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湖北麦冬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



全 文 :损伤严重(+++级)。
表 2 预先给予肝龙浸膏对 CCl4所致小鼠 SGPT及其
肝脏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x±s)




小鼠

SGPT
/U· 100mol-1
不同程度肝损伤的标本数
 +  ++  +++ 
1 CCl4对照 10 421±18 0 0 10
2 GL(ip)200 mg· kg-1 10 396±36 0 5 5
3 GL(ig)200 mg· kg-1 10  368±63* 0 3 7
  *P<0.05;ip:腹腔注射给药;ig:灌胃给药
3.2.2  GL对 CCl4肝损害小鼠的治疗作用 由表 3可见 ,肝龙可
使受损肝组织恢复加速。腹腔注射肝龙组 SGPT降低显著 , 有统
计学意义。肝脏病变程度 , 对照组 10只均为(+++)级 , 而肝
龙腹腔注射和灌胃组分别有 3只和 2只小鼠肝脏损伤程度较轻
(++级)。
表 3 肝龙浸膏对 CCl4肝损害的治疗作用及其肝脏
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x±s)




小鼠

SGPT
/U· 100mol-1
不同程度肝损伤的标本数 +  ++  +++ 
1 CCl4对照 10 275±61 0 0 10
2 GL(ip)200 mg· kg-1 10  132±79* 0 3 7
3 GL(ig)200 mg· kg-1 10 272±68 0 2 8
  *P<0.05;ip:腹腔注射给药;ig:灌胃给药
4 讨论
治疗肝炎的药物主要是通过杀灭病毒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
抗坏死 、抗脂肪变性 、抗炎 、促再生 、抗纤维化等机制发挥疗效。
CCl4所致肝损伤是其被还原而产生氧自由基 , 后者与膜脂质和
膜蛋白共价结合引起肝细胞坏死 [ 5] 。本实验证实肝龙有一定的
抗坏死作用 , 能降低由 CCl4所致的小鼠高 SGPT值 , 病理形态观
察时还发现给予肝龙的某些小鼠受损肝脏有明显再生加快现象。
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与人乙型肝炎病毒同属嗜肝病毒科 ,其
病毒复制及致病性十分相似。以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评价抗乙
肝病毒药物是一种较为有效而简便的方法 ,己被作为筛选抗乙肝
病毒新药必做的药效学方法。肝龙胶囊口服对鸭乙型肝炎病毒
感染鸭血清 DHBV-DNA抑制作用研究的 3批实验结果显示:肝
龙 0.5, 1.5和 3.0g· kg-1· d-1组对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鸭血清
DHBV-DNA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尤以第 III组(3.0 g· kg-1 ·
d-1)效果最好 ,与阳性药 PFA和 ACV接近。 以上实验结果表明 ,
肝龙对实验性鸭乙型肝炎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初步临床试验也得
到类似结果 [ 2] 。
美洲大蠊属于有翅亚纲外生翅类蜚蠊目 ,俗称蟑螂。其生活
环境肮脏 , 能携带并传播 50多种致病菌 , 自身却不罹病。研究表
明 , 与许多其他昆虫一样 , 蟑螂在长期的生存进化中形成了其独
特 、有效的防御机能和适应能力 , 在外界物质的诱导下 ,能迅速产
生抑杀多种细菌 、真菌 、病毒及原虫 , 甚至癌细胞的物质 [ 6, 7] 。 肝
龙胶囊就是利用现代工艺从美洲大蠊中提取的一组有效成分。
从目前国内批准用于治疗乙型肝炎的中药品种上看 ,其中绝大部
分来源于植物 ,而动物来源的极少 [ 1] 。肝龙胶囊疗效较好 、毒副
作用很小是其特点。
参考文献:
[ 1 ]  肖小河 , 赵艳玲 ,袁海龙 , 等.21世纪抗肝炎中药研究开发的机遇
与挑战 [ J] .中国中药杂志 , 2001, 26(10):662.
[ 2 ]  谢荣慧 ,刘云华 ,赵玉蓉.肝龙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分析
[ 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 2003, 13(6):366.
[ 3 ]  陈渊卿 ,顾建人 ,蒋惠秋 , 等.斑点杂交实验直接检测血清中乙型
肝炎病毒 DNA.中华传染病学杂志 [ J] .1983, 1(2):63.
