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樟树人工林降水化学性质



全 文 :第 24卷 第 4期 中 南 林 学 院 学 报 Vol. 24  No. 4
  2004年 8月 JOU RN AL OF CENT RAL SOUT H FO RESTRY UNIV ERSITY Aug. 2004 

[文章编号 ] 1000- 2502( 2004) 04- 0006- 05
樟树人工林降水化学性质
陈书军 , 田大伦 , 康文星 , 闫文德
(中南林学院生态研究室 , 湖南株洲 412006)
[摘 要 ] 对樟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大气降水 ,树干茎流 ,穿透水中 N、 P、 K、 Ca、 Mg、 Cu、 Zn、 M n、和 SiO2 9种养分元素含量进行了
测定 .结果表明:不同月份大气降水养分元素含量不同 ,各元素各月平均含量按大小排序为 Ca> SiO 2> N H4+ - N> Zn> K> NO3- -
N> Mg> M n> P> Cu;大气降水经过林冠层后 ,树干茎流、林内穿透水中各养分元素含量变化基本一致 ,均表现季节动态变化 ,大多
数元素含量增加 ;树干茎流中各元素含量按大小排序为 Ca> K> N H4+ - N> SiO2> NO3- - N> Mg> Zn> Mn> P> Cu,林内穿透水
中各元素含量按大小排序为 Ca> K> N H4+ - N> SiO2> Zn> NO3- - N> Mg> Mn> P> Cu,树干茎流中 Cu和 Zn为负淋溶 .
[关键词 ]  樟树人工林 ; 大气降水 ; 穿透水 ; 树干茎流 ; 养分含量
[中图分类号 ]  S792. 23     [文献标识码 ]  A
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Precipitation in the Artif icial Forest of
Cinnamomum camphora (L. ) Presl
CHEN Shu-jun, T IAN Da-lun, K ANG Wen-xing , YAN Wen-de
( Research Sect ion of Ecolog y, Cent ral South Fo res try University, Zhu zhou 412006, Hunan, China)
Abstract: Th e concent rations of 9 nut rient elements ( N、 P、 K、 Ca、 Mg、 Cu、 Zn、 Mn、 SiO2 ) in rainfal l, s tem-f low and th rough-fall w ere
measu red in the arti ficial fores t of Cinnamomum camphora ( L. ) Presl. The resul ts show: the concent rations of the n ut rien ts in
rainfall vary according to the mon th; th e concent ration s equ ence of the nut rient elements in precipitation goes as follow s: Ca> SiO2>
N H4+ - N> Zn> K> NO3- - N> Mg> M n> P> Cu; the concent rations of the nu trients in bo th s tem-flow and th rough-fall also v ary
in th e same way and change s easonally, mos t of th em increasing; th e concen t ration sequences of the nut rien t elemen ts contained in
stem-flow and th rough-fal l go respect ively as follow s: Ca> K> NH4+ - N> SiO 2> NO3- - N> Mg> Zn> M n> P> Cu and Ca> K>
N H4+ - N> SiO2> Zn> NO 3- - N> Mg> Mn> P> Cu; and th e concent rations of Cu and Zn in s tem-f low are low er than thos e in
rainfall.
