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生草葡萄园土壤微生物分布及土壤酶活性研究



全 文 :第 35 卷 第 6 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35 No.6
2007 年 6 月 Journal of No rthwest A &F Univer sity(Na t.Sci.Ed.) Jun.2007
生草葡萄园土壤微生物分布及土壤酶活性研究*
龙 妍 ,惠竹梅 ,程建梅 ,庞学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 ,陕西 杨凌 712100)
[ 摘 要]  为了探讨生草对葡萄园土壤肥力的影响 ,采集葡萄试验园行间播种高羊茅 、紫花苜蓿 、白三叶草区域
不同土层土样 ,以清耕土样为对照 , 对土样中的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 随土层深度的
增加 , 各处理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均呈递减趋势;生草区域土壤微生物总量普遍高于清耕(对照), 其中以细菌为
主 ,其数量占土壤微生物总量的 90%以上 , 纤维素分解菌数量最少 ,占土壤微生物总量的不到 1%;紫花苜蓿处理土壤
中蔗糖酶 、脲酶 、磷酸酶 、纤维素酶活性是其他 3 个处理的 1.15~ 2.23 , 1.10 ~ 2.17 , 1.70~ 3.21 , 1.03 ~ 1.30倍;过氧
化氢酶随土层的变化不明显;经相关分析发现 , 除过氧化氢酶与土壤微生物未表现出相关性外 , 其他土壤酶活性与土
壤微生物之间绝大部分都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由此得出 ,葡萄园生草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状况 , 其中行间播
种紫花苜蓿最为适宜。
[ 关键词]  生草葡萄园;土壤微生物;生态分布;土壤酶活性
[ 中图分类号]  S663.106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671-9387(2007)06-0099-05
Ecological distributing of soil microorganisms and activity of soil
enzymes in vineyard green covering
LONG Yan ,XI Zhu-mei , CHENG Jian-mei , PANG Xue-liang
(Col leg e o f Enolog y , Nor thwest A&F Universi ty ,Y ang ling , Shaan xi 712100 , China)
Abstract:In o rder to approach the effect of vineyard g reen covering on soil fert ility , the enzyme act ivi-
ties and microo rg anism of soil in the vineyard covering wi th Tall fescue (Festuca arundincea), Alfalfa
(Medicago sat iva),White Clover(Tri f ol ium repens L)and Cleaning tillage(CK)were studied.T he result
show ed that the amount o f soil microo rganism and soil enzyme activity bo th presented the t rend o f g radual
decrease w ith the increase of the soil layer depth;among the dif fe rent treatments , the amount o f microo r-
ganism w as mo re than that under Cleaning ti llage(CK)except Actinomyces;bacteria shared the abso lute
advantage ,which made up 90% o f the total amount ;the f ibrous disaggrega-tire bacterium kept minimum ,
less than 1%.The activi ties o f SaA , UrA ,Phosphatase ,Cellulo se in t reatment o f A lfalfa w ere 1.15-2.23 ,
1.10-2.17 ,1.70-3.21 ,1.03-1.30 times higher than the o ther three treatments , respectively.Howeve r ,
the CA T activity in dif ferent t reatments show ed lit tle dif ference.Correlation analy sis show ed that soi l en-
zyme activities were significantly co rrelated w ith soil microorg anism , except the CAT .With the results ana-
ly zed above , i t can be learned that soil fertilit ies can be improved w ith plant ing g rasses in the vineyard , es-
pecially wi th A lfalfa.
