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36卷 第4期 水 生 生 物 学 报 Vol. 36, No.4
2 0 1 2 年 7 月 ACTA HYDROBIOLOGICA SINICA Jul . , 2 0 1 2
收稿日期: 2011-05-26; 修订日期: 2012-03-07
基金项目: 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项目(CX(11)4061)资助
作者简介: 周庆(1980—), 女, 江苏南京人; 副研; 主要从事水体藻类生态及微生物方面的研究。Tel: 025-84390241; E-mail: qqzhouqing
@sina.com
通讯作者: 严少华, E-mail: shyan@jaas.ac.cn
DOI: 10.3724/SP.J.1035.2012.00783
富营养化湖泊规模化种养的水葫芦与浮游藻类的相互影响
周 庆 韩士群 严少华 宋 伟 黄建萍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南京 210014)
THE MUTUAL EFFECT BETWEEN PHYTOPLANKTON AND WATER HYACINTH
PLANTED ON A LARGE SCALE IN THE EUTROPHIC LAKE
ZHOU Qing, HAN Shi-Qun, YAN Shao-Hua , SONG Wei and HUANG Jian-Ping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Nanjing 210014, China)
关键词: 水葫芦; 浮游藻类; 多样性; 根系; 拦截
Key words: Water hyacinth; Planktonic algae; Diversity; Root system; Interception
中图分类号: X5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3207(2012)04-0783-09
水葫芦(学名凤眼莲, Eichhornia crassipes Solms)是被
公认为去除富营养化水体氮、磷效果较好的水生漂浮植
物[1—3], 也是目前生态修复工程中应用较广的水生漂浮植
物[4]。随着《太湖流域控制性种养水葫芦技术规范》的出
台, 水葫芦安全控养模式在太湖流域的应用相对较为成
熟。目前, 研究者们对于水葫芦应用的顾虑由最初的影响
航道和渔业的问题转向了威胁其他水生生物及其多样性
的问题[5]。有关大水面放养的水葫芦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
与多样性的影响已有报道[6]。而浮游藻类是湖泊水生生物
的重要组成部分 , 是食物链和营养结构的基础环节 , 有
关水葫芦对浮游藻类及其多样性影响的研究较少, 实验
室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养植水或提取的化感物质对微囊
藻[7]、集胞藻[8]、栅藻[9]、原甲藻[10]等单个藻种的影响。
而在巢湖源水预处理的 0.006 km2植物塘中试研究[11]、滇
池晖湾圈养 0.013 km2浮水植物去除水体污染物的工程试
验[12]、以及星云湖隔河湖湾 0.2 km2漂浮植物除藻技术[13]
等大水面研究中, 研究重点主要在水葫芦对水体理化性
状的改善, 而对浮游藻类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藻细胞生物
量上的变化。同时, 在水华暴发期间生态修复工程中控养
的水葫芦, 其根系拦截的大量水华藻类是否会对水葫芦
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这方面的研究也未见报道。
本文通过研究水葫芦修复富营养化水体过程中对浮
游藻类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的影响, 分析水葫芦各生理指
标与根系拦截藻和各水体理化指标的相关性, 初步探讨
了富营养化湖泊中水葫芦与浮游藻类的相互影响, 为进
一步探明水葫芦对水体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其在生态修
复工程中应用推广的可行性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采样地点
由常州市农委组织实施的 4 km2 水葫芦控制性种养
工程主要位于武进区西太湖水域, 3月底、4月初开始逐步放
养水葫芦种苗。本研究地点选在武进太湖竺山湾水域的水葫
芦种养区(N 31°27′02.55″—31°27′29.23″, E120°04′05.17″—
120°04′31.53″), 水流方向是自东南向西北方向。此处种
养区大小为 360 m×100 m, 临近 滆武进区太 村, 附近有经
营湖鲜味特色的大小餐饮数十家。每年 8—9月出现藻类
水华的暴发和消退。采样点位设置(图 1), 在非种养区[包
括种养区上游 P-(U)、种养区下游 P-(D)]、种养区不同区
域(P+: 1、2、3、4、5, 其中 2、3、4为种养区内部区域)
各设 3 个采样点, 种养区的每个采样点平行采集 3 个水
样、植株样和根系洗脱样, 而非种养区的每个采样点平行
采集 3个水样。
1.2 样品采集与处理方法
