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金 叶 接 骨 木 全 光 雾 插 育 苗 技 术 研 究
摘要: 本试验以金叶接骨木嫩枝插穗为试验材
料, 对金叶接骨木的全光雾插育苗技术进行了研
究。 结果表明: 插穗的截取部位以枝条梢部最佳,
中部次之, 基部最差; 插穗长度以 9 cm 的生根效
果最好; 生长调节剂以 400 g/L 萘乙酸处理 1 h 效
果最好, 吲哚丁酸处理 1 h 效果次之; 扦插基质以
蛭石∶草炭 = 1∶1 的生根效果最佳 , 草炭∶蛭
石∶珍珠岩 = 1∶1∶1 的生根效果次之, 纯河沙的
生根效果最差; 插穗的保留叶片量以 4片完整叶最好。
关键词: 金叶接骨木; 全光雾插; 育苗; 生长
调节剂; 生根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插床。本试验插床为全光雾插苗床,选用适
合嫩枝扦插的育苗盘装入河沙、蛭石等扦插基质做
插床,育苗时将育苗盘放在矮墙上,采用全光照自
动间歇喷雾设施进行育苗试验。扦插前,扦插基质
用 0.1%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 24 h,然后用清水
洗干净,以防高锰酸钾对插穗产生毒害作用,影响
插穗生根。
1.1.2 插穗。供试插穗来自正常生长的金叶接骨木
的母树,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半木质化的带
叶枝条,采枝后分别将枝条按不同长度、不同部位
截制插穗。插穗上切口为平口,距剪口下第一
芽1 cm,下切口剪成斜口,剪口要光滑。
1.2 试验方法。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不同插穗
长度、不同截穗部位、不同扦插基质的扦插试验均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处理 20根插穗,重复 3
次,采用 LSD法对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1.2.1 插穗的截取部位。分别从枝条的基部、中部
和梢部截取插穗,每个插穗保留 4片叶,用 400mg/L
的萘乙酸处理 1 h 后,插入基质为河沙的育苗盘
中。用于比较枝条不同部位的插穗对生根的影响。
1.2.2 插穗长度。插穗的长度有3种类型,分别是5cm、
7 cm、9 cm。用于比较不同插穗长度对生根的影响。
1.2.3 生长调节剂处理。选取枝条中部的枝段,剪
成 7 cm长的插穗,然后分别用浓度为 400 mg/L萘
乙酸、400 mg/L吲哚丁酸进行处理,处理时间分别
为 0.5 h、1 h和 1.5 h,以清水作对照。
1.2.4 扦插基质。从枝条中部剪取长 7 cm的插穗,
每个插穗保留 4 片叶,用 400 mg/L的萘乙酸处理
1 h,分别插入 4种不同基质的育苗盘中,4种基质
试 验 研 究
等方向,满足不同产业需求,让农民“喜闻乐见”。
2.2 授课教师到位。学校在安排教师方面颇费心
思,选业务精、责任心强、肯吃苦、素质高的教师
承担教学任务。尤其是在德育课程教师配备上,重
点选择对中国传统文化宏扬方面见长的教师,目的
在于向农民讲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将“百善
孝为先”根植于农民的心田中,经过三年的教学实
践,从教学点反馈的信息看,取得了成功。
2.3 车辆安排到位。为了确保按时上课,无论风
霜雪雨,教师都能按时上课,这得益于学校车辆安
排到位,司机师傅以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将不同
教学点的教师一一安全送到位,披星戴月,与教师
同甘共苦。
3 教学效果 “四个变化”
3.1 村风变化。经过“送教下乡”,教学点所在村
庄悄然发生着变化,邻里和睦、家庭和谐、子女孝
顺的案例越来越多。与父母有多年隔阂的学员,当
她买了肉、菜踏进母亲屋门的一刹那,母亲的眼泪
夺眶而出……德育系列课程的实施,给农民、农村
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使农村民风更加淳朴,家
庭更加和睦。
3.2 理念变化。随着“送教下乡”课程的进行,
农民学员了解到环保理念、食品安全理念、健康消
费生活理念,这些理念的变化,渐渐影响着他们的
生产与生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安全生产,
安全消费,渐入人心。
3.3 收入变化。农校送教下乡根据各村各县专业
特色设置课程,教学员在实践中学习和探究,不断
提升农产品和畜产品的质量,提高效益。如晋州小
尚村的鸭梨由于品质的提升,产品由低端售出到供
应高端的超市,农产品来了个华丽的转变,优质高
价,带来收入的变化。
3.4 发展变化。经过“送教下乡”课程系统的学习,
农民开阔了思路,将种植、养殖做活做大,充分利用
国家惠民利民政策,将一个个小小专业户联合起来,
打造村级乃至县级、市级“航母”,发展农村“合作
社”,走联合发展,优势互补之路,发展新农业,建
设新农村,在农村广阔的田野中大显身手。
送教下乡,将科技知识化作清泉,汩汩流入农
民心田;送教下乡,将精神文明化雨露,滋润着农
民干涸心地,送教下乡,让农民富裕安康!