Key words:vineyard green cove ring;soil micro org anisms;eco logical dist ribution;soil enzyme act ivity
*[收稿日期]  2006-11-24
[基金项目]  农业部重点推广项目“黄土高原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青年科技专项资助项目(06ZR048)
[作者简介]  龙 妍(1979-),女 ,新疆石河子人 ,在读硕士 ,主要从事葡萄生理生态研究。
[通讯作者]  惠竹梅(1969-),女 ,陕西耀县人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葡萄生理生态研究。 E-m ail:xzm0209@163.com
  土壤中的微生物和酶是土壤生态系统中最活跃
的组分 ,推动着土壤有机质的矿化分解和土壤养分
C 、N 、P 、S 等的循环与转化[ 1] ,并影响到葡萄的生长
状况 。国内外大量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 ,果园生草
栽培能够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 防止水土流失 , 培
肥土壤;调节土壤温度 、湿度 , 改善果园微生态环
境;促进果树生长发育 , 提高果实产量 , 改善果实品
质[ 2-8] 。近年来 ,有关香蕉园 、苹果园 、李园 、脐橙园
等果园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研究较多[ 9-12] ,
而对葡萄园土壤微生物 、酶活性和肥力状况的研究
尚未见报道。因此 ,本试验通过对不同生草条件下 、
不同土层的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研究 ,揭示了生
草葡萄园土壤微生物的分布以及土壤酶活性的变
化 ,旨在了解生草葡萄园土壤肥力状况 ,以期为葡萄
的合理种植和优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 2006-04 ~ 10在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
大学葡萄酒学院葡萄试验园进行。试验园位于北纬
33°17′,东经 107°04′,海拔高度 514 m ,年日照时数
2 163.8 h ,无霜期 220 d ,年平均降水量 540 mm ,试
验地土壤为土娄土。栽培品种均为 4年生欧亚种(V.
vini f era L.)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Cabernet sau-
vignon),株行距 1 m×1.5 m 。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 4个处理:(1)清耕(对照);(2)行间播
种白三叶草(White clover , Tri f olium repens L)海
发(Haifa), 产地澳大利亚;(3)行间播种高羊茅
(Tall fescue , Festuca arundincea S chreb.)佛浪
(Finelaw n),产地美国;(4)行间播种紫花苜蓿(A l-
falfa ,Med icago sat iva)阿尔冈金(Algunjin),产地
加拿大。试验草种均购自杨凌金道种业 , 2005年春
季人工播种 ,生草区均采用葡萄植株行间生草 ,行内
清耕 ,草带宽 1.0 m 。每处理重复 3次 ,共 12个小
区 ,小区面积为 350 m2 。
1.3 样品采集
选择地势基本一致的生草区域采集土样 ,各处
理按对角线取 8个点 ,分别采集 0 ~ 20 cm 、20 ~ 40
cm 、40 ~ 60 cm 土层的土样 ,分层混合 ,装入无菌自
封袋内带回实验室 ,立即取新鲜土样测定土壤含水
量和微生物的种类及数量 ,其余土壤风干后过 1
mm 筛 ,并保存于 4 ℃冰箱 ,用于测定土壤酶活性 。
1.4 测定指标和方法
(1)土壤微生物测定。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分析
采用稀释平板法。真菌采用马丁氏培养基 ,细菌采
用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 ,放线菌采用淀粉铵琼
脂培养基 ,固氮菌采用阿须贝无氮琼脂培养基 ,纤维
素分解菌采用赫奇逊氏培养基 ,具体方法参照文献
[ 13]进行。细菌培养 3 ~ 5 d ,真菌 、放线菌培养 3 ~ 4
d ,固氮菌培养 5 ~ 7 d ,纤维素分解菌培养 7 ~ 9 d。
(2)土壤酶活性测定 。蔗糖酶活性测定采用 3 ,
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 ,结果用 1 g 干土中葡萄糖
的 mg 数表示;淀粉酶活性测定采用 3 , 5-二硝基水
