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国内一种果树新病害——枣叶黑斑病的初步研究



全 文 :第 3 卷
1988 年
第 1 期
6 月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J o u m a l o f Y u n n an A g ir cu l ut r al U in v e r s i yt
V o l
.
3 N o
.
l
J u n 19 88
国内一种果树新病害— 枣叶黑斑病的初步研究
刘云龙 , 张凌祥 2 张忠义 , 王英祥 ,
( 1 云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研究室 , 昆明 )
(2 云南省农科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 , 保山 )
1 9 8 5 年 3 月 , 云南省农科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 (保山潞江坝 ) 果园中 ,
发现毛叶枣 ( z 句)P hus m au irt ian a L a m k
.
) 和野生酸枣 ( z 协 , 加 5 sP l’n os us H u . ) 叶片
上产生一种烟煤状黑斑病 . 1987 年 4 月调查 , 病害已遍及整个果园 . 为此对病原菌进
行了鉴定 , 并对病害的发生规律和危害性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 。
该病最初在催病株叶背面产生零星黑色小点 , 以后斑点逐渐扩大 , 成圆形或不规则
的黑色病斑 , 直径 0 .4 ~ .6 o m m 。 严重时病斑可合并成片 , 在叶背面复盖较大的面积 。
叶面呈现黄褐色斑点 (见图 l) , 受害叶片成卷曲、 扭曲状 , 易脱落 。
镜检鉴定黑色颗粒斑点为病原真菌的分生抱子梗和分生抱子 。 分生抱子梗暗褐色 ,
直立 , 大小 67 一 148 .0 x s一 8 . 1拼m 。 分生抱子梗松散集合成束状 (见图 2) , 暗褐色 , 大小平均 16 0 ` 4 50 阿 。 分生抱子顶生或侧生 , 卿修形 、 倒棍棒形和梨形 , 暗褐
色 , 大小 24 . 3一如 . 5 x 8 . 6~ 10 . 3娜 , o一 3 隔膜 ,

多 `典 ,
夕护龟e50p一夕
图 1 枣叶燕斑病病叶症状
图 2 枣叶热斑病 分生袍子梗束 、 分生
抱子梗和分生袍子
19 8 7一 1-0一 28 收稿
DOI : 10. 16211 /j . i ssn. 1004 -390x ( n) . 1988. 01. 004
第 1期 刘云龙等 :国内一种果树新病害— 枣叶黑斑病的初步研究
该病 1 97 5年首先在印度哈里亚纳 ( H a仃 n a a )发现 〔 ,〕 。 197 6 年 G u p t a P e 等人
根据病菌形态与印度拟棒束抱 ( sI ar ioP s is l’n idc a) 相似 , 但分生抱子和束丝大小与前者
有显著差异 , 定为一新变种 ( sI ar iop s is in id c 。 va r .z 正孙 , ih ) 〔 4 , ’ 〕 。 我们鉴定结果与其描
述除束丝大小有所差异 , 其余均相似 (见表 l) , 故沿用其学名 。 我国未见报导 (2, 3〕 ,
为国内新记录 。 而酸枣为寄主新记录 。
打 a r x叩5 15 in idc a v a r . 2 1孙 ,p h i形态比较
报道地点
表 1
病 斑 束 丝 分生抱子梗 分生抱 子
印度
哈里亚纳
( H a r y a n a )
197 6
中 国
潞 江坝
198 7
圆形或不规则形 暗橄榄色 橄榄色 圆柱形 、 倒棍棒
黑 色 大小平均 220 x 大小 54 4 ~ 形 。 橄榄色 大
大小 0石 ~ 5 . om m 102产m 138 4 x 6召户m 小 17刀~ 4 2 x 8 5~
10之“ m o 一 3 隔膜
圆形或不规则形 暗褐色 暗揭色 圆柱形 、 倒棍棒
黑 色 . 大小平均 16 O x 大小 67刀 ~ 形 、 梨形 。 暗褐
大小 04 一 6 刀m m 4 50料m 1 45刀 x 5 4 一 8 . 1群m 色 大小 24 . 3一
4 0 5 x 8 石一 10 名拜m
0一 3 隔膜
该病于当年 10 月开始零星发生 , 次年 2一 3 月为发病高峰期 。 此时病株上大部分叶
片布满黑色颗粒 , 部分叶片坏死脱落。 随着病叶的脱落 , 生长势好的植株又抽出新梢新
叶 。 新抽嫩叶上未见症状 。 故 4 月底到 10 月为病害停滞期 。
19 8 7 年 4 月 6 日 , 我们对定植了的 3 年已投产果园和定植 l 年未投产果园以及部
分野生酸枣进行发病情况调查 。 结果表明 , 定植 1年未投产果园发病较轻 ; 定植 3 年已
投产果园发病重 (见表 2 ) , 其原因与病菌的积累程度有关 。
病菌来源问题 : 19 84 年以前 , 保山潞江坝未发现过此病 。 19 84 年 , 当地从缅甸成
批引进毛叶枣种苗 。 19 8 5 年发现此病 , 19 8 7 年遍及全部果园 , 并感染野生酸枣 。 从这
一过程看 , 、 很可能是引种时带人 。 此问题有待进一步查证 。 目前云南省除潞江坝外 , 元
谋县毛叶枣上亦零星发现 。 说明病菌浸染性强 , 适应性广 , 应引起重视 , 防止继续向我
国内地枣区传播 。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第3 卷
表 2发病情况调查结果
枣园类型 调查面积( 亩) 调查株数( 裸) 病情指数 发病株率(% )
定植3 年已
投产果园
定植 l年
1 0乃
8 5
.
4 O 73 54
未投产果园
野生酸枣
毛叶枣 , 别名滇刺枣 , 印度枣 , 缅枣 。 分布于非洲及印度 、 澳大利亚 。 我国产于云
南 、 海南岛、 台湾等地 。 云南省禄劝 、 元谋 、 元江 、 西双版纳 、 河 口 、 保山等亚热带河
谷地区均有分布 , 为枣属中的主要品种之一 〔 ,〕 。 其特点为早熟 、 果大 、 结果期长 、 座
果率高 ; 耐旱 、 适应性强 , 很受群众欢迎 , 是一种适应于干热河谷地区发展的水果 。 由
于黑斑病的危害 , 枣树营养器官受到破坏 , 造成果实变小 、 品味降低 , 影 响品质和产
量 。 为此 , 进一步对此病开展防治研究很有必要 。
参 考 文 献
〔 1〕 山东果树研究所 。 枣 . 北京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 8:2 巧 ~ 18
〔2〕 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 。 中国果树病虫志 。 北京 : 农业 出版社 , 19 60 : 547 ~ 5 49
〔3〕 魏景超 。 真菌鉴定手册 . 上海 : 上海科技出版社 , 19 6:0 5% 一 6 01
( 4 〕 N a i r G . C u re n t S e ie n ce
.
19 6 4 ; 3 3 ( l ) : 2 5
( 5 〕 G u P t a P C . D is e a se s o f fru i t s fr o m H a r y a n a a n e w le a f s P o t d i se a s e o f Z Jz)
,
P h u s m a u r i r故n a la m k . C u r r e n t
Se ie n e e
,
19 7 7 ; 4 6 〔7〕 : 2 3 7一 2 3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