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高乌头的引种驯化及栽培技术的研究



全 文 :1 990 年第 4期 西 北 师 范 大 学 半 报 (自然科学版 )
高乌头的引种驯化及栽培技术的研究
张 继 李建纲 韦璧瑜
(植物研究所 )
摘 要
通过对不同季节采挖移植 、 不同的栽培技术的比较研完 , 总结出了野生高乌头的大
田 栽培技术和高产措施 , 亩产达 1 5 0 0 k g 左 右 ; 高乌甲素含量与野生高乌头 相 近 , 有
效 成份含量 O。 6% 。
关键词 高乌头 , 引种驯化 , 栽培
高乌头为多年生野生植物 , 从高乌头中提取高乌甲素制成氢澳酸高乌甲素 , 成为国家一
级新药 , ·其镇痛效果好 、 不成瘾等特性深受国内外患者的欢迎 .
l 高乌头的形态与生长习性
高 乌头 ( A 。 on i ut o lS’ on m 。 。 t o nu o N ak o i) 为毛食科 、 乌头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 根 供
药用 , 多条向左扭曲呈辫状 , 长约 20 Cm , 粗 1一 3 c m , 茎高 ( 6 0) 95 ~ 1 5 0 c m . 基生 叶一
枚 , 茎下部叶具长柄 ; 叶片肾形或圆肾形 , 长 10 ~ 18 c m , 宽 20 一 28 c m , 基部宽心 形 . 总
状花序长 ( 2 0 ) 3 0 ~ 5 0 c m , 花密集 . 尊片兰紫色或淡紫色 ; 花瓣无毛 , 长达 2 c m , 唇舌形 ,
长约 3 . s m m , 距长约 6 . s m m , 向后拳卷 ; 心皮 3 , 无毛 。 葺荚长 1 . 1~ 1 . 7 c m , 种子倒卵
形 , 具三条棱 , 长约 3 m m , 褐色 , 花期 6 ~ 9 月 .
高乌头性喜荫凉 , 不耐炎热 , 在 一 10 ℃ 下可正常越冬 . 一般适宜生长在水 分 充 足 , 含
腐殖质多的偏酸性土壤 , 且年平均气温 10 ℃ 左右 , 年最高温不超过 30 ℃ , 最低温不低于一15 ℃
的地区 。
2 栽培技术
2
.
1 繁殖方法
2
.
1
.
1 移栽 将挖来的野生高乌头原根栽下 , 每亩约 3 0 0 0 株 .
2’ 1 . 2 分株繁 殖 第一年将挖来的高乌头进行分株栽植 , 分株情况根据其根数和芽数 多 少
而定 , 每株应留 l ~ 2 个饱满的芽及 l ~ 2 条根 。 根的长度以 25 一 30 c m为 宜 , 并 将 须 根 剪
去 . 留根不宜过多 , 以免根条生长太细 。 第二年分株繁殖与收获同时进行 。 将高乌头从根颈
处纵切 , 按大 、 中 、 小分为三级 , 大 、 中型者供药用 , 小的作种苗栽植 , 9 ~ n 月 ( 秋分至
立冬 ) 定植 , 每亩 1 3 5 0 0 株 , 行距 50 c m , 株距 50 c m . 盖土厚约 15 c m .
收稿日期: 1 9 90 一 0 1 一 1 3
西 北 杯 范 大 举 学 报 (自然科学版 ) 1 9 9 0 年第 4 期
2
.
1
.
3 茅头繁殖 将高乌头截去支根及根的下部作为药用 , 留下根苑作种根 , 每块 根 莞一
般留 4 ~ 石个芽 , 如茹大可纵切为卫个种根 . 9 ~ 1工月间栽种最为适宜 , 行距 50 c m , 株距
4 0 c m
, 每亩 3 5 0 0 株 .
2
.
2 田间管理
2

2
.
1 整地 高乌头是深根性植物 , 故在定植 前 必 须 深翻土地 . 9 月下旬~ n 月中 旬 耕
翻 1 ~ 2 次 , 深 35 c m 左右 , 清除草根 , 施堆肥作为基肥 ,然后作 宽 50 c m ,高 50 c m 的垄 ,
垄沟宽 50 c m .
2