杨酸比色法 ,结果用 1 g 干土中麦芽糖的 mg 数表
示;磷酸酶活性测定采用磷酸苯二钠比色法 ,结果以
1 kg 干土生成 P2O 5的 mg数表示;脲酶活性测定采
用苯酚钠比色法 ,结果以 1 g 干土转化生成 NH 3-N
的 mg 数表示;纤维素酶活性测定采用硝基水杨酸
比色法 ,结果以 1 kg 土壤生成葡萄糖的 mg 表示;过
氧化氢酶活性测定采用高锰酸钾滴定法 ,结果以 1 g
干土所消耗 KMnO4 的 mL 数表示 。具体方法参照
文献[ 14] 进行 。各测试均设 3次重复 ,并分别设无
机质对照和无土壤对照。
1.5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 Excel和 DPS 软件完成。
2 结果与分析
2.1 行间生草对土壤微生物分布的影响
由表 1可知 ,除清耕(对照)区 20 ~ 40 cm 土层
细菌数量略高于 0 ~ 20 cm 外 ,细菌 、真菌 、放线菌 、
固氮菌和纤维素分解菌都主要集中在 0 ~ 20 cm 土
层 ,并随土层深度增加微生物数量迅速减少。这与
前人在其他作物上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15-17] 。一般
认为 , 0 ~ 60 cm 土层为细菌的高密分布区 , 0 ~ 20
cm 土层为真菌和放线菌的高密分布区[ 16] ,这与微
生物各自的生理特性有关 ,同时也说明 0 ~ 20 cm 土
层中充分的营养及适宜的土壤表层水 、热和通气状
况 ,有利于各类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
  由表 1还可知 , 4个处理中细菌所占比例最大 ,
占土壤微生物总量的 90%以上 ,纤维素分解菌所占
比例最少 ,占土壤微生物总量的 1%。土壤微生物
总量在不同土层的平均数依次为:白三叶草>高羊
茅>紫花苜蓿>清耕 。在 4个处理中 ,细菌在不同
土层的平均数依次为:白三叶草>高羊茅>紫花苜
蓿>清耕 ,可见土壤有机物的分解和转化主要靠细菌
类微生物来完成;真菌和固氮菌的平均数为:紫花苜
10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 35 卷
蓿>白三叶草>高羊茅>清耕;而放线菌为:清耕> 白三叶草>紫花苜蓿>高羊茅。
表 1 行间生草对不同土层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Table 1 Amounts o f soil micro or ganism in different soil lay ers (×104 · g -1)
处理
T reatmen ts
土层/ cm
Soi l layer
细菌
Bacteria
真菌
Fungi
放线菌
Act inomyces
固氮菌
Nitrogen germ
纤维素分解菌
Fib rous disaggrega-
t ire bacterium
微生物总量
Total amoun t of
microbes
清耕(对照)
Cleaning til l-
age
(CK)
0~ 20 9 010.33 2.57 765.12 77.23 1.93 9 857.18
20~ 40 10 284.49 1.59 80.63 41.90 0.57 10 409.18
40~ 60 73.40 0.12 8.04 4.79 0.12 86.47
平均
Average
6 456.07 1.43 284.60 41.31 0.87 6 784.28
白三叶草
White clover
0~ 20 50 205.68 8.26 616.45 546.54 4.77 51 381.70
20~ 40 1 865.40 1.87 57.21 50.37 0.34 1 975.19
40~ 60 83.03 0.12 2.25 7.02 0.10 92.52
平均
Average
17 384.70 3.42 225.30 201.31 1.74 17 816.47
高羊茅
Tall fes cue
0~ 20 48 055.94 3.69 105.85 303.51 2.52 48 471.51
20~ 40 1 436.76 0.51 41.24 58.73 0.36 1 537.60
40~ 60 35.65 0.24 3.57 1.84 0.13 41.43
平均
Average
16 509.45 1.48 50.22 121.36 1.00 16 683.51
紫花苜蓿
Alfalfa
0~ 20 24 740.96 12.07 386.28 528.37 1.35 25 669.03
20~ 40 2 669.42 2.37 45.59 75.03 0.77 2 793.18
40~ 60 95.12 0.12 3.19 23.25 0.12 121.80
平均
Average
9 168.50 4.85 145.02 208.88 0.75 9 528.00