Key words: th e artif icial fores t of Cinnamomum camphora ( L. ) Presl; precipitation; th rough-fall; s tem-f low; nu t rient concent ration
大气降水是森林生态系统化学元素输入的一个重要途径 [1 ] ,大气降水通过林冠时 ,由于林冠的遮挡作用 ,
使得降水以不同的形式进入森林生态系统 ,一部分被林冠枝叶截持构成林冠截留 ,一部分穿过林冠空隙或枝叶
截留的部分雨水以雨滴形式进入林内形成穿透水 (或林冠降雨 ) ,还有一部分沿树干流向林内土壤 ,即树干茎
流 [2 ] .穿透水和树干茎流构成林内雨 .作为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平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林内雨的养分分配 ,是
由穿透水和树干茎流两部分养分决定的 [ 3] .由于这部分养分是水溶性的 ,无须经过复杂的分解过程便可以被植
物直接吸收 ,它具有加速植物生长和促进养分循环的重要作用 [4 ] .目前 ,有关降水对林冠淋溶作用的研究已有
较多报道 ,涉及不同森林类型 ,如寒温带红松云冷杉林、白桦、栎树天然次生林 ,暖温带落叶松、油松林 ,亚热带
杉木、马尾松、湿地松、桤木、枫香、红栲、青冈等人工林 ,热带半落叶季雨林和山地雨林等 .作为我国亚热带地带
性植被常绿阔叶林主要植被的樟树 Cinnamomum camphora ( L. ) Presl人工林生态系统降水化学性质的研究 ,
却鲜有报道 .本项研究通过对樟树人工林树干茎流和穿透水养分特征的分析 ,旨在了解该生态系统养分输入的
规律、大小、特征 ,为该林分的科学经营、养分管理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基础数据 .
[收稿日期 ] 2004-05-10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森林水文学过程中多烷芳烃迁移转化机制研究”的部分内容 (编号 30271043) .
[作者简介 ] 陈书军 ( 1977- ) ,男 ,陕西杨凌人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森林生态学研究 .
DOI : 10. 14067 /j . cnki . 1673 -923x . 2004. 04. 002
1 研究地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1. 1 研究区概况
试验地设在中南林学院树木标本园 ,地理位置为: 112°54′E, 27°50′N ,海拔 50~ 200 m ,相对高度 150 m,属
湘中丘陵区 ;气候系典型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年降水量 1 185. 8~ 1 912. 2 mm ,集中于 4~ 7月 ,年相对湿度
为 80% ,年平均气温为 17. 4℃ ;本区地层古老 ,母岩为变质板页岩为主 ,风化程度较深 ,土壤为森林红壤 ,呈酸
性 ;地带性植物为常绿阔叶林 ,试验林分是 1984年人工营造的樟树林 ,在造林前进行了平梯整地 ,造林后处于
半自然状态 ,现郁闭度为 0. 7~ 0. 8,林分平均胸径 14. 50 cm ,平均树高 8. 47 m,林下植物主要有女贞
Ligustrum lucidum、小叶女贞 Ligustrum quihoui、菝葜 Sm ilax china、山胡椒 Lindera glauca、木莓 Rubus
swinhoei、油茶 Camellia olei fera、大叶黄杨 Buxus megistophylla、满树星 Ilex aculeolata、南蛇藤 Celastrus
orbiculatus、铁芒萁 Dicranopteris dichotoma等 .
1. 2 样品的收集
将标准雨量器安置于离林缘距离约为树高 1. 5倍处收集林外雨 (即大气降雨 ) ,为防止污染物、植物碎片、
昆虫等 ,将精制网状塑料纱布置于漏斗口上进行过滤 ,并定时对纱布进行清洗 .为了避免藻类生长 ,每次样品收
集完成后对雨量器用蒸馏水冲洗以保持清洁 .在樟树林地内 ,选择林分分布均匀、林冠枝叶结构能代表林冠平
均的位置 3处 ,且每处各选一株胸径与标准木相接近的树 3株 ,沿等高线方向在 1号树左侧、 2号树右侧、 3号
树下侧投影半径 0. 6~ 0. 65倍的位置上各放置一个雨量筒收集穿透水 .在林分中挑选 5株样木 ,每株用直径为
2 cm沿中缝剖开的聚乙烯塑料管从胸径处由上往下蛇形缠绕于树干上 ,用沥青粘牢 ,基部放置集水器收集干
流 [5 ] .
1. 3 取样时间及分析方法
根据降雨的性质、天气状况及试验目的 ,分别于 2003年 4月 4日、 5月 11日、 6月 23日、 7月 14日、 8月 5
日、 10月 13日、 2004年 2月 18日取样 7次 ,并及时进行养分含量分析 .铵态 N( N H4+ - N)用纳氏试剂比色法
测定 ;硝态 N ( NO3- - N )用酚二磺酸比色法测定 ; P用磷钼蓝比色法测定 ; SiO2用硅钼蓝比色法测定 ; K、 Ca、
Mg、 Cu、 Zn、 Mn用 HP351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 [6 ] .
