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东北刺人参人工扩繁技术研究现状
张鹏 , 刘继生 , 潘宜才 , 刘桐亮 , 闫忠波
(延边大学农学院森林科学系 ,吉林 龙井 133400)
摘要:结合 5年来对东北刺人参有性繁殖研究结果 ,综述了近 20年来国内东北刺人参人工扩
繁技术 ,包括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 ,生态习性 ,分布特点 ,有性繁殖技术 ,无性繁殖技术以及仿
生栽培等内容.为东北刺人参人工栽培提供依据.
关键词:东北刺人参;扩繁技术
中图分类号:S33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999(2003)01- 0065-04
0 前言
东北刺人参(Oplopanax elatus)是五加科刺参属落叶灌木 ,别名为刺参 ,为国家二级保护
植物.其分布区域十分狭窄 ,全世界只有在中国 、俄罗斯 、朝鲜 3国境内有少量分布.在中国
主要集中分布在吉林省长白山麓约 1 600 m 左右的针叶林带 ,辽宁省东部山区 800 ~ 1 000
m 的松杉林下.
东北刺人参药用经济价值极高 ,在长白山区有“木本人参”的美称.东北刺人参的根 、根
茎和茎是名贵的中药材 ,含有多种化学成分 ,如皂甙 、黄酮 、挥发油 、鞣质 、醇类 、游离酸和碳
水化合物等 ,具有滋补强壮 、解热镇咳 、调节血压 、兴奋中枢神经之功能.据国外报道 ,为适应
原性药物.能增强机体抵抗力 ,在许多方面其药用价值远远高于人参.
东北刺人参的株形优美 ,掌状叶 5 ~ 7 裂 ,碧绿美观;红色浆果 ,晶莹漂亮 ,随总果柄下
垂 ,可用于公园 、庭院里的树下和假山之上的绿化.东北刺人参的嫩茎叶味道鲜美 ,营养丰
富 ,既可凉拌 、蘸酱 ,又可炒食腌渍 ,还可以加工成什锦袋菜.
1 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
东北刺人参是多年生具刺落叶灌木 ,高可达 2 m .根茎粗大而长 ,呈棒状 ,侧根少 ,有时
具有多数放射状分歧的粗根 ,主根不明显.茎直立 ,少分枝 ,节部多刺 ,节间为一年生长的部
分 ,约 10 cm ,但亦有 5 cm或 10 cm以上的.树皮呈灰黄色 ,髓部大呈白色;单叶互生;叶片集
中着生于茎顶部 ,落叶后的叶痕明显.叶柄长短不一 ,密生针刺 ,基部膨大苞茎;叶片掌状 3
~ 5裂 ,长约 8 ~ 20 cm ,宽约 12 ~ 32 cm ,基部心形 ,生有刺毛 ,上面暗绿色 ,下面淡灰绿色 ,
沿脉密生刺毛.花由许多小伞形花序呈总状排列于主轴上 ,长约 12 ~ 25 cm ,花梗长约 1 cm ,
有花十余朵 ,花白绿色;萼片 、花瓣 、雄蕊 5个;花柱 2或 2支 ,子房下位.花期 7 ~ 8月 ,果 8 ~
第 25卷 第 1期
2003年 3月 延 边 大 学 农 学 学 报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Yanbian University Vol.25 No.1 Mar.2003
收稿日期:2003-01-16
作者简介:张鹏(1976-), 男 ,吉林蛟河人 , 延边大学农学院森林科学系助教.
DOI :10.13478/j.cnki .jasyu.2003.01.017
9月成熟.果实为浆果状核果 ,略呈扁球形 ,红色.
2 生态习性及分布特点
东北刺人参是一种半阴性植物 ,不耐大风.其生态环境以高寒多雨 ,多云雾 ,温差大 ,土
壤肥沃湿润而排水通气良好为特点.生态类型有较大差异 ,据周繇调查结果 ,长白山区东北
刺人参分布区可划为 4种生态类型.
类型 1:在红松 、云杉 、冷杉林型中 ,东北刺人参一般生活在山地林间 、河流两岸 、乱石塘
中等腐殖质多 、黑土层厚 、排水良好 、空气湿度 80%以上 、郁闭度 0.8以上的环境中 ,喜欢成
小片面积生长 ,平均株高 80 ~ 150 cm.
类型 2:在岳桦 、云杉 、冷杉林型中 ,东北刺人参一般生活在林下 、林缘 、沟谷或悬崖峭壁
的石缝及乱石塘等空气湿度 85%以上 、郁闭度 0.7以上的环境中 ,喜欢成小片面积生长 ,平
均株高 70 ~ 130 cm.