2.2 行间生草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由表 2可知 ,葡萄园行间播种白三叶草 、高羊茅
和紫花苜蓿 ,除在白三叶草处理中蔗糖酶活性表现
为 40 ~ 60 cm>0 ~ 20 cm >20 ~ 40 cm 和在紫花苜
蓿处理中淀粉酶表现为 0 ~ 20 cm >40 ~ 60 cm >
20 ~ 40 cm 外 ,在其他处理中不同土层土壤蔗糖酶 、
纤维素酶 、脲酶 、磷酸酶 、淀粉酶的活性强度依次表
现为 0 ~ 20 cm >20 ~ 40 cm >40 ~ 60 cm ,而过氧化
氢酶活性随土层的变化不明显 。清耕区除蔗糖酶活
性表现为 20 ~ 40 cm>0 ~ 20 cm 外 ,其他土壤酶活
性强度变化与葡萄园行间生草的变化趋势一致 。表
明近表层土壤是动 、植物残体和微生物密集的区域 ,
由于该区域酶的作用底物被加强 ,从而使酶活性增
大。
表 2 行间生草对不同土层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Table 2 Compa rison of soil enzyme activity in differ ent soil layer s
处理
T reatmen ts
土层/ cm
Soi l layer
蔗糖酶/
(m g·g -1)
SaA
过氧化氢酶/
(mL · g -1)
CA T
纤维素酶/
(mg· kg -1)
Cellulose
脲酶/
(m g·g -1)
U rA
磷酸酶/
(mg· kg -1)
Pho
淀粉酶/
(mg· g -1)
Amylase
清耕(对照)
Cleaning til l-
age
(CK)
0~ 20 2.478 6.600 80.5 1.959 15.86 2.173
20~ 40 3.073 6.600 63.0 1.526 13.38 1.494
40~ 60 1.170 6.900 1.9 0.449 7.86 0.996
平均
Average
2.240 6.700 48.5 1.311 12.37 1.554
白三叶草
White clover
0~ 20 4.380 6.800 70.1 2.179 14.96 1.738
20~ 40 1.432 6.800 44.8 1.372 9.27 0.879
40~ 60 4.452 6.900 29.9 0.090 5.17 0.741
平均
Average
3.421 6.833 48.3 1.214 9.80 1.119
高羊茅
Tall fes cue
0~ 20 1.812 6.700 41.9 1.625 14.58 2.215
20~ 40 0.861 6.600 26.6 0.411 9.84 2.056
40~ 60 0.790 6.800 4.9 0.044 7.05 0.725
平均
Average
1.154 6.700 24.5 0.693 10.49 1.665
紫花苜蓿
Alfalfa
0~ 20 4.428 7.000 97.4 3.343 15.93 1.038
20~ 40 1.955 6.900 60.4 2.223 11.19 0.327
40~ 60 1.337 6.900 1.9 1.112 11.04 0.555
平均
Average
2.573 6.933 53.2 2.226 12.72 0.640
101第 6 期 龙 妍等:生草葡萄园土壤微生物分布及土壤酶活性研究
  脲酶 、蔗糖酶 、淀粉酶 、磷酸酶和纤维素酶是土
壤中的几种主要水解酶类。从表 3可见 ,不同生草
处理时土壤酶活性存在一定差异。
脲酶是催化尿素水解的惟一酶 ,脲酶活性的变
化与土壤氮素状况及土壤理化性状有关[ 18] 。行间
播种紫花苜蓿使脲酶活性明显高于其他 3个处理 ,
脲酶活性的增强有利于土壤有机态氮向有效氮的转
化 ,提高土壤氮素供应水平。蔗糖酶是参与土壤有
机碳循环的重要酶 , 3种生草处理中 ,播种紫花苜蓿
和白三叶草处理均使该酶在表层土壤中的活性高于
清耕 。磷酸酶是促进有机磷化合物分解的酶类 ,不
同处理间该酶活性差异明显 ,行间播种白三叶草和
高羊茅使磷酸酶活性低于清耕 ,而播种紫花苜蓿的
磷酸酶活性最强 。纤维素酶是表征土壤碳素循环速
度的重要指标 ,行间播种紫花苜蓿时其活性显著高
于其他处理 ,而白三叶草和高羊茅处理使其活性低
于清耕 ,表明行间播种紫花苜蓿能够加速土壤碳素
循环 ,而播种白三叶草和高羊茅处理不明显 。过氧
化氢酶活性是表征土壤腐殖化强度大小和有机质积
累程度[ 19] 的一个指标 ,同时它也参与土壤有机氯污
染的生物修复[ 20] ,但本研究发现过氧化氢酶在各处
理间变化不大。综上所述认为 ,在 3种生草处理中 ,
播种紫花苜蓿表现最好 ,土壤中蔗糖酶 、脲酶 、磷酸
酶 、纤维素酶活性是其他 3 个处理的 1.15 ~ 2.23 ,
1.10 ~ 2.17 ,1.70 ~ 3.21 ,1.03 ~ 1.30倍。
2.3 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的相关性
由表 3可知 ,过氧化氢酶与各土壤微生物的相
关性均不显著;蔗糖酶与真菌和固氮菌呈显著正相
