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臭柏匍匐茎不同部位光合特性的研究



全 文 :书第30卷第3期
2 0 1 5年9月
河 北 林 果 研 究
HEBEI JOURNAL OF FORESTRY AND ORCHARD RESEARCH
Vol.30No.3
Sep.2 0 1 5
   
文章编号:1007-4961(2015)03-0215 -07 DOI:10.13320/j.cnki.hjfor.2015.0051
臭柏匍匐茎不同部位光合特性的研究
朱凯,陈颖,黄秋娴,李玉灵,刘海翔,程达,尹坤
(河北农业大学 林学院,河北 保定071000)
摘要:为了解臭柏匍匐茎不同部位叶片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研究了匍匐
茎不同部位叶片的光合特性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匍匐茎枝条顶端叶片光补偿点和饱和点
均高于中部和基部叶片,表现出明显的阳性叶特征,而基部叶片补偿点和饱和点均较低,具有阴性叶的特点;
(2)臭柏匍匐茎顶端和基部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型曲线,有明显的“午休”现象,这两个部位光合日变化
的第1个峰值出现在10:00,第2个峰出现在14:00,而中部呈“单峰”型曲线,峰值出现在10:00,且日最大净
光合速率高于顶端和基部,为0.66μmol/(m
2·s);(3)臭柏匍匐茎不同部位叶片气孔导度日变化呈“单峰”型
曲线,而蒸腾速率日变化却呈“双峰”型曲线;(4)光合有效辐射是影响臭柏匍匐茎不同部位叶片净光合速率
日变化差异的主要环境因子。
关键词:臭柏;匍匐茎;光合特性;净光合速率;日变化
中图分类号:S 791.44 文献标志码:A
Study on the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parts of Sabina vulgaris stolons
ZHU Kai,CHEN Ying,HUANG Qiuxian,LI Yuling,
LIU Haixiang,CHENG Da,YIN Kun
(College of Forestry,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Baoding071000,China)
Abstract:Photosynthetic physiological indexes and the meteorological factors in different
parts of Sabina vulgaris stolons were measured by Li-6400portable photosynthetic system
to study the photosynthetic eco-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uitable environment condi-
tions for the stolon growth of Sabina vulgaris.The results showed as folowing:(1)The
leaves on the top of stolons had higher light compensation point and saturation point than
those of the middle and basal leaves,indicating the significant characteristics of sunny leaf,
while the basal leaves had lower compensation and saturation points,with characteristics of
shade leaves.(2)The diurnal changes of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of leaves in the top and bas-
al stolon presented a double-peak curve,which showed an obvious midday depression phe-
nomenon,with the first peak value occurring at 10:00and the second one at 14:00;the
changes of middle leaves presented a single-peak curve,with the peak value occurring at
10:00,and the maximumPnof 0.66μmol/(m
2·s),higher than that of the top and base.
           
收稿日期:2014-10-16;修改稿收期:2015-05-22
基金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色素转换的植物对光胁迫响应机制的研究”(C2011204096);河北省科技支撑项目
“基于植被恢复的铁尾矿废弃地基质修复技术研究”(12236726D-X)。
作者简介:朱凯(1989-),男,山东新泰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植物逆境生理生态研究。
通讯作者:李玉灵(1962-),女,内蒙古集宁人,博士,教授,从事植物生态学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216  河 北 林 果 研 究 第30卷   
(3)The diurnal changes of stomatal conductivity presented a single-peak curve,while that of
transpiration rate in different parts of Sabina vulgaris stolon presented a double-peak curve.
(4)Photosynthetic active radiation was the main environmental factor that influenced the di-
urnal changes of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of Sabina vulgaris stolon in different parts.