2 结果与分析
2. 1 大气降水 (林外降水 )的养分特征
由于降雨条件、环境条件、气象条件等不同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使得各养分元素于各月输入量不
同且年变幅较大 (见表 1) .由表 1可知 ,大气降水中 Ca元素含量的平均值最高为 3. 359 mg· L- 1 , Cu元素含量
最低 ,仅为 0. 016 mg· L- 1 ,最高与最低相差 214. 4倍 ;无机态 N( N H4+ - N和 NO3- - N )则以 NH4+ - N为主
比 NO3 - - N约高 2. 7倍 ;降水中各养分元素平均含量排列顺序为 Ca> SiO2> NH4+ - N> Zn> K> NO3 - - N
> M g> M n> P> Cu,不同月份大气降水养分元素含量不同 ,除 Cu、 Mn、 SiO2的含量变化较小外 ,其它各元素
含量的变化较大 ,尤以 Mg明显 , 10月份降水中 Mg含量最高 ,达 0. 734 mg· L- 1 , 5月份的含量最低 ,只有
0. 011 mg· L- 1 ,相差达 66. 7倍 ,而降水中 SiO2含量最高的 7月为 3. 074 mg· L- 1 ,最低的 6月份为 0. 449
mg· L- 1 ,相差仅 6. 8倍 .
表 1 林外降水的主要营养元素含量†
Table 1  Concentrat ions of major nutr ients in precipitat ion outside forest mg· L- 1
时 间 NH4+ - N NO 3- - N P K Ca M g Cu Zn Mn SiO 2
2003- 04- 04 0. 169 0. 138 0. 026 0. 703 1. 055 0. 036 * 0. 757 * 2. 518
2003- 05- 11 2. 064 0. 067 0. 013 0. 718 0. 170 0. 011 * 2. 337 * 1. 444
2003- 06- 23 0. 638 0. 956 0. 103 5. 662 0. 651 0. 054 * 2. 972 * 0. 449
2003- 07- 14 5. 001 1. 248 0. 028 1. 533 4. 078 0. 202 * 1. 100 * 3. 074
2003- 08- 05 1. 439 0. 332 0. 033 1. 193 3. 452 0. 092 0. 009 0. 059 0. 021 2. 583
2003- 10- 13 0. 971 0. 501 0. 040 1. 765 6. 226 0. 734 0. 022 2. 970 0. 051 2. 483
2004- 02- 18 3. 414 1. 899 0. 010 0. 478 7. 879 0. 548 0. 016 3. 287 0. 098 2. 885
平 均 1. 957 0. 734 0. 036 1. 722 3. 359 0. 240 0. 016 1. 926 0. 057 2. 205
   † * 表示未检出 .