关;纤维素酶与真菌 、放线菌呈极显著正相关 ,与固
氮菌呈显著正相关;脲酶与真菌 、固氮菌呈极显著正
相关 ,与放线菌呈显著正相关;磷酸酶与真菌 、放线
菌 、固氮菌 、纤维素分解菌呈极显著正相关 ,与细菌
呈显著正相关;淀粉酶与细菌 、纤维素分解菌呈显著
正相关 。由此可知 ,生草葡萄园土壤酶活性与土壤
微生物之间绝大部分都呈极显著相关 ,表明土壤微
生物数量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土壤酶活性的强度 。磷
酸酶活性与各土壤微生物的相关性显著高于其他
酶。
表 3 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的相关性分析
Table 3 Re lationships among the activity of soil enzyme and so il micro org anism
相关因子
Correlation factors
细菌
Bacteria
真菌
Fungi
放线菌
Act inomyces
固氮菌
Nitrogen germ
纤维素分解菌
Fibrous disaggrega-t ire
bacterium
蔗糖酶
S aA
0.46 0.65* 0.49 0.61* 0.48
过氧化氢酶
CAT
0.09 0.44 -0.06 0.39 0.06
纤维素酶
Cellu lose
0.48 0.77** 0.72** 0.64* 0.55
脲酶
UrA
0.54 0.84** 0.61* 0.73** 0.54
磷酸酶
Ph osphatase
0.68* 0.71** 0.73** 0.69** 0.69**
淀粉酶
Am ylase
0.55* 0.19 0.53 0.32 0.56*
  注:*表示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 < 0.05), **表示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 < 0.01)。
Note:*indicates th e di fference at the level of 0.05 and **indicates the signifi can t dif feren ce at the level of 0.01.
3 结论与讨论
(1)各生草处理的不同土层中土壤微生物的分
布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迅速减少 ,这是由于根系活动
对微生物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而随着土层深度的增
加其影响效果逐渐减小;同时 ,不同生草处理均使土
壤微生物总量明显增加。土壤微生物总量的平均数
在 4种处理中表现为白三叶草>高羊茅 >紫花苜
蓿>清耕;各处理中均以细菌数量占绝对优势 ,真菌
和纤维素分解菌最少;除放线菌外 ,3种生草处理的
其他土壤微生物数量均高于清耕。行间播种白三叶
草和紫花苜蓿改善了土壤中固氮菌的生长条件 ,使
固氮菌数量明显高于高羊茅处理 ,其中以行间播种
白三叶草的表现尤为突出 ,这与张成娥等[ 21] 报道的
不同土壤管理方式对土壤中细菌 、真菌 、放线菌影响
的结果一致 。
(2)不同土层土壤酶活性的变化 ,除白三叶草处
理中蔗糖酶与紫花苜蓿处理中淀粉酶外 ,其他酶均
随各处理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 ,该结果与前人在
不同果园中的研究结果一致[ 21-22] 。
10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 35 卷
(3)4个处理间土壤酶活性的差异可能是由于
不同处理使土壤性质和肥力水平发生不同变化所
致。行间播种紫花苜蓿使土壤的脲酶 、磷酸酶 、纤维
素酶活性明显高于其他处理 ,而过氧化氢酶在各处
理中变化不大 。因此 ,葡萄园行间播种紫花苜蓿是
增强土壤酶活性 、提高土壤肥力状况较好的土壤种
植模式 ,能为葡萄生长创造适宜环境 ,促进葡萄根系
和树体的生长发育。
(4)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存在一定的相关
性。其中蔗糖酶与真菌 、固氮菌呈显著正相关;纤维
素酶与真菌 、放线菌 、固氮菌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
关;过氧化氢酶与土壤微生物未表现出相关性;脲酶
与真菌 、固氮菌 、放线菌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磷
酸酶与真菌 、放线菌 、固氮菌 、纤维素分解菌呈极显
著正相关 ,与细菌呈显著正相关;淀粉酶与细菌 、纤
维素分解菌呈显著正相关 。
[参考文献]
[ 1]  黄昌勇.土壤学[ 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00:192-194.
