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湖北麦冬栽培技术研究



全 文 :●资源开发●
湖北麦冬栽培技术研究
李家生 杨官发
湖北省襄樊市药品检验所  441021
提要 湖北襄樊市是目前国内湖北麦冬主要产区 ,也是全国 3大麦冬支柱产区之一。 经长期实验研究 ,湖北麦冬适应性
广 ,生命力强 ,生长期短 ( 360d) , 666. 6m2产干品高达 500kg等特点。 本文介绍了生物学特征及栽培加工技术 ,具有较高的经济
效益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 湖北麦冬 ; 栽培 ; 研究
  湖北麦冬 Liriope spica ta ( Thunb. ) Lour. va r. pro lifera Y.
T. Ma为百合科植物多年生草本 ,以干燥块根入药。能养阴生津、
润肺清心。 用于肺燥干咳 ,虚劳咳嗽 ,津伤口渴 ,心烦失眠 ,肠燥便
秘等症状。襄樊市为目前全国湖北麦冬的主产区 ,区域内大面积栽
培已有 30多年历史。 经多年栽培试验 ,湖北麦冬生长周期为
360d, 666. 6m2产干品可达 500kg ,已正式收入《中国药典》 1995年
版。 为扩大药源 ,满足市场用药需求 ,现将湖北麦冬栽培技术研究
报道如下。
1 生物学特征
湖北麦冬为多年生草本 ,须根较多 ,直径 1~ 2. 5mm,上端有
时可见皱缩横环纹 ,中部或末端膨大成长椭圆形或纺锤形的肉质
块根。根状茎短 ,木质 ,具地下走茎。叶基丛生 ,禾叶状 ,顶端钝 ,通
常长 12~ 40cm ,宽 3~ 7mm,两面光滑无毛 ,绿色 ,具 5~ 13条脉 ,
中脉明显突出。 6~ 8月开花 ,盛开时 ,花被片展平 ,淡紫色或淡蓝
紫色 ,花葶直立 ,通常短于或等于叶 ,少数略长于叶 ,长 21~ 38cm,
总状花序顶生 ,长 5~ 12cm,具多数花 ,通常每 3~ 5朵簇生于苞叶
腋。 苞片长披针形 ,基部有膜状鞘。 花梗长 1~ 3mm,花被 6,排列
成 2轮 ,外轮长 3~ 4mm,内轮长 3. 5~ 4mm,距圆形、披针形或卵
圆形 ,顶端圆 ;雄蕊 6,花丝长约 2mm,花药狭距形 ,黄色 ,与花丝几
乎等长 ;子房上位 ,中轴胎坐 , 3室 ,每室胚珠 2枚 ,花柱高约 2mm ,
稍弯 ,圆柱形。在花的后期或花脱落后 ,苞的叶腋发生小叶丛或苗。
花葶最后枯死 ,不形成果实。
1. 1 环境和气候:襄樊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 ,地处桐柏山、大洪山
和武当山之间 ,汉水中游平原 ,海拔 65~ 67m ,属北亚热带季风气
候。冬夏长 (分别为 120d和 115d)而春秋短 (各为 65d)。春季气温
升降剧烈 ,多大风 ;夏季炎热 , 7~ 8月多大雨和暴雨 ;秋季天高气
爽 ; 冬季寒冷少雨。 年平均气温为 15. 8℃ ,夏季气温 ( 7月 )平均
27. 97℃ ,冬季气温 ( 1月 )平均 2. 6℃。全年无霜期为 226. 5d,一般
初霜期为 11月中旬。 年平均降雨量 878. 4mm ,春季占 28% ,夏季
占 43% ,秋季占 22% ,冬季占 7%。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1939. 4h。年
平均相对温度 76%。
1. 2 土壤条件:湖北麦冬对土壤要求不严 ,沙质土、油沙土、肥沃
疏松的黄土地等均可栽培生长。其适应性广 ,生命力强。如果土壤
肥沃疏松 ,渗水性好则生长更旺盛 ,块根多而肥大。
1. 3 栽培时间:每年 3~ 4月。植株栽培 20d后开始发新芽 , 5~ 6
月发株 ,进入生长旺盛期。 花期为 6~ 8月 ;块根膨大期为 8~ 10
月 ;生长周期为 360d。
2 栽培技术
2. 1 繁殖方法: 湖北麦冬常用植株繁殖 ,简便易行 ,成活率高。 其
方法:将挖起来的大量湖北麦冬植株摘去块根后 ,对较大的植株进
行分株。 分株时 ,应选择无枯萎 、无病虫害的壮苗用手或用剪子剪
开 ,分成小株。 每株植株上均保留 5cm左右的须根 ,其余除掉 ,即
可栽培。同时 ,将供栽培的植株存放在室内阴凉处 ,以防干燥 ,应在
5d内栽培完毕。
2. 2 整地移栽:
2. 2. 1 平整土地: 为使土壤有足够的底肥 ,整地前 , 666. 6m2地施
农家肥 5m3和复合肥 100kg。然后将土地全部深翻 1次 ,使肥料均
匀分布于土壤中 ,尽量把土壤平整得细腻一些为宜 , 1wk后即可栽