7第 4期               陈书军等:樟树人工林降水化学性质
2. 2 树干茎流的养分特征
树干茎流雨水中向林地地表输入的营养物质要比穿透雨水的输入量少得多 ,但茎流雨水及其所含养分的
分布范围仅限于树干基部四周狭小的、形状不规则的空间 .幅度在 0. 3~ 5 m之间 ,总面积相当于树干基部总
面积 .雨水直接流入植物的根区 [7 ] ,并沿着根的生长方向进入土壤 [8 ] ,使得茎流养分输入对植物生长、森林生态
系统养分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见表 2) .由表 2可知 ,树干茎流中 Ca元素含量的平均值最高为 7. 081 mg· L- 1 ,
Cu元素含量最低 ,仅为 0. 013 mg· L- 1 ,茎流中各养分元素平均含量排列顺序为 Ca> K> NH4+ - N> SiO2>
NO3- - N> M g> Zn> M n> P> Cu;树干茎流中各养分元素含量季节变化基本一致 , 4、 5、 6月含量较低 , 7、 8
月居中 , 10、 2月 ( 2004)含量较高 ,如 10、 2月茎流中 Ca、 K、 NH4+ - N、 SiO2、 NO3- - N、 Mg、 Zn、 Mn、 P、 Cu养分
含量平均值分别为 17. 80、 8. 263、 6. 238、 3. 668、 3. 018、 2. 644、 0. 614、 0. 476、 0. 084、 0. 018 mg· L- 1; 7、 8月茎
流中养分含量平均值分别为 5. 383、 6. 660、 7. 489、 2. 995、 0. 684、 0. 659、 0. 067、 0. 091、 0. 067、 0. 015 mg· L- 1 ;
4、 5、 6月茎流中养分含量平均值分别为 1. 071、 3. 094、 1. 605、 0. 92、 0. 507、 0. 543、 0. 179、 0. 061、 0. 066
mg· L- 1、未检出 .这一现象与其它地区的其它树种表现相类似 ,如湖南会同地区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枫香、红
栲、青冈等 ,针叶树种杉木人工林 [9 ] ;北京西郊东灵山暖温带落叶松、油松人工针叶林生态系统 [10 ] ;寒温带长白
山地区红松云冷杉林 [11 ] ,黑龙江尚志县白桦林、水曲柳林、蒙古栎林 [12 ]等均表现为降雨集中、雨量较大的雨季 ,
茎流中养分元素含量较低 ,干燥少雨的旱季养分元素含量较高 .
表 2 樟树人工林树干茎流营养元素含量†
Table 2  Concentration of major nutr ients in stemf low in the Art if icial
Forest of Cinnamomum camphora(L. )Pres mg· L- 1
时 间 NH4+ - N NO 3- - N P K Ca Mg Cu Zn M n SiO2
2003- 04- 04 0. 741 0. 191 0. 029 2. 298 0. 979 1. 197 * 0. 090 0. 094 0. 590
2003- 05- 11 1. 859 0. 132 0. 017 2. 421 0. 640 0. 076 * 0. 161 0. 029 0. 910
2003- 06- 23 2. 216 1. 199 0. 154 4. 563 1. 593 0. 358 * 0. 287 0. 059 1. 260
2003- 07- 14 4. 394 0. 765 0. 027 7. 479 8. 254 0. 809 0. 016 0. 097 0. 079 4. 251
2003- 08- 05 10. 585 0. 603 0. 107 5. 840 2. 512 0. 509 0. 013 0. 036 0. 103 1. 740
2003- 10- 13 4. 462 1. 758 0. 058 9. 380 15. 040 2. 867 0. 019 0. 303 0. 256 3. 808
2004- 02- 18 8. 013 4. 279 0. 110 7. 147 20. 551 2. 422 0. 016 0. 925 0. 696 3. 529
平 均 4. 610 1. 275 0. 071 5. 590 7. 081 1. 177 0. 013 0. 271 0. 188 2. 298
   † * 表示未检出 .
2. 3 穿透水的养分特征
由表 3可知 ,穿透水中 Ca元素含量的平均值最高 , Cu元素含量最低 ,穿透水中各养分元素含量排列顺序
为 Ca> K> NH4+ - N> SiO2> Zn> NO3 - - N> M g> M n> P> Cu;除 Zn、 P元素外 ,穿透水养分含量的季节变
化与树干茎流基本相似 , 4、 5、 6月份元素含量的平均值低 , 7、 8月居中 , 10、 2月份 ( 2004)高 ; Zn表现为 7、 8月
含量较低 , 4、 5、 6、 10、 2月含量较高 , P的含量变化为 10、 2月的平均值最低 , 7、 8月平均值最高 .此研究结果与
于小军 [9 ]等在湖南会同 ,黄建辉 [10 ]等在北京 ,程伯容 [11 ]等在长白山地区的研究结果相类似 .
