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表 3 幼苗不同移栽时间和方法的生长比较
成活率 生 长 量
.沪ì、了一 04 2ó玉U让 z一 n门I八」司诬卜了、1 01匀 J性移栽时间和方法
( % )
平均苗高
(厘米 )
春季裸根移栽
冬前移盆 , 翌春移栽
冬前移袋 , 翌春移栽
6 8
.
9
1 0 8
.
5
9 7
.
4
厅`85
.任gQ口
2
. 春季移栽 。 时间在 3 月上旬 。 春移的
幼苗 , 冬季要注意防寒 , 特别是北部地区 , 应
盖草或用薄膜覆盖防寒 。
移栽前 , 圃地要进行耕翻 、 施基肥 、 开沟
作畦 。 株行距 40 一 50 厘米 。 生长期间加强肥水
管理 , 一般追肥两次 。 管理得当 , 1年生苗可
达 1 米以上 , 秋季即可出圃定植 。
四 造林技术
(一 ) 造林地的选择和整地
一般平地 、 丘陵或山腰坡地均可造林 。 江
苏宜兴林场中山柏林地选在土壤痔薄 , 表土层
浅 , 石砾多的丘陵顶部 , 其 30 厘米表层土中含争 * , , 。 * 、 l, , 、 , . ` 二 . ` 。 。 。 。 , , 弟且 I_ . , 丫了 直经 10 毫米以上的 石 块 2 6 . 8% (重量比 , 下
同 ) , 含 石 砾 2 7 . 8% , 砂 砾 2 8 . 0 % , 粉 粒
1 7
.
4 %
, 4 年生平均树高 31 5 . 5厘米 ,胸经 2 . 23
厘米 , 与同龄晚松比较 , 树高大 5 3 . 7% 。 在同
等条件的福建厦门 , 3 年生最大树高 2 25 厘 米 ,
冠幅 40 厘米 。
造林地最好全垦 。株行距 2 x 2 . 5米或 2 . 5 x
2
.
5 米 。 林地若未全垦 , 应采用撩境 或大穴定
植 , 以创造前期根系发育的良好条件 。
(二 ) 带土定植 , 适当深栽
定植时应带土 , 适当深栽 , 踩紧砸实 , 及时
浇足水 。 为减少蒸腾 , 提高造林成活率 , 栽前
对枝叶浓密的植株 , 可适当疏剪或长枝短截 。
(三 ) 幼林抚育管理
造林 当年应适时除草松土和培土 。 有条件
的地方还可间种绿肥 , 以提高土壤肥力 。
整枝修剪是促进中山柏生长的重要措施 ,
但因中山柏发枝能力强 , 枝密叶茂 , 往往出现交
叉枝 、 竞争枝或侧枝生长过旺等现象。 为促进
顶端生长优势 , 在定植 1 一 2 年内 , 要适当整
形 , 以短截为主 , 第三年进行一次重修剪 , 剪
除基部 40 一 50 厘米内的侧枝及树冠中 、 上部的
交叉枝 、 竞争枝 、 重叠枝 、 过密枝等 。 修剪后
的树冠应该是侧枝分布合理 , 疏密均匀 。
n刁n
淡竹竹杆平插育苗 、 造林
安徽省霍山 县迎驾厂 苗圃 张 侠 信
1 9 7 9年我们对淡竹进行了竹杆平插育苗 、
造林试验 , 获得当年发笋第二年满园的良好效
果 , 为加快淡竹林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一 、 操作方法
1
. 育苗 : 用 2 年生淡竹竹杆做插穗 , 从
基部砍伐 , 截取主杆带枝 (娅 )的竹杆部分 , 然
后锯成双节段 , 节上端留3一 5厘米 , 节下部留
杆 5 一 7 厘米左右 。 上下部切成方向相反的马
耳形 , 竹侧枝 (径 ) 保留有健壮叶芽的 1一 2
t 个小节段 , 其余部分剪去 。 竹枝必须在马耳形
插穗的两侧 。 剪截时应尽量避免损伤竹杆。 插
穗截好后放在清水中浸泡 2 小 时 , 再 在 5 0
Pp m 蔡乙酸液中浸沾 2 一 3 秒钟。
圃地选用沙壤土 , 整成宽 1米的苗床 。 扦
插行距 20 一 2 厘米 , 株距 8 一 12 厘米 , 将插穗
平放在开好的沟内 , 节上端切 口向上 , 节下部
切 口向下 , 杆上带的短竹枝保持向上方两侧伸
展 , 覆土厚度为 2 一 3 厘米 , 稍加压实后 , 再
覆一层薄草 , 然后充分淋水 , 并经常保持土壤