[ 4 ]  上海市医学化验所.临床生化检验 ,上册[ 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
社 , 1982:332.
[ 5 ]  沈 杰.几种常见肝毒剂致肝损伤机制的研究现况 [ J] .生理科学
进展 , 1990, (1):70.
[ 6 ]  Motoyukis, HiromasaI, TamonyY, etal.Inductionofantibacterialac-
tivityinthehaemolymphofthesilkworm, Bombyxmori, byinjectionof
formalin-treatedEscherichiacoliK-12intheanteriorandposterior
bodypartofligatedlarvae[ J] .CompBiochemPhysiol, 1992, 101(1 /
2):173.
[ 7 ]  蓝江林 ,吴珍泉.美洲大蠊抗菌物质的诱导与提取 [ J].福建农林
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33(1):30.
资源开发
收稿日期:2005-08-10; 修订日期:2006-03-15
基金项目:湖北麦冬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与示范基地建设资助项目(鄂科
发社字 No.【2001】219号)
作者简介:何家涛(1965-),男(汉族),湖北宜城人 ,现任襄樊职业技术学
院副教授 , 在读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药用植物生物技术教学 、研究与应
用技术推广工作.
湖北麦冬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
何家涛 , 赵劲松 , 瞿宏杰 , 别运清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襄樊 441021)
摘要:对湖北麦冬规范化种植过程中的选地 、整地 、选苗 、种苗处理 、栽种 、肥水管理 、病虫防治等技术环节进行研究 , 并
制定了湖北麦冬规范化种植技术操作规程 ,为湖北麦冬生产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湖北麦冬; 规范化种植技术
中图分类号:S5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805(2006)08-1371-02
  湖北麦冬 Liropespicata(Thunb.)Lour.var.proaliferaY.T.Ma
属百合科山麦冬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 为 《中国药典》(1995年版)
新增品种山麦冬的源植物 , 其块根与麦冬 Ophiopogonjaponicus
(L.f.)ker-Gawl块根有相似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 , 具有养阴生
津 、润肺清心 、除烦安躁等功能 [ 1 , 2] 。湖北襄樊市为湖北麦冬的
主产地 , 已有 40多年的栽培历史 , 常年种植面积在 3 000 ha, 年
产量已占全国麦冬产量 50%以上 ,为我国麦冬三大主产区之一。
为规范湖北麦冬生产 ,保证其药材质量 , 2001年湖北省地道
药材《湖北麦冬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与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正式
启动 , 在总结传统种植经验基础上 , 我们对湖北麦冬规范化种植
中的技术环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1 湖北麦冬主产地自然条件与生态环境
1.1 湖北麦冬主产地自然条件
1.1.1 湖北麦冬主产地气候条件 湖北麦冬主产地湖北襄樊市
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 冬寒夏暑 , 冬干夏雨 , 雨热同
季 , 年平均气温一般在 15 ~ 16℃, 无霜期为 228 ~ 249 d, 热量资源
丰富 , 具有较明显的过渡性 , 兼备了南北气候特点。年降水量
·1371·
LISHIZHENMEDICINEANDMATERIAMEDICARESEARCH 2006VOL.17NO.8 时珍国医国药 2006年第 17卷第 8期