表 3 樟树人工林穿透水营养元素含量†
Table 3  Concentration of major nutrients in throughfall in the Artif icial
Forest of Cinnamomum camphora(L. )Pres mg· L- 1
时 间 NH4+ - N NO 3- - N P K Ca Mg Cu Zn M n SiO2
2003- 04- 04 1. 875 0. 492 0. 257 2. 631 9. 846 1. 258 0. 001 2. 155 0. 105 1. 249
2003- 05- 11 0. 975 0. 226 0. 012 0. 925 0. 432 0. 020 * 2. 085 * 1. 193
2003- 06- 23 2. 288 1. 381 0. 147 2. 210 1. 878 0. 161 * 2. 716 0. 038 0. 902
2003- 07- 14 6. 173 0. 547 0. 023 2. 817 7. 147 0. 393 0. 009 1. 356 0. 087 1. 951
2003- 08- 05 0. 861 2. 634 0. 334 7. 895 7. 168 1. 058 0. 047 1. 107 0. 264 5. 575
2003- 10- 13 4. 238 2. 212 0. 039 9. 221 29. 046 4. 465 0. 086 2. 797 0. 628 4. 816
2004- 02- 18 7. 199 6. 499 0. 034 3. 919 29. 365 2. 399 0. 039 2. 296 0. 403 5. 389
平 均 3. 373 1. 999 0. 121 4. 231 12. 126 1. 393 0. 036 2. 073 0. 218 3. 011
   † * 表示未检出 .
2. 4降水中养分含量的变化情况及淋溶量大小
受降水的强度、季节、降水水量、持续时间、降水之间间隔、环境条件、气象条件、植物体表面以及降水中离
8 中 南 林 学 院 学 报               第 24卷
子、固体颗粒或气体的吸附或吸收等内外在因素的影响 ,大气降水、树干茎流、穿透水中养分元素的含量表现出
季节性变化 [13, 14 ] (见表 4) .由表 4可知 ,大气降水、树干茎流、穿透水中变化系数最大的元素分别为 Mg、
NO3
- - N、 Mg ,在树干茎流中的 K的变动系数最小 ,只有 0. 475,这表明树干对 K的吸附、吸收、淋溶处于一个
相对平衡稳定的过程 .与大气降水相比 ,树干茎流中的 NH4+ - N、 P、 K、Mg的变动系数都分别小于大气降水 ,
而 NO3- - N、 Ca、 Cu、 Zn、Mn、 SiO2的变动系数都分别大于大气降水 ;穿透水中 N H4+ - N、 K、 Mg、 Zn的变动系
数都分别小于大气降水 ,其余均大于降水 .
表 4 大气降水、穿透水和树干茎流中营养元素含量†
Table 4  Nutrient elements concentrat ion of rainfall, throughfall and stemflow mg· L- 1
项 目 NH4+ - N NO 3- - N P K Ca Mg Cu Zn M n SiO2
大气降水 x 1. 957 0. 734 0. 036 1. 722 3. 359 0. 240 0. 016 1. 926 0. 057 2. 205
s 1. 712 0. 669 0. 031 1. 800 2. 944 0. 286 0. 007 1. 274 0. 039 0. 931
cv 0. 875 0. 911 0. 866 1. 045 0. 876 1. 194 0. 415 0. 662 0. 685 0. 422
树干流 x 4. 610 1. 275 0. 071 5. 590 7. 081 1. 177 0. 013 0. 271 0. 188 2. 298
s 3. 550 1. 441 0. 052 2. 657 7. 915 1. 070 0. 008 0. 305 0. 235 1. 519
cv 0. 770 1. 130 0. 732 0. 475 1. 118 0. 910 0. 662 1. 125 1. 251 0. 661
穿透水 x 3. 373 1. 999 0. 121 4. 231 12. 126 1. 393 0. 036 2. 073 0. 218 3. 011
s 2. 540 2. 183 0. 129 3. 109 12. 109 1. 580 0. 034 0. 638 0. 228 2. 140
cv 0. 753 1. 092 1. 071 0. 735 0. 999 1. 134 0. 930 0. 308 1. 045 0. 711
  † x、 s和 cv分别表示平均值、标准差和变动系数 .
