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2006年 内 蒙 古 林 业 科 技 2006
第 2期 Inner Mongolia Forestry Science& Tech nolo gy No. 2
文章编号: 1007 4066( 2006) 02 16 03
观赏性灌木堰伏木来木的生物学特性与快繁技术研究
师东强 1 ,李生俊 2
( 1. 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2.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林业局森防站 ,内蒙古 集宁 017000)
摘要:本文对筛选出的观赏型优良灌木——堰伏木来木的分布、生物学和林学特性、快繁技术等进行了研究 ,从
而为生态建设与建立经济型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利用资源。
关 键 词:堰伏木来木 ;观赏型 ;生物学特性 ;快繁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887 文献标识码: A
堰伏木来木 ( Swida alba Opiz)主要分布于内蒙
古呼伦贝尔市 (海拉尔区、鄂伦春自治旗、鄂温克族
自治旗和牙克石市 )、兴安盟 (科尔沁右翼中旗与前
旗 )、赤峰市 (克什克腾旗、阿鲁科尔沁旗、喀喇沁旗、
宁城县 )、锡林郭勒盟 (西乌珠穆沁旗哈尔干太山 )、
巴彦淖尔市 (乌拉山 ) ,以及黑龙江、吉林、辽宁、河
北、山东、江苏、陕西等地 ,朝鲜、蒙古、俄罗斯也有分
布。
1 自然概况
呼和浩特市沙尔沁试验点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
市西南郊土默特左旗沙尔沁林场境内 ,地理位置
111°09′E, 40°41′N ,是内蒙古阴山山脉冲积地带 ,位
于阴山山脉的南部 ,海拔 1 023. 3 m。气候属典型的
大陆性气候 ,特点为光照充足 ,降水量少 ,蒸发强烈 ,
雨热同季 ,有效积温高 ,春季干旱多大风。 年平均气
温 6. 8℃ ,极端最高气温 39. 3℃ ,极端最低气温 -
35. 6℃ ,年降水量 423 mm ,年蒸发量 1 870 mm,是
降水量的 4. 42倍 ,无霜期 130 d左右 ,年日照时数可
达 2 873 h。土壤为砂质壤土 ,有机质含量在 1% 以
上 ,速效磷 5 ppm以下 ,速效钾在 30~ 50 ppm之间 ,
pH值在 8~ 9之间 ,全氮 3. 57 mg /100 g,全磷 3 180
mg /100 g ,全钾 2 007 mg /100 g ,速氮 1. 48 mg /100
g ,速磷 0. 06 mg /100 g,速钾 3. 41 mg /100 g,有机质
530 mg /100 g。试验地原为小叶杨与锦鸡儿人工混
交林 ,生长差 ,病虫害严重。将地上部分砍伐后 ,作为
试验基地。试验区自然灾害有旱灾、冻灾、冰雹 ,其中
旱灾和冻灾对苗木危害较大。
2 试验方法与材料
2. 1 试验材料
堰伏木来木种子来源于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天
然种子 ,为隔年种子 ,经测定千粒重为 31. 4680 g ,场
圃发芽率为 90. 2% 。
2. 2 试验方法
育苗试验地选择在沙尔沁林场内 ,共 6床 ,分为
2个小区 , 1个小区撒菌根粉 , 1个小区不撒 ,相互对
照。播种时间为 4月 21日 ,播种采用条播 ,株行距 10
cm× 20 cm。采用常规育苗田间管理措施。
观察记载苗木发芽期、展叶期、封顶期、落叶期。
在苗木生长停止且完全木质化后 ,调查 3行苗 ,在每
行中机械抽样 10株 ,分别采用直尺和游标卡尺测量
苗高、地径 ,用米尺测量冠幅。
3 结果与分析
3. 1 植物生态学特征
堰伏木来木为山茱萸科 ( Co rnaceae)木来木属落叶
灌木 ,高达 2 m。树皮暗红色 ,小枝紫红色 ,光滑 ,幼
时被蜡状白粉 ,具柔毛。 叶对生 ,卵状椭圆形或宽卵
形 ,全缘 ,长 5~ 8. 5 cm ,宽 1. 5~ 4. 5 cm ,先端骤尖 ,
基部楔形 ,被柔毛 ,上面暗绿色 ,被贴生短柔毛 ,下面
粉绿色 ,疏生长柔毛 ,主、侧脉凸起 ,叶柄长 1~ 2. 5
cm被柔毛。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 ,花轴、花梗密被柔
毛 ,萼筒杯形 ,萼齿三角形 ,与花盘近等长 ,花瓣 4,卵
状舌形或卵状椭圆形 ,白色至黄白色 ,长 3~ 3. 5
16
收稿日期: 2006 03 10作者简介:师东强 ( 1965 ) ,男 ,山西省阳高人 ,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工程师 .
