间的选择 ,组织培养中外植体的褐
化 、接种萌芽率低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
今后在榆叶梅相关研究中 ,除进一步完善繁殖
体系外 ,在天然食用色素[ 30]开发与利用 、对果实品
质进行改良等方面也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可见 ,对
榆叶梅相关研究进一步深入 ,不仅具有重要的社会
效益和生态效益 ,同时也具有巨大的经济潜力。
〔参考文献〕
[ 1]李耀阶.青海木本植物志 [ M] .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
1987:407.
[ 2]姜明宣 ,李素珍.北方花卉与花坛 [ M] .哈尔滨:黑龙江
科学与技术出版社 , 1983:207-208.
[ 3]李美俊 ,鲁化文 , 高国韵.榆叶梅育苗技术 [ J] .内蒙古林
业调查设计 , 2006, 29(5):22-23.
[ 4]曹 晏.榆叶梅播种育苗技术 [ J] .青海农林科技 , 2004 ,
(1):55-56.
[ 5]周瑞芳 ,王保林 , 袁腊云.榆叶梅覆膜覆沙点播育苗技术
[ J] .内蒙古林业 , 2008, (3):35.
[ 6]孙长林.榆叶梅播种育苗方法田间试验 [ J] .北方园艺 ,
1996, (5):35-37.
[ 7]闫双虎.榆叶梅扦插育苗技术 [ J] .青海农林科技 , 2008,
(3):21-23.
57
[ 8]张应团.紫玉兰绿枝扦插生根率与采条时期的关系 [ J] .
江苏林业科技 , 2000, 27(2):16-19.
[ 9]梁杏彩.重瓣榆叶梅秋季扦插育苗技术 [ J] .吉林林业科
技 , 1994, (3):47-48.
[ 10]尹继波.GGR6号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榆叶梅生根浸
条扦插试验中的应用 [ J] .科技创新导报 , 2008, 11
(4).
[ 11]王利民 ,李骏 , 于志民 ,等.腐植酸在榆叶梅扦插育苗上
的应用 [ J] .腐殖酸 , 2003, (4):22-24.
[ 12]梁惠敏 ,陈如波.花卉的几种扦插繁殖方法 [ J] .河北农
业科技 , 2001, (7):23-24.
[ 13]魏淑云 ,胡国岩.浅谈重瓣榆叶梅嫩枝扦插 [ J] .农村
实用科技信息 , 2010, (3):39-40.
[ 14]柴燕 ,王福 , 玉李.重瓣榆叶梅刻伤处理全光喷雾扦插
育苗试验 [ J] .辽宁林业科技 , 1995, (5):14-15.
[ 15]李殿波 ,于春江 , 孟令军 , 等.榆叶梅繁殖技术 [ J] .中
国林副特产.1998, (2):26-25.
[ 16]张学.榆叶梅繁殖与栽培 [ J] .新农业 , 2008, (12):35
-36.
[ 17]马平辉.榆叶梅栽培技术 [ J] .现代农业科技 , 2009,
(21):169-170.
[ 18]谢奇 , 苏新花.红叶李 、重瓣榆叶梅商品苗快繁技术
[ J] .新疆林业 , 2000, (6):17-18.
[ 19]徐杰 ,叶林.榆叶梅乔化繁育技术研究 [ J] .中国林副
特产 , 2006, (3):13-15.
[ 20]张祥春.重瓣榆叶梅高位嫁接技术 [ J] .林木花卉 ,
2006, (2):23-24.
[ 21]王辉忠 , 李淑霞.京桃侧枝高枝嫁接重瓣榆叶梅的研究
[ J] .林业科技 , 2008, (1), 58-60.
[ 22]邓年方 , 王义强.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类型综述(J).
江苏林业科技 , 2006, 33(1):40-43.
[ 23]沈作奎.辛夷植物繁殖技术研究概况 [ J] .湖北民族学
院学报 , 2006 , 24, (4):359-362.
[ 24]曹孜义 , 刘国民.实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教程 [ M] .兰
州:甘萧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9.201.
[ 25] JeschHH., MuscheP..MoreEfficientinVitropropaga-
tionofWoodyOrnamentalsoftheGenusPrunus(German)
[ J] .Gartenbau-Magazin, 1991, 38(4):33-34.
[ 26] KatanoM., Irie-R.Shoot-tipCultureofJapaneseFlow-
eringCherry(PrunusyedoensisMATSUM.)andPossible
CryopreservationofShoot-tioinLiquidNitrogen[ Z] .
ProceedingsofFacultyofAgriculture, KyushuTokaiUniver-
sity, 1991, (10):17-28.
[ 27]文国辉 , 任维英 ,李建新 , 等.重瓣榆叶梅组织培养及快
速繁殖 [ J] .石河子科技 , 1999, (6):9-13.
[ 28]宋润刚 , 李昌禹 ,张亚风 , 等.重瓣榆叶梅组织培养与快
速繁殖研究 [ J] .北方园艺 , 1999, (110):19-20.
[ 29]冷肖荀 , 王青华.重瓣榆叶梅茎尖培养 [ J] .河北林业科
技 , 2000, (5):4-5.
[ 30]彭子模 , 吕海英 ,刘玉祥 , 马晓东.榆叶梅天然色素及其
稳定性研究 [ J] .生物技术 , 2001, 11(3):26-29.
PrunusTrilobaBreedingTechnology
DUYing, BAOYan-jie
(FacultyofBiologicalScienceandTechnology, Baotouteacherscolege, Baotou014030)
Abstract:Thislargenumberofrelevantdocumentsintheconsolidatedbasis, fromthefloweringplumseed
propagation, cuting, grafting, andtissueculturepropagationcharacteristicsintermsofrespectforRaisingtheex-
istingresearchresultsaresummarized.
Keywords:Prunustriloba;Seedpropagation;Cuting;Tisueculture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