2

2 补苗 全苗是高乌头增产的重要因素 。 栽种高乌头时 , 通常在行间移 栽 10 % ~ 15 %
的种根 , 备作补苗用 。 出苗后 , 及时检查清除病株 , 同时进行补苗 .
2
.
.2 多 灌水 高乌头适生于凉湿的环境 . 兰州地区春季气候较干旱 , 故应适时灌 水 , 以 免
影响出苗及幼苗韵生长 . 早春一般灌半沟水即可 , 结合施肥在抽茎前及花期要灌足水 .
2

2
.
4 摘 芽 地上部分生长过快及开花要消耗大量养分 , 对高乌头根的增长有影 响 , 而 摘
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 具体做法是 : 5 月中旬在株高 l m 左右时 , 只留茎下部的叶 片 n ~
12 枚 , 摘去顶芽 与侧芽 . 摘芽后每亩施 2 % 的过磷酸钙液作根外追肥并结合进行除草培土 .
2
.
2
.
5 施肥 抽茎 r前施用 有机肥或尿素 ( i o kg / 亩 ) 可促进幼苗生长 , 增加茎的粗 度 . 在
花序形成初期泼施有机肥或尿素 (5 O k g / 亩 )以促进根的生长和满足花芽分化的 需 安 , 从 而
提高产量和质量 。 秋季高乌头枯黄后 , 清除地面残枝落叶 , 盖土 7 一 1 0 c m厚 , 以使其顺 利
越冬。
2

.2 6 病害及其防 治 高乌头常见病有以下几种 :
1
、 霜霉病: 原发病株开始露出地面时 , 叶色灰绿 、 叶背面略反卷 , 出现霜 霉 状 病 原
物 , 逐渐成紫色霉状物 . 5 月下旬病株下部叶边缘开始枯焦然后渐延叶内 , 全叶 焦 枯 . 病株
上的其它嫩叶继续受侵 , 致使上部叶片全部感染 . 摘芽除去了部分病原 , 留下的叶子变老不
适宜病原菌抱子囊的萌发和侵染 , 因而可使感染率下降 。 防治应在 4 月中旬 拔 除 病袜 , 同
时用退菌特 0 . 5 k g , 生石灰 1 2 . 5 kg 、 尿素 0 . s k g 、 兑水 2 5 O k g 的混合药对周围健康植株 每
株灌药依 .0 5 k g , 以防病菌蔓延 . 5 月中旬再喷药 2 次即可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
2
、 叶斑病 : 是 高乌头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 , 严重时全株的叶片枯焦 , 提早倒苗 , 致使
根的形成和生长受到影响 , 从而减产 . 在发病时 , 用 5 0 倍代森锌喷射叶层 , 每周 1 次 , 连
续 2 次即 可。 应在晴天进行 .
20一420126一3.896
3 结果与讨论
3
.
1 栽培期
从 玲 84 年秋及 19名5 年春进行的引 种 试 验
( 见表 1 ) 表明 , 秋季种植成活率远高于春季 ,故
高乌头的栽培期秋季最为适宜 。
3
.
2 繁殖方法的选择与分析
在生长条件和技术措施相同的情况下 , 对 3
表 1 高乌头不同季节栽培成活率比较
移 植