Key words:Sabina vulgaris;stolon;photosynthetic;net photosynthetic rate;diurnal changes
  臭柏(Sabina vulgaris Ant.),又名沙地柏、新
疆圆柏、叉子圆柏,为我国西北干早、半干早地区山
地和沙地上自然分布的针叶灌木树种,具有适应范
围广,抗旱、固沙、抗风蚀能力强,萌蘖能力旺盛等
优良特性[1]。臭柏为典型的匍匐类灌木,群聚度高,
很少单株散生,主根不明显,侧根发达,并随着地形
的起伏延伸,纵横交织形成网状[2]。任何植物都生
存在异质生境中,在拓展的过程中必须对不同的生
境做出生理生态响应[3-4]。匍匐类植物在适应不同
生境的过程中,地上枝叶繁茂,地下形成了纵横交
错的根系网,匍匐茎以同心圆方式向四周辐射扩大
群丛[5]。臭柏除了通过种子扩散,更主要的拓展方
式是通过匍匐茎,但是匍匐茎在伸展过程中必须对
不同的土壤和光照环境做出响应。目前,关于臭柏
生理特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对环境水分胁迫响
应方面[6-9],而对其匍匐茎灌丛的扩展机制也就是匍
匐茎不同部位对环境胁迫的响应机制探讨不多。
为此,拟通过测定匍匐茎不同部位叶片光响应曲
线、光合生理指标,比较臭柏匍匐茎不同部位叶片
光合日变化特征,探究匍匐类植物的光合特性,进
而更全面地了解臭柏的生理生态特征,为臭柏资源
的扩大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研究选用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校园内成片种植
的30株臭柏作为试验材料。试验地位于河北省保定
市,地处太行山北部东麓、冀中平原西部,地理坐标为
东经113°40′~116°20′、北纬38°10′~40°00′。试验
地气候条件温暖湿润,光照充足,水分充沛,属于暖
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2.2°C,年
平均日照时数为2 563h,年平均无霜期约为210d,
年平均降水量为570mm,年平均蒸发量为1 758.3
mm。试验地内土壤质地疏松,为典型的壤土。臭
柏栽植早期,校园内定期进行园林绿化灌溉,所以
臭柏植株长势良好,匍匐茎试验样枝平均长度在
150cm。
1.2 研究方法
在试验区选择生境条件相同、生长距离较近且
生长旺盛的2a生臭柏植株,取其东部向阳、长势良
好且一致的3条匍匐茎进行光合指标测定。将每条
匍匐茎按照距离主茎的近远区分为基部、中部、顶
端3个部分,用标签作标记,并在不同部位均进行3
次重复测定,取3次测定数据的平均值。
1.2.1 光合生理指标的测定 选择晴朗的天气,
采用美国LI-COR公司生产的LI-6400便携式
光合测定仪,对臭柏匍匐茎不同部位的光合日变化
相关指标进行测定。连续测定3d,每天测定时间为
8:00—18:00,期间每隔2h测定1次。测定的指标
包括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 浓度、蒸腾速
率、光合有效辐射、大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水分
利用效率(通过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之比求得)。
1.2.2 数据分析 所有数据经Excel进行整理后,
通过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利用Excel软件
处理图表,并进行光响应曲线的绘制。
2 结果与分析
2.1 臭柏匍匐茎不同部位大气温度、空气相对湿
度日变化
臭柏匍匐茎不同部位大气温度和空气相对湿
度日变化情况见表1、表2。
表1 臭柏匍匐茎不同部位大气温度
日变化情况
Table 1 Diurnal changes of air temperature of leaves of
creeping stems of Sabina vulgaris in different parts
部位
Parts
大气温度日变化/℃
Diurnal changes of air temperature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顶端 31.9  35.3  36.9  37.4  35.8  34.1
中部 31.3  35.1  36.7  37.2  36.0  34.3
基部 30.9  34.8  36.5  36.8  36.3  34.6
第3期 朱凯等:臭柏匍匐茎不同部位光合特性的研究 217    
表2 臭柏匍匐茎不同部位空气相对湿度日变化情况
Table 2 Diurnal changes of relative air humidity of leaves
of creeping stems of Sabina vulgaris in different parts
部位
Parts
空气相对湿度日变化/%