类型 3:在岳桦林型中 ,东北刺人参一般生活在林下陡峭的山坡 、乱石塘 ,空气湿度
90%以上 、郁闭度 0.5以上的环境中 ,喜欢小面积成簇生长 ,株高 60 ~ 100 cm .
类型 4:在偃松林型中 ,东北刺人参生活在陡峭的山坡 、裸露的乱石塘 、郁闭度 0.5 以
上 、空气湿度 95%以上的环境中 ,由于日光的照射 ,叶子变得较小 ,绝大多数成簇生长.平均
株高 50 ~ 80 cm .
3 繁殖方法
3.1 有性繁殖
3.1.1 结实特性
微生态环境是影响刺人参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在岳桦 、云杉 、冷杉林型中 ,连
续 5年的观察结果表明:同一地点 、不同年份种子产量和质量(饱满种子比率 、有胚种比率 、
发芽率)差异很大.同一年份 ,同一林分由于微生态环境的变化 ,导致种子成熟期可相差 10 d
左右 ,饱满种子比率高者可达 80%,低者只有 30%.东北刺人参花期在 7 月下旬至 8月上
旬 ,8月中下旬果实成熟 ,果实成熟后很快脱落 ,果序可长时间宿存.刺人参子房二室 ,每个
果实内含种子 2粒 ,种子为扁肾形 ,一侧呈半圆弧形 ,另一侧平直 ,两面略凸 ,新种子呈白色 ,
贮藏过程中 ,颜色逐渐变黄.种子(含内果皮)平均大小为 5.82 mm×2.54 mm ,千粒重 4.35
~ 5.35 g.
3.1.2 种子处理技术
目前 ,种子催芽处理最有效的方法是变温处理.先中温后低温的变温处理具有破除种子
休眠的作用.种胚的发育不完全同步 ,变温处理 7个月 ,有少部分种子可以萌发 ,而大部分种子
需再经过一年的变温处理才能萌发.用这种方法处理后的种子出苗率可达到 55.5%.
3.1.3 温室播种技术
首先给消毒处理后的营养土适量喷水 ,以保持潮润适度 ,然后装杯 ,装至距杯口 2 cm 处
即可.营养土由阔叶林下的腐殖土与沙土混拌而成 ,配比为腐殖土:细沙=2∶1.土壤的消毒
处理要采用高温灭菌的方法.经催芽处理的种子 ,均匀的播种在培养杯中 ,随后覆盖 0.5 cm
66 延 边 大 学 农 学 学 报 第 25卷
厚的营养土 ,用小喷雾器适量浇水 ,使覆土沉实.最后用带孔的塑料薄膜把杯口封闭 ,并整齐
地排列于温室内.
3.1.4 幼苗移植
为保证幼苗生长对土壤养分的要求和预防东北刺人参立枯病的发生 ,在生长过程中需
进行 1次移植.移栽时间以幼苗长出第一片真叶后 ,主根长度不超过 2 cm 前为宜.用钢匙把
整株幼苗带土移栽到大容器中 ,容器中营养土的配比为腐殖土:细沙=3∶1 ,然后浇水 ,幼苗
可全部成活.
3.2 无性繁殖技术
3.2.1 扦插繁殖
可以选用刺人参的根 、根茎或干等作插穗 ,其中以根茎老龄段扦插成活率最高;在春季
或秋季均可进行扦插 ,其中春季的扦插效果较秋季好.
扦插方法:首先将刺人参的根 、根茎或干截断 , 采用根 、根茎作繁殖材料时 , 段长
10 ~ 12 cm ,采用干作繁殖材料时 ,插穗长25 ~ 30 cm .然后将插穗埋入肥沃的腐殖土里 , (深
5 ~ 7 cm ,株行距为30 cm ×30 cm)并灌足水使其保持湿润.为提高成活率 ,插穗最好用生长
素处理;一般插后 30 d生根 ,当长出 1 ~ 3片叶时即可移栽定植.
3.2.2 压条 、分株繁殖
压条不受时间限制 ,早春 、晚秋及整个生长期都可进行;分株是将长出的新枝匍匐茎分
别切割 ,然后栽培.
4 人工栽培环境调控技术
4.1 调节光照
东北刺人参属半阴性植物 ,幼苗在照度超过 5×104 Lx 时就会发生叶片灼伤现象.不论
是实生苗还是扦插的苗木都需用遮阳网调节光照 ,遮阳网的透光度以 30%为宜.
