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 一九八五年第四期
试论马缨花时 《 缘化树今主题的深化
傅 虹
张贤亮的 《 绿化树 》 .是` 部抽写知识分子经过艰难的生活历程 , 在劳动人民的爱护 、 影
响下 ,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功下 , 成长为马列主义信徒的中篇小说 。 也通过男主人公章水
梦思想的前后转变 , 形象地展现出了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改造的苦难历程 。
这部小说问世后 , 引起了文艺批评界的广泛注意, 在读者中也引起了极大反响 。 许多同
志撰写交章 , 对书中人物 , 如章永磷 、 马续花 、 海喜喜等 , 进行了比较全面而细致的分析。
特劝是对马缨花这一艺术形象的评论颇多 。
然而 , 纵观这些文章 , 我们不难发现 , 似乎大家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何题 , 即 : 马缨花这
一人物究竟对 《·绿化树 》 的主题有伺影响 , 马缨花这一艺术形象的思想意义何在 了
’ …· 本文试图就此谈一点自己的不甚成熟的看法 。
、 皿’ 一 、 缨花是中国髓劳动「妇女的代表 ,
外在巴素。
偏西的残阳照着荒凉而广裹的西北原野 ,
她是促成男主人公章永磷思想转变的关键性的
一架由儿匹疲马拉动的破车 , ’ 经过 、 段艰难的
路程 , 把男主人公章永磷扔在了一个人烟稀少的 “ 农场” 居民点。 这里十分偏僻荒凉 , 贫穷
而落后 。 而且被六十年代 “ 左 ” 的阴影所笼罩。
在这特别的阴冷而抑郁的背景下 , 迎技章水磷的是从物质到精神的双重折磨叮由旧日的
诗人而一变成为右派的他 , 却还不知道等待着自己的将是怎样的命运 。
然而 , 她一一马缨花 , 在章永珍的生活 中出现了。 她的出现看去是那样自然 ,一 那样的平
淡无奇 , 却又恰如一道闪电划破夜空 , 照亮了章永磷的沉寂 已久的心的世界 。
“ 你拿镇头刨吧 , 你刨一块咱们砸一块 。 也别累着 , 看你疲鸡猴 的 , 刨不动大块就刨小
块的。 ” 这是马缓花出场时说民第一句话 , 也是她和章永珍讲的第一句话 , 这句话 , 虽然普
普通通 , 听来甚至还含有奚落民成份 , 但 “ 被人管惯了 , 呵斥惯 了” 的他 , 却感 到 格 外 温
暖。 作者是这样写章永磷的感觉 : “ 尤其是语气中的关切之情使我特象感动。 我很长时间没 ,
听过 `别累着 ’ 一 这样的话了… … ” 马缨花把家里锐匙给他 ,一 让他去取劳动工具 , 他更 “ 感到
被人信任的温情 。 ” 他还从她的歌声里感到 “ 有一种希望在颤抖 ” , 那歌声使他的 “ 心也开
阔起来” 。 他还注意到 : “ 她很喜欢笑。 · , · … ”
通过一 系列富于动感的描写 , 一个在艰苦的劳动和生括 中 , 仍保持了 “ 乐观主义者的明
朗” 以及着 良、 纯真性格的劳动妇女形象 , 便如兀立的峰柱一般突现在读者面前。 在这个人
DOI : 10. 13971 /j . cnki . cn23 -1435 /c . 1985. 04. 011
物的感染下 , 章永磷近乎冻结的心田第一次感到了暖意 。
马缨花第二次出场 , 是招呼章永磷去她家帮助打炉子 。 她拿出自己的白面摸摸给他吃 , 填
饱了他那 “ 已经有四年没有吃过 白面做的面食” 的肚子 , 他不仅感到了 “ 饱 ” 是什么滋味 ,
不仅为这物质的享受而喜出望外 , 他更从她那极富同情和深悄的一声 “ 遭罪哩 ” 的 感 叹 声
里 , 得到了无限慰藉。 “ 她的叹息 , 打开了我泪水的闸门 , 在 `含业部主任 , 作践我时没有
流下的眼泪 , 这时无声地向外汹涌 。 ”
显然 , 这时的马缨花的温情和关切已经强烈地打动了章永磷的心灵 。 但是 , 对于一个在
精神上有所追求的知识分子来说 , 这样的温情是远远不够的 , 他们更需要的是要在人的面前
显示出自身存在 的价值和 “ 人 ” 的尊严 。 与作品主人公一起从大西北艰难走来的作 者 异 常
关这个问题 , 因此 , 别具匠心地安排 了打炕一场 “ 戏” 。 在这里 , 作者非常传神地 描 写 了
马缨花对章永磷的尊重租感谢。 她这样对比海喜喜 ( 居民点的车把式 ) 和章永磷 : “ 你呀 ,
你是偷木脑袋 , 人家是化学脑袋 。 ” 当火坑打好后 , 她又对海喜喜娜偷道: “ 你死去 , 你跳
河去 ! … … 虽然她没有正面夸奖章永湃 , 然而琢短一句话 , 却使她的一片对章永磷赏识 、 敬
佩和略带几份得意的情坏跃然纸上 , 真切动人 。 而章水舞呢 , 他 “ 第一次感觉到劳动会受到
人的尊敬。 这种感觉 , 扫除了昨天接受她施舍的时候多少 还有一点的屈辱感 , 维持了我的心
里平衡 。 ” 他从马缨花的敬意和褒奖里 , 摆脱了自卑心理的羁绊 , 他意识到 : “ 我有充分的
信 心能成为一个 ` 自食其力 ’ 的劳动者。 ”