Relative air humidity at different time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顶端 22.8  12.5  12.1  9.6  10.8  11.9
中部 23.2  13.1  12.2  9.7  10.9  12.0
基部 23.8  12.8  12.4  9.8  11.0  11.9
  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臭柏匍匐茎顶端、中
部、基部3个部位的大气温度从早晨开始逐渐上升,
均在14:00达到全天的最高温度,依次为37.4℃、
37.2℃和36.8℃;3个部位的空气相对湿度在早晨
均为最高,在14:00均为最低,依次为9.6%、9.7%
和9.8%。尽管早晨温度较低,中午温度较高,大气
温度对匍匐茎叶片光合作用有一定的影响,但远不
及光强的日变化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大[10]。因此,从
这些数据可以看出,3个部位之间的大气温度与空
气相对湿度日变化差异很小。可见,匍匐茎不同部
位叶片所处温湿度环境基本一致,说明大气温度和
空气相对湿度对匍匐茎不同部位光合日变化所产
生的影响差异不明显。
2.2 光合有效辐射日变化
臭柏匍匐茎不同部位叶片光合有效辐射日变
化情况见图1。
图1 臭柏匍匐茎不同部位叶片光合有效辐射日变化
Fig.1 Diurnal changes of photosyntheticaly active radiation of
leaves of creeping stems of Sabina vulgaris in different parts
由图1可见,总体而言,顶端、中部、基部3个部
位光合有效辐射日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均呈现低-
高-低的变化。顶端叶片光合有效辐射整体最大,
最大值达到1 798μmol/(m
2·s),中部其次,基部
叶片最小,最小值为278μmol/(m
2·s),且基部叶
片在16:00以后光合有效辐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其
他部位。这可能是由于顶端位于灌丛最外围,采光
条件最好,而基部位于灌丛中心,枝条相互遮阴,导
致光照强度下降幅度最大。
2.3 臭柏匍匐茎不同部位叶片光合及其生理特性
日变化
2.3.1 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 将臭柏匍匐枝条不
同部位叶片的光合作用与光合有效辐射分别在0~
300μmol/(m
2·s)之间和0~2 000μmol/(m
2·s)
之间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和二次多项式曲线回归分
析,依次计算出臭柏匍匐茎枝条不同部位的光补偿
点和光饱和点,如表3所示。
表3 臭柏匍匐茎枝条不同部位叶片光
补偿点和光饱和点
Table 3 The light compensation points and the light saturation
points of leaves of creeping stems of Sabina vulgaris in
    different parts      μmol/(m
2·s)
部位
Parts
光补偿点
Light compensation
point
光饱和点
Light saturation
point
顶端 249.70  1 375.00
中部 206.72  1 375.00
基部 129.94  1 357.14
  从表3可以看出,3个部位的光补偿点从顶端
到基部呈现依次递减的趋势。植物在光补偿点时,
有机物的形成和消耗相等,不能积累干物质,而晚
间还要消耗干物质。因此,从全天来看,植物所需
的最低光照强度,必须高于光补偿点才能使植物正
常生长[11]。从表3还可看到,顶端、中部和基部的
光补偿点依次为249.70μmol/(m
2·s)、206.72
μmol/(m
2·s)和129.94μmol/(m
2·s)。可见,臭
柏匍匐枝条的顶端需要相对较高的光照强度才能达
到光补偿点,进行有机物质的积累,中部对光照强度
的需求次之,而基部需要相对较弱的光照强度就能达
到光补偿点。而顶端和中部枝条叶片则表现出相对
较高的光饱和点,均为1 375.00μmol/(m
2·s),表现
出对强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在相对较高的光照
强度下进行光合作用;基部在相对较低的光照强度
时光合作用就已经达到光饱和,说明基部叶片的光
利用效率较高,表现出对强光较弱的适应性。
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反映了植物对光照条件
的要求,体现了植物对强光和弱光的利用能力。光
218  河 北 林 果 研 究 第30卷   
补偿点较低、光饱和点较高的植物对光环境的适应
性强,而光补偿点高、光饱和点低的植物对光强的
适应性较窄[12]。
2.3.2 光响应曲线 臭柏匍匐茎枝条不同部位小
枝叶片的光响应曲线如图2所示。
图2 臭柏匍匐茎不同部位叶片的光响应曲线