mm,宽 1. 5~ 2. 0 mm;雄蕊 4与花瓣互生 ,花丝长 4
mm,与花瓣近等长 ;花盘垫状 ,黄色 ;花柱单生 ,圆
柱形 ,柱头蝶状 ,子房位于花盘下方。 核果 ,乳白色 ,
微扁 ,矩圆形 ,上部不对称 ,长 6 mm ,花期 6~ 7月 ,
果熟期 8~ 9月。
3. 2 生物生态学特性
3. 2. 1 生物学特性 ( 1)生长节律。堰伏木来木幼苗
期地上部分生长迅速 ,可达 50~ 60 cm,第 2年生长
加快 ,可达 100~ 120 cm ,第 3年即可开花 ,并少量结
实 ,第 4年生长加速 ,并大量结实。 在条件较好的土
壤上 ,灌丛幅可达 30~ 40 cm,冠幅可达 100~ 120
cm。生长节律以 5~ 7月为生长旺盛期 , 8月生长趋
缓 , 9月末生长逐渐停止。 ( 2)物候适应性。在呼和浩
特地区 ,堰伏木来木一般于 4月中旬萌动 , 5月初叶芽
开放 , 5月中旬展叶 , 6月上中旬~ 7月中旬陆续开
花 ,可持续 1个月 , 8月中旬~ 9月上旬成熟 , 10月末
落叶。
3. 2. 2 生态学特性 堰伏木来木在阳光充足、气候
湿润的地区生长旺盛、健壮 ,开花时间长 ,花繁色艳 ,
结实量高。
堰伏木来木在温带地区 ,特别是亚湿润地区 ,年
平均气温大多在 0℃以上或 - 1℃ ,年平均最低气
温为- 30℃ ,年平均最高气温 25℃~ 30℃ ,均可正
常生长。如在呼和浩特地区 ,年最低气温为 - 35℃ ,
露地栽培能正常生长发育、开花、结实。但在旱象较
重的年份 ,春季易出现干梢现象 ,但不影响正常生长
发育。 而在冬季有积雪的地区 ,空气湿度比较高 ,堰
伏木来木可耐更低的温度。 堰伏木来木耐旱性也较强 ,
在年降水量 300~ 400 mm的地区 ,春季只要保证每
日对其灌水一次 ,即可生长良好 ,且花繁叶茂。
堰伏木来木对土壤要求不严 ,除强酸性土壤外 ,
几乎在各类土壤上均能正常生长 ,但以排水良好、疏
松、含腐殖质较高的中性壤土为最佳。
3. 3 经济价值及用途
堰伏木来木枝条终年呈红褐色 ,秋叶鲜红色 ,非
常美丽。可丛植于庭院草坪、建筑物前或长绿树间 ,
或与金枝垂柳隔株栽植或栽成自然式绿篱 ,观赏其
红枝与白果。此外 ,堰伏木来木根系发达 ,耐潮湿 ,可
植于河边、湖畔、堤岸上 ,可护岸固土。种子含油约
30% ,可供工业及食用。
3. 4 快繁技术与方法
3. 4. 1 种子处理 堰伏木来木种子成熟期为 8~ 9
月 ,同一株种子成熟期不一 ,应分期进行采集。 采种
后要及时进行种子调制。于播种前 60~ 90 d混 2~ 3
倍湿沙入沟沙藏或装入缸、木箱内放入窖内沙藏。翌
年 4月中旬左右取出 ,筛除 2 /3的沙子 ,把种子晾晒 ,
每天勤翻动、浇水 ,保持种子潮湿 ,以利发芽。晚上收
进室内或用草帘盖好。当 20% ~ 30% 的种子裂嘴
后便可播种。
3. 4. 2 育苗地的选择 土壤是苗木根系生长发育
的环境条件。堰伏木来木适宜的土壤条件是疏松、肥
沃、富含腐殖质的酸性土壤 , pH值为 5~ 6. 5,土壤
水分适中为宜 ,地下水位宜在 1. 5~ 2 m。
3. 4. 3 播种 播种时间为 4月末 5月初。为了提高
苗木的产量及土地利用率 ,可采取床式条播。其方法
为:苗床做好后 ,施腐熟肥 35~ 40 kg /m2 ,与床面土
壤混合 ,用耙搂平床面。 在播种前一天晚上浇透底
水 ,待床面稍干后便可播种。首先在床面上勾 5个小
沟 ,沟深 2~ 3 cm,使播种行通直。然后在沟内撒播种
