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蔗草螟生活习性及防治方法 ’
温 州 市 农 科 所 蔺 草 课 题 组
蔗草螟学名 B ae tra l。 n。 e。 n。 (H ub e r n)
又名尖翅小卷蛾 , 是我市蔺草上主要害虫 。
该虫以幼虫蛀食草茎的髓部 , 使蔺草枯黄
或折断 , 从而影响了蔺草的长度 , 降低 了
产量和品质 。 19 9 0年以来 , 我市蔺草公司
为拓宽农产品出 口创汇途径 , 引进蔺草 ( 日
本称蔺草为蔗草 )新品种进行试种 , 其中有
一田块遭该虫为害 , 造成减产约七成左右 ,
为了有效地控制该虫为害 , 我们对其生活
史 、 生活习性及预测预报进行了初步探讨 ,
通过一年来室内饲养和 田间调查 , 初步摸
清了该虫的发生规律和预测预报方法 , 现
将有关资料整理如下 。
一 、 形态特征
白色 , 以后转青绿色 , 头部黑色 , 背线绿
色 。 老熟幼虫长 8一 1 3毫米 , 淡绿色 , 头部
褐色 , 前胸硬皮板 , 淡黄绿色 , 胸部黄白
色 , 各腹节均有四个褐色斑 , 第 1 、 2 、 5腹
形节紫红色 , 青线深绿色 , 气门上线黄绿
色 , 气门黑色圆形 , 臀板黄褐色 。 有两根
孤形尾毛 , 化蛹前体缩短 , 体节膨大微弯 ,
腹足及尾足收缩 , 当体色转淡红色时 , 开
始吐丝结茧 。
蛹 : 蛹长6一 10 毫米 , 初为淡绿色 , 后
转黄褐色 , 羽化前深褐色 。 触角中足均达
第三腹节 , 前翅和后足达第四腹节 , 第三
腹节紫红色 , 末端具有一对钩刺和三对细
刺 。
成虫 : 体长 5一 8 . 5毫米 , 翅展 l卜 19 毫
米 , 静止时呈长筒形 , 全体灰褐色 , 复眼
暗绿至黑色 , 触角灰褐色 , 念珠丝状 。 前
翅长方形末端突出 , 有黄褐色斑 6一 8个 , 中
部有一灰色阔带 , 后翅灰白色 , 缘毛灰色 ,
雌蛾体色略淡 , 前翅斑及胸部背板赤褐色 ,
腹末圆钝 。
卵 : 长 0 . 6 一 0 7毫米 , 宽 0 . 5 一 0 . 6毫米 ,
椭圆形 , 扁平 。 初产时乳白色 , 后转黄色
一深黄一灰黑一褐色 , 孵化前一天现黑色 。
卵块线状单行排列 , 亦有双行或散产 。
幼虫 : 初孵幼虫体长 l 一 1 . 3毫米 , 体黄
二 、 生活史
席草螟在我市一般发生 6一 7代 , 世代重
叠 , 以幼虫在蔺草留种田内越冬 , 翌年 3月
底化蛹 , 4月上旬初见成虫 。 据 1 9 9 2年观察 ,
各代成虫盛发期第一代 , 4月 l卜 1 7日 , 第
二代 5月 2 0一 2 7 日 , 第三代 6月 1 5一 1 9 日 , 第
四代 7月 1 6一 2 0 日 , 第五代 8月 1 5一 3 1 日 , 第
六代 9月 1 2一 1 0月 l 日 。 其中以二 、 三代幼虫
为害最烈 , 四 、 五代幼虫发生时蔺草均已
收割 , 转移到蔺草留种田为害繁殖 , 第六
代继续在蔺草秧田完成世代 , 10 月中 、 下
旬至 f l月初进入越冬 。
* 本文 由势王森执笔 。
草蚊各虫态历期表 (`。 92年盔州断挤 l
历 虫态
期 成 虫 卯 幼 虫 捅
世代 《夭
体缩短 , 咬好羽化孔后在草茎基内部结薄
茧化蛹 预蛹期 l天左右 , 除越冬蛹期长达
2 5 、 3 1天外 , 其它各代蛹随气温高低而缩短
或延长 , 一般为 5一 9天 。
l0-3书弓刃沼月佗亡JR盛nùjr户匕OU
O,
.
cl
ù西
/勺门月-l加
.臼建,曦`Ja移
越 冬 代 厂 /
一 代 卜了 卜。
二 代 一 2 一
三 代 月、 s 卜 -
四 代 ` 、 6 卜劝
五 代 卜 . 卜 .