Fig.2 Light response curve of leaves of creeping
stems of Sabina vulgaris in different parts
从图2中不难看出,匍匐茎枝条顶端叶片光补
偿点和饱和点分别达到249.70μmol/(m
2·s)和
1 375.00μmol/(m
2·s),均高于中部和基部叶片,
表现出明显的阳性叶特征,而基部叶片补偿点和饱
和点均较低,分别为 129.94μmol/(m
2·s)和
1 357.14μmol/(m
2·s),具有阴性叶的特点,中部
叶片则介于二者之间。顶端叶片位于匍匐茎灌丛
外围,采光条件最好,叶片表现出阳生性,而基部叶
片位于灌丛里面,经常处于遮阴条件下,叶片形成
了阴性叶的特征。可见,匍匐茎不同部位叶片对光
环境做出了不同的响应。
2.3.3 净光合速率日变化 臭柏匍匐茎不同部位
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
图3 臭柏匍匐茎不同部位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
Fig.3 Light response curve of leaves of creeping
stems of Sabina vulgaris in different parts
由图3可见,臭柏匍匐茎基部和顶端叶片净光
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型曲线,有较为明显的“午
休”现象,顶端和基部日变化第1个峰值均出现在
10:00,第2个峰值出现在14:00,日最大净光合速
率分别为0.44μmol/(m
2·s)和0.53μmol/(m
2·s),
基部叶片日最大净光合速率高于顶端;匍匐茎中部
日变化趋势呈“单峰”型曲线,并未出现“午休”现
象,其峰值也出现在10:00,日最大净光合速率为
0.66μmol/(m
2·s),高于顶端和基部。由图3可
以看出,与臭柏匍匐茎各个部位净光合速率日变化
峰值相比,光合有效辐射在12:00达到最大值,峰值
出现的时间要比净光合速率滞后2h,但整体变化
趋势是一致的,从早上8:00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
光合有效辐射不断升高,大气温度也逐渐升高,净
光合速率迅速增大,到10:00左右出现全天的第1
个峰值,此时的光照、温度、湿度可能是植物进行光
合作用的最佳环境条件,所以3个部位的日光合速
率均达到全天的最大值。此后,随着光合有效辐射
的增强,大气温度也逐渐升高(表1),空气相对湿度
不断降低(表2),净光合速率逐渐降低,臭柏匍匐茎
开始出现“午休”现象。其中,基部和顶端在12:00
出现“午休”的最低值。此时,匍匐茎处于强光、高
温、低湿的环境条件下,植物不得不关闭气孔,降低
光合速率。之后,随着光合有效辐射和大气温度的
降低,净光合速率又开始有所升高,到14:00出现全
天的第2个峰值。14:00之后,随着光合有效辐射
的进一步减弱,大气温度降低,净光合速率开始迅
速减小。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匍匐茎顶端叶片净
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无显著相关关系(P>
0.05);匍匐茎中部和基部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光合
有效辐射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相关系数
分别为0.629、0.677。所以,光照强或许是造成匍
匐茎顶端出现“午休”的原因之一。
2.3.4 气孔导度日变化 臭柏匍匐茎不同部位叶
片气孔导度日变化曲线如图4所示。
图4 臭柏匍匐茎不同部位叶片气孔导度日变化
Fig.4 Diurnal changes of stomatal conductance of leaves
of creeping stems of Sabina vulgaris in different parts
由图4可知,臭柏匍匐茎不同部位叶片气孔导
度均在10:00达到最大值,之后迅速下降,在12:00
第3期 朱凯等:臭柏匍匐茎不同部位光合特性的研究 219    
形成“低谷”,之后基本保持平稳。匍匐茎叶片气孔
导度全天变化呈“单峰”型曲线,傍晚时分气孔基本
关闭,气孔导度降到最低。在本研究中,气孔导度
最大值和日最大净光合速率出现时间是一致的。
原因是10:00之前光照强度增加较快,净光合速率
迅速提高,植株通过增大气孔导度使外界CO2 迅速
向细胞内扩散以满足光合作用的需要;10:00之后
随着光照强度的进一步提高,气孔导度呈下降趋
势。在12:00时,光照强度达到最大值,气孔部分关
闭、气孔开度变窄,气孔导度降到“低谷”,叶片产生
了光合“午休”现象。匍匐茎顶端叶片气孔导度日
最大值为0.010 6mol/(m2·s),中部叶片气孔导度
日最大值为0.012 8mol/(m2·s),基部叶片气孔导
度日最大值为0.010 5mol/(m2·s),仍然是中部叶
片气孔导度最大。
比较图3、图4可以看出,净光合速率、气孔导