子 ,播种量为 150~ 250 kg /m2 ,然后覆土。覆土要均
匀 ,厚度适宜 ,覆土速度要快 ,最后镇压一次。
3. 4. 4 播后管理 浇水: 堰伏木来木播种后 10 d左
右出苗 ,在出苗前两天保持床面湿润。幼苗期苗木根
系大多分布在 10 cm左右深的土层中 ,此次灌水要
采取少量多次方法。苗木速生期由于苗木生长快、蒸
发强、需水量多 ,要及时大量灌水。在生长后期 ,为防
止苗木徒长 ,使苗木充分木质化 ,应停止灌溉。越冬
前后灌一次封冻水 ,以利苗木抗旱、抗寒。
间苗:为使苗木正常生长 ,有一定的营养面积 ,
要及时间苗。一般在苗木出土 15 d以后进行第一次
间苗 ,待苗长至 5 cm左右时进行第二次间苗 (定
苗 ) ,以每 10 m床留 250~ 300株为宜。
除草与追肥:整个生长季节松土除草 3~ 4次 , 6
月份追施粪水或氮肥水一次 ,沟内浇 ,不要溅到苗木
上。
病害防治: 堰伏木来木易患茎腐病 ,可在雨季前
喷洒双效灵 500倍液 ,每 5~ 7 d喷 1次 ,共 3次。如果
是留床苗 ,可在新芽萌发前喷洒波美 0. 4~ 0. 5度的
石硫合剂。
3. 4. 5 无性扦插繁殖 扦插基质配置:容器育苗所
需营养土必须具备良好的保水性、通透性 ,且质地
轻 ,便于搬动。 选用草炭土和珍珠岩按 2∶ 3的比例
充分混匀 ,混合时边搅拌边喷洒 0. 3% 的高锰酸钾
溶液 ,对基质进行彻底消毒。配好的基质最好堆放 2
d再用。
容器的选择: 根据堰伏木来木苗期生长快的特
点 ,选用 7 cm× 11 cm的营养钵较为适宜。
基质填装: 基质装填时要松紧适宜 ,不能出现气
17
囊 ,也不要过于紧实 ,否则会因容器内空气缺乏影响
苗木根系呼吸。将装满土的营养钵在苗床上摆好 ,然
后喷透水。水渗下后土面会降低 ,以低于杯口 0. 5~
1 cm为适中。
选择适龄插条和采集时间: 一般在秋末冬初树
木落叶后至翌年春季芽萌动前采集均可。堰伏木来木
在春季随采随插 ,应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一年
生枝条 ,因树液刚开始流动 ,扦插容易成活。
穗条处理:堰伏木来木属于皮部生根型 ,插穗以
长度 8~ 10 cm、径粗 0. 5~ 1. 0 cm为宜。最短不低于
6 cm ,最细不低于 0. 4 cm。最好保证有 2~ 3个完整
饱满的芽。上剪口离上芽 1~ 1. 5 cm,下切口距底芽
3~ 5 mm。 切口要平滑 ,防止劈裂表皮及木质部 ,以
免积水腐烂影响生根。 另外要保护插穗上端的芽不
受损伤。
剪好的穗条捆好后 ,先在清水中浸泡 2~ 3 d,最
好在流水中浸泡。堰伏木来木硬枝扦插采用 500× 10- 6
ABT1
# 生根粉溶液 ,进行速蘸处理插条效果较好 ,
生根率可达到 90% 以上。
扦插方法:将插穗直插入基质中 ,扦插深度以上
芽露出基质表面为准。切勿倒插。插后要压实基质 ,
使插穗与基质密接 ,严禁插穗下端悬空。插后立即喷
一次透水 ,满足插穗对水分的需求。
插后管理:定期喷水 ,保证插穗湿润 ,但需要控
制喷水量 ,以基质湿度适中为宜 ;展叶后更要保证叶
片湿润 ,又不能使基质太湿。若湿度太高 ,导致基质
温度偏低 ,氧气含量少 ,影响生根 ,另外插穗也容易
腐烂 ;基质太干也影响生根。 生根前基质含水量以
30%~ 50% 为宜。
堰伏木来木扦插生根时间较长 ,扦插感染病菌机
会较多 ,所以必须定期喷洒杀菌剂 ,扦插后半个月喷
一次杀菌剂。
堰伏木来木扦插后 10 d开始吐绿叶。 放叶后 ,及