{
`
里巨旦 {里Q口
里三旦一博里
9吕。 6 ! 6 1
1 6 6
1 5 1
秋 { 春目一极巫钊项一业应赫
种繁殖方法进行对比试验研究 , 其结果见表 2 . 结果表明 3种繁殖方法各有优缺点 . 移栽法
产量高 , 当年即可采挖 . 故在药源紧缺时可采用此法以解决生产上的需求 , 亦 可为其它两种
1 9 9。 年第 4 期 高乌头的引种驯化及栽培技术的研究 69
繁殖方法贮备材料 , 芽头繁殖法种根利用率高 , 种植 3 一 4 年即可收获 , 虽然周期长 , 但在
犷大种植时有利于解决种根的来源问题 , 分株繁殖法栽培年限比芽头繁殖法短 , 栽后 两年即
可收获 . 所以在具体组织生产过程中可根据需要适时选用三种方法 , 穿插三痊行以活到增产的
目的 .
表 2 3种繁殖方法根重量的比较 (鲜重 : k g)
分 株 繁 殖 苹 头 繁 植
产一.50时
1 9 8 5
1 9 8 6
1 9 8 7
1 9 8 8
(年 )
第一年
平均每株重
二年 )
三年 )
四年 )
3 2 5 5
3 6 1 0
4 2 2 5
5 0 5 0

9 7 6
1 0 8 3
1 2 6 7
1 5 15
土兰鱼丝重…一二彭立生 }王兰查丛重仁应业兰 ~一旦竺卫超旦 一 …」暨竺 ;旦一 !一玉丝塑匹 - }一鱼1丛鱼些 -一卫竺丝星1 …一 趾送逻1 }一生塑互响 }一丝虽丝二卫 旦全Z互Q- {一旦丝 ,丝 - !一鱼里卫匹匕口塑卫坠
0

4 7 0 0 } 1 6 4各。 0 0 } 0 。 3 9 0 0 } 1 3 6 5 。 QO
.0一
材弟一冲ù第
间一(一 (`
· 株重为 10 0 株的平均重量
3
.
3 高乌头引种驯化后的生长特性
据观察 , 每年 3 月底至 4 月上旬 , 当地表下 10 cm 处地温为 4 ℃以上 , 气温为 5 ℃时 ,
各实验组高乌头幼苗全部出土 , 4 月份后 , 地上部分生长加快 , 叶片数也迅速增加 , 每 2 ~
3 天可 出一片新叶 , 该阶段是地上部分生长旺盛时期 , 4 月底至 5 月上旬 , 出现总状花序 , 5
月底至 6 月初 , 花蕾 由绿变紫并相继开花 , 当主花序结果时 , 侧枝由下向上渐次开花 , 每个
花序的花全部开完需 5 ~ 8 天 . 在开花时茎基部又有新的叶片发出。 7 月上旬至中旬 , 著荚
则成熟开裂 , 散出大量的种子可随风散落 。 10 月底至 1 月初地上部分枯黄 。
3
.
4 驯化后高乌头与野生高乌头有效成份含最的比较
挖取所栽培的高乌头根 , 风干 、 粉碎 、 研磨 、 苯泡 、 酸摇 、 醚提得到白色结晶 , 得率为
0
.
6%
, 溶点 2 24 ℃ , 旋光度 〔闭 o0z 十 2 9 . 9 ( C H cl 3 ) , 其质谱分子峰为 5 8 4 , 元 素 分 析 、
红外光谱 、 核磁共振谱等试验表明 , 引种驯化后的高乌头与野生高乌头所含的高乌甲素相一
致 。
综上所述 , 每年 9 ~ n 月 ( 秋分至立冬 ) 为引种栽培高乌头的最佳适宜期 ; 从实 用 价
值考虑 , 分株繁殖法 、 芽头繁殖法为较理想的引种繁殖方法 , 引种驯化后的高乌头虽然从海
拔 2 7 0 0一 3 0 0 o m 移到海拔 1 5 0 m , 但并不影响其中高乌甲素的含量 . 科学的田 间 管 理措
施 对 高 乌头的引种驯化和大 田种植 、 提高产量具有一定的意义 .
〔 1
〔 2 〕
3 〕
参 考 文 献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 中国植物志 . 北京 : 科 学 出 版 社 , 19 7幻 27 :
1 6 8 ~ 1 7 0

李社花等 . 中草药 29 8 5 ; 1 6 ( 8 ) : 1 2 7 .
刘攒先 , 张彩玲 , 中药通报 1 9 5 5 , 1 (D 5 ) : 20 0 ,
李代永 。 中草药 1 9 5 5 , 1 6 ( 2 ) : 7 6 ,
裕载勋 , 郝近大 . 药用树术栽培与利用 , 北京 ; 中国林业 出版社 , 19 8 4 .
(下转第7 5页 )
2./了`.、f

