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锥花小檗的繁殖及开发利用



全 文 :中国林业 2012.4下
锥花小檗又名猫儿刺,为小檗科小檗属半常绿、丛生型灌木,高 1~1.5米,萌生迅速,枝条密集,单株覆盖度大。抗旱抗
寒,耐瘠薄,多呈群团状分布,加之其枝刺的自我保护性能较强,
遭受人畜破坏相对较轻,具有长期的水保功效。锥花小檗兼具造
林、观赏、药用、食用等功能,其生态价值、经济价值极高。它是我
国西北半干旱区水土保持造林的优良乡土野生灌木树种,其开
发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尽管锥花小檗适宜阳坡、瘠薄立地条件造
林,在我国西部的生态建设中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但非常遗憾
的是目前尚未被有效开发利用。其主要原因:一是以往多强调和
重视其药用价值,而淡化和忽视了其独特的园林观赏价值、强大
的水土保持生态功能。二是在造林生产中,因其种粒细小、成苗
速度慢,繁育技术要求较高。
一、自然分布
甘肃省是小檗属植物的主要分布区之一,主要分布于陇南、
陇东南及陇中地区海拔 1000~3000米之间,锥花小檗在陇西县
主要分布在渭河南部二阴山区的强阳性、贫瘠的山坡及石崖处、
林缘路旁、地埂,为半常绿灌木。
二、生物学特性
分枝密,枝棱显着,具多数黑色疣点,2年生枝无毛。内皮层
和木质部均呈黄色。枝刺三叉,细瘦,棕黄色,长 8~20毫米。叶
4~15个簇生,近革质,矩圆状倒卵形或披针形,长 1~2.5厘米,
先端钝有短尖;基部渐狭,缘具 3~8个疏生刺状齿,网脉显。花
淡黄色,多数密生,或成近无总梗的圆锥花序,长 1~2.5厘米,
苞片稍长于花梗,小苞片卵形急尖,萼片宽卵形,外轮的长 2.5
毫米,内轮长 3.5毫米;花瓣与内轮萼片等长,倒卵形,先端微
缺,基部有短爪。胚珠 2颗。浆果椭圆球状,长 6~7毫米,灰红
色。花期 7月,果常经冬不落。
三、育苗技术
种子采集。锥花小檗的种子采集时间为 9月至翌年春天。将
采集到的种子除去果皮和杂质后,放在室外晾晒,然后放入种子
袋内置通风干燥处保存,期间注意防潮、防虫。种皮淡黄色,千粒
质量 7.9 克,每克有 126 粒,净度 96%;种子小麦粒状,一侧扁
平,一侧隆起,长径 3.1~3.9毫米,短径 1.3~1.8毫米,种皮光
滑,质地较坚硬。
温室中容器育苗。经试验,锥花小檗的种子不存在长期休眠
的特性,播种育苗的常规发芽率很高,平均为 86%,发芽势也较
高,5天开始发芽,15天左右出齐,故种子不需进行沙藏处理;但
由于其种子细小,发芽后幼苗纤细,成苗速度较慢,一般 1年生
苗的高生长仅为 10~15厘米,且发芽出土时需将种皮顶出土
壤,故推荐采用温室内容器播种育苗,以利于控制播种深度并提
供适宜的光、热、水条件,保证发芽出苗、培育壮苗、缩短成苗期
限。
播前准备。容器袋填充的土壤基质以透气性好、保墒性好、
肥力足的耕作土为主,同时混以适量的磷肥和氮肥。将混合均匀
的基质土用 0.5厘米的筛网过筛后,装填容器袋。在播前 15天,
用 2%~3%的硫酸亚铁溶液消毒,并灌足底水。
播种。温室播种应做到适时早播,陇西的最佳播种时间为 3
月上、中旬。播种深度以 0.5~1厘米为宜,每袋播种 3~5粒,覆
土采用已消毒的森林土。
苗期管理。水分管理。出苗期每天喷水 1~2次,保持温室光
照充足,空气流通,湿度适中。生长期可根据天气和土壤墒情,适
时浇水,经常保持苗床土壤湿润。病虫害防治。在温室条件下,锥
花小檗幼苗易感立枯病,叶片极易感白粉病,故应在出苗期每隔
5 天喷施 1 次 65%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 1200~1400 倍液,或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1000倍液,以有效防治幼苗立枯
病和白粉病。
苗木出圃。温室容器育苗 1年即可生产出株高 20~30厘
米,主根 20厘米左右的合格苗。炼苗,将合格苗断根,从温室移
置室外,以后 7天要加强管理,增加遮阴和水分管理。炼苗 15天
后幼苗侧根发育明显,浇透水即可带容器苗造林。
四、开发利用
资源保护。锥花小檗呈天然分布,目前面临樵采、挖根剥皮
取药等不合理开发利用的威胁,资源数量日趋减少,因此要运用
法律、法规的手段,严禁乱采乱挖,加强资源保护。
造林利用。陇中半干旱区自然条件严酷,干旱少雨,植被稀
少,植被恢复重建难度大,可选择的造林树种有限。通过引种驯
化、良种选育、苗木繁育、抗旱造林,将其发展为重要的灌木造林
树种,是丰富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
园林绿化造景。锥花小檗枝繁叶茂,其叶、花、果色彩绚丽,
观色期长,是目前园林绿化、彩化、美化、香化、净化的新宠,既可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又可满足旅游业的需要,有着广阔的发展前
景。
产 业
锥花小檗的
繁殖及开发利用
■周淑芳 王 桑 朱元龙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