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濒危树种钟萼木不同海拔造林试验初报



全 文 : 收稿日期:2013-02-04
作者简介:熊自华(1970-),男,福建建宁人,工程师,从事森林资源培育工作。E-mail: jnlhb312@163.com

濒危树种钟萼木不同海拔造林试验初报
熊自华
(福建省建宁县林业局,福建 建宁 354500)

摘 要:采用 4 a生钟萼木 Bretschneidera sinensis实生苗进行不同海拔造林对比试验,对造林后 4 a的净生长
量进行全面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海拔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不显著,高生长、地径生长差异显著。在海拔 350、
660、750 m处树高平均净生长量分别为 72、164、162 cm,地径平均净生长量分别为 0.93、1.53、1.83 cm,说
明在较高海拔造林的树高、地径生长量均高于低海拔,造林地对海拔要求相对较高。
关键词:钟萼木;人工造林;海拔;生长量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3.02.009
中图分类号:S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7791(2013)02-0127-04

An Introduction Experiment of Endangered Species Bretschneidera sinensis
Afforestation at Different Altitudes
XIONG Zi-hua
(The Forestry Bureau of Jianning County, Fujian Province, Jianning 354500, Fujian China)

Abstract: Afforestation trial on 4-year-old Bretschneidera sinensis were conduted at different
altitudes in Jianning county, Fujian province. And the net growth of tree height and diameter on root
collar (DRC) were investigated after 4 to 8 years plant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in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fforestation survival rate among the B. sinensis seedlings planted at
different altitudes. But the increment of tree height and DRC among those at different altitudes
differed significantly. The increments of tree height at altitudes 350, 660, 750 m were 72, 164, 162 cm,
respectively. Meanwhile, the growth mass of DRC at altitudes 350, 660, 750 m were 0.93, 1.53, 1.83
cm respectively. In a word, the net growth of tree height and DRC were increased with a rise in
altitude for afforestation ranging from 350-750 m. Consequently altitude w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for B. sinensis seedlings afforestation.
Key words: Bretschneidera sinensis; artificial afforestation; altitude; growth mass

钟萼木 Bretschneidara sinensis为钟萼木科钟萼木属高大落叶乔木,是我国特有的孑遗树种。由于
人为破坏和结实稀少,目前处于濒临绝灭状态,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
广东、江西、湖南、浙江、福建和广西等省(区)。该树种木材硬度适中,不翘裂,色纹美观,为
优良的家具及工艺用材 [1-4]。钟萼木还是重要的药用植物,其树皮入药,有祛风活血作用[1-3]。钟萼木
适宜在海拔 500~1500 m、低山气候、年降水量 1000~2000 mm 的地带生长,土壤以流纹岩、凝
灰岩为母岩的黄红壤、pH 4.5~6.0、有机质 4.8%以上较好。生态习性为中性偏阳,幼树耐荫,
具有深根性、抗风力较强、较耐寒但不耐高温等特点。该树种由于早期生长缓慢,人工栽植尚
未被重视,还未见对其人工造林的生长适应性进行报道,其潜在经济价值、药用价值、生态价
值与特有物种保护价值还有待开发 [1-5]。本文试图通过多年生实生苗在不同海拔立地进行造林适应性

