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金丝带的生药学研究



全 文 :·72·
现 代 中 医 药
Moder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1 年 11 月第 31 卷第 6 期
Nov. 2011 Vol. 31 No. 6

2. 2 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比较 见表 2。
表 2 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比较 (n)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治疗组 40 22 8 10 75. 00*
对照组 20 0 2 18 10. 00*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 <0. 05。
3 讨论
慢性乙肝属于难治性疾病,由于机体感染乙肝
病毒后发生免疫耐受,或不全免疫耐受,机体无法
清除病毒,尤其是胎婴幼儿时期感染,大多伏藏体
内,表现为无症状的乙肝病毒携带状态,处于乙肝
免疫耐受期。根据清代温病大家柳宝诒“伏邪”学
说,胎、婴、幼儿时期肾气不足、精气不充[3],“肾为
水火之脏”,肾阳不足,温煦推动无力,不能鼓邪外
出,故此紧扣病机采用温补肾阳之法进行治疗。
研究发现:温肾中药加味寿胎丸具有温补肾
阳,透邪外出之功效,可以使外周血单核细胞上
CD4 /CD28 的比例发生变化[4],T 淋巴细胞 Th0 分
化为 Th1 的作用增强,机体细胞因子水平(IL - 2、
IFN - γ、TNF - α)发生变化。该方温肾之功逊于
右归丸,我们采用温补肾阳药物右归胶囊对乙肝免
疫耐受患者进行治疗,方中附子、肉桂为君药、鹿角
胶、菟丝子为臣药温补肾阳;熟地黄为佐药滋补肾
阴,阳得阴助则生化无穷。本次研究发现 40 例乙
肝免疫耐受患者口服后出现 22 例发生乙肝免疫耐
受突破;对照组 20 例仅出现 2 例肝功能轻度异常,
无论是治疗组还是对照组均未发现肾功和尿常规
异常,其肝功能的异常不考虑是药物引起的肝损
害,可能是右归胶囊提高了患者的细胞免疫,机体
免疫系统可以识别“非己”成分(HBV) ,从而发生
免疫损伤,引起肝功能(ALT)异常,表现为突破免
疫耐受,这为乙肝免疫耐受患者从肾论治提供了依
据。
参考文献
[1]成军,张玲霞.第十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与肝病学术会议
纪要[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1) :53 - 55.
[2]黄峰,刘凤莉.加味寿胎丸抗乙肝病毒免疫耐受的临床
研究[J].陕西中医,2006,27(1) :5 - 6.
[3]何浩.打破乙肝病毒免疫耐受的中医药对策[J]. 新中
医,2000,33(4) :56.
[4]黄峰,刘凤莉. 加味寿胎丸对乙肝免疫耐受患者外周血
T淋巴细胞上 CD蛋白分子表达水平的影响[J]. 陕西
中医,2008,29(9) :1107 - 1108.
(收稿日期:2011 - 05 - 16)
金丝带的生药学研究
李 静 谢 丽
(陕西中医学院 2009 级研究生,陕西 咸阳 712046)
摘 要:目的 对太白山药用地衣金丝带进行形态结构及理化性质的鉴别。方法 采用形态解剖学、化学显色
反应法、微量结晶法和薄层色谱法观察检测金丝带的组织显微特征。结果 金丝带为丝状体,由皮层、髓层和中轴
组成;水浸液呈透明的血红色;显色反应中皮层 K +紫红色、C -、KC +黑紫色、P +砖红色;含有石黄酮、黑茶渍
素等化学成分。结论 通过对金丝带的药材性状,组织构造及理化性质等方面的系统研究,为该药材的开发利用
提供了一定的鉴定依据。
关键词:金丝带;微量结晶法;地衣酸;鉴别
中图分类号:R 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 0571(2011)06 - 0072 - 03
金丝带又名金腰带,为子囊地衣纲茶渍目松萝
科金丝属植物金丝带 Lethariella zahlbruckneri
(DR.)Krog的丝状体,甘、苦,平;除风湿、止血止
痛、调经活血、镇静安神、健脾胃。主治腰伤腿痛、
外伤出血、月经不调、子宫脱垂、白带、精神病、痫
症、半身不遂、阳痿、头目眩晕等症。含有地衣酸、
地衣多糖及多种微量元素等,是陕西民间常用中草
药[1 - 3]。金丝带主要分布于秦岭山脉北坡海拔
3000 m左右的松树林中树上或枯木上,其生药研
究至今国内外未见系统的研究。因此对其进行显
2011 年 11 月第 31 卷第 6 期
Nov. 2011 Vol. 31 No. 6
现 代 中 医 药
Moder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73·
微和化学鉴别研究,为金丝带今后的深入研究、开
发利用和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仪器与试剂
1. 1 材料 实验所用材料采自秦岭太白山,经陕
西中医学院胡本祥教授鉴定,金丝带为松萝科植物
金丝带 Lethariella zahlbruckneri (DR.)Krog 的枝
状地衣体。
1. 2 仪器 ZEISS 显微镜(德国蔡司公司,型号
ImagerA1) ,万能视频成像装置(成都励扬精密有限
公 司,LY - WN - HPCCD) ,电 子 显 微 镜
(CH20BIMF200,OLYMPUS) ;描绘目镜(北京第三
光学仪器厂) ;数码相机(Cannon Powershot A 540)
等。Autoscience AS5150A型超声波清洗仪。
1. 3 试剂 试剂均为分析纯。C.溶液:次氯酸钙
水溶液,K.溶液:氢氧化钾水溶液(将 70 g 氢氧化
钾溶于 200 mL 水中配制而成) ,P.溶液:对苯二胺
(配成 5 %的乙醇溶液) ,GE 试液:甘油:冰醋酸 =
1:3,GA. An 试液:甘油∶ 乙醇:苯胺 = 2:2:1,GA.