时追肥补充营养 ,促进生根。生产中可采用腐殖酸型
复合喷磷肥 0. 125% 溶液 ,间隔期为 8~ 10 d,在
15∶ 00以后进行液面喷雾 ; 20 d以后开始生根 ,根
据根系生长情况 ,调整叶面肥浓度为 0. 17% ,根系
大量形成后 ,再次调整叶面肥浓度为 0. 2% 。
温室环境控制: 生根前 ,温室内的温度控制在 15
℃~ 25℃ ,基质温度控制在 15℃~ 20℃ ,切忌空气
温度与基质温度相差过大。 温室内湿度要求达到
80% ~ 90% ,达不到 75% 时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增加湿度。适当进行遮荫 ,定期通风。 生根后 ,开始
控制喷水量 ,逐步降低空气湿度 ,增强光照强度 ,加
大通风 ,提高苗木的抗性。
在温室中扦插堰伏木来木 , 10 d左右开始放叶 ,
一个月左右完全生根 ,生根率达 90% 以上。经过 10
d左右的炼苗后 ,就可移植到大田。由于容器苗带土
坨移植 ,缓苗期短 ,成活率高达 95% 以上。
3. 5 栽培技术
在西北地区栽培堰伏木来木可在秋末和春季进
行栽植 ,但以春植为好。适宜的时期以早春植株萌动
前 ,植株处于休眠状态时 ,进行裸根移栽较好。过早 ,
土壤尚未化冻 ,挖苗时易过多地伤害侧根 ;过迟 ,叶
芽及花芽已萌动甚至开放 ,易使地上部分由于过分
蒸发而影响树势的恢复 ,甚至影响第 2年的正常生
长和开花。如果由于某些原因需秋季栽植 ,则须在晚
秋落叶后、休眠期进行。先将挖出的苗假植在栽植区
附近 ,第 2年植株萌动前再栽植。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wida alba Opiz
and Technology of Rapid Reproduction
SHI Dong qiang
1
, L I Sheng jun
2
( 1. Inner Mongolia Academy o f Fo r estry Science, Huhehao te 010010, China; 2. Station of For est Pest and Disease Cont rol
and Quarantine, Wulanchabu Forestry Bureau, Inner Mongo lia , Jining 017000, China )
Abstract: This paper made a research on the distribution, bio logical and fo rest ry cha racteristics, tech nolo-
gy of rapid reproduction of the chosen o rnamental shrub— Swida alba Opiz, provided utili zing resources
fo r ec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const ruction of economic socialist new vi llag e.
Key words: Swida alba Opiz; o rnamental; biological cha racteristics; techno logy of rapid reproduction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