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汉江流域黄姜产业开发中的环境问题及对策
刘亚平
(十堰市环境保护局 , 十堰 442000)
摘 要:从汉江流域中上游特殊环境功能区位出发 ,分析了黄姜产业开发现状及由此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并运用生态学原理对污染
综合防治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汉江流域 ; 黄姜产业开发 ; 环境问题 ; 对策
中图分类号: X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6504( 2002)增 -0038-02
作者简介:刘亚平 ( 1960-) ,男 ,工程师 ,从事环境管理工作。
黄姜是一种学名叫盾叶薯蓣 ,根状茎形似生姜 ,断面
肉质呈桔黄色的块根植物。 汉江流域的秦巴山脉至武汉
山丘陵地带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成为高含皂甙野生
黄姜生长的理想区域。 黄姜主要用于开发生产医药系列
产品 ,特别是以初级产品皂素为原料开发的 300多种甾
体激素类药物和食品添加剂具有巨大的消费空间和广阔
的国内外市场。其中皂素国内年需求量在 1500~ 2000t,
国际年需求量在 3000~ 3500t ,而我国实际年产量为 600
~ 800t ,国际年产量为 2400~ 2800t [1 ]。
1 汉江流域黄姜产业开发现状
据调查 ,自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汉江流域中上游
鄂、豫、陕、渝毗邻地区特别是鄂西北及陕南各地均把
野生与家生黄姜作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 ,在政策激
励、资金投入、配套服务上全力支持 ,促进了黄姜产业
的发展 ,已形成年产初级产品—皂素 1300多 t的黄姜
资源存量 ,成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热点和区域经济
增长的高点。 在种植环节 ,以湖北省郧西县为例 , 2001
年全县黄姜基地面积达 826. 7hm2 ,占耕地面积的
23% ,全县 100%的乡镇、 86%的村、 78%的人口参与
种植 ,鲜姜产量 7万余 t ,鲜姜销售收入达 1. 4亿元 ,农
民人均种姜收入占人平纯收入的三分之一 ,于 2000年
4月被国家农业部授予“中国黄姜之乡”。在开发环节 ,
黄姜加工处整个产业链条的龙头地位 ,汉江流域中上
游近几年新建的黄姜加工企业设计皂素生产能力超过
1000t,其中 5家已形成年产皂素 100t的生产能力 ,还
有 70多家企业提供生产皂素的原料—水解物 ,并在延
长黄姜—皂素—激素药—食品添加剂产业链 ,提高加
工增值效益上有新的进展。
2 黄姜产业开发中的主要环境问题
由于皂素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一路看好 ,黄姜产业
系列开发潜力大 ,尤其是黄姜具有耐旱能力强、适应性
广、加工增值多、生产效益高等特点 ,为汉江流域中上
游地区人民所接受 ,但在黄姜产业开发中也存在一些
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 [2 ]。
2. 1 生态保护亟待加强
汉江流域中上游独特的地理位置 ,相对脆弱的生
态环境 ,加上即将上马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水源区
生态环境保护的高标准要求 ,环境容量相对有限 ,如果
在黄姜产业开发中特别是在种植环节品种单一 ,缺乏
科学种植、规范管理、甚至贪图眼前利益 ,毁林开荒种
植黄姜 ,势必造成水土流失加剧 ,危及生态安全。
2. 2 盲目无序竞争生产能力低下
盲目无序竞争主要表现在种植和加工两个环节。
其一 ,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发展无序 ,一哄而上 ,品种未
选择适应性 ,或者采挖周期不当 ,造成皂甙含量低下 ,
资源配置不当形成浪费 ,甚至诱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其
二 ,有的地方政府急功近利 ,迎合部分开发商求富心切
的心理 ,不顾客观条件 ,盲目发展黄姜加工企业 ,有的
甚至忽视国家环保等法律法规 ,违背经济规律和工艺
要求 ,影响皂甙提取率 ,形成生产能力低下。
2. 3 污染负荷较重综合治理刻不容缓
黄姜产业开发中的污染源主要是初级加工进程中
的“三废”排放。 以年产皂素 150t的企业为例 ,排放废
气 35万 m3 /a,废水 15. 3万 t /a,固体废弃物 2000t /a,
其中废水中主要污染因子的浓度及排放情况见表 1。
表 1 污染因子、浓度、排放情况表 ( mg /L )
污染因子 BOD5 COD 色度 p H
浓度 851 22140 3500 1
适用标准
( GB8978-1996)Ⅱ级 150 300 80 6~ 9
超标系数 4. 67 72. 8 47. 7 5
※色度、 pH值除外。
由表 1可知 ,黄姜在初级加工过程中导致的水环
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 ,主要污染因子均超过国家《污水
·38·
环境科学与技术 第 25卷 增刊 2002年 12月
综合排放标准》 ( GB8978-1996) II级标准的 4~ 70倍 ,
