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锥花小檗的发芽试验及应用研究



全 文 :园林绿化 Garden &Landscaping
50  PRACTICAL FORESTRY TECHNOLOGY








 






锥花小檗的发芽试验及应用研究
周淑芳1 朱元龙2
(1.兰州园艺学校 兰州 730060;2.甘肃省陇西县林业局 甘肃 陇西 748100)
[摘要] 概述了锥花小檗在甘肃省陇西县的天然分布区,以及
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通过在塑料大棚与实验室不同环境条
件、实验室有阳光和无阳光条件的对比发芽试验,提出了锥花
小檗生产实践中较为理想的播种及育苗的方式方法,并提出锥
花小檗是干旱地区尤其是西北干旱地区较为理想的护坡绿化、
荒山绿化、水土保持的树种,同时锥花小檗因绿叶、黄花、红果
均具观赏性,地上部分生长又极为缓慢,在园林绿化上是较理
想的色块树种。
[关键词] 锥花小檗 发芽试验 利用
锥花小檗(Berberis aggregata Schneid.)又名猫儿刺,为小檗
科小檗属半常绿、丛生型灌木,高1~1.5m,枝条密集,单株覆盖
度大,落叶丰富,根系发达,抗旱抗寒,耐瘠薄,极其适于在半干
旱区生长,其水保作用极其明显,同时可以作为观叶、观花、观果
植物,另外其果实可供酿酒、食用,树皮、根皮可药用。因此,它
是一种很好的林业及园林树种,是我国西北半干旱区水土保持
造林的优良乡土树种,是黄土丘陵沟壑区恢复林草植被的优良
灌木树种,但非常遗憾的是目前尚未被有效开发利用,其主要原
因是因其种粒细小、成苗速度慢,繁育技术要求较高。
1 自然分布及生境
锥花小檗(B.aggregata)是小檗科小檗属(Berberis L.)植
物。在甘肃陇西县主要分布在渭河南部的土石中山二阴区,多
分布在强阳坡、贫瘠的山坡及石崖处、林缘路旁、地埂,为半常
作者简介:周淑芳,兰州园艺学校讲师,长期从事园林园艺教学
工作
绿灌木。
陇西县地处甘肃省中部,位于东经104°19′-104°53′,北纬
34°51′-35°22′之间 ,四季变化明显,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干
燥。年温差大,最高达31.8℃,最低-15.2℃,多年平均气温
7.7℃;降水量年际差异大,且主要集中在7-9月,多年年平均
降水量450.7mm,蒸发量却高达1 440mm以上;年平均无霜
期146d,绝对无霜期仅有97d。属典型的中温带大陆性季风
气候。植被属农牧过渡带。
2 生物学特性
锥花小檗为半常绿灌木,分枝密,枝棱显着,具多数黑色疣
点,2年生枝无毛。枝刺三叉,细瘦,棕黄色,长8~20mm。叶
4~15个簇生,近革质,矩圆状倒卵形或披针形,长1~2.5mm,
先端钝有短尖;基部渐狭,缘具3~8个疏生刺状齿,网脉显。
花小,淡黄色,多数密生,或成近无总 梗 的 圆 锥 花 序,长
1~2.5mm,胚珠2。浆果灰红色。花期7月,果常经冬不落。
3 发芽试验
锥花小檗试验种子采自陇西,其种皮淡黄色至紫红色,千
粒质量7.9g,126粒/g,净度96%;种子小麦粒状,一侧扁平,
一侧隆起,长径3.1~3.9mm,短径1.3~1.8mm,种皮光滑,
质地较坚硬。
3.1 实验设计
6月塑料大棚盆播发芽试验4个重复,实验室室温盆播4
个重复,基质用泥炭土;同期室温培养皿有、无阳光对照试验两
组各两个重复;9月室温、阳光条件下,培养皿中发芽试验6个
重复。
剂喷雾;或在展叶后用20%三氯杀螨醇0.067%~0.1%浓度的
溶液防治。秋天即可出圃。
5 发展前景
香茶藨子由于其适应力强,管理粗放,观赏性好,在城市园
林绿化及生态建设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茶藨子与树莓、蓝莓、山葡萄、沙棘等尚未被完全开发的野
生山果一起并称为第三代水果,因其高营养、保健功能强、风味
天然、无污染等优势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市场的重视[5]。通过测
定,香茶藨子果实中主要营养成分含量为:维生素 C 含量
969.77mg/kg、多糖含量0.95%、总黄酮0.32%、钾(K)含量
1.38%、锌(Zn)含量14.47mg/kg,17种氨基酸总量0.986%。
可与同属的黑加仑(黑穗醋栗)相媲美,具有很好的发展利用
前景。
参考文献:
[1] 李耀阶,等 .青海木本植物志[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7:
223-237.
[2]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
学出版社,2004.
[3] 段新满,邸艳君,魏庆云 .香茶藨子育苗技术[J].河北林业科技,
2000(2):33.
[4] 杨秀玲 .浅谈青海省茶藨子植物分布现状及开发利用[J].青海
农林科技,2011(4):68-70.
[5] 周文志 .黑龙江省黑穗醋栗生产科研现状及前景展望[J].中国
林副产品,2009(5):97.★
DOI:10.13456/j.cnki.lykt.2012.08.031
园林绿化 Garden &Landscaping
PRACTICAL FORESTRY TECHNOLOGY  51 








 