度日变化曲线趋势基本一致,说明气孔导度在很大
程度上对净光合速率有影响。匍匐茎3个部位叶片
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的最大值均出现在10:00,
而在12:00时,都出现了一个“低谷”。对比可知,匍
匐茎中部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的值均为最
高,顶端叶片均为最低。经过相关分析,匍匐茎顶
端叶片气孔导度与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显著正相
关关系(P<0.05),相关系数为0.816;中部叶片呈
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相关系数为0.922;
基部叶片二者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
2.3.5胞间CO2 浓度日变化 臭柏匍匐茎不同部位
叶片胞间CO2 浓度日变化曲线如图5所示。
图5 臭柏匍匐茎不同部位叶片胞间CO2 浓度日变化
Fig.5 Diurnal changes of intercelular CO2concentration
of leaves of creeping stems of Sabina vulgaris in different parts
  从图5可以看出,胞间CO2 浓度日变化曲线与
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日变化趋势基本相反,这符
合多数植物胞间CO2 浓度日变化规律;匍匐茎3个
部位叶片胞间CO2 浓度日变化均表现为早晨和傍
晚较高,其中顶端叶片胞间CO2 浓度在早晨和傍晚
的差异很小,约280μmol/mol;中部叶片早上为280
μmol/mol,傍晚为247μmol/mol,差异较顶部明显;
基部叶片早上为254μmol/mol,傍晚为396μmol/mol,
差异为三者之中最大。这说明顶端叶片对CO2 的
利用率相对较低,而且顶端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
幅度并不是很大。这就造成了顶端叶片胞间CO2
浓度日变化整体趋势比较平稳。中部叶片净光合
速率日变化幅度较大,而且光合效率总体水平最
高。当净光合速率较高时,固定较多的CO2,引起胞
间CO2 浓度下降。中部叶片在18:00时净光合速率
最高,CO2 消耗最多,因此胞间CO2 浓度最低。同
理,基部叶片在早上8:00时胞间CO2 浓度最低,净光
合速率较高,在傍晚18:00时胞间CO2 浓度最高,净
光合速率相对较低,说明胞间CO2 浓度对匍匐茎不
同部位光合日变化的差异性有较大的影响。经过相
关分析,中部叶片胞间CO2 浓度与净光合速率日变
化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相关系数为
-0.735,而基部与顶端叶片则无显著相关关系(P>
0.05)。
2.3.6 蒸腾速率日变化 图6为臭柏匍匐茎不同
部位叶片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
图6 臭柏匍匐茎不同部位叶片蒸腾速率日变化
Fig.6 Diurnal changes of transpiration rate of leaves
of creeping stems of Sabina vulgaris in different parts
由图6所示,3个部位叶片蒸腾速率从8:00开
始一直增加,在10:00均达到最大值,之后迅速下
降,在12:00处形成一个“低谷”,之后又有小幅度回
升,在14:00处又都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蒸腾
速率全天日变化呈“双峰”型曲线,傍晚时分气孔基
本关闭,气孔导度降至最低。由于蒸腾速率在很大
程度上决定于气孔的活动状态,因此蒸腾速率也随
220  河 北 林 果 研 究 第30卷   
之降到最低。匍匐茎顶端叶片蒸腾速率日最大值
为0.38mol/(m2·s),中部叶片蒸腾速率日最大值
为0.48mol/(m2·s),基部叶片蒸腾速率日最大值
为0.42mol/(m2·s)。通过比较,臭柏匍匐茎各个
时段叶片蒸腾速率中部最高,两端最低,都有“双
峰”曲线变化特征。结合图3、图6可以看出,臭柏
匍匐茎不同部位叶片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变化
趋势基本一致,3个部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
速率的最大值均出现在10:00,在12:00时二者都
出现了一个“低谷”。这主要是因为在晴天中午,气
温高达39℃以上,空气相对湿度下降到12%左右
(表2),导致叶—汽水汽浓度差增大。为减少水分
过度消耗,叶片气孔随之收缩,气孔导度降低,蒸腾
强度下降。蒸腾速率的下降又导致叶面温度的升
高,过高的叶温又影响光合作用酶活性的发挥,从
而导致净光合速率的下降。这说明蒸腾速率对净
光合速率日变化有较大的影响。经过相关分析,臭
