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民族药酱头原植物考证



全 文 :定 , 结果见表 1 。
表 1 白术生品及炮制品 中白术
内酉旨11测定结果 ( n = 3)
量口叩)生%合(折样品
生白术
炒白术
鼓炒白术 ( l)
熬炒白术 ( 2 )
鼓炒白术 ( 3 )
炒制时间 炒制程度 相当生品量
( % )
05169
炒黄
炒轻
炒黄
炒焦
0
.
0 8 2 1
0
.
0 85 9
0 0 83 3
0
.
0 86 9
0
.
0 89 3
3
.
3 曾将白术内醋 1 在盐酸一乙醇中加热 ,得到了
白术内醋 1 ,证明在加热的情况下 , 白术内醋 1 可转
变成白术内酪 1 。
3
.
4 本文为白术炮制过程中成分的变化提供了实
验依据 。
参 考 文 献
3 讨论
3
.
1 不同炮制方法及时间对白术中白术内酷 1 含
量影响不大 ,其中鼓炒轻炮制品中白术内醋 fl 含量
基本没有变化 ,而鼓炒黄 、献炒焦炮制品中白术内醋
1 的含量略有增加 ,分别为生品的 106 % 和 10 9% 。
3
.
2 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 , 白术内醋 1 有少量 的
增加 ,这可能是由于 白术内酷 l 在过长加热情况下
会脱水 ,转成白术内醋 n 所造成的 。
[ 1了E n d o K , e t a l . A n t i i胡a m m a t o叮 p r in e ip lo s o f A tar e ty lo d e s
hr iz o m e s
.
C h e m Ph amr B
u
l l
,
1 979
,
2 7 : 2 954
.
仁2〕 文红梅 ,等 . 炮制对白术中白术内酷 l 含量的影响 . 中
国中药杂志 , 1 9 9 7 , 2 2 ( 11 ) : 662 .
仁3 〕文红梅 ,等 . 炮制对白术内醋 I 含量的影响 . 中药材 ,
199 9
,
2 2 ( 3 )
: 12 5
.
[4」黄宝山 ,等 . 白术内醋W的分离鉴定 . 植物学报 , 1 992 ,
3 1 ( 8 )
:
6 14
.
( 2 0 0 5
一 8 一 2 5 收稿 )
· 考证 ·
民族药酱头原植物考证
唐丽萍` , 张慧颖 2 , 胡建林 , ,饶高雄 “ , 刘 光 ` ,杨景越 `
( 1
. 昆明医学院药学院 , 云南昆明 65 0 0 31 ;2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 云南 昆明 65 02 01
摘要 云南民间常用药酱头 , 经考证为寥科何首乌属齿叶寥 aF l op ia de nt icu at ( H u an g ) A . J . iL 。 本种茎有明
显紫斑 ,与同属的木藤寥 .F au be irt i 和毛脉寥 厂 m ult 毋o ar va .r icl i ne ver 均有明显区别 。
关键词 云南民族药 ;酱头 ;考证
中图分类号 : -2R 8 1.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 0 1井4 5 4 ( 200 6 )0 5一4 98 一0 3
酱头是云南民间常用药 ,贵州亦产 ,在不同地区
有众多另」名 ; 绛头 、赤地胆 、大红药 (云南大理 ) 川 ,
大红药 (云南楚雄 ) 〔’ 〕 , 红地胆 、地胆 、 血地胆 (云南
曲靖 ) 川 , 血耗子 (云南会泽 ) , 血曹 (贵州川 。 古
代本草未见酱头的相关记载 ,记载最早见于 1970 年
出版的《云南中草药选 》阁 和 《曲靖专区中草药手
册》川 。 该药涩 、凉 , 具有收敛 、 止泻 、 消炎 、 止痛的
作用 , 煎服或研末用冲服治痢疾 、 消化不 良 、慢性肝
炎 ;与酒同服可治内出血 ;鲜品捣烂或干粉外敷用于
疗疮初起 ,外伤出血 t Z , 3 , ,〕 。 据了解 ,楚雄和会泽彝
族民间草医有类似应用 , 尤其对消化不良和慢性肝
炎有 良好疗效 。
不少专著对酱头有记载 ,但所列的原植物较为
混乱 ,有必要给予考证 ,以确保用药准确性及进一步
研究的科学性 。
1 文献记载及基原的确定
现有文献记载酱头原植物有以下 4 种 :
1 )齿叶寥 p o l绍。 n u m d e n ti e u l a t u m C . C H u a n g ,
见《中国植物志 》〔6〕 、 《云南植物志》 〔7〕 、 《贵州中药
资源 》川 、 《中华本草》川 、 《全国中草药名鉴》 〔`句 、
《云南中草药》川 、 《曲靖专区中草药手册》闭 、 《云
南中草药选》〔5〕 。
2 )木藤寥 oP 崛on u m au be rt i L . H en yr ,见《云南
种子植物名录》 〔’ `〕 、 《全国中草药汇编》 〔` 2伙《云南
主要天然药物集》〔` 3〕 。
3 )毛脉寥 oP gly o n u m e i l i i n e二 ( N a ka i ) O h w i ,见《大理中药资源志》 〔` 〕 。 而《云南中药资源名录》 〔“ 〕
记载的酱头脉寥 p . e i l ii n e二 e ( N a k a i ) o h w i ( = 尸 .
作者简介 :唐丽萍 ( 19 7。 一 ) ,女 ,云南人 ,讲师 ,硕士 ,主要从事中药资源开发研究 , T el : 0 8 7 1巧3 3 8 7 84 , 13 5 77 0 9 37 64 。
中药材第 29 卷第 5 期 2006 年 5 月
DOI : 10. 13863 /j . i ssn1001 -4454. 2006. 05. 037
de nt c i ulat
um H a ng u。 、 A
.
R
.
L i)
,别名酱头 ,在目前
专著中仅有此一书称该植物为酱头脉寥 ,但该名不
常用 ,应是酱头的异名 。 昆明植物所百草园栽植的
酱头沿用此书中的异名 。
4 )酱头 oP 崛on u m 、沥 er it L . H en yr ,见《中药大
辞典》〔` 5〕。 “ 何首乌与伪品酱头的鉴别 ” 〔` 6〕一文 ,从
文字 描述 和原植物墨线图看 , 应是齿叶寥 aF l lon at
de nt icu ,