820 ~ 1 100 mm,其中夏季占 400 ~ 450 mm。太阳辐射丰富 ,年平
均总日照时数为 1 800 ~ 2 100 h。由于温度高 、降水集中 、光照强
的季节 , 正是湖北麦冬的旺盛生长季节 , 极有利于湖北麦冬生产
潜力的发挥。
1.1.2 湖北麦冬主产地土壤条件 湖北麦冬主产地土壤为河流
冲积物发育而成的潮砂土。一般潮土土层深厚 , 自然肥力高 ,有
机质 , 矿物质养分都较丰富 , 呈中性到微碱性 , pH在 7.0 ~ 8.0
之间。
1.2 湖北麦冬主产地生态环境 符合国家无公害食品产地环境
的规定 , 即大气符合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土壤符合土壤质量
二级标准;灌溉水符合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
2 湖北麦冬的形态特征与生育特性
2.1 湖北麦冬的形态特征 湖北麦冬为多年生草木植物。须根
系 , 上端有时可见皱缩横环纹 , 中部或近末端常膨大成矩圆形或
纺锤形肉质块根。 根状茎短 , 具地下走茎。 叶基生 , 禾叶状 , 长
20 ~ 45 cm, 宽 4 ~ 6 mm,顶端钝 , 具 5条脉 , 中脉明显突出 , 边缘
具细锯齿。花期 6 ~ 8月 , 花淡紫色或淡蓝紫色 , 花葶直立 , 通常
长于或近等长于叶 , 长 20 ~ 50 cm, 总状花序顶生 , 长 5 ~ 12 cm,
具多数花 , 通常每 3 ~ 5朵簇生于苞叶腋 , 苞片小 ,长披针形 ,花梗
长 1 ~ 3mm, 花被 6, 排成二轮 ,雄蕊 6,花丝长约 2 mm, 花药狭矩
圆形 , 黄色 ,子房上位 , 中轴胎座 3室 , 每室胚珠 2枚 , 花柱长约 2
mm, 柱状 ,柱头不明显。在花的后期 , 苞片腋处发生叶丛或苗 ,不
形成种子。
2.2 湖北麦冬的生育特性 湖北麦冬性喜温暖气候且耐寒 ,喜较
湿润的环境 , 但忌水涝;喜肥 , 以土层深厚 、肥沃 、结构疏松和排水
良好的壤土为宜 , 性喜光且耐荫。
3 湖北麦冬规范化种植生产技术
3.1 选地 种植湖北麦冬应选择土层深厚 、肥沃 、结构疏松和排
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或壤土 , 忌粘重土 , 忌重茬连作 , 亦不宜与大
蒜 、葱 、韭菜等百合科作物轮作种植。
3.2 整地 湖北麦冬根系发达 , 种植湖北麦冬的田块应在施足底
肥基础上深耕细耙 , 做到田平土碎 、上虚下实 、保墒保肥。
3.3 选苗 选苗是湖北麦冬高产的重要环节之一。于立春前后 ,
在起挖的麦冬中选择无病虫 、叶色翠绿 、茎粗壮的麦冬苗 ,剪短须
根和叶片 , 苗根长 4 ~ 5 cm, 叶长 8 ~ 10 cm, 然后分成单株。分苗
时应保护好新生芽 , 尤其是 “跑马根”, 是形成大块根和早发块根
的关键 [ 3] 。选好的苗若不能及时栽种 , 应进行假植。
3.4 栽种 不同的栽种期试验结果表明:湖北麦冬栽种时间以 3
月中下旬为佳。其分枝数 、块根数 、根系活力等显著高于其它栽
种期 [ 4] 。栽种前将选好的种苗用 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 500 ~
800倍浸苗 3 ~ 5 min, 作消毒处理 , 以杀灭种苗上越冬的黑斑病
病菌等。栽种时每穴栽 3 ~ 4单株 ,株行距 20 cm×22 cm,栽植深
度 3 ~ 4cm,栽后踏实 , 浇足蹲根水。
3.5 施肥 湖北麦冬喜肥 , 下足基肥是高产稳产的关键。施肥以
有机肥为主 , 氮 、磷 、钾肥配比施用 , 可增加麦冬产量构成因素中
每丛块根数和块根粒重 [ 4] , 以提高产量。
3.5.1 底肥 整地时均匀撒施有机肥 , 再进行翻耕。 用量:
60 000 ~ 75 000 kg/ha, 有机肥必须充分腐熟 , 且未经污染。
3.5.2 发根肥 湖北麦冬栽后 10 ~ 15 d开始返青 , 一个月后始
发根 , 此时施肥可加快生长 , 提早分蘖 , 促早发根 、多发根 [ 5] 。用
量:尿素 150 ~ 300 kg/ha, 过磷酸钙 300 ~ 450 kg/ha, 硫酸钾 300
~ 450kg/ha。在麦冬根际附近穴施或沟施 , 施肥后应覆土 , 以避
免肥料流失。
3.5.3 块根膨大肥 于 8月下旬 、10月中 、下旬分别施尿素 150
kg/ha,过磷酸钙 75 kg/ha,硫酸钾 150 kg/ha, 追肥仍应在麦冬根
际附近穴施或沟施 , 施肥后覆土。 11月至元月中旬叶面喷施 2 ~