4.2 水分管理
东北刺人参要求肥沃 、湿润 、排水和通气良好的土壤条件.在栽培管理过程中 ,需及时补
充水分保持土壤湿润 ,并及时除草.
4.3 病虫害防治
在播种苗当年生长过程中 ,主要发生的病害是立枯病.防止方法主要是采用高温(60 ℃
灭菌处理 1 h)方法对营养土进行消毒处理.主要发生的虫害有鳞翅目幼虫取食幼苗叶片;有
蚧虫附在叶柄处吸食幼苗体内汁液 ,严重影响苗木的生长 ,可采用人工捕捉的方法进行防
治;还有蝇类幼虫危害根系 ,致使根系腐烂 ,可采用 1 000倍液乐果浇灌防治.
5 仿生栽培
据柳丽 、王荣生等人研究 ,刺人参从长白山海拔 1 300 m 以上的原产地引种至海拔不足
3 00 m 的左家山区 ,移栽 、扦插皆可成活 ,带根栽植成活率高 ,扦插苗成活率低;在林下做床
移栽或扦插比不做床移栽扦插成活率高;山地岗顶和缓坡地成活率比林内旷野低地高;不论
移栽或扦插 ,只要植株成活 ,其后的死亡率很低.据刘继生等人研究 ,刺人参的 1 ~ 3年生实
67 第 1期 张鹏 ,等:东北刺人参人工扩繁技术研究现状
生苗移植到原产地或其它低海拔处与原产地相似的生境条件下均能成活和正常生长 ,这为
扩大刺人参的栽培区域提供了依据.
6 小结
(1)通过 1998 ~ 2002年连续 5年的采种证明 ,东北刺人参在岳桦 、云杉 、冷杉林型下 ,可以连
年开花结实.除 2001年由于天气条件影响 ,种子在发育过程中败育外 ,其它年份均获得了成
熟种子.平均每株结实母树可获饱满种子 300 ~ 1 000粒左右.
(2)采取有性繁殖方法扩大东北刺人参种群数量 ,是目前所有繁殖方法中最为科学有效的 ,
它可以避免其它繁殖方法破坏现有资源的不足.
(3)虽然东北刺人参可以通过有性途径进行繁殖 ,但由于对其种子成熟 、休眠和萌发的机理
了解太少 、太不透彻 ,目前种子发芽率还很低 ,而且幼苗对化学药剂敏感 ,所以有性繁殖还尚
不能成为有效的扩繁手段.今后应对东北刺人参种子成熟 、休眠和萌发的机理作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 1] 刘继生 ,张鹏 ,张美淑 ,等.刺人参种子繁殖技术研究[ J] .特产研究.2001 ,(1):27-29.
[ 2] 张树臣 ,王桂芝.刺人参对实验性关节炎及神经-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的影响[ J] .药学学
报 , 1980.15(2):81-85.
[ 3] 周繇.长白山区东北刺人参的资源调查及其开发利用[ J] .特产研究 , 2002.(3):44-46.
[ 4] 宓鹤鸣 ,李承祜 ,苏中武 ,等.刺人参挥发油成分及其抗真菌活性研究[ J] .药学学报 ,1987 ,2(7):549
-552.
[ 5] 姜玉贵 ,宓鹤鸣 ,叶鸿玲 ,等.东北刺人参的资源和药用[ J] .中国野生植物 ,1992 ,(1):24-25.
[ 6] 宓鹤鸣 ,李承祜 ,苏中武.刺人参抗衰老作用的实验研究[ J] .中草药 , 1987 ,18(8):25-28.
Present situation of study of artificial multiplication techniques
on Oplopanax elatus
ZHANG Peng , LIU Ji-sheng , PAN Yi-cai , LIU Tong-liang ,YAN Zhong-bo
(Forestry Department , Agricultural College of Y anbian Universi ty , Longjing Ji lin 133400 , China)
Abstract:Combining with the study result of sexual reproduction on Oplopanax elatus for 5 years.the
artificial multiplication techniques of Oplopanax elatus for nearly 20 years , included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 ecological characters , distribution characters , sexual reproduction
techniques , non-sexual reproduction techniques as well as bionic culture of Oplopanax elatus etc., were
summarized.The evidence was provided for the artificial culture of Oplopanax elatus.
Key words:Oplopanax elatus;techniques of multiplication
68 延 边 大 学 农 学 学 报 第 25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