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细叶桉和尾叶桉种源试验研究



全 文 :热带林业
细叶桉和尾叶桉种源试验研究*
陆钊华 1 徐建民 1 温茂元 2 白嘉雨 1 牛永强 3 林造生 3
(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广州 510520 2.海南省林业局
海南海口 570203 3.海南省国营儋州林场 海南 儋州 571749)
7林业科技
*参加试验的还有中国林科院热林所李光友和海南省国营儋州林场曾天女、杨高妹、杨国敏、杨玉坤和庞少锋同志 ,在此一并致谢!
桉树 (Eucalptus spp.)以其优良的制浆性能和
速生丰产特性 , 自八十年代引入我国后即成为华南
地区栽培面积最广的工业原料林栽培树种[1] 。海南
岛 的 桉 树 主 栽 品 种 为 尾 叶 桉 (E.urophylla
S.T.Blake)、细叶桉(Eucalyptus tereticornis Smith.)、
刚果桉(E.12ABL)(可视为细叶桉的一个变种[ 2])及
其杂交种无性系。
本研究在前期研究基础上 , 从原产地引进在我
国其他地区经测定表现较好的细叶桉和尾叶桉种
源 ,首次在海南岛中西部地区进行引种试验 ,旨在测
定这些种源在当地的适应性和生长能力 , 为下一阶
段的遗传改良工作奠定基础 。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海南省国营儋州林场西方工区 , 位于
海南岛中西部地区 , 19°74′~ 19°88′N;109°39′~ 109°
53′47″E。属热带季风气候型 ,水热资源丰富 ,年平均
温度 22℃, 极端最高温 38℃, 极端最低温 4℃, 无霜
冻期。年降水量为 1600mm ,多集中于 7~ 10月 ,旱季
明显 , 11月至翌年 4月 。年均 10级以上台风 2~ 3
次 。林地土壤为砖红壤性红壤 , 化学分析结果见表
1。林下植被主要有桃金娘 (Rhodomyrtus tomentosa
Hassk.)、野牡丹(Melastoma candidum D.Don)、黑面神
(Breynia fruticosa(L.)Hook.f.)、 刺葵 (Phoenix ca-
nariensis Hort.ex chabaud.)、地杨桃(Sebastiania chan-
maelea(L.)Meull.-Arg)等。
摘要:尾叶桉与细叶桉 8个种源生长性状与保存率的差异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种源间除高径比外各性状的差
异极显著 ,种源层次各性状遗传力为 43.25%~ 88.14%,单株层次各性状遗传力为 16.00%~ 65.01%;树高 、胸径 、
材积等生长性状间呈紧密的正相关 , 保存率与生长性状的相关不显著 。 3.5年生时尾叶桉 14532种源和细叶桉
13541种源在各自的树种中生长最优 , 平均单株材积分别达 0.09636m3 时 0.04516m3 。经综合评价 , 细叶桉 13541 、
13544和尾叶桉 14532 、14531为优良种源 。估算了参试种源各个性状的育种值 。
关键词:细叶桉;尾叶桉;种源;综合评价;育种值
中图分类号:S330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Multi-trait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E.tereticornis and E.urophylla Provenances
LUZhao-hua1 ,XU Jian-min1 ,WEN Mao-yuan2 ,BAI Jia-yu1 ,NIU Yong-qiang3 , LIN Zhao-sheng3
(1.Research Institute of Tropical Forestry , CAF , Guangzhou 510520 , Guangdong , China;2.Hainan Forest Bureau , Haikou
570203 ,Hainan , China;3.Danzhou Forest Farm ,Xinzhou Town ,Danzhou City 571749 Hainan ,China)
Abstract:The varied and genetic analyzed results of growth traits and survival rate of 8 Eucalyptus urophylla and Eucalyptus
tere ticornis provenance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high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ll traits except H/DBH at provenance lev-
el.Heritability of provenance and individual was 43.25%~ 88.14%and 16.00%~ 65.01% respectively.H ,DBH and SV were
closely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and none closely correlation with the survival rate and H/DBH .At 3.5 years age , 14532 of
E.urophylla and 13541 of E.tere ticornis was the fastest growing provenance which its SV reached 0.09636m3 and 0.04516m3
respectively.General , 13541 , 13544 of E.tereticornis and 14532 , 14531 of E.urophylla was selected the better provenances b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the breeding valur of all provenance were Estimated synchronously.