oT 试液:甘油:乙醇:邻 -甲苯胺 = 2:2:1。
2 实验方法及结果
2. 1 性状鉴别 药材细丝状,较细而柔软,长达
20 cm,常盘绕成团。枝圆柱状,主枝较短,分枝二
叉状或不规则,其上纤毛稀少,顶端渐尖,潮湿时先
端刺状小枝与主枝呈三角形。表面赭黄色或暗黄
褐色,光滑或有细皱褶,基部污土色,无光泽,皮层
易脱落。质柔韧,易拉断,断面可见中央有线状强
韧的中轴。见图 1、2。
图 1 金丝带原植物照片 图 2 金丝带药材照片
2. 2 显微鉴别
2. 2. 1 实验方法 显微观察与鉴定按照生药常规
鉴定方法,组织切片采用徒手切片的方法,组织特
征图通过描绘仪绘制。
2. 2. 2 实验结果 ①药材表面微观性状:对金丝
带微观性状观察,发现其表面有星状纤毛。见图
3。
图 3 金丝带药材表面微观特征
②横切:结构为异层型结构,从外到内可分为
皮层、髓层和中轴等 3 层。皮层较完整,厚约 28 ~
45μm,褐黄色,由丝状菌丝构成,排列紧密。髓层
厚 72 ~ 165μm,由菌丝和藻细胞组成,丝状菌丝排
列疏松,藻细胞散列在其中,其间有大量的空隙,有
利于空气和水分的贮存。该层的丝状菌丝细胞壁
薄。中轴直径为 480 ~ 665μm,浅棕色,半透明,丝
状菌丝排列规则且致密,平行于主枝或分枝的长度
方向,其横切面接近于圆形。见图 4。
图 4 金丝带横切面图
·74·
现 代 中 医 药
Moder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1 年 11 月第 31 卷第 6 期
Nov. 2011 Vol. 31 No. 6
2. 3 理化鉴别
2. 3. 1 实验方法
2. 3. 1. 1 水试 将药材用水浸泡 30 min,观察水
浸液颜色。
2. 3. 1. 2 显色反应法 把 K.试液、C.试液、P.试
液等分别滴入地衣体皮层或髓层,并观察有无显色
反应。对于髓层的显色试验,用小解剖刀轻轻剥去
地衣体皮层,再将上述试液滴在髓层,有时在髓层
将 K.试液与 C.试液联合使用,即先滴 K.试液,后
加 C.试液。
2. 3. 1. 3 微量结晶法 选取地衣体新鲜部分,剪
碎后放入试管中,然后向试管中加入丙酮,以浸没
地衣体为度,水浴加热浓缩,用毛细管吸取提取液,
将提取液滴加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加时少量多
次,以使提取液干后形成的环形斑点尽可能小,当
载玻片上可见清晰的环形斑点时,在环形斑点上滴
加一滴试液,加盖盖玻片。静置风干后在显微镜下
观察并拍照。
2. 3. 2 实验结果观察水浸液,发现呈透明的血红
色。皮层 K +紫红色,C -、KC +黑紫色,P +砖红
色。金丝带丙酮提取物与 GE 试液、GA. An 试液、
GA. oT 试液生成各种形态的结晶。见图 5 - 8。
图 5 GE试液中呈尖刀状的短柱状结晶
图 6 GE试液中呈无色弯曲的晶丝密丛
图 7 GA. An 试液中呈黄色放射状聚集的细针晶
图 8 GA. oT 试液中为略长角的六角状板晶
3 讨论
3. 1 性状和显微鉴别 药材细丝状,较细而柔软,
长达 20 cm,常盘绕成团。皮层易脱落。质柔韧,
易拉断,断面可见中央有线状强韧的中轴。显微结
构为异层结构,从外到内可分为皮层、髓层和中轴
等 3 层。表面有星状纤毛。其水浸液为血红色,也
可作为金丝带的鉴别特征。
3. 2 显色反应法所表现的颜色 根据文献[4],可
推断金丝带中含有石黄酮和地茶酸。而微量结晶
法的鉴定,经查阅文献[3],在 GE 液中呈尖刀状的
短柱状结晶或细柱状结晶聚集在一起(图 5) ,其化
学成分为黑茶渍素;呈无色弯曲的晶丝密丛(图 6) ,
其化学成分为茶渍酸。在 GA. An 试液中呈黄色放
射状聚集的细针晶(图 7) ,其化学成分为富马原冰
岛衣酸。在 GA. oT 试液中为略长角的六角状板
晶(图 8) ,其化学成分为斑点酸。这两种方法的鉴
定为进一步研究制定其质量标准积累了资料,但因
为参考文献较少,对其化学成分还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陕西省革命委员会卫生局. 陕西中草药[M]. 北京:科
学出版社,1971:455 ~ 456.
[2]魏江春.中国药用地衣[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49 ~ 51.
[3]吴金陵.中国地衣植物图鉴[M]. 北京:中国展望出版
社,1987:21,165 ~ 166.
[4]哈勒,马·杜天理. 地衣生物学[J]. 攀枝花科技与信
息,1991,16(2) :71 - 73.
(收稿日期:2011 - 08 -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