2013,42(2):127-130.
Subtropical Plant Science
第 42卷 ﹒128﹒
试验,探讨该树种在不同海拔的生长特性,为闽西北等区域的冬季造林树种选择提供依据,对该物种
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福建省建宁县(北纬 26º31′~27º01′,东经 116º35′~116º59′)国有武调采育场罗坑工
区。分别为 59林班 10-2小班(海拔 350 m,下称 A),面积 3.32 hm2;63林班 1-2小班(海拔 660 m,
下称 B),面积 5.26 hm2;63林班 3-1小班(海拔 750 m,下称 C),面积 4 hm2(表 1)。罗坑工区处于
武夷山脉西南,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属大陆性气候,也具海洋性气候特色。气候温暖,雨量
充沛,四季分明,冬季常有积雪与结冰。全县年均温 11~17 ℃,日均温≥10 ℃的年积温 4800~5100 ℃,
无霜期 260~265 d。全县年均降雨量 1720~1910 mm,年降水日数 130~175 d,年蒸发量 1347.4 mm。
该区垂直分布为 320~960 m,母岩为花岗岩,土壤为黄红壤,土层厚 80 cm以上,质地疏松,排水良
好,造林地伐前植被为次生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为苦槠、拟赤杨、木荷、马尾松等。
1.2 苗木来源
试验苗木为 2004 年在建宁县均口镇黄岭村石燕岩天然分布的钟萼木采得的种子 195 kg,于 2005
年培育出钟萼木实生苗 6.5万余株,于 2006年 3月移植于大田(选择背阴山垄田),苗木培育至 2008
年,于 2009年初进行不同海拔造林试验。所用苗木均为 2005年 2月播种,4年生苗木平均高度为 160.5
cm,平均地径 2.6 cm。
1.3 试验处理
试验按不同海拔选择 3个造林地(如 1.1所述),采用挖明穴(50 cm×40 cm×30 cm)整地方式,
株行距 2 m×2 m,造林密度 2500株/ hm2,栽植按苗木出圃时随机起苗,三个不同海拔造林地所用苗木
出圃时质量没有显著区别,造林后每年除草两次,连续抚育三年,抚育管理措施一致。
1.4 调查方法
造林成活率调查采用标准行,以 50株标准行为一调查小区,每处理设置 5个重复,于造林当年 11
月进行调查,数据先进行二次反正弦换算,然后进行统计分析。不同海拔造林效果调查采取固定方块
标准地调查,每处理设置 3 个标准地作为 3 重复,于 2009 年后每年下旬调查林分个体生长。于 2012
年 11月下旬调查造林后 4年生长效果,调查内容包括树高、地径、侧枝生长状况、林分郁闭度等。树
高、地径连年生长,根据各处理标准地调查值,选择 5 株平均木,每年测定树高、地径年生长量,并
对各处理造林生长最优个体进行生长量跟踪调查,每年测定树高、地径的年生长量。树高测量采用塔
尺,地径测量采用游标卡尺与围径尺(大的采用围径尺)[6-8]。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海拔的造林成活率
钟萼木是落叶乔木,多年生苗木须根生长良好,在春季萌芽前造林有较好的成活率。由表 2可知,
不同海拔造林成活率差异不显著,说明在不同海拔区域造林,对当年造林成活率没有大的影响,且都
有较高的成活率,无须补植,一次造林成活率可达 85%以上,能满足造林要求,说明该树种造林较易
成活。只要按常规要求,做好起苗时打浆,保持根系不失水,栽植时适当打紧即可。因是落叶植物,
表1 试验地概况
造林地
序号
地形因子 林地土壤 伐前林分 坡向 坡度(°) 坡位 海拔(m) 土壤类型 立地等级 土层厚度 腐殖质
A 东南 25 中下 350 黄红壤 Ⅱ 厚层 中 松杂林
B 东南 28 全坡 660 黄红壤 Ⅱ 厚层 中 松杂林
C 东北 29 全坡 750 黄红壤 Ⅱ 厚层 中 松杂林
第 2期 熊自华:濒危树种钟萼木不同海拔造林试验初报 ﹒129﹒
有较好的抗旱效果,故成活率较高。造林三年后经复查有良好的保存率,说明钟萼木造林相对容易,