( uH an g ) A
.
J
.
iL
,但有定名错误 。 《中国
植物志》无 oP 喃on u m 、砧 er it L . H en 仃 ,此学名应是
木藤寥尸。魄on u m a ub er it L . Hen yr 的笔误 。
从以上文献记载情况看 ,酱头基原有三种即 : 齿
叶寥 p o绍o n u m d e n t i e u la t u , n . C . C H u a n g , 木藤寥
oP gly
o n u m a u 6 e rt ii L
.
H e n 仃 , 毛脉寥 oP 崛 o n u m e i li -
i n e yr 。 ( N
a k a i ) o h w i
。 笔者在云南会泽 、 楚雄及昆明
植物所百草园三个不 同的地点所见的酱头 , 经实地
考察 ,应是齿叶寥 。 为多年生草本 , 长 2 一s m , 茎缠
绕 ,光滑无毛 ,具纵棱 ,茎淡绿色或淡绿紫 ,表面有明
显的紫色斑点 ;单叶互生 ,薄纸质 ,稍粗糙 ,具密生细
小的乳头状突起 , 叶两面近无毛 ,有的叶上表面带人
字形深紫红色斑纹或不规则块状斑点或无 。
但从三个不同地点观察到 ,茎 的颜色 、 叶的特征
随生长环境与生长年限变化较大 。 生于向阳或背阴
处的成熟植株 (已开花 )的叶面均未见紫斑 ,而会泽
与楚雄的幼小植株叶面上均有明显紫斑 。 通常向阳
小植株的茎与叶的下表面为紫红色 , 日照越充足 ,其
茎 、叶颜色越红 ; 而成熟植株生于大棚下 ( 昆明植物
所 ) 和竹林等阴蔽环境中 , 茎与叶几乎 为淡绿色 。
生于阳光充沛环境中的成熟植物茎呈紫红色 , 而叶
仍为淡绿色 ,三个地方的植株不论生于向阳坡地或
荫蔽竹林 、 温室 ,茎表面均有明显的棕色或暗紫红色
细小而明显的斑点 。
2 齿叶寥分类考
19 3 8 年丁托娅在云南耿马采集了一份齿叶寥
的标本 , 黄成就把它归人萝属 , 订名为 oP 夯召刀 n u ln
de nt icu lat
u m c
.
c H ua
n g
。 因寥属茎直立 ,何首乌属
茎缠绕 〔6〕 , 19 7 8 年李安仁将其归人何首乌属 ,定名
为 aF l l口z, ia de nt ic u at ( H au gn ) A . .J iL ,标本现存于
昆明植物所 。 19 98 年中国植物志 、 20 0 年云南植物
志均用此学名 。 因齿 汗卜寥先归于萝属 ,相应学名沿
用已久 ,故有的文献仍用 oP l殆刀、 m de nt icu zat u m 。
何首乌属全球约 20 种 , 我国分布有 7 种 2 变
种 ,齿叶寥 、木藤寥 、毛脉寥是其中的 2 种 1 变种 。
齿叶萝与木藤寥 、 毛脉寥形态极相似 ,花果较小 ,差
别细微 , 易混淆 ,特将三者区分如下 :
1 多年生半灌木 ,叶通常簇生 ,茎实心 ,木质 … …
中药材第 29 卷第 5 期 2 006 年 5 月
木藤寥 .F au be rt i
1 多年生草本 , 叶单生 ,茎空心 ,草质
2 花被片 5 , 大小不 等 , 3 片背部具翅 , 果时增
大 ,茎无紫色斑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毛脉寥 F . m u l t毋o ar V a r . 。 i zi i n e二 e
2 花被片 5 ,大小相等 , 3 片背部无翅 ,果时不增
大 ,茎有紫色斑点 · · · … … 齿叶寥 .F de nt ic ut a
3 结论
3
.
1 酱头是云南彝族民间习用药 ,对消化不 良和
慢性肝炎有良效 ,但因别名众多 ,且原植物一些形态
特征随生长环境与株龄变化较大 ,故文献记载较为
混乱 。 经实地考察及文献查阅 ,酱头的原植物应为
寥科何首乌属的齿叶寥 aF zloP at de nt ic ut 。 ( H ua n g )
A
.
J
.
L i
, 曾用名 p o l搭 o n u m d e n : i e u la t u m C . C H u a n g
19 7 8 年已废弃 。
3
.
2 齿叶寥茎上有细小而细密的紫色斑点 ,与生
长发育阶段或生态环境无关 ;叶面上的紫色斑纹与
植物的生长发育阶段有关 , 成熟植物上的人字形斑
纹渐渐消失 ;茎或幼小植株叶的颜色与生长环境有
关 ,生长于荫蔽环境植株的茎或叶呈淡绿色 ,生于向
阳坡地呈紫红色 。
3
.
3 酱头脉寥是酱头 (齿叶萝 ) 的异名 , 《中药大
辞典》所列学名有误 ,应为木藤寥 。
3
.
4 木藤寥与毛: 脉寥均为齿叶寥的混淆种 。
参 考 文 献
「1 」大理白族 自治州人民政府 . 大理中药资源志 . 昆明 : 云
南民族出版社 , 19 9 1 : 16 0一 6 一
[2 〕 云南省卫生局革命委员会 . 云南中草药 . 昆明 :云南人
民出版社 , 1 971 : 61 .2
「3」曲靖专区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卫生组 . 曲靖专区中
草药手册 . 1 97。 : 3 5 一356 .
〔4 〕 贵州植物志编委会 . 贵州植物志 . 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
社 , 19 8 2 : 2 0 4 .
仁5 〕 昆明军区后勤部卫生部 . 云南中草药选 . 1970 : 61 9 .
仁6 〕 中国科学院 . 中国植物志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19 98 :
1 0 2