培。 应注意每年栽培的土地尽量不要重茬。
2. 2. 2 栽培要点: 栽培是湖北麦冬重要的环节 ,栽培的好坏直接
关系到植株的成活率和收获。栽得过密 ,生长旺盛期时植株的发育
受到阻碍 ,还会形成绣团现象 ,影响块根的生长发育。栽得过稀 ,一
是浪费土地 ,二是减少产量。其栽培要点为: 在平整好的土地上 ,从
地边一端开始 ,用锄头开 15cm的沟至另一端 ,把整理好的植株按
株距和行距 22× 22cm排放到沟的一侧 ,每窝排放 3~ 4小株为
宜 ,开第 2行沟时 ,将开沟的土壤把第 1行的植株进行复盖 ,盖至
须根以上 2cm处即可 ,压紧土壤 ,上复松土盖平 ,以下依次类推。
注意 ,应选在雨前栽培或雨后土壤不粘时开始栽培 ,不需浇水即可
达到 100% 的成活率。
2. 3 田间管理:
2. 3. 1 除草松土: 5~ 6月份 ,植株已开始迅速生长 ,应保持土壤
疏松无杂草。用锄头疏松表面土壤 ,深约 5cm左右 ,除去杂草。开
花后期再疏松土壤和除草 1次 ,以促进块根的生长。 总之 ,应保持
无杂草。
2. 3. 2 施肥: 湖北麦冬喜肥 ,下足基肥是高产稳产的关键。肥料以
厩肥、复合肥为主。除平整土地施足基肥外 ,在花初开时 ,选择下雨
前再施 1次基肥 ,每 666. 6m2撒腐熟土杂肥 5m3 ,追肥结合除草进
行效果更好。进入盛花期 ,用江西农业大学化工厂产的“多效唑”新
型植物生长调节剂 ,每 666. 6m2用量 50g兑水 50kg ,并配入“磷酸
二氢钾” ,每 666. 6m2用量 0. 15~ 0. 25kg ,每 kg加水 50kg进行喷
施。
2. 4 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危害湖北麦冬的主要虫害蛴螬 ,是金龟
子幼虫的总称。危害严重期为夏末秋初 ,大多深入土壤中吃掉较嫩
的块根。 防治方法 :一是用炒香的麦麸 5kg加敌百虫 50g ,再加适
量水 ,配成毒饵撒在行间诱杀。 二是选择下雨前夕用“呋喃丹”配
“尿素” ,每 666. 6m2分别用 5、 10kg均匀撒在土壤表面 ,有触杀和
175
SHIZHEN JOU RNAL O F TRADITION AL CHINESE M EDICIN E RESEARCH 1998 VO L. 9 N O. 2 时珍国药研究 1998年第 9卷第 2期
胃杀作用 ,遇雨后渗入土壤可杀死虫卵及害虫。
2. 5 收获加工:
2. 5. 1 收获时间: 湖北麦冬生长周期为 1a。 采挖过早 ,折干率仅
有 35%。最佳收获时间为农历春分左右 ,选晴天采挖 ,折干率可高
达 50%。 666. 6m2产干品量可达 500kg。
2. 5. 2 采挖方法: 湖北麦冬块根生长较深 ,一般均达 15~ 50cm。
先从地的一端 ,紧靠麦冬秧开沟宽约 40cm ,深约 60cm,然后将下
面挖空 ,再把麦冬按株分别挖下来 ,去掉泥土 ,摘下块根。
2. 5. 3 加工方法: 用清水洗去泥土 ,放在阳光充足处 ,铺平暴晒六
成干时 ,堆积使其发汗 ,再铺开反复晒至干 ,除去须根。 遇阴雨天
时 ,可用炭火或远红外线烘干。 将块根薄薄地铺在铁丝网架上 ,温
度可控制在 120~ 160℃ ,不时翻动 ,直至干燥 ,即得成品。 用麻袋
装好后 ,贮藏于干燥通风处待出售和验收。
( 1997- 09- 03收稿 )
●国药制剂●
对汤剂煎煮法改革的设想
徐东宁
江苏省中医药研究所 ,南京  210028
  自从商代伊尹创制汤剂以来 ,已有 3000多年的历史。 3000多
年来 ,汤剂的煎煮承袭着小锅单剂的煎煮方式 ,即每天煎一帖药的
煎药方法。这种煎药方式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尚能满足中医临
床的需求 ,并由于汤剂具有吸收快、疗效好、能随证加减、因病施治
的特点而备受广大中医师的青睐 ,成为中医临床应用最多的一种
剂型。然而 ,随着生产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 ,古老的煎
药方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高速率的现代化生活 ,同时 ,又因为其中
存在着一些弊端 ,影响了汤剂的疗效 ,因而亟待进行改革。
就笔者所知 ,目前中医院的门诊病员绝大多数都是取药回家
自煎。而煎制中药既费时 ,又费力。除解表剂的煎制需时稍短外 ,一
般调理性药剂从浸泡到二煎药煎毕至少每天要花费 2h,滋补性的
药剂所需的时间更需成倍增加。除此而外 ,汤剂的煎煮还有许多特