表 5 降雨净淋溶的养分含量和淋溶系数
Table 5 Net leaching amount and leaching coeff icient of throughfall and stemf low
项 目 N H4+ - N NO3- - N P K Ca Mg Cu Zn M n SiO2
树干茎流净淋溶量 /( mg· L- 1 ) 2. 653 0. 541 0. 035 3. 868 3. 723 0. 937 - 0. 003 - 1. 655 0. 131 0. 093
穿透水净淋溶量 /( mg· L- 1 ) 1. 416 1. 264 0. 085 2. 509 8. 767 1. 154 0. 021 0. 147 0. 161 0. 806
树干茎流淋溶量系数 2. 356 1. 736 1. 977 3. 247 2. 108 4. 911 0. 817 0. 141 3. 317 1. 042
穿透水淋溶系数 1. 724 2. 721 3. 341 2. 458 3. 610 5. 816 2. 323 1. 076 3. 845 1. 365
大气降水透过树木冠层后 ,雨水中的营养元素含量发生改变 ,大多数营养元素的含量增加 .林内雨水中的
化学元素含量与淋溶量取决于以下几个相互联系的理化过程:①降雨期间雨水中营养元素向林冠的输入 ;②截
留雨水的蒸散 ;③植物组织渗出物的淋溶 ;④雨水对未降雨期间林冠上沉积物的冲洗 ;⑤枝叶、体表对溶液中离
子、固体颗粒或气体的吸附或吸收 [1 ] .从表 5可知 ,树干茎流中 Cu、 Zn为负淋溶 ,表明植物体对它们吸收 ,而其
它元素的含量均有所增加 ,根据淋溶系数的大小排列树干茎流的淋溶序列为 Mg> M n> K> N H4+ - N> Ca>
P> NO3
- - N> SiO2> Cu> Zn;穿透水中各元素的含量均比大气降水高 ,各元素的淋溶系数序列为 Mg> M n
> Ca> P> NO3
- - N> K> Cu> NH4
+ - N> SiO2> Zn.
3 结 论
( 1)大气降水中 Ca元素含量的平均值最高为 3. 359 mg· L- 1 , Cu元素含量最低 ,仅为 0. 016 mg· L- 1 ,最
高与最低相差 214. 4倍 .降水中各养分元素平均含量排列顺序为 Ca> SiO2> NH4+ - N> Zn> K> NO3- - N>
Mg> Mn> P> Cu,不同月份大气降水养分元素含量不同 ,除 Cu、 Mn、 SiO2的含量变化较小外 ,其它各元素含
量的变化较大 ,尤以 Mg明显 .其主要因为:①降雨条件 ,如降水的强度、季节、降水水量、持续时间以及降雨之
间时间间隔等对降水中化学元素的含量均有影响 ,表现在观测时段内不同月份降水中的化学元素含量不同 ;②
环境条件和气象条件对降水中的化学元素含量也有影响 ,大气污染状况 ,大气环流携带的各种化学物质成份具
有随气象因素而发生较大变化的随机性 ,如水气来源、风向风速等条件都会使降水中化学元素含量亦发生变
化 ;③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亦会引起局部地区大气降水中的化学元素含量的变化 ,特别是随着人类向环境中
释放污染物量的增加 ,这就造成同一地区 ,不同时间 ,大气降水化学元素的组成和含量的不同 .
( 2)大气降水经过樟树人工林林冠后 ,林内雨 (树干茎流和穿透水 )中各化学元素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
Ca元素平均含量最高 , Cu最低 ,大多数元素含量随降雨季节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动态变化 ,即 4、 5、 6月份含量
较低 , 7、 8月份居中 , 10、 2月份含量较高 .这可能是由于自然界通过降水将漂浮于大气中及沉降或吸附于树木
9第 4期               陈书军等:樟树人工林降水化学性质
表面的颗粒物 ,以林内雨的形式带入森林生态系统内 ,携带颗粒物的多少决定了林内雨中化学元素含量的高
低 .降雨集中、雨量较大的雨季 ,致使大气或树木表面颗粒物的大量淋失或稀释 ,从而导致林内雨中元素含量的
下降 ;相反 ,干燥少雨的旱季 ,树体表面颗粒物积累时间较长 ,大气悬浮物质较多 ,故旱季降雨洗脱的干沉降物
较多 ,林内雨中元素含量增加 .但穿透水中 Zn、 P含量季节变化不同 ,表明 Zn、 P的含量与降雨量分配没有明显
的相关性 .