湿润和排水良好 。
插穗采截期在叶芽或隐芽尚未萌发 、 竹液
将要流动前进行 。 过早插穗埋人土中时间长 ,
易于腐烂 ; 过迟气温高 , 养分消耗大 , 难以生
根 。 在江淮地区以 2 月下旬至 3 月上旬采取插
J.L
Z
:
.`几,一1
雄为宜 , 随采随播。 约 5 月下旬至 6 月上中旬
出苗 , 6 月中旬即可移栽 , 即使在炎热天气情
况下仍可成活并萌发新竹苗 。 这说明平插苗生
命力是很强的 。
2
. 造林 : 选择平坦的沙质土壤 , 冬季整
地 , 翌年 3 月上旬用 1年生扦擂苗进行造林定
植 , 株行距为 2 x Z 米 , 植穴 6 o x 6 0厘米 , 穴
深 30 厘米 。 挖苗时尽量不损伤鞭根和须根 , 因
根部已带有 1 厘米左右的笋芽 。 栽植时要比原
来根部地径入土稍深 , 并稍加踏实 。 天旱时必
须浇水 , 但不要过多 。
二 、 试验结果
淡竹平插靠竹杆上的竹枝及叶芽或隐芽发
芽成笋 , 生根成苗 , 用不带枝及芽的竹杆平擂
均失败 。 根调查 , 1 9 7 9年 3 月 16 日平插的2 6根
淡竹擂穗 , 其中带竹枝和不带竹枝的插穗各 13
根 。 带枝的于 4 月23 日至 5 月28 日全部出土成
苗 , 后因管理不善仅存苗 8 株 , 秋后分秦丛生
苗 53 株 ; 地围粗 0 . 3厘米 , 平均高度 14 厘米 ,
最高 42 厘米 。 10 月中旬观察 , 根系发达并孕有
笋芽 (见表 1 ) 。 不带竹枝的插穗均未发笋 。
衰 2
日 期
(月 、 日 )
平插淡竹留床苗第二年发笋情况
出笋株 ,
},喜: 芦{鸽髻壑乒{天 气 `
}
、理不 , } 、压小 户 } ,
3
、
2 9
4
、
1 0
4
、
1 3
4
、
1 7
4
、
1 9
4
、
2 0
4
、
2 4
竹苗换新叶
2
l 0
l 6
l 9
1 9
2 0
5 0
6 7
7 4
8 6
1 1 0
晴
多 云
雨
晴 2 9“ e
多 云
多 云
多 云
平播苗第三年发笋情况
笋 {最高 }地径
{笋苗 !数 }(厘米 ) 1(厘米 )
平 均
高度 }地径
(厘米 ) 1(厘米 )
冠幅
(厘米 )
日明
。 、 1 }竹苗换叶
工Jq曰恤月庄ōqUnq`八」
,J` L.l口.二
lles!
.
|es
we
.l4
l
注五, IQ自112-QU工OQ口.几J .lJ.1l立,工C山
6
月任ng
.
91曰八03
.口月八J一匕nà介习,且12、J任月弓Jd
农 1 1 979年扦描竹苗生长情况
株 号 } 分 莫 数 平均高度 (厘米 )
1 5
.
2
1 2
13
.
6
12
.
4
2 l
17
l 0
新笋 , 到 4 月 2 日萌发新笋 39 根 , 最高竹苗为
2 1 2厘米 , 地径粗 1 . 5厘米 。 平均高度 184 厘米 ,
地径粗 1 . 4厘米 。 (见表 3 ) 。
平插苗第四年 ( 19 8 2 ) 于 4 月 1 6日开始发
新笋 , 到 5 月 3 日萌发新笋 74 根 , 最高竹苗为
3 2 5厘米 , 地径粗 2 厘米 。 平均高度 2 32 厘米 ,
地径粗了。 3厘米。
1 98 。年又进行淡竹竹杆平插育苗 , 带竹枝
农 4 用 1年生扦插竹苗造林当年发笋情况
合成1 9 8 1年栽植 计 l高度 (厘米 ) .地径 (厘米 )
均89081平一.0.1.[L注 : 调交日期 1 97 9年 1 0月20日
为了研究绿竹杆平插苗的发笋情况 , 作留
床观察。 平擂苗于第二年 ( 1 9 5 0年 ) 3 月 2 9日
开始萌 发 新 叶 . 4 月 10 一 24 日萌发新 笋 20
根 , 平均高度 97 厘来 , 平均地径 1 . 3厘米 ,最高
竹苗 110 厘米 , 冠幅 70 厘米 , 计 12 节段 (见表
一
2 )
。
平插苗第三年 ( 19 8 1 ) 于 4 月 8 日开始发
挤植株数…
2
单株出笋 数 苗数…最高 }平均 {最高
l 0
1 7
1
8
}
`6
}
” ,
!