2009 年 7 月水葫芦放养工作结束, 待水葫芦适应水
体环境后, 从 2009 年 8 月初至 9 月底进行样品的连续采
784 水 生 生 物 学 报 36卷
图 1 采样位置示意图
Fig. 1 Layout of sampling plots both inside and outside the cultivation area
集。水体浮游藻类定性样品用 25 号浮游生物网(64 μm)
采集, 定量样品采集表层 0.5 m和 1 m处的水层, 等量混
合均匀后, 取 1 L 加鲁哥氏液(Lug’s solution)固定, 沉淀
48h后浓缩至 50 mL。根系拦截藻的采集, 采用软毛刷和
无菌水刷洗水葫芦根系, 刷洗液连同软毛刷冲洗液一并
收集, 定容至 1 L, 然后加入鲁哥氏液固定, 沉淀 48h 后
浓缩至 50 mL。浮游藻类的计数和鉴定参照文献[14, 15]。
根系刷洗后的整株水葫芦作为植株样带回实验室。
1.3 分析方法
水体 TN 含量, 采用碱性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
度法测定[16]; TP 含量, 采用过硫酸钾消解-钼锑抗比色法
测定[17]; DO含量, 采用 JPB-607型便携式溶氧仪测定; pH,
采用 PHB-1型便携式 pH计测定; 叶绿素含量、温度、电
导率, 采用 YSI 600CHL叶绿素监测仪测定。
水葫芦株高与分枝数按常规方法现场测量, 每个样
点样本量为 10; 根系活力, 采用 α-萘胺氧化法[18]; 叶片
可溶性糖用蒽酮比色法 [18]测定; 叶片叶绿素含量按丙酮
提取法测定[19]; 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用 Bradford 法测定[20];
根系体积采用排水法测定; 根系表面积采用亚甲烯兰比
色法测定[21]。
2 结果
2.1 种养区内部和非种养区的浮游藻类密度与叶绿素 a
含量
水体浮游藻类密度与叶绿素 a 含量有着较好的一致
性, 随着时间与区域的变化有明显的差异(图 2)。8月水华
暴发期, 种养区内部的浮游藻类密度和叶绿素 a含量均显
著高于非种养区, 分别是非种养区的 1.7—11.2 倍和 1.2—
4.0 倍。而随着蓝藻水华的消退, 这种区域差异不显著。
这可能是由于水葫芦是漂浮植物, 其根系针对表层水体
中高密度浮游藻类的拦截效果较好。
2.2 种养区和非种养区的浮游藻类群落结构与多样性
8 月水华暴发期间, 蓝藻为优势种群(图 3), 种养区
内水体蓝藻相对丰度比非种养区高 2.54%—3.75% (P<
0.05), 其中各区域微囊藻的相对丰度达到 82.7%以上。随
着藻华的消退, 种养区内的蓝藻相对丰度逐渐低于非种
图 2 不同区域水体浮游藻类密度与叶绿素 a含量的变化
Fig. 2 The concentration of chlorophyll a and phytoplankton density in water at different subareas
4期 周 庆等: 富营养化湖泊规模化种养的水葫芦与浮游藻类的相互影响 785
养区, 蓝藻中的平列藻、束丝藻、浮游蓝丝藻逐步取代了
微囊藻的绝对优势地位, 绿藻、隐藻、裸藻、硅藻也逐步
成为浮游藻类的优势种群。
8—9 月, 绿藻门的优势藻栅藻和硅藻门的优势藻脆
杆藻在水葫芦种养区与非种养区的分布差异不明显(图 4),
而甲藻门的多甲藻与硅藻门的小环藻主要分布在非种养
区(图 5)。特别是多甲藻, 可能在受到水葫芦抑制的同时
还受到水华藻类的抑制 , 因此在蓝藻水华暴发期 , 非种
养区水体中也未检测到多甲藻。采用 Shannon-wiener 多
样性指数和 Simpson 多样性指数分析, 水葫芦种养区内
水体的浮游藻类多样性比非种养区低, 但这种差异不显
著, 可能由于大水面风浪和水体交换影响(图 6)。
2.3 种养区不同区域的水葫芦根系拦截藻的状况
由不定根和侧根组成的发达的水葫芦根系形成的表
面积非常巨大 , 本实验中采自太湖竺山湾的水葫芦 , 平
均每株的根系表面积为 29.95 m2, 最高达 60.23 m2。在蓝
图 3 不同区域浮游藻类各门类组成
Fig. 3 Species composition of phytoplankton in water at different sampling-plots
图 4 不同区域水体栅藻和脆杆藻的密度
Fig. 4 Cell density of Scenedesmus and Fragilaria in water at different sampling-plots
786 水 生 生 物 学 报 36卷
图 5 不同区域水体多甲藻和小环藻的密度
Fig. 5 Cell density of Peridinium and Cyclotella in water at different sampling-plots
图 6 不同区域水体浮游藻类的多样性
Fig. 6 The diversity of planktonic algae in water at different sampling-plot
藻水华暴发时, 种养区处于拦截前沿和尾部区域的水葫
芦, 其根系拦截的浮游藻细胞密度要显著高于种养区内
(图 7)。但随着水华的消退, 种养区不同区域水葫芦根系
拦截藻的密度差异不显著。而不同区域的水葫芦根系拦截
藻的多样性波动较大。
2.4 水葫芦生长-生理状况及其与根系拦截藻类能力的
关系
水葫芦株高与叶片数 种养区内各区域的水葫芦
茎叶生长指标株高和叶片数, 与相应水体理化指标(TN、
