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大岩桐灰霉病的防治方法



全 文 :大岩桐灰霉病的防治方法
○郑 宇 (贵州遵义职业技术学院 新埔镇 563123)
  大岩桐 ,别名六雪尼 , 为苦苣苔科苦苣苔属多年
生球根花卉。花顶生或腋生 , 呈钟形 , 花瓣表面呈丝
茸状 ,有青 、紫 、墨红 、玫红 、洋红 、大红 、白 、白边红
心 、白边蓝心等色 , 花朵大而鲜艳 , 十分雍容华贵 , 是
观赏价值很高的夏季室内盆栽花卉。灰霉病是大岩
桐保护地栽培最重要的一种病害 ,主要发生在叶片 、
叶柄 、花亭 、花瓣上 ,叶片受害最初子叶尖端发黄 , 后
扩展到幼茎 ,使其产生褐色或暗褐色病斑 ,潮湿时病
部密生灰色霉状物 , 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
梗。严重时整叶 、整花或整株变褐枯死 , 甚至造成毁
灭性危害。除大岩桐外 , 还危害月季 、茶花 、仙客来
及多种温室盆花和草花。
1 病原
为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孢目葡萄孢属灰葡萄
孢霉 , 有性世代为富氏葡萄孢盘目。 分生孢子梗直
立 ,淡色 ,有隔 ,顶部分枝末端膨大 , 上生小突起。分
生孢子聚生 ,呈葡萄穗状 , 卵形或椭圆形 , 较坚硬 , 粘
附于基物上。
2 发病规律 
2.1 病菌以菌丝体或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
越冬 ,翌年春季萌发 , 产生分生孢子 ,借风雨传播 , 进
行初侵染和重复侵染。在气温高 、湿度小时病菌在
衰老的寄主上产生菌核越夏 , 待气温降低时又可产
生大量分生孢子进行传播危害。病菌发育适温为
23℃左右 , 低温多湿 、通风不良的环境条件有利于病
害流行 , 特别在春季塑料大棚内发生严重。 6 ~ 7 月
霉雨季节发病严重。
2.2 种植过密 、花钵放置过于拥挤 、昼夜温差
过大 、喷淋浇水时发病严重。
3 防治方法
3.1 栽植密度不能过大 , 加强通风透光条件。
保护地栽培时 , 上午尽量保持较高的棚温 , 促使棚顶
露水雾化;下午适当延长放风时间 , 加大通风量 , 降
低棚内湿度;夜间应适当提高棚温 ,减少和避免叶面
结露。发病初期适当控制浇水;正常浇水要在上午
进行 , 以免棚内湿度过高结露。
3.2 及时摘除下部枯病叶和老叶 ,集中烧毁或
深埋 , 以减少病源。
3.3 发病期间用 80%代森锌 500 倍液 , 1%波
尔多液 , 75%百菌清 500 倍液 , 间隔 10 天喷 1 次 , 喷
2 ~ 3次即可。
3.4 在温室或大棚内栽培 , 用 0.1g/ m3 抑菌灵
熏蒸 , 效果很好。
畸形金针菇的发生原因及其防治
○陈爱明 (江苏省射阳职业高级中学食用菌基地 224361)
  由于不良的环境条件 , 常会导致金针菇的子实
体失去常态 ,产生畸形 , 常见的有以下 4 种。
1 针尖菇
主要症状:菇体顶部尖细(菌盖仍停滞在原基发
育时的幼小状态 , 直径为 1~ 2mm), 菌柄中 、下部稍
粗 ,类似针尖状 , 因此常称为“针尖菇” 。
发生原因:在子实体发育前期 , 生长环境中 CO 2
浓度偏高 ,抑制菌盖的生长 , 形成针尖菇。
防治措施:出菇场要建立良好的通风措施。瓶
栽金针菇待原基形成后进行 3 ~ 5 天的幼菇形成培
养 ,然后套袋 ,套袋后每天要上 、下提动 1 次进行换
气。袋栽金针菇在子实体生长前期要加强掀膜通
风 ,使袋内保持充足的新鲜空气 ,以促进菌盖的分化
及菌柄的增粗。
2 侧生菇
主要症状:菇蕾不是从培养基表层出现 , 而是出
现在侧面 ,即包壁。
发生原因:在制作时栽培袋填料过于疏松 , 尤其
是选用了分解速度较快的软质培养料 , 易引起局部
培养基收缩 ,脱离包壁 , 在低温 、光的刺激下 , 收缩处
首先出现原基 , 由于受包壁的限制而产生畸形。
防治措施:培养料装袋时适当填紧些。
3 疲软菇
主要症状:菇体疲软 ,无弹性 ,菌柄东倒西歪 , 不
能直立。疲软发生部位常在菌柄中 、下部 , 呈深褐
色 , 菇体会慢慢萎缩死亡。
发生原因:①出菇时温度偏高;②生长环境中
CO2浓度太大;③菇体染病。这些都会破坏菇体正
常代谢活动 , 导致细胞丧失生理功能而逐渐坏死。
防治措施:出菇期尽量安排在低温季节 , 抓好幼
菇培养管理 , 注意温 、湿度及氧气调节 , 做好遮阳 、降
温工作。
4 易开伞菇
主要症状:菇体还没成熟 ,菌盖就早早地开伞。
发生原因:①菌株品种不够优良;②栽培袋内出
现细菌性污染 , 损耗营养 , 致使袋内营养不足;③栽
培袋内小区域 CO2 浓度偏低;④菇舍内空气湿度偏
高 , 通风不良。
防治措施:选择优良菌株 , 严把灭菌关 , 菇房要
定期消毒。调节好袋内 CO2 含量 ,注意通风换气。
·41·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04年第 3期       ·植物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