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东北刺人参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全 文 :[ 收稿日期]  2002-09-11
[ 作者简介]  甄连花(1957-), 女 , 副研究馆员;金丹(1970
-), 女(朝鲜族),馆员;李美花(1969-),女(朝鲜族), 编
辑.
[综述]
东北刺人参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甄连花1 ,金丹1 综述  李美花2 审校
(1.延边大学 图书馆医学分馆 , 吉林 ,延吉 133000;2.延边大学 医学学报编辑部 ,吉林 , 延吉 133000)
[ 关键词]  植物 ,药用;化学 ,分析;综述文献
[ 中图分类号]  R284.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0-1824(2002)04-0331-03
Study advances on chemical component of northeast ginseng
ZHEN Lian-hua1 , JIN Dan1 , LI Mei-hua2
(1.Medical Branch L ibrary of Y anbian University , Yanji 133000 , Jilin , China;2.Editorial Board of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 Yanbian University , Yanji 133000 , Jilin , China)
Key words:plants , medicinal;chemist ry , analy tical;review li terature
  东北刺人参(Oplopanax elatus Nakai)为
五加科人参属(Oplopanax Miq.)的多年生药
用植物 ,主要分布于俄罗斯远东山区 、朝鲜北
部山区和我国吉林省长白山区 ,黑龙江省森
林植物园已人工栽培成功[ 1] .东北刺人参有
类似于人参的功效 ,可治疗神经衰弱 、低血
压 、阳萎 、精神分裂症 、心血管病 、糖尿病和风
湿病等 ,并具有抗真菌 、解热 、镇痛和抗衰老
作用[ 2] .本文就从 80年代以来我国科研人员
对该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作一综述 ,旨在为
其更好的了解和开发提供依据.
1 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1983年 ,李淑子等[ 3]利用水蒸气蒸馏法
从刺人参的根茎中得到挥发油 ,经化学法 、氧
化铝柱层析及制备衍生物法得到 3种成分 ,
即α-蒎烯 、β-蒎烯和正辛醛.宓鹤鸣等[ 4] 在
1987 年利用气相色谱-质谱-光谱方法 ,并用
不同仪器及分离条件核实 、分析鉴定了刺人
参挥发油的 30种成分 ,证明挥发油中主要组
分为单萜烃类 、倍半萜类及其含氧衍生物 ,其
中橙花叔醇 、榧叶醇 、δ-毕澄茄烯 、乙酸龙脑
子酯和α-十二烯己醛等几个化合物的含量占
总油量的 50%以上 ,是刺人参挥发油中的主
要成分.1990 年 ,李向高等[ 5] 进一步对刺人
参的根皮 、全根 、茎进行研究 ,采用水蒸气馏
法得黄色油状物 ,根皮得率为 1.65%,全根
为 1.09%,茎为 0.80%.经GC-MS-COMP联
用仪进行气相色谱分离 、质谱鉴定 、计算机检
索并与标准图谱核对 ,共分离得 111种化合
物 ,其中相似指数高且与标准图谱完全相符
的有 16种.采用归一化法测定挥发油中各种
成分的相对含量 ,经鉴定 ,这 16种化合物中
有 7种倍半萜类 、4种脂肪酸 、5种脂肪酸脂.
在根皮中以 β-甜没药烯相对含量最高 , γ-依
·331·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2002 年 12月 第 25 卷 第 4 期
DOI :10.16068/j.1000-1824.2002.04.041
兰烯次之;在全根中以 β-金合欢烯含量最高 ,
α-古芸烯和反式 β-金合欢次之 ,表明刺人参
根中的挥发油及成分种类较多 ,茎中较少.张
宏桂等[ 6] 将刺人参茎用 750 mL/ L 乙醇提
取 ,经乙醚萃取后得挥发物 ,用 GC-MS 分离
出 28种挥发性成分 ,查对质谱标准图谱鉴定
了其中 10种 ,并确定了相对含量 ,分别是甲
基 环 丙 烷 (30.13%)、 2-甲 基-1-丙 烯
(1.33%)、3-甲基-2-丁烯醛(0.59%)、3-甲氧
基-1 , 2-丁二烯(0.39%)、1 , 1-二丁氧基乙烷
(2.22%)、(E , E)-2-4-己二烯醛(0.62%)、α-
芫荽醇-2-戊醇-4-酮(1.11%)、1-乙基-1 , 3-二
甲基-顺-环己烷(0.32%)、2 , 2-二甲基-3-丙基
环氧乙烷(0.73%)、4-甲基-4-乙基-2-环己烯-
1-酮(1.39%);之后 ,张宏桂等[ 7]又从野生东
北刺人参茎中提得 3.1%的挥发油 ,经气相
色谱和红外光谱分析 ,鉴定出 32种化合物 ,
其中 25种首次从该植物中鉴定出 ,其主要成
分为α蒎烯(6.2%)、辛醛(8.7%)、二甲基-2-
2 亚 甲基 原蒎 烷 (6.1%)和 甲 基己 醛
(5.9%).胡鑫尧等[ 8]通过对新鲜东北刺人参
全株植物按根皮 、根茎 、茎和叶等部位阴干 、
切片 ,分别经水蒸气馏法提取和乙醚萃取 ,分
别得到浅黄色油状液体.经气相色谱-红外光
谱和气相色谱-FTIR对各挥发油成分分析研
究 ,初步认定根皮中 19种化合物 ,根中 13种
化合物 ,根茎中 9 种化合物 ,茎中 13 种化合
物 ,叶中 22 种化合物 ,其中各部位共有的化
合物包括己醛 、β-蒎烯 、2-戊基呋喃 、正辛醛 、
β-罗勒烯 、α-芘澄茄烯 、橙花叔醇 、愈创醇 、香
榧醇和布藜醇等 ,尤以橙花叔醇含量最高 ,可
达挥发油总量的 40%左右.