TP、DO等)、根系拦截藻量和植株生理指标(根系活力、
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等)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水葫芦株
高与其在种养区中的位置有关, 种养区中间区域的水葫
芦显著高于处于拦截前沿与尾部区域的, 显示可能是受
密度和风浪影响; 种养区不同位置水葫芦的叶片数差异
不显著(图 8)。
水葫芦根系活力与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 在蓝藻
水华暴发(8.6—8.16.)及逐渐消退(9.5—9.15.)过程中, 水
葫芦的根系活力与根系单位表面积上拦截的藻细胞密度
呈极显著负相关性(相关系数−0.8125, P<0.01)。而在整个
蓝藻水华暴发与消退(8.6—9.15.)过程中, 水葫芦的根系
4期 周 庆等: 富营养化湖泊规模化种养的水葫芦与浮游藻类的相互影响 787
图 7 不同区域的水葫芦根系拦截藻的状况
Fig. 7 Phytoplankton density and diversity on the root surface of water hyacinth at different sites
图 8 种养区内不同区域的水葫芦株高和叶片数
Fig. 8 The plant height and leaf numbers of water hyacinth at different sampling-plots
活力与水葫芦植株密度呈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 0.4830,
P<0.05)(图 10), 根系单位表面积上拦截的藻细胞密度与
水葫芦植株密度之间却无显著相关性。另一方面, 在水华
最严重的时期(8.26), 水体 DO 出现显著下降时, 水葫芦
的根系活力反而与根系单位表面积上拦截的藻细胞密度
呈极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 0.8901, P<0.01), 且平均根
系活力显著高于水华暴发初期(图 9)。
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反映了叶片代谢酶类的总体水
平[22]。水葫芦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与根系单位表面积上
拦截的藻细胞密度的相关性不显著, 但与水葫芦根系活
力呈极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 0.7050, P<0.01), 与水葫
芦植株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 0.7281, P<0.01)
(图 10)。同时, 在水华暴发过程中, 随着根系上藻类数量
的显著增加并没有使水葫芦的叶片总体代谢水平出现显
著下降。因此, 根系单位表面积上拦截的藻细胞可能对水
葫芦的叶片总体代谢水平影响较小。
水葫芦叶片可溶性糖含量 叶片可溶性糖是光合
作用的初级产物, 是植物体内多糖、蛋白质、脂肪等大分
子化合物合成的物质基础, 反映了植株生长的能力[23]。水
葫芦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与根系单位表面积上拦截的藻细
胞密度的相关性不显著, 但与水体 pH呈极显著负相关关
系(相关系数−0.5340, P<0.01), 与水体 TN 水平呈极显著
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 0.3897, P<0.01)(图 11)。本结果与
马成仓等[24]研究的碱性 pH 对油菜叶可溶性糖含量的影
响相一致, 碱性 pH对植物的影响主要是影响营养成分的
有效度, 而具体 pH与糖代谢影响的机制尚不明确。杨宇
788 水 生 生 物 学 报 36卷
图 9 水葫芦根系活力与根系上拦截的藻细胞密度、DO的关系
Fig. 9 The relations between root activity of water hyacinth and levels of DO in water, cell density on the root surface
图 10 水葫芦根系活力与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植株密度的关系
Fig. 10 The relations between root activity and content of total leaf soluble protein, plant density of water hyacinth
图 11 水葫芦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与水体 TN、pH的关系
Fig. 1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f soluble sugars of water hyacinth and TN, pH in the water of the cultivation area
4期 周 庆等: 富营养化湖泊规模化种养的水葫芦与浮游藻类的相互影响 789