3.2 试验材料
盆播用瓦盆、泥炭土、培养皿、无纺布、蒸馏水。
3.3 萌发实验
于2011年6月初在试验室内和塑料大棚同期进行。
3.3.1 盆播 容器为栽花瓦盆 每个容器随机选取100粒饱满
种子。盆播用事先处理好的泥炭土做栽培基质,先将泥炭土装
入瓦盆适量,整平,等分成4个区,然后将锥花小檗的种子均匀
的放在上面,每区50粒,共100粒,再覆泥炭土2cm厚,最后
用浸盆法使基质湿透。8个重复。4组放塑料大盆,四组放实
验室窗台。
3.3.2 培养皿试验 实验室内,将种子均匀的摆放在直径为
90mm的铺有4层无纺布培养皿中,每个100粒,滴加适量蒸
馏水将无纺布浸湿,以在种子周围不产生水膜为度,4个重复。
2组放在窗台接受阳光,2组无阳光,在室温条件,进行萌发
试验。
每24h进行萌发检测,统计萌发个数,培养皿中的以肉眼
看到白色的幼根为标准判断种子是否萌发。盆播的以看到子
叶出土为度。萌发实验持续22d。
3.4 实验结果
塑料大棚花盆6月盆播,实验室盆播均温17.4℃,培养皿
在有、无阳光对照下,均温17.4℃,9月室温阳光培养皿,均温
10.6℃的实验条件下进行三组实验,观察发芽情况。
(1)经6月与9月发芽试验,可以得出锥花小檗的种子不
存在休眠的特性,只要条件适宜,即可发芽。常规播种育苗的
发芽率很高,平均为75.5%,发芽势也较高,为56%,5d开始
发芽,15d左右出齐,故种子不需进行特殊处理。但由于其种
子细小,发芽后幼苗纤细,成苗速度较慢,一般一年生苗的高生
长不足5cm,且发芽出土时需将种皮顶出土壤,故推荐采用浅
播、温室内容器播种育苗,以利于控制播种深度、保证发芽出
苗、培育壮苗、缩短成苗时间。观察发现,种子颜色为淡黄色的
萌发快,建议九成熟时采种。
(2)通过在室温条件下,培养皿中对比发芽试验,由结果
可以看出,锥花小檗在有光照条件下的发芽率比无光照条件下
的发芽率高出近28%,有光照时的发芽率几乎是无光照时的1
倍,由此可以得出,有无光照对锥花小檗的种子萌发起着较为
重要的作用。为此建议在生产实践中,育苗或播种时以浅播为
宜。林业上应用以向阳坡地为好。
6月,我地大棚内的温度高温一般可超35℃,低温也有24℃,
均温29.5℃,远比同期室温均温17.4℃要高,所以,锥花小檗
种子的萌发及发芽在较高温度情况下良好。
(3)实验结果发现,不管是培养皿中还是盆播的发芽试
验,也不管是有光条件下还是无光条件下,锥花小檗种子的萌
发及发芽都是缓萌型的[1]。
(4)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锥花小檗种子浸泡对其发芽率
没影响,对发芽势也没影响,因此,建议在干旱的西北播种造林
时,只要选好时间,无需特殊处理即可。
4 开发利用
4.1 观赏
锥花小檗的花、果和叶均有观赏价值。春叶幼嫩,紫红色、
夏季为绿色,秋叶变为紫红色,果实秋季成熟时为紫红色,夏季
开花,黄色,故锥花小檗为优良色块植物及刺篱,锥花小檗的
叶、花、果极具观赏性,是具有开发潜力的野生植物。
4.2 其它用途
锥花小檗的果实为浆果,含有大量果酸、VC、VB、VE糖分等
营养成分,酸甜可食,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野生水果,除鲜食
外,可加工各种饮料、果酒、果汁、汽水等,还可制作保健食品。
另外除了食用还可药用、提取黄色染料和黄连素等。锥花小檗
的枝叶茂盛、萌芽能力强、耐旱性、耐寒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
是一种优良水土保持植物;另外,小檗属植物根皮、茎皮和叶含
单宁,可提取栲胶。
5 讨论
5.1 资源保护
锥花小檗多呈天然分布,目前面临樵采、挖根剥皮取药等
不合理开发利用的威胁,资源数量日趋减少,因此有必要运用
法律、法规的手段,严禁乱采乱挖,加强资源保护。
5.2 造林利用
锥花小檗是优良乡土野生灌木树种,其生态价值、经济价
值较高。陇中半干旱区自然条件严酷,干旱少雨,植被稀少,植
被恢复重建难度大,可选择造林树种有限。通过引种驯化、良
种选育、苗木繁育、抗旱造林,将其发展为重要的灌木造林树
种,是丰富半干旱区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
5.3 园林绿化造景
锥花小檗叶绿、花黄、果红,季相变换明显,观赏期长;加
上其具有耐寒、耐旱、耐瘠的习性,很适宜作为西北地区园林绿
化、彩化、美化、净化的植物,可群植、片植、丛植,既可改善城市
生态环境,也能绿化美化环境。
6 结语
锥花小檗在林业及园林应用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尽管
幼苗期地上部分年生长高不过5cm,但育苗发芽率高、出苗率
高,地下部分发达,抗逆性强,因此是理想的荒山绿化和水土保
持树种;同时,在园林上可以作为色块树种,还可以作矮篱、
刺篱。
参考文献:
[1] 崔现亮,陈 文,陶 川,等 .青藏高原东缘11种小檗属(Ber-
beris)植物种子萌发特性[J].生态学杂志,2010,29(8):1505-
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