特别是汉江流域中上游地区的区位功能特殊 ,南水北
调中线工程实施在即 ,黄姜产业开发过程中的环境污
染问题直接关系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的环境质
量。因此 ,综合防治刻不容缓。
3 对策
( 1)组建汉江中上游地区黄姜产业开发联合协会
及环境污染防治协调机构 ,根据资源条件和经济基础 ,
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 ,按照“整体、协调、循环、
再生”的生态学原理 ,统筹规划 ,科学指导 ,合理布局 ,
提高市场竞争力、资源利用率及污染综合防治能力。
( 2)运用市场经济规律 ,以生态良性循环为基础 ,
建立跨省、市、县的公司+ 基地+ 农户的黄姜产业群
体 ,构建汉江流域黄姜产业工业园区 ,形成资源共享、
生产共用、市场互补、联合开发的产业链条群优势 ,实
现黄姜资源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和最大化 [3 ]。
( 3)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以生态为基础 ,以科技
为先导 ,积极探索黄姜与其他农作物轮作间种防重茬
等合理种植模式 ,建设黄姜 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
理规范 )规范化种植基地 ,提高皂甙含量 ;组织高效低
毒、低残留及生物农药和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的研究 ;
禁止毁林种姜 ,减少水土流失 ,保护生态环境 ,使黄姜
形成以生态工程和信息工程为代表的低能耗、低污染、
高增值、高科技的高新产业 ,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
优势。
( 4)在加工环节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变废为宝。鉴
于黄姜产业初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属于高温、高浓度、
高色度、高溶解性、易降解的有机废水的实际 ,废水处
理宜采用预处理→厌氧处理→好氧处理→深度处理的
环保节能型工艺技术路线 ,达标废水回用 ,减少新鲜用
水量 ;厌氧污泥脱水后可生产优质肥料 ,好氧污泥返回
厌氧发酵后可增加沼气产量 ,再辅之于除色工段能有
效降低色度 ,无二次污染 ;生产工艺废气较少 ,燃料燃
烧废气用消烟除尘等传统方法可以解决 ;工业固体废
弃物主要是黄姜提取皂素后的残渣 ,可以采用无害化
处理和科学配方 ,生产黄姜有机肥料返回到种植基地
的循环经济模式 ,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 [4 ]。
( 5)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 ,严格执行建设项
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 ,实行污染物排放总
量控制 ,开创汉江流域中上游地区生产发展、生活富
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使之真正成为保护南水
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水质的生态屏障。
[参考文献 ]
[ 1] 无幻子 .解毒黄姜 [ N ].十堰日报 , 2002-04-06.
[ 2] 郑文成 .郧西黄姜发展趋势研究 [ N ].十堰通讯 , 2002-06.
[ 3] 陈坚 .环境生物技术 [ 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1999.
[ 4] 王黎 .资源可持续性利用技术 [ M ].沈阳:东北大学出
版社 , 1999.
(收稿日期: 2002-07-22)
The Environment Problem and Countermeasure for Yellow Ginger Indus try Devel-
oped in Hanjiang River Valley
LIU Ya-ping
( Shiy an Municipal Env ironment Pro tection Bureau, Shiyan 442000)
Abstract: Fr om the point o f v iew of special envir onment function zone in mid and upper reach es of Hanjiang River v alley, the exist-
ing sta tus to develop yellow ginger industry and majo r env ironm ent problem gener ated w as ana ly zed, the countermea sur es w ere al-
so raised to cont rol pollution by using eco log ic principle.
Key words: Hanjiang River v alley; development of y ellow ginger industr y; env ironment problem; countermeasur e
·39·
汉江流域黄姜产业开发中的环境问题及对策 刘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