虹等 [25]对烤烟叶糖含量的研究发现,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氮素水平对叶可溶性糖含量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这可能
是由于氮素水平的增加有利于含氮化合物的合成, 叶绿
素也包括其中 , 进而促进光合作用 , 使得氮素水平对碳
水化合物产生了间接调控的效果, 而这一机制是否符合
水葫芦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可见, 水体理化因素是影响
水葫芦生长状况的重要因素。
水葫芦叶片叶绿素 a/b 和类胡萝卜素/总叶绿素值
水葫芦叶片中主要的色素为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叶片中
的叶绿素 a 含量与叶绿素 b 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
数 0.8081, P<0.01), 其中叶绿素 a对叶绿素含量的贡献最
大。而总叶绿素含量与类胡萝卜素含量也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 0.6594, P<0.01)。
叶绿素 a/b 值反映了叶绿体中类囊体的垛叠程度 ,
叶绿素 a/b 值越低, 类囊体的垛叠程度越低, 致使光能在
两个光系统之间的分配受到影响, 从而导致光合能力下
降[26]。如图 12 所示, 水葫芦叶片叶绿素 a/b 值与根系单
位表面积上拦截的藻细胞密度的相关性不显著, 但与水
体电导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 0.6859, P<0.01),
与叶片中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
0.3749, P<0.05)。类胡萝卜素/总叶绿素值反映了植物光合
活性的强弱以及忍受逆境的能力 [27], 实验发现 , 水葫芦
叶片类胡萝卜素/总叶绿素值与根系单位表面积上拦截的
藻细胞密度的相关性不显著, 而与水体电导率呈极显著
正相关性(相关系数 0.5881, P<0.01)(图 12)。可见, 水葫芦
对微弱的低盐度变化存在生理响应。
图 12 水葫芦叶片叶绿素 a/b、类胡萝卜素/总叶绿素值与水体电导率的关系
Fig. 12 The relations between conductivity in water and values of Chl.a/b, Car./Chl in leaves
通常 , 植物在高盐胁迫下 , 气孔关闭 , 导致电子传
递受抑制, 产生活性氧, 引起蛋白质的大量降解, 为了耐
受这一胁迫 , 叶绿体对光能的捕获能力降低 , 光合作用
下降, 以降低活性氧的产生[28]。而水葫芦在低盐度下, 叶
片叶绿素 a/b 值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电导率的增加而上
升, 这可能是由于在低盐度下, 气孔不会关闭, 随着盐度
的上升 , 叶绿体对光能的捕获能力提高 , 电子传递越活
跃, 可溶性蛋白含量越高, 从而有利于增强光合作用。但
这一推测有待进一步研究。
3 讨论
水葫芦通过限制资源(光源、营养)[29]和分泌化感物
质[30], 对浮游藻类产生竞争抑制。Almeida, et al.[31]研究
发现, 在葡萄牙的一个浅水湖中水葫芦对绿藻具有选择
性的抑制作用。本研究发现, 水葫芦对绿藻门的优势藻栅
藻和硅藻门的优势藻脆杆藻影响较小, 而对甲藻门的多
甲藻与硅藻门的小环藻抑制作用明显。水葫芦种养区内水
体的浮游藻类多样性比非种养区低, 但在大水面风浪和
水体交换的影响下, 这种差异变得不显著。
水华暴发期, 水葫芦种养区内部的浮游藻类密度和
叶绿素 a含量均显著高于非种养区, 这一结果与 Brendonck,
et al. [32]对乌干达 Chivero湖沿岸水葫芦种养区的研究相
一致, 这是由于水葫芦发达的根系能够截留水华藻类等
固体悬浮物, 从而导致根系层下水体中浮游藻类密度上
升。但 Brendonck, et al.研究的水葫芦种养区内部的浮游
藻类密度是非种养区的 10—30 倍, 高于本研究的结果,
这可能是由于Chivero湖与太湖富营养化程度不同而导致
的水葫芦根系生长差异引起的。因此以水葫芦构建的漂浮
植物带可以成为拦截蓝藻水华的有效屏障。
有关水葫芦根系拦截的水华藻类对水葫芦是否产生
790 水 生 生 物 学 报 36卷
影响的研究未见报道, 本文通过采集大水面控养区不同
区域的水葫芦, 分析了其各生理指标与水葫芦根系拦截
藻细胞的密度、以及相关水体理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
明, 水葫芦的总体生理状况主要受复杂水环境因素的综
合影响, 根系拦截藻细胞的密度是其中的影响因素之一。
然而 , 即使是在水华暴发严重期 , 水葫芦的各项生理指
标并没有随根系拦截藻细胞密度的上升而显著下降, 水
葫芦对水华藻类的拦截并未对其自身造成显著的不利影响。
Dinges[33] 曾指出, 盐分含量是影响水葫芦生长的因
素之一。在高浓度盐胁迫下, 水葫芦叶片叶绿素 a/b值随
盐分含量增加而下降[34]。杨红红研究认为适合水葫芦生
长的电导率在 1.5 ms/cm 以下, 天然淡水的电导率在 0.5
ms/cm以下, 不会对水葫芦的生长产生影响[35]。本研究发
现, 水葫芦在天然水体较低的电导率下, 叶片叶绿素 a/b
值随电导率的增加而上升, 可能促进了水葫芦的光合活性。
参考文献:
[1] Wang Z G, Shen S D, Gu F G, et al. The comparison of ni-
trogen and phosphorus absorption rate among several aquatic
vascular plants in water [J]. Freshwater Fisheries, 2004,
34(5): 6—8 [万志刚, 沈颂东, 顾福根, 等. 几种水生维管
束植物对水中氮、磷吸收率的比较. 淡水渔业, 2004, 34(5):
6—8]
[2] Reddy K R, De busk T A. Nutrient removal potential of se-
lected aquatic macrophyates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1985, 14(4): 459—462
[3] Li W C. Construction and purification efficiency test of an
ever green aquatic vegetation in an eutrophic lake [J]. China
Environment Science, 1997, 17(1): 43—57 [李文朝. 富营养
水体中常绿水生植被组建及净化效果研究. 中国环境科
学, 1997, 17(1): 43—57]
[4] Zhang Z Y, Chang Z Z, Liu H Q, et al. Effect of Eichhornia
crassipes on removing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from eutro-
phicated water as affected by hydraulic loading [J]. Journal
of Ecology and Rural Environment, 2010, 26(2): 148—154
[张志勇, 常志州, 刘海琴, 等. 不同水力负荷下凤眼莲去
除氮、磷效果比较.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0, 26(2):
148—154]
[5] Luken J O, Thieret J W.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Plant Invasions [M]. New York: Springer. 1997, 300
[6] Liu G F, Liu H Q, Zhang Z Y, et al. Effects of large-area
planting water hyacinth on macro-benthos community struc-
ture and biomass [J].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0, 31(12):
2925—2931 [刘国锋, 刘海琴, 张志勇, 等. 大水面放养凤
眼莲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生物量的影响. 环境科学,
2010, 31(12): 2925—2931]
[7] Geng X J, Fan Y, Wang X Q, et al. Effects of an al-
lelochemical, N-phenyl-2-naphthylamine, from Eichhornia
crassipes on the growth of Microcystis aeruginosa [J]. Jour-
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09, 46(5): 1493—1496 [耿小娟, 范勇, 王晓青, 等. 水
葫芦化感物质 N-苯基-2-萘胺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46(5): 1493—1496]
[8] Wu C, Chang X X, Wu F, et al. Studies on allelopathy of
aquatic macrophytes on Synahocystis sp. [J]. Journal of
Yunna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08, 30(5):
535—540 [吴程, 常学秀, 吴锋, 等. 高等水生植物对集胞
藻(Synahocystis sp.)的化感作用研究.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
科学版), 2008, 30(5): 535—540]
[9] Tang P, Wu G R, Lu C M, et al. Effects of the excretion from
root system of Eichhornia crassipes on the cell structure and
metabolism of Scenedesmus arcuatus [J]. 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 2000, 20(3): 355—359 [唐萍, 吴国荣, 陆
长梅, 等. 凤眼莲根系分泌物对栅藻结构及代谢的影响.
