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紫藤庐──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个模型



全 文 :集 藤 庐
— 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个模型 `
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访 问学者 何乏笔 (德籍 )
各们老师 , 各位 同学 ! 一 九九四年当我第一次到台湾学中文时 ,就有朋友带我去紫藤庐喝
茶 ,希望能让我感觉到台北的另一面 ,不只是交通混乱 、 吵杂 、 或者是空气污染 , 而是也有一些
地方是可以休息 、 可 以放松的 。 那时 ,我便对紫藤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九九七年八月我再
度来到台湾时 , 才认识 了周渝先生 , 而发现我们有一种独特的共鸣之处 , 便一起在茶馆办系列
座谈会 。
今天来这里讲紫藤庐茶文化 , 对我而言 , 是一个很特别的尝试 。 紫藤庐是个文化现象 , 不
可能限制在 “ 茶 ” 的领域 ,这样题 目是牵涉到我在台湾这 一特殊文化背景 下所体验到的中国文
化 , 此外也牵涉到某些哲学问题 。 因为我发觉台湾 目前的文化处境 , 对大 陆的年轻人来讲 ,很
难理解 。 我也是花了很长的时间 , 才初步地了解在台湾有不少人对 “ 中国文化 ” 反感的原 因 。
这种反感不 只是西化过程 中所产生的必然现象 , 而也牵涉到台湾的本土意识 以及 国家认 同问
题 ,是包含历史及政治上的复杂因素。 除此之外 , 台湾 已经可算是标准的资本主义式的消费社
会 , 在这种发达 的消费社会情况之下 , “ 中国文化 ” 在今天所蕴含的发展的可能性 , 必须重新被
省思 , 而其所面临的问题与欧美国家相类似 。 相对而言 ,在中国大陆 , 对消费以及资讯社会的
反感或失望还没有发展到一定的程度 , 因此 ,还未出现传统文化面对消费文化的冲击问题 。
在消费社会所产生的“ 刺激文化 ” 的影子下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久被遗忘的主要内容
— 即“ 淡 ” 的观念 ,具有复生的可能性 。 假如对“ 文化工业 ” 、对电视 、 电影 、 以及无所不在的流行音乐和广告等还未感觉到厌恶 , 则 “ 平淡文化 ” 在今天的意涵难 以想像 。 几年前 , 当我接触中
国传统艺术 (古琴 、 书法 、 水墨画 、唐诗 、 宋瓷 、 茶艺 )里 “ 平淡 ” 的观念 , 而 且 阅读 《中庸》 (第三十
三章 ) : “ 君子之道淡而不厌 , 简而文… … ” 这段话 ,对我有很大的启发 。 终于找到了与资本的竞
争和消费社会所推 动的 “ 刺激文化 ” 不相同的文化观及人格之典范 。 换言之 , “ 平淡文化 ” 在今
天是指对“ 刺激 文化 ” 的另类批判模式 , 其并非以精神优先性为中心的文化观 , 来反驳所谓 的肤
浅物质文明以及身体欲望的满足 。 平淡文化也是指一种欧洲的文化传统所缺乏的以“ 精微之
唯物主义 ” 为主的修身观 。 在紫藤庐便可看 出中国文化中的 “ 平淡文化 ” 再 生的可能性及其条
件 。
无论东方或西方 ,世界各地都面临现代化的问题 , 离不开现代与传统的张力 。 “ 实验” 是现
代科学也是现代艺术的中心概念之一 。 实验有它一定的历史条件和范 围 ,但它的特点在于突
破或超越传统 的“ 经验 ” 观念 。 在生活实验化的情况之下 ,很 多经 由历史所累集下来的经验已
来 在湖南医科大学《两岸茶文化学术研讨会》上的报告
3 6
经失去作用 。 例如妇女的解放使得传统男女关系之行为模式不再有其必然性 。 而现在年轻人
所面临的问题跟父母所遇到的情况也大不相 同 , 上一代的经验不见得能作为准确的指标 。 如
果传统的经验 以连续性为中心的话 ,现代性的中心经验就是一种断层 , 让一切传承之物都受到