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均较高。但在调查中发现,苗木大小对造林成活率有影响,其中大苗优于小苗,
适宜用多年生苗木造林。
表 2 不同海拔处理造林当年成活率(%)
处理 重复 平均 Ⅰ Ⅱ Ⅲ Ⅳ Ⅴ
A 86 (68.03) 86 (68.03) 84 (66.42) 88 (69.73) 84 (66.42) 85.6 (67.73) a
B 92 (73.57) 88 (69.73) 90 (71.56) 88 (69.73) 90 (71.56) 89.6 (71.22) a
C 90 (71.56) 90 (71.56) 88 (69.73) 92 (73.57) 92 (73.57) 90.4 (71.99) a
注:括号内数值为二次反正弦数值;数值后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表 3同。
2.2 不同海拔造林钟萼木树高生长效果
钟萼木原分布于海拔 600~1500 m,在原分布区生长良好。由表 3可知,海拔 350 m与 660、750 m
造林 4年后的树高生长量存在显著差异,而海拔 660 m、750 m树高生长差异不显著,说明在海拔 660
m和海拔 750 m对树木高生长影响不大。海拔 350 m 的 4年生长量为 72 cm,而海拔 660、750 m 的 4
年生长量分别为 164和 162 cm,说明低海拔造林生长效果显著差于高海拔,表明该树种在较低海拔造
林,虽然能生长,但生长量较低,经济性状不理想,特别是对于用材林而言极为不适。海拔 660、750 m
造林有较好的生长量,说明适宜的高海拔造林有利于钟萼木树高生长。经观察,该树种树高在 2.0 m以
下时生长量较小,树高 2.0 m 以上时表现较快的高生长。从不同海拔的年生长效果来看,该树种适宜
较高海拔造林,对于冬季会结冰的高海拔立地,更有利于该树种生长,特别是小树期,较少或无分枝,
不易造成雪压,且落叶,有较好的抗寒效果。
2.3 不同海拔造林钟萼木地径生长效果
由表 3可知,海拔 350 m与海拔 660、750 m造林后 4年的地径生长量存在显著差异,而海拔 660、
750 m造林地径生长差异不显著,说明在海拔 660 m和海拔 750 m对地径生长影响不大。海拔 350 m 的
4年地径生长量为 0.93 cm,而海拔 660、750 m 造林后 4年生长量分别为 1.53和 1.83 cm,说明低海拔
造林生长效果显著差于高海拔。经调查,海拔 350 m林分地径生长量为 0.93 cm,该林分多数个体无分
生侧枝,冠幅小,地径生长相对较小,该时期地径生长因缺乏树冠而生长较慢,海拔 660、750 m造林
后 4年地径净生长量分别为 1.53和 1.83 cm。观察发现,树高生长至 2.5 m左右能见到少量分生侧枝。
根据对海拔 660、750 m林分调查,已有少量个体长出侧枝,冠幅明显变大,个体的光合作用面积加大,
而海拔 350 m林分基本没有侧枝,因此高海拔生长量明显高于低海拔林分。由表 3可知,海拔 350 m
与 660、750 m处理间平均地径生长达显著水平,海拔 350 m处理因树高与冠幅生长小,显著影响地径
生长,而 660、750 m处理间地径生长差异不明显,但从生长量对比,海拔 750 m高于 650 m处理,表
明较高海拔有利于净光合作用积累。因为海拔相对较高,昼夜温差变大,减少个体能量消耗,有效提
高净光合效能,促进地径生长。从不同海拔立地造林效果分析,钟萼木在垂直分布的海拔下限种植,
其地径生长量较小。
表 3 不同海拔造林树高、地径 4年生长量
处理 树高(cm)重复 平均 地径(cm)重复 平均 Ⅰ Ⅱ Ⅲ Ⅰ Ⅱ Ⅲ
A 67 64 85 72 b 0.8 0.9 1.1 0.93 b
B 173 154 166 164 a 1.7 1.5 1.4 1.53 a
C 173 159 154 162 a 1.9 1.7 1.9 1.83 a
2.4 个体适应性生长
根据对钟萼木个体生长调查,该树种在树高低于 2.0 m 时生长缓慢,且基本不分生侧枝,树高大
第 42卷 ﹒130﹒
于 2.5 m后开始出现少量分枝,此后,树高、地径、冠幅生长明显加快,树高超过 3.0 m后,最好的个
体树高年生长量达 1.2 m,地径生长达 1.1 cm以上,与杉木等速生树种年生长量相近[9-10]。调查表明,