柏匍匐茎中部和基部叶片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
率日变化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相关系
数分别为0.891、0.853;顶端叶片净光合速率与
蒸腾速率日变化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
说明臭柏枝条不同部位对外界大气温度的敏感
度不同,叶片蒸腾作用对枝条中下部的光合作用
具有显著的影响。
2.4 臭柏匍匐茎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
水分利用效率系指植物消耗单位质量的水分
所生产出的同化量。它是反映植物生长中能量转
化效率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碳固定和水分消耗关
系的一个较为稳定的指标[13-14]。图7所示为臭柏匍
匐茎不同部位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曲线。
图7 臭柏匍匐茎不同部位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
Fig.7 Diurnal changes of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leaves
of creeping stems of Sabina vulgaris in different parts 
 由图7可以看到,匍匐茎中部叶片水分利用效率
相对较高,基部居中,顶端最低。3个部位叶片水分
利用效率均在10:00达到最高值,但中部叶片在
14:00达到最低值,而顶端和基部叶片均是在12:00
达到最低值。中部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值为
1.37μmolCO2/mmolH2O;顶端叶片水分利用效率
最低为0.74μmolCO2/mmolH2O;基部叶片水分利
用效率变化居中。3个部位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日
变化曲线总体趋势与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趋势
较为一致,但是3个部位之间水分利用水平差异较
为明显。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蒸腾速率对匍匐茎
不同部位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差异性也有较
大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中臭柏匍匐茎3个部位之间的大气温度
和空气相对湿度差异很小,可见3个部位的生境差
异不大。因此,大气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并不是造
成3个部位光合速率日变化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
结果表明,不同部位叶片的光响应曲线不同,光合
有效辐射与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可见,光合有效辐射是影响臭柏匍匐茎不同部位光
合速率日变化差异的主要环境因子。光能够提供
同化力形成所需要的能量,活化光合作用的关键酶
和促使气孔开放,调节光合机构的发育,是植物必
需的资源之一,对植物的生长发育、生理生化和形
态结构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15-17]。臭柏匍匐茎不
同部位叶片光响应曲线变化,说明不同部位叶片已
经对光照产生不同适应,即基部叶片表现出阴性叶
的特性,而中上部叶片则呈现出阳性叶的特征。臭
柏匍匐茎基部和顶端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
峰”型曲线,有较为明显的“午休”现象;中部叶片净
光合速率日变化趋势呈“单峰”型曲线,并未出现
“午休”现象。日最大净光合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
中部叶、基部叶、顶端叶,中部叶片光合利用效率最
高,顶端叶片相对最低。此外,匍匐茎叶片气孔导
度全天变化呈“单峰”型曲线,顶端叶片气孔导度与
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
0.816,中部叶片两者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
数为0.922;而中部叶片胞间CO2 浓度与净光合速
率日变化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735,
而基部与顶端则无显著相关关系,说明气孔导度、