六 代 卜 一0 5、 启
四 、 预测预报方法
三 、 生活习性
成虫 : 有较强趋光性 , 羽化后当晚交
尾 , 产卵前期一般为 1天 , 产卵量以羽化后
2一 3天最多 , 产卵量最少为 3 1粒 , 最多可达
2 02 粒 , 产卵亦有趋嫩绿茂密习性 。 寿命短
的 4天左右 , 长的可达 12 天 , 一般雌的寿命
较雄的长 。 在田间 , 白天都栖息在蔺草下
部阴暗处 , 很少活动 , 受惊动时才作短距
离飞行 , 一般为卜 3米 。
卵 : 大部分产在蔗草茎中下部 , 一般
离地面 1 0 、 30 厘米处 , 亦有产在叶鞘上 。 初
产时为乳白色 , 上面覆有很薄的胶状物 。
在放大镜下观察卵的孵化过程为 : 第 1 天似
乎没有异常变化 , 第2天可见到卵内有 “ 八 ”
字形丝状物在蠕动 , 第 3天幼虫成环状盘踞
在卵内不断用头部蚕食内含物 。 孵化后卵
壳呈白色 , 孵化所需时间和温度成正 比 ,
温度高 , 卵期短 , 温度低 , 卵期延长 。 如
1 9 9 2年 5月 2 3 日一 2 6 日 , 日平均气温在 2 7 . 5 ,C
时 , 卵期为 4天 , 而一般卵期需6 一 7天 。
幼虫 : 初孵幼虫在草茎上不断上下爬
行 , 然后吐丝悬挂下垂 , 随风飘至邻株草
茎基部 , 咬 0 . 3一 0 . 4毫米左右小孔 , 即钻入
孔内蛀食草茎髓部 , 也有在原株草茎基 书
上咬孔蛀食 , 高龄幼虫还有转株为害习性
蛹 : 老熟幼虫体内出现淡红色时 , 虫
草螟的预测预报方法概括为 “ 一查 、
二赶 、 三灯 、 四卵” 。
一查 : 查田间各虫态发育进度 , 3月底
开始 , 每隔 5天随机拔取被害株 20 。 , 4 0 0株 ,
剥查被害株内幼虫和蛹 , 观察发育进程和
剥查虫数 。 当进入化蛹高峰时 , 再推算羽
化高峰 日 , 化蛹高峰日 + 蛹历期 = 羽化高
峰日 。 然后把推算出来的羽化高峰 日与赶
蛾所得羽化高峰日进行比较 , 如果稍有差
距 , 应以 田间赶蛾法所得数据为准 。
二赶 : 草田赶蛾 4月初开始 , 选择各类
型田 3块 , 每块田面积约 l分左右 。 每天傍
簿定田 、 定时赶蛾 , 记载起飞蛾量 , 当蛾
量达到发蛾高峰时 。 再查对各代虫态历期
(表 l ) , 推算孵化高峰 日。 推算方法是 : 发
蛾高峰日十 产卵前期 ( 各代均为 1天左右 )
十 卵历期 二 卵孵高峰日 , 即可用药防治 。
三灯 : 选蔺草种植面积较多的地方 ,
在田中安装诱蛾灯 , 观察灯下成虫发生情
况 , 确定成虫盛发期 。
四卵 : 螟卵在田间很难查到 , 如果在
人力充裕的情况下 , 可在发蛾高峰后 2一 3天
内到蔗草田仔细观察调查卵块数量 , 并把
查到的卵块带回室内观察卵孵进度 。
五 、 防治方法
防治工作中要做到 “ 摸准虫情 , 及时
用药 , 挑治第一代 , 重治二 、 三代 ” 。 把
螟害压低到最低程度 。
防治蔗草螟的最佳农药有 : l 、 20 % 速
灭菊脂每亩 50 克 , 2 、 9 0%敌百虫结晶 1 . 5两
十 2 6%杀虫双水剂 3两 , 各加水 120 斤粗喷雾
(下转第 28 页 )
三 、 小结与讨论
自七十年代多效哇应用以来 , 因其在
多种植物上应用均能较好地改善植物株型 ,
提高其抗逆力 。 在小麦上采用合理的措施 ,
发现多效噢也能够提高其抗倒性 , 为小麦
的高产稳产打下基础 。 本试验结果表明 ,
多效哇对不同小麦品种间效应有较明显的
差异 , 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
(一 ) 本试验对小麦 6 一 7叶期用 ZO0 pp口多
效哇喷施 , 结果表现植株矮化 , 基部节间
缩短 , 茎壁增厚 , 从而较好地提高抗倒能
力 。 但就抗倒效果而言 , 品种间存在一定
的差异 。 其中 , “ 繁 l的抗倒效果最好 ; 温
麦 8号因茎秆变细明显 , 影响了抗倒效果 ;
扬麦 6号 、 浙麦 2号的抗倒效果较差 。 因此 ,
为使抗倒效应更佳 , 使用技术因品种而采
用适当的方法 。 浙麦 2号应适当提早施用 ;
扬麦 5号可适当提高处理浓度 。
(二 ) 小麦的产量与经济性状在多效哇
处理后表现一致 。 产量总体上趋于减少 ,
经济性状也表现变差 。 除浙麦 2号经济性状
略有改善 , 增产 6 ` 76 % 之外 , 其余三个品
种均趋于减产 , 但不显著 。 这种现象与黄
钢等研究的 “ 三叶至五叶期处理 , 增产效
果较好 , 推迟喷施 , 易减产 ” 的观点相一
致 。 因此 , 结合抗倒效应 , 86 繁 1等三个减
产品种 , 应适当提早施用时间 , 并适当增
大群体 , 以多穗增产 。 同时表明 , 多效哇
的增产效应与抗倒效应相比 , 前者更依赖
于使用技术 。
(三 ) 通过品质分析 , 小麦 6一 7叶期喷施
多效哇 , 四个品种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均趋
于减低 。 其变化的内因尚不清楚 , 有待进
一步分析研究 。
(上接第 ” 页 )
或加水 6一 8担泼浇 , 均可收到理想防效果 。
以泼浇法效果最好 , 喷雾时蔺草田应保持
薄水 2 一 3天为宜 。
通过一年来观察研究和实践 , 席草螟
的预测报方法 , 以赶蜂蛾法辅以定期剥查
被害株法来指导防治工作是可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