殊的讲究。如煎药器皿宜用陶瓷容器而不能用金属容器 ,以避免药
材与金属离子发生化学反应 ;药材在煎煮前需先用冷水浸泡 ,先煎
及后下药均需分别另行浸泡 ,以保证有效成分浸出 ;煎药用水宜用
经过脱氯 ,去离子处理的自来水 ,以防水中的钙、镁等离子与药材
中的某些成分发生沉淀反应 ,及 HClO、 Fe3+ 、 H2O等与药材中的
某些成分起氧化作用 [1] ;头煎药的加水量约为药材总重量的 10~
13倍 ,二煎药的加水量约为原药材总重量的 4~ 6倍 [2] ;二煎加水
宜加开水 ,以防高温的药材表面与冷水接触 ,蛋白质凝固形成凝固
膜 ,影响有效成分的持续渗出 ;先煎与后下药最好先分别煎汁再与
其它群药混煎 ,以防影响有效成分的浸出及二煎时失去后下意
义 [3] ;文火、武火的掌握 ,等等。 结果 ,许多病家往往因为怕麻烦而
不能坚持服用汤剂治疗。 再加上药房配方时每味中药均只称出总
量 ,然后即根据目测分成若干堆 ,配成方 ,难以避免误差 [4]。使得汤
剂的疗效无法保证 ,中医中药的信誉下降。
因此 ,笔者设想 ,在门诊病员就诊后 ,或医师出诊后 ,汤剂由医
院负责煎制。中药房接到处方后 ,只需将该方所需的各味药材的总
量称出 ,不必再配分成数帖中药。交给受过专业技术训练的煎药人
员进行大锅多剂法煎制 ,即将一张处方上的多帖中药一锅煎煮。煎
药容器选用优质陶瓷煎药罐 ;热源选用电加热器 ;煎药用水、浸泡
时间、加水量等均严格按照规范要求 ,由电脑控制煎制温度及煮沸
时间。先煎及后下药分别煎汁再与其他群药同煎 ,根据处方的需要
量 ,将先煎药汁加入群药中共煎 ,或在其他群药将煎好时再加入后
下药汁煎沸 ;头煎煎毕即滤出 ,加入开水进行二煎煎制 ,二煎毕 ,滤
出后将两煎药液混匀 ,并进行一定的防腐处理。最后再根据处方要
求密闭包装成数瓶或数袋药液。 次日病家来院取回煎制好的汤剂
(或由院方派人送药上门 )置入冰箱冷藏 ,每天只需取出 1瓶或 1
袋药液 (相当于 1帖中药 )煮沸后即可服用。
如此改革的优点有:
1.迎合了现代生活频率加快 ,家务劳动社会化的需求 ,为中医
中药的现代化、规范化及走向世界提供了条件。
2.避免了中药房配方时可能出现的分配不均 ,疗效差异 ,减轻
了配方的工作量。
3.医院能够严格按照处方要求科学地计算加水量 , 并有条件
对自来水进行脱氯及去离子处理 ,还能对最终煎液进行有效成分
含量的监测 ,从而切实保证汤剂的质量和疗效。
4.医院又可将常用先煎药、后下药分别煎汁备用 ,根据处方的
需要量将先煎药汁加入群药中共煎 ,或在群药将煎好时再加入后
下药汁煎沸 ,以避免在先煎药与其他药混煎时 ,高温的药液使其他
药材表面蛋白质凝固 ,有碍渗出。 及未经浸泡的后下药投入高温
的 ,已成糊状的药液中同煎时 ,影响渗出。
5.从节能的角度出发 , 3帖、 5帖或 7帖中药一锅煎煮 ,即大锅
多剂法煎制 ,与 1 /d帖煎煮的小锅单剂法煎制相比、先煎药与后下
药的集中煎制与分次煎制相比 ,必将大大地减少社会总能源的消
耗。
6.从废物利用及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 ,药渣由医院统一处理 ,
既可将其中的纤维素充分利用 ,变废为宝 ,为饲料加工业、酿造业
及造纸工业等提供原料 [5] ,又可减少环境污染 ,造福社会。
以上是笔者对汤剂煎煮改革的初步设想 ,提出仅供广大同仁
参考 ,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促进汤剂改革。
参考文献
1 万国庆 .自来水用于中药制剂须经脱氯、去离子处理 .中药通报 , 1988,
13( 8)∶ 29
2 邬晓晨 .煎煮中药工艺的研究 .中医药信息 , 1996, 13( 6)∶ 27
3 徐东宁 .汤剂煎煮法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信息 , 1997, 8( 5)∶ 469
4 朱 荣 .影响中药汤剂疗效的几个因素 .时珍国药研究 , 1996, 7 ( 3)∶
169
5 候嵘峤 .以酶解法从中药及药渣中制备 β- 葡萄糖的研究 .沈阳药学院
学报 , 1994, 11( 4)∶ 289
( 1997- 10- 20收稿 )
176
时珍国药研究 1998年第 9卷第 2期 SHIZHEN JOU RNAL O F TRADITION AL CHINESE M EDICIN E RESEARCH 1998 VO L. 9 N O.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