[ 2]  张大鹏 ,姜红英 ,陈星黎 ,等.葡萄不同栽培方式的叶幕微气候 、
光合作用和水分生理效应[ J] .园艺学报 , 1994 , 21(2):105-
110.
[ 3]  李发林 ,刘长全 ,傅金辉.土壤管理模式对幼龄果园根际土壤养
分和酶活性影响初探[ J] .福建农业学报 , 2002 , 17(2):112-
115.
[ 4]  刘 殊 ,廖镜思 ,陈清西 ,等.果园生草对龙眼园微生态气候和
光合作用的影响[ J]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 1996 , 25(1):24-28.
[ 5]  李怀有.高原沟壑区果园土壤管理制度试验研究[ J] .干旱地区
农业研究 , 2001 , 19(4):32-37.
[ 6]  徐明岗 ,文石林 ,高菊生.红壤丘陵区不同种草模式的水土保持
效果与生态环境效应[ J] .水土保持学报 , 2001 , 15(1):77-80.
[ 7]  S toi tchev S , Kresteva K Z.Features of phy toclimate and g rape-
vine yield in dif feren t condi tion s of surface soil man age
m ent[ J] .S eizieme Conference du Columa , 1996 , 3:1187-1193.
[ 8]  Desotes A , Moncomble D , Valent in G , et al.C om pari son of sev-
eral local soil management techniques implemented in ch am-
pagne viney ards[ J] .Seizieme Conference du Columa , 1996 , 3:
1161-1169.
[ 9]  姚丽贤 ,周修冲 ,李国良 ,等.香蕉园土壤养分肥力时空变化研
究[ J] .土壤通讯 , 2006 , 37(2):226-230.
[ 10]  刘建新.苹果与小麦间作对土壤养分状况及生物活性的影
响[ J] .土壤肥料 , 2004(1):34-36.
[ 11]  徐 雄 ,张 健 ,廖尔华.四种土壤管理方式对李园土壤微生
物和土壤酶的影响[ J] .土壤通报 , 2006 , 37(5):901-905.
[ 12]  陈耕云 ,叶家颖.罗伯逊脐橙果园土壤脲酶活性研究[ J] .广西
园艺 , 2003(6):2-4.
[ 13]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微生物室.土壤微生物研究
法[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85:237-250.
[ 14]  关松荫.土壤酶及其研究法[ M] .北京:农业出版社 , 1986.
[ 15]  沙 涛 ,程立忠 ,王国华 ,等.秸秆还田对植烟土壤中微生物结
构和数量的影响[ J] .中国烟草科学 , 2000(3):40-42.
[ 16]  贾志红 ,杨珍平 ,张永清 ,等.麦田土壤微生物三大类群数量的
研究[ J] .麦类作物学报 , 2004 , 24(3):54-56.
[ 17]  Petersen S O , Frohne P S , Kennedy A C.Dynamics of a mi-
crobial communi ty under spring w heat [ J] .S oi l Soc Am J ,
2002 , 66:826-833.
[ 18]  张为政.作物茬口对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的影响[ J] .土壤肥
料 , 1993(5):12-14.
[ 19]  郑郁善 ,黄宝龙.福建含笑杉木混交林生物量和土壤肥力的研
究[ 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 1998 , 22(2):49-52.
[ 20]  逄焕成 ,严慧峻 ,刘继芳 ,等.土壤有机氯污染的生物修复和土
壤酶活性的关系[ J] .土壤肥料 , 2002(1):30-33.
[ 21]  张成娥 ,杜社妮 ,白岗栓 ,等.黄土塬区果园套种对土壤微生物
及酶活性的影响[ J] .土壤与环境 , 2001 , 10(2):121-123.
[ 22]  王成秋 ,王树良 ,杨剑虹 ,等.紫色土柑橘园土壤酶活性及其影
响因素研究[ J] .中国南方果树 , 1999 , 28(5):7-10.
103第 6 期 龙 妍等:生草葡萄园土壤微生物分布及土壤酶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