2 非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研究
汪沂[ 9] 在1980年对刺人参的根 、地上茎
和地下茎做了系统的预试验.结果表明 ,这 3
部分均含有皂甙 、黄酮甙 、香豆素甙以及蛋白
质 、糖类 、酚类 、有机酸 、鞣质 、挥发油和油脂
等物质.该实验表明 ,皂甙为三萜皂甙 ,而不
是甾体皂甙.在 1993年 ,王广树等[ 10] 利用热
甲醇提取 、水与乙醚萃取 、硅胶柱层析的方
法 ,从刺人参叶中分离得到 2种黄酮甙和 1
种三萜皂甙 ,并经物理化学常数及光谱数据
测定了结构 ,黄酮甙分别是山奈黄素 3-O-β-
D-吡喃半乳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甙 、
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基 β-D-吡喃葡萄
糖甙 ,另一种三萜皂甙是 3α-羟基羽扇豆-20
(29)-烯-23 , 28-二羧 28-O-α-L-吡喃鼠李糖基
(1-4)-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 吡喃葡
萄糖甙 ,并在 1996 年和 1997 年先后对刺人
参干燥叶进行甲醇提取 ,其提取物采用各种
层析分离技术 ,得 2种皂苷和 3种新皂甙 ,经
鉴定 , 2种皂苷的结构为常春藤皂苷配基-28-
氧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
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A)和 3-表白桦
脂酸-28-氧-α-L -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
喃葡萄糖基(1 ※6)-β-D 吡喃葡萄糖苷
(B)[ 11] .这 2 种皂苷均首次从刺人参叶中分
离到 ;3 种新皂甙分别为丝石竹皂甙元
3-O-α-β-D吡喃葡萄糖基-28-0-α-L 吡喃鼠李
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 吡
喃葡萄糖甙 、3β-羟基羽扇豆-20(29)-烯-23-醛
-28酸-3-O-β-D-吡喃葡萄糖甙 28-O-α-L 吡喃
鼠李糖基(1 ※4)β-D-吡喃葡萄糖基(1※6)
β-D-吡喃葡萄糖甙和 3-O-β-D-吡喃葡萄糖基
3β羟基齐墩果-9-(11)[ 12] , 12-二烯-28-酸-28-
·332·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 Yanbian Univ ersity Dec.2002 Vol.25 No.4
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
基(1※6)-β-D-吡喃葡萄糖甙.第三种甙又被
命名为刺人参甙 S[ 13] .刘金平等[ 1] 将东北刺
人参根利用 700 mL/L 乙醇温浸提取 ,经乙
醚 、乙酸乙酯 、正丁醇萃取及硅胶柱层析得 9
种化合物 ,经光谱分析和物理化学常数测定 ,
其中 6种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正二十烷醇 、
β-谷甾醇 、胡萝卜甙 、丁香甙 、L-鼠李糖和蔗
糖.张宏桂等[ 14 , 15]对野生东北刺人参根和茎
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提取 ,提取液除醇后
分别用乙醚 、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 ,萃取物
经硅胶柱层析得 7种结晶 ,其中鉴定了 5 种
结晶成分 ,分别为紫丁香甙 、胡萝卜甙 、β-谷
甾醇 、L-鼠李糖和蔗糖 ,与刘金平等[ 1]的研究
结果基本相同 ,并经进一步研究 ,又从东北刺
人参的茎中分离并鉴定了 18 种脂肪酸 ,其中
主要成分为 6 , 9-十八碳二烯酸 ,其相对含量
百分比为 34.20%,其它不饱和脂肪酸有油
酸及棕榈油酸等[ 16] .许颂等[ 17] 从我国长白
山区采集的新鲜干燥五加科植物刺人参茎 、
根的氯仿萃取物中分得 4种蒽醌类化合物 ,
经物理化学性质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大黄
酚(chrysophanol , Ⅰ)、大黄素甲醚(physcion ,
Ⅱ)、大黄素(emodin , Ⅲ)和芦荟大黄素
(aloe-emodin , Ⅳ).4 种成分均首次从该植物
中提取出 ,也首次在五加科植物中发现蒽醌
成分.刘建国等人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
了刺人参和人参的 8种微量元素 Cu , Fe , Zn ,
M n ,Cr , Sr ,Al , Ag ,并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
刺人参茎的 8种元素的总量高于刺人参根的
总量 ,茎的总量为 281.42×10-6 ,根的总量
为 230.75×10-6 ,人参的 8 种元素总量为
218.07×10-6;Fe , Zn ,Mn 3 种元素加起来的
含量占总量的 80%以上 ,可见此 3种元素是
这 2种药材的主要微量元素成分.刺人参中
Mn含量特别高 ,人参的 Zn 的含量特别高 ,
说明刺人参中更富集元素 Mn[ 18] .