第3期 朱凯等:臭柏匍匐茎不同部位光合特性的研究 221    
胞间CO2 浓度及蒸腾速率对匍匐茎中部叶片的光
合作用具有重大的影响。顶端叶片净光合速率仅
与气孔导度具有显著相关关系,可见胞间CO2 浓度
和蒸腾速率对其光合作用影响较小。基部叶片净
光合速率同气孔导度和胞间CO2 浓度相关性不显
著,但与蒸腾速率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说明蒸腾
速率对基部叶片的光合作用影响较大。蒸腾速率
全天日变化呈“双峰”型曲线,傍晚时分降到最低;3
个部位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总体趋势与净
光合速率日变化趋势较为一致,中部叶片蒸腾速率
和水分利用效率都最高。从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
效率说明蒸腾速率和净光合速率变化趋势一致,中
部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据赵顺等人研究表明,臭柏
的光合速率多数时段在低光照条件下气孔限制减
小,胞间CO2 浓度是影响植物光合速率非气孔限制
的主要因子。然而,在本研究中,在12:00光照最
强,为避免叶片受到灼伤,气孔导度降到最低,致使
气孔导度成为臭柏光合速率的主要限制因子[17]。
虽然本文所用臭柏匍匐茎没有不定根,但臭柏匍匐
茎或许已形成这样的分配格局,使得中部叶片测到
的光合指标较高;对于基部叶片,随着光合有效辐
射的增强,大气温度升高,叶片通过增大气孔导度,
使外界CO2 迅速向细胞内扩散以满足光合作用的
需要,叶片胞间CO2 浓度呈先降后升的趋势,至傍
晚18:00时达到最高。
参考文献:
[1]周锋利,宋西德,齐高强,等.臭柏抗旱生理特性研究[J].西南林
学院学报,2005,25(3):1-4.
[2]宋西德,张永,周锋利,等.臭柏的特性研究进展[J].西北林学院
学报,2003,18(4):63-66.
[3]李玉灵,王玉魁,王俊刚,等.水分胁迫条件下臭柏匍匐茎的蒸
腾和吸水特性[J].林业科学,2009,45(9):48-52.
[4]李玉灵,朱帆,王俊刚,等.水分胁迫下臭柏(Sabina vulgaris
Ant.)光合成特性和色素组成的季节变化[J].生态学报,2009,
29(8):4346-4352.
[5]张国盛,董智,王林和.臭柏生物生态学特性及生长繁殖的研究
综述[J].内蒙古林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69-75.
[6]Yoshikawa K,Wang L H.Effects of soil water conditions on
the transpiration rate cut branch of several tree species[J].J
Jpn Soc Reveget Tech,1992,17(4):11-20.
[7]温国胜,张国盛,吉川贤.干旱胁迫对臭柏水分特性的影响[J].
林业科学,2004,40(5):84-87.
[8]何维明.切断匍匐茎对沙地柏子株生长和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
[J].植物生态学报,2000,24(4):391-395.
[9]袁良济,杨海燕,邵远玉,等.主要环境因子对植物光合特性调
控机制的影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233-2235.
[10]潘瑞炽,植物生理学[M].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1-80.
[11]柏明娥,洪利兴,朱汤军,等.美丽胡枝子光合作用特性及其影
响因子分析[J].浙江林业科技,2007,27(6):1-5.
[12]王建林,于贵瑞,房全孝,等.不同植物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对光
和CO2的响应与模拟[J].生态学报,2008,28(2):525-533.
[13]柴仲平,王雪梅,孙霞,等.红枣光合特性与水分利用效率日变
化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0,23(1):168-172.
[14]许大全,沈允钢.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A].植物生理学和分子
生物学[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262-276.
[15]金则新,柯世省.云锦杜鹃叶片光合作用日变化特征[J].植物
研究,2004,24(4):447-452.
[16]赵顺,黄秋娴,李玉灵,等.遮阴处理对臭柏(Juniperus sabina
Ant.)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4,34(8):
1994-2002.
(编辑 潘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