1 0 3
.
〔7」中国科学院 . 云南植物志 . n 卷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2 00 0
:
3 5 8
.
[ 8 〕 贵州中药资源普查办公室等 . 贵州中药资源 . 北京 : 国
家中医药科技出版社 , 19 92 : 6 53 .
[ 9」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中华本草 . 第 2 卷 . 上海 :上海科
学技术出版社 , 199 9 : 6 60 .
「10 」谢宗万 . 全国中草药名鉴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 9 6
: 2 64
.
〔1 1〕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 . 云南种子植物名录 . 昆明 :
云南人民出版社 , 1 9 84 : 26 8 .
·
4 9 9
·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下册 .北
京 :人民出版社 , 1 97 8 : 646 .
云南医药集团 ,等 . 云南天然药物 ( 光盘版 ) . 昆明 :
云南人民出版社 , 2 0 01 .
仁巧 1 江苏新医学院 . 中药大辞典 . 下册 . 上海 :上海人民
出版社 , 1 97 7 : 25 1 6 一2 5 17 .
「16 ] 夏从龙 , 李从星 . 何首乌与伪品酱头的鉴别 . 河南中
医药学刊 , 2 0 0 2 , 1 7 ( 6 ) : 2 6 一27 .
( 2 0 0 5
一 10 一 12 收稿 )
洲网
汇14 习云南省药材公司 . 云南中药资源名录 . 北京 :科学出
版社 , 19 9 3 : 9 9 .
· 综述 ·
麻疯树属植物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李维莉` ,杨 辉 2 ,谢金伦 2
( 1
.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化学系 , 云 南昆明 6 5 0 03 1 ; 2 . 云南省微生物发酵工程重点实验 室 , 云 南昆明
6 5 0 0 9 1 )
摘要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麻疯树属天然产物的研究进展 ,并按化学结构类型进行分类 。
关键词 麻疯树属 ;化学结构 ;抗癌 ;综述
中图分类号 : 2B 8 2 . 7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 0 1书 54 ( 200 6 ) 0 5习50 0 一0 7
大戟科麻疯树属植物 ( aJ torP ha L . )全世界约有 棉叶麻疯树中分得一种新的抗白血病的大环二褚类
20 0 余种 ,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在我 国云 化合物麻疯树酮 aJ otr p h on 。 以来川 , 国 内外学者都
南 、贵州 、 四川 、广西 、广东等省区有分布 ,其中大量 对麻疯树属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 迄
野生于我 国南方的麻疯树 ( J . 。 u cr a : ) 、 佛肚树 ( .J 今为止 ,已报道含有砧类 、木脂素 、黄酮类等化合物 ,
oP d ag icr