( 3)大气降水、树干茎流、穿透水中变化系数最大的元素分别为 Mg、 NO3 - - N、 Mg.树干茎流中重金属元
素 Cu、 Zn为负淋溶 ,其它元素的含量均有所增加 .穿透水中各元素的含量均比大气降水的高 ,出现养分富集 ,
这主要由于林层具有作为大气物质蓄积库的潜力 ,气态物质通过扩散和气流运动两种力量的结合 ,从大气转移
到植物 ,一旦与植物接触后 ,气体便被束缚或溶解于植物表面 ,或通过气孔被植物吸收 .自然界中的降水在经由
林木的冠层及茎干的过程中 ,与植物体进行洗脱、淋洗、吸收或吸附等一系列的理化反应 .当洗脱、淋洗作用大
于吸收、吸附作用 ,则林内雨中养分元素含量增高 ,出现养分富集 ,净淋溶量为正 ;当吸收、吸附大于洗脱、淋洗
作用 ,则净淋溶量为负 .本研究树干茎流中 Cu、 Zn为负淋溶 ,可能是由于樟树对 Cu、 Zn大量吸收的缘故 .
[参 考 文 献 ]
[1 ] 刘世荣 ,王 兵 , 周光益 ,等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水文生态功能规律 [M ]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96.
[2 ] 马雪华 .森林水文学 [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93.
[3 ] 李凌浩 .武夷山甜槠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平衡研究 [ J] .植物生态学报 , 1998, 22( 3): 193- 201.
[4 ] 马雪华 ,王 翌 .在杉木林和马尾松林中雨水的养分淋溶作用 [ J] .生态学报 , 1989, 9( 1): 15- 20.
[5 ] 马雪华 .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方法 [M ]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94.
[6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土壤理化分析 [M ] .上海:上海科学与技术出版社 , 1978.
[7 ]  Park G G. Through fall and stemf low in th e fores t nu trient cycle[ J] . Adv. Ecol. Res, 1983, 13: 57- 134.
[8 ]  Martinez Meza E, Whit ford W G. S temflow , th roughfal l and ch an neli zation of s temf low b y root s in th ree Chih uanhuan d esert sh rubs [ J] . J.
Arid Envi ron, 1996, 32: 271- 281.
[9 ] 于小军 ,汪思龙 , 邓仕坚 ,等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杉木人工林茎流和穿透雨的养分特征 [ J ].生态学杂志 , 2003, 22( 6): 7- 11.
[10 ] 黄建辉 ,李海涛 , 韩兴国 ,等 .暖温带两种针叶林生态系统中茎流和穿透雨的养分特征研究 [ J ].植物生态学报 , 2000, 24( 2): 248- 251.
[11 ] 程伯容 ,许广山 ,耿晓源 ,等 .长白山红松云冷杉林生态系统中穿透雨的养分输入 [ J] .应用生态学报 , 1993, 4( 4): 447- 449.
[12 ] 魏晓华 ,周晓峰 .三种次生自然林的树干茎流研究 [ J] .生态学报 , 1989, 9( 4): 325- 329.
[ 13 ]  Jesus R Aboal, M soledad Jim enez, Domingo Morales, et al. Net below canopy f luxes in Canarian laurel fores t canopies [ J ] . Jou rnal of
Hyrology, 2002, 264: 201- 212.
[14 ] 刘世海 ,余新晓 ,于志民 .北京密云水库集水区板栗林水化学元素性质研究 [ 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 2001, 23( 2): 12- 15.
[本文编校:胡曼辉 ]
10 中 南 林 学 院 学 报               第 24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