8 5
· ` …` · 0 …
}
7
{
“ 5
{
” 5 …“ 5 · 6 } ’ · 0 }
{
6 …6 0 1 9 6 } ” u · 3 …` ’ o {… 5 { 8万 …` 1 2 { ” 5 · “ } ’ ` “ {… 4 …` , 6 …” , …` 0 2 · 0 1 ” ` …… “ …` 9 5 …’ 4 5 …` 2 3 · 0 …` · 3 {
!
“
{
’ 9 4
}
’ 3 4
{
“ 5 · 4
1
’ · 2 …
}
l
{二色~ } _巴 _ {’竺生 {_ 。少 }
Q附刁ō了民口O`八094
一 1 0 一
插穗计4 0 根 , 出笋成苗 3 1株 , 发笋成苗率为
8 2
.
7 %
, 当年竹苗平均高 42 厘米 。 19 8 1年 3 月小 . , 。 , . 、 , 1 _ 二 ~ ~ 、 。 , 一 、 ` 一 ~ * , . ~ 。 , ,甲 1 4日用 l 年生平插苗进行造林观察 , 栽植 2 74
株 , 1 0 %成活 , 其中有 2 69 株当年发出新笋成
竹 , 最高成竹 8 根 , 计 出笋成竹 74 根 , 发笋
率达 98 . 2% , 竹苗最高达 1 45 厘米 , 地径 1 . 3厘
米 (见表 4 ) 。 当年竹林内间种了芝麻 。
淡竹平插苗造林第二年 ( 1 9 8 2 ) 总计当年
出新笋竹 3 14 8株 , 无退笋发生 ,从 4 月 16 日至 6
月 3 日为出笋期 。 最高竹苗 2 92 厘米 , 地径粗
表 5 造 林 后 两 年 生 长 情 况
均笋平出出苗年成笋当年 度 栽植
株数
成活 …成活率…当年发…发笋率
株数 ( % ) 笋 数 } ( % )
高度
最高
地径 (厘米 )
最粗 l平均
19 8 1年 (栽植第一年 )
19 8 2年 (栽植第二年 )
…2 7 4 12 7 ` …1 0 0 7 4 4 …2 · 7 1, 4 5
3 1 4 8 …1 1 . 。 { : 9 2
(厘米 )
!
平均
}
9 5
…2 ; 5 . 8 { 1 . 4
q曰一
.一n
一片nQél,1
注 : 栽植后第一年发笋单株最多达 8 裸 , 第二年最多达23 裸 。
1
.
8厘米 , 最高株发笋 23 根 (见表 5 ) 。
当时造林面积为 2 亩 , 密度为 2 米见方 ,
目前 (第二年 ) 已满园 ; 竹苗生长健壮。 经几
年的实验证明 , 淡竹平插育苗和造 林已获成功 。
叶分析在油桐营养研究上的应用初报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林所 陈 炳 章
油桐是我国主要的木本油料树种 , 种植地
区广泛 , 栽培历史悠久 , 但目前各地营造的大
面积桐林因栽培技术落后 , 管理粗放 , ’ 产量很
低 。 研究油桐营养特性 , 掌握油桐营养生长和
生殖生长之间保持均衡的辩证关系 , 能为油桐
丰产栽培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 叶分析是当前
国内外在果树及林木营养研究中认为是有意义
的手段 。 本文就油桐叶分析在营养研究上的应
用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
材料和方法
选用栽培在南坡 , 行 距 8 米 , 株距东 6
米 、 西 4 米 , 生长良好的 6 年生葡萄桐 2株 ,
进行不同方位光合强度 (定期定位采样 ) 、 主要
矿质营养元素的测定 (选用不同栽培措施 、 不
一 同肥力状况的桐林 ) 。 测定方法 : 开氏法测全
氮 , 铂兰法测全磷 ; 火焰光度法测全钾 , 改进
的半叶法测光合强度 。
初步结果
1
. 主要矿质元素的年变化 (见图 ) : 叶片
总氮量以幼叶期最高 , 随着叶片的生长而逐渐
减少 。 生长初期 , 果穗基部着生的基生叶 (也
称基础叶 ) 总氮量较新梢着生的叶高 , 但到生
长后期 ( 6 月底至 7 月份 ) 新梢叶的总氮量超
过基础叶 。 基础叶含氮量在 8 月初有一次幅度
不大的回升 。 叶片全磷含量也以幼叶为最高 ,
7 月上旬有一次回升 , 随即急速下降 , 至 7 月
下旬达最低点 。 叶片中全钾变化同样以幼嫩时
较高 , 随叶片生长而下降 , 但在叶片生长最旺
盛时期 ( 5 月下旬一 6 月上旬 ) , 含钾量有一
次回升 , 以后又下降 , 7 月份达到最低点 , 到
8 月中旬又有一次回升 。 在生长前期 , 基础叶
与新梢叶全钾含量相仿 ,可是到生长后期 ,基础
叶的含钾量高于新梢叶 , 9 月中旬新梢叶含钾
量超过基础叶 。 因此 ,进行叶分析 , 了解油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