1 99 0 年第 4 期 浙江欧江口地区平原形成过程 7 5
共同作用 , 而且更重要的是人为建棣修堤促淤而成 。
3
、 距今 1 0 0 年以来 , 「温洲地带平原淤涨 , 岸线不断东移 , 在摈海中原上残留下一系列的古海岸线标志 . 根据岸线标志和古籍资料研究 , 得出近千森的岸线变迁图 (图 : ) .
〔 4 〕
参 考 文 献
曾昭漩 . 中国地貌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1 9 8 6 .
朱 烈 . 温洲历史地理 . 温州市地理学会年会论文集 。 1 9 6 3 。
地质部海洋地质科学研究所等 . 温州地 区海岸带试点调查 (地质地貌 ) . 中华人民共
和 国科学技术委员会出版 , 1 9 6 6 .
王宗涛 。 浙江地质 1 9 8 6 , 2 ( 2 ) : 2 0一 31 。
、 .沪、 ,产1尸
,10山no产les、厂产l、
F o r m a t i o n P r o e e s s o f t h e
R i v e r M
o u t h R e g i o n
,
P l a i n s i n
Z h e j i
a n g
t h e O u j ia
n g
P r o v i n e e

Z h a n g Y i e e h u n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G e o g r a p il y )
A b s t r a c t
B a s e d o n t h e f i e l d w o r k a n d r e f e r r 〔 d t o s o m e r e l a 丈e d a r e h a e o l o g i e a l i n f o r -
m a t i o n a n d d o e u m e n t s
, t h e P a P e r e x P o u n d s s y n t h e t i e a l l y t h e e v o l u t i o n o f g e o
-
m o r P h y i n t h e o u j i a n g R i v e r M o u t h r e g i o n f r o m t h e v i e w P o i n t s o f s e d i m e n t o l o g y
-
g e o m o r P h o l g y a n d a r e h a e o lo g y

T h e f o r m a t i o n o f t h e g e o m o r P h y i n t h e r e g i o n
e x P e r i e n e e d
.
t h e P r o e e s s e s o f t h e f i l l i n g o f t h e b a y
, t h e m o u ld i n g o f t h e P l a i n s
a n d t h e e h a n g e o f t h e c o a s t a l

l i n e
-
K e y w o r d s o u js a n g R i v e r M o u t h
, p l a i n , b a y , e h a n g e o f e o a s t a l
一 xi n e “ 二 ’
( 上接 6 9 页 )
A S t u d y o n t h e D o m e s t i e a t i o n
T e e h n i g u e s o f t h e A e o n i t u m
Z h
o n t h e b a s i s o f o u r
a n g J i L i J i a n g g a n g
a n d C u l t i v a t i o n
5 i n o m o n t a n u m
W
e i B i y u
( I s t i t u t e o f B o t a n y )
A b s t r a e t
s t u d y o f e o l l e e t i o n a n d t r a n s P l a n t i o n i n d i f f e r e n t “ a s o n s ,
c u l t i v a t i o n t e c h l i i q u e s a n d v a r i o u s f i e l d m a n a g e me
n t
, t h i s p a p e r h a s f o u n d o u t
a s e t o f t e e h n i e a l m e a s u r e s o f f i e l d e r o p s e u l t i v a t i o n w h i e u r e s u l t s i n a h i g成 r
o u t p u t
.
I t s e o n t e n t h a s r e a e h e d t h e s t a n d a r d o f w i ld P l a n t

T h e P e r m u 外 e l d
h a s r e a e h e d a b o u t 1 5 0 0 k g

T h e e o n t e n t o f i t s e f f e c t i v e c o m P o s i t i o n 15
·
0
.
6 p e r -
c e n t

K e y w o r d ` A c o n i t u m s i n o m o n t a n u m , d o m e s t i c a t i o n , C u l t i v a t i o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