综上可见 ,我国对东北刺人参化学成分
的研究多在 80 ~ 90年代中期 ,近几年研究的
较少 ,许多化学成分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认
为 ,我国长白山区东北刺人参的蕴藏量丰富 ,
研究刺人参的化学成分 ,不仅具有重大的学
术意义 ,而且对该药的开发利用也具有重要
的现实意义.
[参 考 文 献]
[ 1]  刘金平 , 吴广宣.东北刺人参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J] .中
国中药杂志 , 1992 , 17(9):546.
[ 2]  付爱华 ,张宏桂 , 张林.东北刺人参挥发油抗真菌实验
及临床研究[ J] .中华皮肤科杂志 , 1997 ,(5):310.
[ 3]  李淑子 , 黄万忠.刺人参挥发油成分的研究[ J] .中草
药 , 1983 , 14(4):13.
[ 4]  宓鹤鸣 ,李承祜.苏中武 ,等.刺人参挥发油成分及其抗
真菌活性的研究[ J] .药学学报 , 1986 , 21(7):549.
[ 5]  李向高 ,帅绯 , 张崇禧.刺人参中挥发油成分的分离鉴
定[ J] .中国药学杂志 , 1990 , 25(3):167.
[ 6]  张宏桂 ,刘松艳 , 李绪文 ,等.东北刺人参挥发性成分分
析[ J]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 1994 , 20(1):31.
[ 7]  张宏桂 ,刘松艳 , 付爱华 ,等.野生东北刺人参茎挥发油
成分及其抗皮肤癣菌作用[ J] .中国药学杂志 , 1999 , 34
(6):369.
[ 8]  胡鑫尧 ,卢为琴 , 杨成对 ,等.东北刺人参挥发油成分的
研究[ J] .中草药 , 1989 , 20(8):2.
[ 9]  汪沂.刺人参化学成分的分析[ J] .中药材科技 , 1980 ,
(1):5.
[ 10]  王广树 ,徐景达.刺人参中配糖体的化学研究[ J] .中
国药学杂志 , 1993 , 28(10):593.
[ 11]  王广树 , 孟勤 ,徐景达.刺人参叶中两种三萜皂苷的分
离和结构鉴定[ J] .中国药学杂志 , 1996 , 31(9):522.
[ 12]  王广树 , 徐景达 ,村山哲也 , 等.刺人参甙 Q 和 R的分
离与结构鉴定[ J] .中国中药杂志 , 1997 , 22(2):101.
[ 13]  王广树 , 徐景达 , 张利.刺人参中配糖体的化学研究
(Ⅵ)[ J] .中草药 , 1997 , 28(7):390.
[ 14]  张宏桂 ,刘金平 , 吴广宣 , 等.野生东北刺人参根茎化
学成分的对比研究[ J] .中国药学杂志 , 1993 , 28(5):
277.
[ 15]  张宏桂 , 吴广宣 ,张永茂.野生东北人参茎化学成分的
研究[ J] .中国中药杂志 , 1993 , 18(2):104.
[ 16]  张宏桂 ,张宏 ,阎吉昌 , 等.野生东北刺人参茎中脂肪
酸成分分析[ J] .中国药学杂志 , 1994 , 29(6):331.
[ 17]  许颂 , 梁华清.刺人参的蒽 成分研究[ J] .中草药 ,
1998 , 29(4):222.
[ 18]  刘建国 , 张其鸿 ,奚建华.东北刺人参的微量元素测定
分析[ J]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 1995 , 2(9):47.
·333·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2002 年 12月 第 25 卷 第 4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