050061 石家庄农业学校 陈敬辉
73· ·
分别是:①蛭石∶草炭∶珍珠岩 = 1∶1∶1;②草
炭∶蛭石=1∶1;③草炭∶河沙=1∶1;④纯河沙。
1.2.5 插穗的叶片数。从枝条中部剪取长 7 cm的
插穗,每个插穗保留的叶片数有 3种类型,分别是
4片叶、8片叶和 4片剪去一半的叶片。
1.3 扦插和插后管理。6月下旬将处理的各类插穗
插入育苗盘内,扦插的株行距为 2 cm×4 cm,深
度为 2 cm,用略粗于插穗的木棍在基质上打孔,
然后插入插穗,按实基质,置于全光照自动间歇喷
雾设施下进行培养。插后加强水分管理并及时消毒
灭菌。扦插后,及时喷施 800倍液多菌灵和甲基托
布津,以后每隔 5 d喷 1次,喷药在傍晚停止喷雾
时进行,以防杂菌感染。
1.4 生根调查。7月中旬调查生根率、根量、最长
根长、平均根长等指标。根量指每处理的单株平均
根量,最长根长指每处理的单株最长根长的平均长
度,平均根长指每处理的单株平均根长。
1.5 移植。生根调查之后,将生根成活的苗木移
入露地进行培养,移植要选择阴天或晴天的傍晚进
行,栽后立即灌水,以后进行正常的管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插穗截取部位与插穗生根成活的关系。在生
根率和根量两项指标上,枝条梢部插穗极显著高于
中部插穗;中部插穗极显著高于基部插穗。随着插
穗截取部位的下移,生根率和根量有下降的趋势。
2.2 插穗长度对扦插生根成活的影响。在 5 ~ 9 cm
范围内,随插穗长度的增加,插穗的生根率、平均
根量、最长根长、平均根长随之增加。综合各项生
根指标,以长度为 9 cm 的插穗扦插效果最好,
7 cm插穗效果次之,5 cm插穗效果最差。
2.3 不同生长调节剂对插穗生根的影响。不同的
生长调节剂处理对插穗生根的影响不尽相同,但各
项处理均不同程度的提高了插穗的生根率、根量及
根长等指标,与对照相比,插穗的各项生根指标都
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综合插穗生根的各项指标,
以 400 mg/L萘乙酸处理 1 h的插穗生根效果最好,
经 400 mg/L吲哚丁酸处理 1 h 的插穗生根效果次
之,其余处理比上述两者稍差,但插穗的各项生根
指标也极显著高于对照。
2.4 扦插基质对插穗生根的影响。扦插所用的基
质对插穗的生根有明显影响,其中蛭石∶草炭 =
1∶1的生根效果最佳,草炭∶蛭石∶珍珠岩 = 1∶
1∶1的生根效果次之,纯河沙的生根效果最差。
2.5 插穗保留叶数对生根的影响。插穗保留的叶
片数对插穗的生根效果有影响,保留 4片完整叶的
插穗生根率和根量指标最高,极显著高于保留 8片
完整叶的插穗和 4片半叶插穗。综合插穗的 4项生
根指标,从生根率是插穗生根最主导的因子考虑,
插穗的保留叶片量以 4片完整叶为最佳。
2.6 插穗生根情况。生根调查结果表明,在全光
照自动间歇喷雾环境下,插穗在扦插后 11 d开始
出现愈伤组织,愈伤组织首先出现在下切口树皮和
木质部相接的部位,为白色的瘤状突起,成环状分
布在下切口。扦插后 14 d 开始生根,幼根白色,
生根部位主要在插穗下切口。此外,在距插穗下剪
口约 1 cm处也有少量幼根生出。
3 结论与讨论
3.1 插穗截取部位。试验结果表明,枝条梢部截
取的插穗的扦插效果最佳,中部次之,基部最差。
3.2 插穗长度。本试验表明,9 cm插穗的各项生
根指标最佳,生产中应优先采用;7 cm插穗虽各
项指标稍差,但综合其生根率、根量等指标,在生
产上是可用的;5 cm插穗生根情况较差,除非种
条奇缺,一般不宜采用。
3.3 适宜的生长调节剂。试验结果表明,经 400mg/L
萘乙酸处理 1 h的插穗生根效果最佳,经 400 mg/L
吲哚丁酸处理 1 h的插穗生根效果也较好。
3.4 最佳扦插基质。综合生根率、根量、根长等
指标,以蛭石∶草炭 = 1∶1最好。这是由于该基
质具有良好的通气性,能形成温度较高、湿度适
宜、通气性较好的插壤环境,有利于插穗体内各种
生理生化活动的进行,促进插穗愈伤组织的形成和
不定根的发育,并顺利生根。
3.5 插穗留叶数量。本试验结果表明,插穗保留 4
片叶扦插效果最好;保留 4片半叶叶量偏少;保留
8片叶在生根之前由于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太多,
容易造成插穗萎蔫死亡。
参考文献
[1] 潘步昌, 王志清, 谢以萍.彩叶植物在园林景观
配置中的应用 [J] . 西部林业科学, 2006, 35
(1): 117 ~ 120.
[2] 段全猛, 刘振山, 吴允森.红瑞木的扦插繁殖技
术 [J]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02 (2): 36.
[3] 金永奎, 许松峰, 金成吉, 等. 红瑞木扦插繁殖
技术的研究 [J] .吉林林业科技, 1999 (6): 13 ~15.
[4] 陈岩 . 园林树木的扦插繁殖 [ J] . 园林科技 ,
2006 (3): 15 ~ 18.
[5] 刘顺奇. 花卉的简易扦插繁殖 [J] . 果树花卉,
2007 (1): 38 ~ 39.
[6] 高井胜 . 扦插育苗促使插穗发根的主要因素
[J] .安徽林业, 2007 (3): 25.
064400 河北省迁安市林业局 李冠宓
试 验 研 究
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