环境科学学报, 2000, 20(3): 355—359]
[10] Shu Y, Liu Z Q, Li L J. Inhibitory effect of extracts from
Eichhornia crassipes on the growth of Prorocentrum dong-
haiense [J]. Ecologic Science, 2006, 25(2): 124—127 [舒
阳, 刘振乾, 李丽君. 凤眼莲浸出液对东海原甲藻生长的
抑制作用. 生态科学, 2006, 25(2): 124—127]
[11] Fan X Y, Gao H Q, Tang F, et al. Pretreatment of Chaohu
Lake source water by hydrophyte pond [J]. China Water and
Wasterwater, 2010, 26(21): 58—61 [樊新源, 高和气, 汤峰,
等. 水生植物塘预处理巢湖源水中试研究. 中国给排水,
2010, 26(21): 58—61]
[12] Deng F T, Qing X Y, Yang H, et al. The captive engineering
test of Eichhorina crassipes in the large area of open water in
the Dian Lake [A]. In: Chinese Society for Environmental
Sciences (Eds.), Proceedings of Annul Meeting of Chinese
Society for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7) [C]. Beijing: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Press. 2007, 2093—2098 [邓
辅唐, 卿小燕, 杨绘, 等. 滇池开阔水域大面积圈养凤眼
莲的工程试验. 见: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编著, 中国环境科
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2007) .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
出版社. 2007, 2093—2098]
[13] Li Y X, Li W C, Yang F L, et al. Research on technology of
removing the algae by floating vegetation in the river bay of
Xingyun Lake [J]. Yunnan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06,
25(3): 42—44 [李荫玺, 李文朝, 杨逢乐, 等. 星云湖隔河
湖湾飘浮植物除藻技术研究. 云南环境科学, 2006, 25(3):
42—44]
[14] Zhang Z S, Huang X F. Research Methods for Freshwater
Plankton [M]. Beijing: Science Press. 1991, 5—80 [章宗涉,
黄祥飞 . 淡水浮游生物研究方法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1991, 5—80]
[15] Hu H J, Wei Y X. The Freshwater Algae of China: Systemat-
ics, Taxonomy and Ecology [M].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06 [胡鸿钧, 魏印心. 中国淡水藻类: 系统、分类及生态.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6]
[16] GB/T11894-1989, Water quality-determination of total ni-
trogen-alkaline potassium persulfate digestion-UV spectro-
4期 周 庆等: 富营养化湖泊规模化种养的水葫芦与浮游藻类的相互影响 791
photometric method [S]. [GB/T11894-1989, 水质总氮的测
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17] GB/T11893-1989, Water quality-determination of total phos-
phorus-ammonium molybdate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S]. [GB/T11893-1989, 水质总磷的测定钼酸铵分光光度
法]
[18] Practical Instructions of Plant Physiology i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lant Physiology Experimental Guide
(2nd edition) [M]. Beijing: China Higher Education Press.
1985, 68—147 [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植物生理教研室编.