)是民间常用药物川 。 治跌打肿痛 、 骨折 、 本文对该属植物的有关化学成分报道综述如下 。
创伤 ,皮肤疹痒 ,湿疹 ,急性胃肠炎等 。 , 麻疯树属植物化学成分性质 、 结构 和植物来源
自 2 0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学者 uK p hc an SM 等从 见表 1 一 6及其结构图 。
表 1 二菇类化合物性质 、 结构和植物来源
序号 化合物 熔点 (℃ ) (C Hcl 3 ) 〔a孔 c( Hcl 3 ) 植物来源 参考文献
1 Ja tor p h o n e 15 2

15 3 6

8

1 1 仁2」、 [3 ] 、 仁4〕
2 2“ 一 Hy d or X y一 a tor p h o n e s [5〕
3 Z p

l y dr o翔 j at r o Ph o n e s [ 5 ]
4 Z p

Hy dOr X y

io oj a otr Pho
n e 2 18 2 1 9 8 仁5」
5 Ja t r O Ph a t ir o n e l 4 8

1 5 0 8
、 一2 [ 6 1、 [7」
` Ci t l a lit r i o n e 194一 19 6 5 、 4 、 17 〔5〕、 [s〕
7 Ja tor p h o l o n e A 2 3 1

2 3 3 白色片状结晶 ( CH 3 C O C H3 ) 4 、 7 、 s [5〕 、 [2 1〕
8 Jatr
o p h ol
o n e B 2 36

2 3 8 白色片状结晶 ( C H 3 C O C H 3 ) 4 、 5 、 8 [ 5〕
9 Ja tor p h o l 1 9 0

1 9 2 白色针晶 ( C H 3 C o C H 3 ) 4 仁5」
10 R i
o l o z a tr io n e 1 1 8
.
6 5 仁5〕
1 1 Jat r o g or s s i d io n e 无色胶状 9 [4」、 [5 ]
12 2
一 e pij at or osr
s s i di
o n e 无色胶状 9 、 2 2 仁9」
13 C
a , i ioj
a n e 1 67

8 无色晶体 4 、 9 仁5」
14 1
,
11

B i s o p ie
a n i oj
a n e 无色胶状 9 [ , 〕
15 F a v e l in e m e thy l e th e r 1 3 5

13 6 15 [川
16 Fva e l in e 1 9 2并 无色针晶 15 [ 11 ]
17 D
e o x o
fu
v e
li
n e 14 5

1 5 1 15 厄11 ]
18 J
a P o d a g o l 16 仁5〕
19 16

h y d or x y p h o山 0 1 16 〔5」
2 0 12

d e o叮一 1 6一 h y d r o x yp h o br a s [5」
2 1 N
e o
af
V e
l
a n o n e
154

156 1 5 〔 12〕
基金项 目 :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金资助 ( 2 0 0 2 0 1 2 )
50 0
· 中药材第 29 卷第 5期 2 006 年 5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