3次 0.1% ~ 0.2%尿素与磷酸二氢钾混合液 [ 6] ,增产效果明显。
3.6 灌溉 湖北麦冬性喜较湿润的土壤环境 , 其生长期需水较
多 , 因此 , 在生育期应加强水分管理 , 保证水分供应 , 以促进其早
发根 、多发根。
3.7 中耕锄草 湖北麦冬发根后 , 5 ~ 8月天气暖热 , 雨水较多 ,
杂草生长旺盛 ,应选晴天及时清除杂草 , 以达到防止土壤板结 、保
墒及消除杂草与麦冬苗争光 、争水 、争肥的目的。
3.8 及时摘除花枝 湖北麦冬花开期 6 ~ 8月 , 应及时摘掉新生
花枝 , 减少生殖生长对养分的消耗 ,对增加单株叶片数 、分枝数 ,
促进麦冬块根生长 , 提高块根产量效果明显 , 增幅达 5%
~ 10%[ 4] 。
3.9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于 8 ~ 10月期间 , 喷施新型植物
生长调节剂科资 891两次或多效唑 1次。用量:科资 891:300
ml/ha或 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600 g/ha, 施用浓度 0.1%, 可
抑制地上部分旺长 ,促进麦冬块根生长。
4 病虫防治
4.1 主要病虫害种类 湖北麦冬主要病害为黑斑病 , 主要虫害有
韭菜迟晴蕈蚊 、葱蝇 、蛴螬等。
4.2 防治方法 坚持 “农业防治为主 , 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
控制原则。
4.2.1 合理轮作 结合湖北麦冬产地生产实际 ,采用湖北麦冬与
禾谷类 、豆类等作物轮作 ,而不宜与葱、蒜类等百合科作物轮作。
4.2.2 坚持农家肥腐熟后施用 使用农家有机肥必须充分腐熟 ,
泼浇施用液态类粪肥应顺麦冬行沟施 , 并在施肥后覆土 , 以减少
葱蝇 、蛴螬的发生与危害。
4.2.3 选用健壮种苗 严格把握选苗环节 , 选用叶色翠绿不带
病斑的健壮种苗 ,栽植前用 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 500 ~ 800倍
液浸苗 3 ~ 5 min,作消毒处理 , 以杀灭种苗上越冬病菌 , 预防病害
发生。
4.2.4 适时用药 对于湖北麦冬黑斑病 ,注意控制发病中心 , 并
喷施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 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 000倍液 , 7 ~ 10 d/次 , 连续 3 ~ 5次;对于韭菜迟晴蕈蚊 、葱蝇 ,
其幼虫危害盛期在 5月上旬 , 当发现麦冬叶尖开始发黄并逐渐向
地面倒伏时 ,立即用 80%辛硫酸乳油 1 000倍液灌根 ,防治效果
好。对于蛴螬 , 其危害盛期为夏末秋初 , 可用炒香的麦麸 5 kg, 加
敌百虫 50g,再加适量水 , 配成毒饵诱杀等措施防治。
5 采收
湖北麦冬块根采收在种植后第 2年的 2 ~ 3月进行 , 过早过
迟均会影响其产量和品质。 选天晴采挖 , 人工采挖麦冬块根 , 用
两齿锄头从栽培地一端开挖 ,深约 50 cm左右 ,挖起整蔸麦冬 , 去
掉土垡 ,手摘或用细齿耙刮掉须根上块根 , 装入竹筐中用水洗净 ,
然后摊晒 ,干燥后包装贮藏。
参考文献:
[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 [ S] .广州:广东科技
出版社 , 1995:19.
[ 2 ]  余伯阳 , 徐国钧.中药麦冬的资源利用 [ J] .中草药 , 1995, 26
(4):205.
[ 3 ]  何家涛 ,赵劲松 ,别运清.湖北麦冬高产栽培技术 [ J].农村经济与
科技 , 2002, 13(8):14.
[ 4 ]  赵劲松 ,贾文恺 ,何家涛 ,等 ,湖北麦冬产量与产量相关性状关系的
研究 [ J] .时珍国医国药, 2005, 16(4):353.
[ 5 ]  瞿宏杰 ,赵劲松 ,别运清 ,等.移栽期与摘花梗对湖北麦冬生长发育
的影响 [ J] .中药材 , 2004, 27(9):629.
[ 6 ]  赵劲松 ,瞿宏杰 ,贾文恺 ,等.湖北麦冬高产施肥模型的研究 [ J] .湖
北农业科学 , 2004, (4):94.
·1372·
时珍国医国药 2006年第 17卷第 8期 LISHIZHENMEDICINEANDMATERIAMEDICARESEARCH2006VOL.17NO.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