钟萼木在海拔 500 m以上地区种植,虽然生长较为缓慢,但随着树龄的增长,树高、地径生长逐渐加
速,逐渐与年龄成正相关关系;而在海拔 500 m以下区域种植,树高、地径等个体生长指标显著低于
高海拔处理,说明钟萼木生长有一定的海拔限制,在海拔生长下限种植,个体生长不良,甚至生长量
与年龄呈现负相关,可能与不同海拔的气候因子影响有关。经不同海拔造林地调查,钟萼木纯林 8 年
生林分郁闭度低于 0.3,由于个体较少分生侧枝,林分难以尽早郁闭,杂草、灌丛滋长严重,盖度达 80%
以上,也影响了钟萼木个体的生长。
3 小结与讨论
钟萼木是国家一级濒危保护树种,具有良好的材质与药用价值。由于树形优美,也是珍贵的绿化
树种,适宜在海拔 600~1500 m山地种植。但由于该树种个体数量稀少且结实难,导致自然更新难度
大而处于濒危状态。本试验通过钟萼木人工种植,初步了解该树种在不同海拔造林生长表现和种植效
果,为其今后造林利用提供参考。
本试验表明,该树种幼树阶段生长缓慢,年生长量少,特别是树高在 2.0 m以下时少有分生侧枝,
林分郁闭需时较长,采取纯林造林郁闭难、杂灌滋长严重,影响该树种生长。该树种幼树较耐荫,喜
遮蔽环境,建议与速生树种营造混交林并适当降低钟萼木造林比例,以加快林分郁闭及促进钟萼木生
长,利用该树种耐阴喜遮蔽的特性,可作为较高海拔山区林分修复造林的树种。
该树种造林成活率较高,特别是用树高 2.0 m 左右大苗造林,不仅造林成活率高,还可减少造林
抚育等成本,促进林分提早郁闭成林。而苗木在苗圃地生长的水肥条件好于山地,生长效果较同期山
地造林的幼树有明显优势。在较高海拔立地,特别是冬季易造成雪压或结冰的高山地区,栽植该树种,
能有效降低冰雪灾害影响,提高林分质量,增强林分生态功能,对较高海拔植被覆盖与森林资源培育
有较大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钟萼木一般分布在海拔高度 600 m以上地区,低海拔地区鲜有分布。通过种植试验,在海拔 350 m
地区种植的造林效果差,与海拔 660 m以上地区比较,长势差异显著,建议不在低海拔地区种植。
参考文献:
[1] 宋朝枢. 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牡, 1989: 204-205.
[2] 张若慧.浙江珍稀濒危植物[M]. 杭州: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 188-189.
[3] 马忠武,何关福. 中国特有植物钟萼木化学成分的研究[J]. 植物学报, 1992,34(6): 483-484.
[4] 郭祥泉,李延群,孙晓冬,等. 应用“t”检验选择法筛选钟萼木幼树优株的探讨[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1,40(4): 38-42.
[5] 郭祥泉,周立华,熊自华,等. 孑遗树种钟萼木幼树生长特性探讨[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2,41(2): 32-36.
[6] 郭祥泉,郭祥堆. 邓恩桉在闽北生长规律与适应性探讨[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0,25(2): 50-55.
[7] 洪伟,吴承祯. 试验设计与分析[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4: 7-90.
[8] 北京林学院. 数理统计[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0: 48.
[9] 陈存及,陈伙法. 阔叶树种栽培[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0: 141-329.
[10] 福建省林业厅. 福建省主要树种造林技术[M]. 福州: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 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