Key words:E.ter eticornis;E.urophylla;provenance;comprehensive evaluation;breeding value
2003年 6月 第 31卷 第 2期
8 林业科技
TROPICAL FORESTRY VOL.31 NO.2 Jun.2003
热带林业
性状 H DBH H/DBH Sv SUR
表型变异系数 12.66 13.23 5.26 37.56 7.53
遗传变异系数 9.29 11.30 2.30 32.98 6.00
种源遗传力 88.14 84.58 43.25 83.84 71.72
单株遗传力 65.01 57.83 16.00 56.46 38.81
性状 H DBH H/DBH Sv SUR
H 0.9700** -0.0818 0.9917** 0.1374
DBH 0.9823** -0.3193 0.9920** 0.0990
H/DBH -0.0940 -0.2790 -0.2070 0.1284
Sv 0.9933** 0.9941** -0.1486 0.1321
SUR 0.1231 0.0674 0.2454 0.1030
树种 种源
Blup法估算育种值
H DBH H/DBH Sv SUR
Pj值 名次
10837 -2.158532 -1.686274 -0.013775 -0.028963 -1.738293 0.256336 7
细叶桉12965 -2.418540 -2.105552 -0.001698 -0.033400 -0.959341 0.274385 8
13541 -1.624462 -1.468617 0.004340 -0.024371 1.772231 0.229347 5
13544 -1.399590 -1.819161 0.045098 -0.026589 -1.017815 0.236818 6
14531 1.512027 1.826034 -0.028870 0.025489 4.541391 0.067949 2
尾叶桉14532 2.605932 1.665655 0.031512 0.034001 7.264608 0.012372 1
16682 1.144268 1.672526 -0.040946 0.021930 -1.709060 0.097034 3
17564 2.338897 1.915388 0.004340 0.031903 -8.153720 0.103279 4
9林业科技
2.3 种源间性状遗传分析
根据方差分析结果 , 进一步获得不同性状的遗
传变异信息。由表 5可知:各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为
2.30%~ 32.98%, 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 种源层次
各性状遗传力为 43.25%~ 88.14%, 单株层次各性
状遗传力为 16.00%~ 65.01%, 除高径比外的性状
指标遗传力受中度至强度遗传控制(因单点分析 ,遗
传力的估算可能偏高)。此外 ,所有性状的种源遗传
力均高于单株遗传力 , 因此通过在种源层次上的选
择比基于单株的选择更能获得较大的遗传增益。
表 5. 参试种源不同性状遗传分析结果 (单位:/%)
2.4 性状间相关分析
表 6.性状间表型相关距阵(右上角)及遗传相关距阵(左下角)
注:r0.05=0.7545;r0.0 1=0.8745;*、**分别表示达到显著和
极显著水平。
以 3.5年生时种源小区的平均值建立各性状的
表型和遗传相关距阵(见表 6),结果表明 ,尾叶桉与
细叶桉各种源树高(H)、胸径(DBH)、材积(SV)间的表
型和遗传相关均呈极紧密的正相关;高径比(H/DBH)
与其他生长性状呈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关系 , 保存率
与其他性状的相关系数值较低 , 表明该性状存在相
对的独立性。
2.5 韦塔桉种源育种值的估计及综合评价
以各性状的遗传相关距阵 , 用 Jacobi法进行距
阵的线性正交变换 , 求出特征根λi 和特征向量 Lij ,
选择第一 、第二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 99.73%), 根
据各性状在主成分中对综合指标的贡献 , 确定各性
状的权重系数 Kj 为:
Kj=(H:DBH :SV:SF:BR:BH:CW:SUR)=
(0.4797:0.5433:0.4244:0.5014:0.2076)
根据公式 (2)计算各种源的 Pi 值 , 同时利用
Blup法估算种源的育种值 , 以此作为参试种源综合
评定的依据(见表 7)。所有种源的综合评定 Pi 的平
均值为 0.15969 , 其中 4个尾叶桉种源的 Pi 均值为
0.24922 , 4个细叶桉种源的 Pi 均值为 0.07016 ,经比
较 , 细叶桉 13541、13544种源和尾叶桉 14532、14531
种源的 Pi 值均小于各自所属树种的均值 , 可评定为
速生性和适应性较好的优良种源 。
利用 Blup法对各性状的育种值进行估算 , 同样
可以发现 ,优良种源大多数性状的数值较高 ,与综合
评定的趋势基本一致。
表 7. 参试种源 4.5年生各性状育种值及综合评定
3 结论与讨论
(1)尾叶桉和细叶桉的树高 、胸径和材积在各自
所属树种的种源间差异均不显著 , 但两个树种间的
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尾叶桉以 14532种源生长表
现最优 , 均高达 15.698m , 均径达 13.174cm , 平均单
株材积达 0.09636m3 ;细叶桉以 13541种源的生长最
优 , 均高达 12.086m , 均径达 10.438cm , 平均单株材
积达 0.04516m3
(2)尾叶桉较细叶桉生长更快 ,其育种目标应更
侧重于速生性方面;而细叶桉为高抗逆性(抗风 、抗
病)的优良树种 ,其育种目标更应强调其抗逆性 。
(3)性状遗传分析表明:除高径比外 , 参试种源
的各性状呈中度至强度遗传 , 其中以树高的遗传力
最大 ,达 88.14%。作高径比外的生长性状间呈紧密
的表型正相关的遗传正相关 , 保存率与其他性状的
相关不显著 。
(4)经综合评价 , 细叶桉 13541、13544和尾叶桉
14532、14531为综合性状较好的优良种源 ,育种值的
估算结果也进一步证实这一结论 。
(5)尾叶桉与细叶桉为我国华南地区极具发展
潜力的树种 ,建议下一步的育种途径:①利用研究结
果 ,进一步引进和拓宽优良基因资源 ,在海南岛西部
地区开展优良种源的家系试验研究;②在优良种源
中精选优良单株作为下一阶段育种材料 , 或作为杂
交亲本进行控制授粉研究培育桉树新品种 。
参考文献
[ 1] 祁述雄主编 .中国桉树 [ 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9:21 ~ 35
[ 2]联合国粮农组织 .桉树栽培[ Z] .罗马 .1979年 .
[ 3] 徐建民 , 白嘉雨 , 陆钊华 .华南地区桉树可持续遗传改良
与育种策略[ M] .林业科学研究 .2001.14(6):587 ~ 594.
2003年 6月 第 31卷 第 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