植物生理实验指导(第 2 版). 北京: 高教出版社. 1985,
68—147]
[19] Chen J X, Wang X F. Plant Physiology Experimental Guide
[M]. Guangzhou: South China University Press. 2006, 134
[陈建勋, 王晓峰.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广州: 华南理工
大学出版社. 2006, 134]
[20] Bradford M. A rapid and sensitive method for the quantita-
tion of microgram quantities of protein using the principle of
protein-dye binding [J]. Analytical Biochemistry, 1976, 72(5):
248—254
[21] Zhang Z L, Qu W J. Plant Physiology Experiment Guide (3rd)
[M]. Beijing: China High Education Press. 2002, 38 [张志良,
瞿伟菁.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第三版). 北京: 高等教育
出版社. 2002, 38]
[22] Han B, Sun J, Guo S R, et al. Effects of calcium on antioxi-
dant enzymes activities of cucumber seedlings under salt
stress [J]. Acta Horticulturae Sinica. 2010, 37(12): 1937—
1943 [韩冰, 孙锦, 郭世荣, 等. 钙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抗
氧化系统的影响. 园艺学报, 2010, 37(12): 1937—1943]
[23] Liu H R, Song H X, Liu D P, et al. Dynamics changes of
soluble sugar and free amino acid contents in stem and leaf
of different oilseed rape varieties [J]. Acta Agricultural Bo-
reali-occidentalis Sinica, 2007, 16(1): 123—126 [刘浩荣,
宋海星, 刘代平, 等. 油菜茎叶可溶性糖与游离氨基酸含
量的动态变化. 西北农业学报, 2007, 16(1): 123—126]
[24] Ma C C, Hong F S. Effect of pH on seed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s growth and metabolism in Rape [J]. Acta
Agronomica Sinica, 1998, 24(4): 509—512 [马成仓, 洪法
水. pH对油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代谢的影响. 作用学报,
1998, 24(4): 509—512]
[25] Yang Y H, Zhao Z X, Li C J, et al. Effects of nitrogen fer-
tilization on carbohydrate content and related metabolic en-
zymes of flue-cured tobacco in paddy field and highland [J].
Plant Nutrition and Fertilizer Science, 2009, 15(6): 1386—
1394 [杨宇虹, 赵正雄, 李春俭, 等. 不同氮形态和氮水平
对水田与旱地烤烟烟叶糖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植
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9, 15(6): 1386—1394]
[26] Maslenkora L T. Adaptation to salinity as monitored by PSII
oxygen evolving reaction in barley thylakoids [J].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 1993, 142(5): 629—634
[27] Liu Z Y. Liu Z Q. Progress on the Photosynthetic Inherit of
CRop and its Appliance in Breeding. Study and Progress on
Crop Breeding [M]. Beijing: Agricultural Press. 1993, 168—
183 [刘振亚, 刘贞琦. 作物光合作用的遗传及其在育种中
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物育种研究进展.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93, 168—183]
[28] Zhao X, Wu Y X, Zhao M G, et al. Response of photosynthe-
sis function of Salt Cress and Arabidopsis to NaCl salt stress
[J]. Chinese Bulletin of Botany, 2007, 24(2): 154—160 [赵昕,
吴雨霞, 赵敏桂, 等. NaCl胁迫对盐芥和拟南芥光合作用
的影响. 植物学通报, 2007, 24(2): 154—160]
[29] McVea C, Boyd C E. Effects of water-hyacinth cover on
water chemistry, phytoplankton, and fish in Ponds [J]. Jour-
nal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1975, 4(3): 375—378
[30] Yang S Y, Yu Z W, Sun W H, et al.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
tion of antialgal compounds from root system of water hya-
cinth [J]. Acta Phytophysiologica Sinica, 1992, 18(4): 399—
402 [杨善元, 俞子文, 孙文浩, 等. 凤眼莲根系中抑藻物
质分离与鉴定. 植物生理学报, 1992, 18(4): 399—402]
[31] Almeida A S, Goncalves A M, Pereira J L, et al. The impact
of Eichhornia crassipes on green algae and cladocerans [J].
Fresenius Environmental Bulletin, 2006, 15(12a): 1531—
1538
[32] Brendonck L, Maes J, Rommens W, et al. The impact of
water hyacinth (Eichhornia crassipes) in a eutrophic sub-
tropical impoundment (Lake Chivero, Zimbabwe). II. Spe-
cies diversity [J]. Archiv Fur Hydrobiologie, 2003, 158(3):
389—405
[33] Dinges R. Upgrading stabilization pond effluent by water
hyacinth culture [J].Journal -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Federation, 1978, 50(5): 833—845
[34] Wu Z B, Qiu C Q, Xia Y J, et al. Effects of the salinity in
petrochemical wastewater on the growth and purification ef-
ficiency of water hyacinths [J]. Acta Hydrobiologica Sinica,
1990, 14(3): 239—246 [吴振斌, 丘昌强, 夏宜静, 等. 石
化废水盐分对风眼莲生长及净化效率的影响.水生生物学
报, 1990, 14(3): 239—246]
[35] Yang H Y. The study on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mecha-
nisms and rules of water hyacinth growth [D]. Thesis for
Master of Science.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jian. 2006
[杨红玉. 水葫芦生长的环境影响因素、机理及规律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