震动 。 批判理论基本上肯定所谓 “ 传统的丧失 ” ,认为它是人人解放和 自律的条件 。 这样 ,任何
传统要经过反省与批评 , 而且人应该与传统发展 出一种批判关系 ,避免陷入僵化的传统主义 。
肯定生活的实验性 ;承认个人 、 家庭 、 社会的制度不断地在改变 ;且了解在个人生存中 , 反省 、 学
习是个无限的过程 , 可以说这些是现代震动的积极的教训 。 然而 ,这样的教训 ,对传统社会某
方面的价值观必须会引起革命性的变化 。 在我看来 , 紫藤庐 一开始就 已充满 了实验态度—作为非主流知识分子与艺术家的实验室 。 紫藤庐成为中国茶文化与欧洲启蒙运动的批判精神
(特别是沙龙文化 )之文化交流实验 。 试图调解 “ 平淡文化 ” 与“ 批判文化 ” 间之冲突对立 , 便是
紫藤文化之独特所在 。
如果能与中国传统的某些要素产生具有实验态度 、批判能力或者说有创意的联系 , 毫无疑
问 , 中国传统将会是极丰富的文化资源 。 无论是在思想 、 艺术或者 日常生活的创造和涵养方
面 , “ 文化 中国” 在今天所缺乏的就是与传统文化发生实验关系 。 一百多年来 , 中国艺文界及知
识分子已深刻地 吸收了西方文化 , 然大体而言仍未取得平衡 , 或者说仍有分裂的情境。 在很多
领域中 ,有专家负责 “ 中国 ” 和 “ 传统 ” 部分 , 另有专家负责“ 西方 ” 和 “ 现代 ” , 两者很少发生活泼
的 、令人震撼的交流 。 紫藤庐 当然也有其历史背景及 时代局限 , 但在简朴且雅致的空间里 , 可
以感觉到这种交流的可能性 。 就我个人而言 , “ 中国 ” 、 “ 西方 ” ,是一组既模糊又刻板的概念 , 然
而文化交流却是千变万化 , 不应该以死板地态度实验它 。 “ 西方 ” 并非一成不变的 , “ 中国 ” 也不
是 。 交流的过程对我而言 , 就是不断地重新思考何谓西方及 中国 。 开始研究中国文化之后 , 我
不断的对自己的背景作反省和思考回头 ,才重新发现欧洲传统里的某些我过去从未注意到的
部分 。 反过来说 , 对中国方面也是如此 , 每当我发现西方一些我没有注意到的事情 , 我也会换
一个新的角度省察中国传统里的一些问题 。 文化交流是活生生的 , 是处在流动性中的一个过
程 。 紫藤庐让我感觉到这个努力并非空中楼阁 , 而是条可通之道 。
“ 平淡文化 ” 在今天不可缺乏实验精神 , 但其 “ 现代态度 ” 与欧美式的应有所不同 。 简而言
之 , 欧美现代文化的精华 ,乃是与尖锐的自我反省以及强烈的自我表现不可分割。 如果说 , “ 修
身 ” 可算是中国文化重要内涵之一 , 而“ 批判 ” 算是西方现代 文化之核心 的话 ,调解两者变为中
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个焦点。 重点在于 , 如何才能摆脱感官刺激的强化 , 而把 自我反省转化为 自
我修养 ?
紫藤庐是一个强调言论 自由 、追求培养批判态度与反省能力的空间 , 同时亦充满着生活美
学。 紫藤庐希望培养出来的“ 美感” 或者 “ 文化敏感” 包含着历史反省与社会关怀 ;粗略来讲 , 文
化敏感要结合道家的有无辩证 , 儒家的道德责任感与启蒙的批判精神 。 紫藤庐的 “ 美 ” 是不 易
察觉的 、 渊深的 ,乃充满爱心的、 多层次的“ 美” 。 假如在今天要有意义的谈论修身 , 必需在修身
的过程 中 , 不断地含有抵抗的潜 能之美感 , 如此才不致将修身局限于道德教条的 口 号 、 社会权
力侵入个人身体的媒介或者使个人适应现实生活处境的迂 回策略 。 真正 的美学是独立的 、 不
可框架的 , 不可能为有目的性的道德教育或为社会美容作服务 。 美学与道德尽管没有连贯性 ,
不过 , 审美和艺术超越现实的想像力 ,是与道德超越现实的思想一 直隐然地遥相呼应着。 在紫
藤庐 , 此相应乃是透过物质的文化 。 精微唯物主义的 “ 超越” 不在事物及 当下之外 , 而是在事物
3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