“ 打炕 ” 这一情节虽是一件生活琐事 ,但是 , 在章永 磷的思想转变中却是至关重要的。 如
果没有马缨花帮助他建立的这种自信心理 ,章永 琳就失去了主观能动地改造自己思想的基础 。
通过进一步接触 , 章永 磷发现 了自己的差距 。 比如 , 不识几个大字的马缨花对他所讲的
文学故事深刻的理解 , 使他感慨道 : al 难能可贵的不是会幻想 、 有幻想 , 而是善于接受和理
解别人的幻想 , ” 马缨花所唱的歌是使他的 “ 个性坚挺起来” 的 “ 花万 , 使池蓦然发觉 “ “ 过去
发表的作品只能说是打油诗” , 进而他开始理解: 一 “ 诗人和作家为什么光到群众中去还是不
够的 , 他必须要和群众共命运 , 同感情 。 ,. 马缨花象一面镜子 , 在这镜子面前章水磷照出了
自己的弱点。
马缨花在劳动中对章永磷表现 出来的司情 , 她给他提出的 ,’ 吃饱了不饿” 的条件 , 她对
他的信任和尊重 , 以及她那脂感染得池 “ 返朴归真 ” “ 通晓世理 ” 的性格 , 构成 了马婴花和
章永磷 的爱情基础 , 虽然池打的出身和知识水平有很大差异 ,、 但是 , 读者可以强烈地感觉到
上述的条件足以填补二者之间为鸿沟。 对章永磷由同情到合予 , 最终发遥为高尚的爱情 , 是
自然而然的事 。 难能可贵的是 , 作者的着眼点并不是给我们所讲一个纠葛纷纷的爱情故事 ,
而是通过对马缨花的爱的一准写 , 进一步真实地畏现着劳动人 民的美德是怎样影响着章水磷 ,
使他的思想向新的高度升华 。
当马缨花向章永磷表明心迹之后 , 章永磷儿乎沉醉在地为柔情里 , 而马婆花却清醒地对
我们的男主人公说 : “ 你别子这个… … 你还是仔好地念 亦约书吧 ! , 这一句说 犹如一阵暴
风雨 , 把 也 “ 带有邪气的意念 补灭 ” 了 , 他感刊了 “ 灵魂 里的震憾 , 这种震陈叫 我 浑 身 ’发
抖 。 ” 这句话 吏池获得了 “ 超越自我” 的力量 , “ 地袅后的那句话 , 将她给我的食物中注入
了仁爱 , 注入了精神力量 。 ” 从此 , 他拿出了 “ 二十多年没有期 , 一直当作忱头用的 《 资本
论 》 ” 开始刻苦攻读 。 而当池拿自己与马 婆花在爱情中所表现出来的无私的献身精神和 “ 就
是钢刀把我头砍断 , 我血身子还踏着你” 的坚贞性格两相对照时 , 他更强烈地感 觉 到 他 的
“ 自我意识 , 中的自私和卑下成份 , 这时他这个没落家庭出身的知识分子反省 道 : “ 即 使
一个人把马克思的书读得滚瓜烂熟 , 能倒背如流 , 但他并不爱劳动人民 , 总以为 自己比那些
粗俗的 、 没有文化素养的体力劳动者高明 , 那这个人连马克思主义者的一根指头也不如 ! ”
至此 , 章永磷的思想 , 才真正完成了质的变化 , 产生了思想的少跃 。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 以清楚地看到章永磷思想转变的轨迹 : 感到生活的温暖一一树立生活
的信心一一看到自己差距一一学习马克思主义并在现实生活 中重新认识自己 。 而这之中的每
一个转折点 , 却都是和马缨花的帮助分不开的 。 当然 , 章永磷也从海喜喜 、 谢队长等劳动群
众身上吸取了力量 , 但无疑马缨花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 正是她保护了章永甲 , 净化了他 的心
灵 , 给了他生活的温暖 , 勇气和力量 。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 , 事物的转变 , 依赖于内因和外因两个因素 , 外因是变化的条
件 ,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 章永磷的转变 , 当然首先在于章水磷自身内部的矛盾运动 ( 分析章
永磷转变的内在的性格和思想基础 , 不是本文讨论的内容 ) 。 但是 , 作为外在因素 的 马 缨
花 , 在这一转变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颗本质优 良的种子 , 只有播种在含有养分的土壤里 ,
才能萌芽 、 发展 、 , 壮大。 作者正是通过马缨花这一人物 , 形象地告诉我们 : 中国知识分子的
生活和成长 , 离不开劳动人民的爱护和影响。
二 、 马绷花思想性格的复杂性 , 从外在的因案上决定了章永磷思想转变的曲折性 。
作为一个艺术典型 , 许多同志已在审美价值上对马缨花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 本文对此不
再进行评论 。 我们要讨论的是 , 马缨花思想性格的复杂性 , 是怎样影响着男主人公的思想转
变的。
马缨花的 “ 缺陷的美” , 不仅体现着著作者的美学思 想 , 同时在客观效果上告诉读者 :
知识分子和劳动者相结合 , 不会一下子就可产生奇异的软变 , 而要经历一个反反 复复 的过
程 。 这首先取决于知识分子主观的认识规律 , 同时也取决于来自劳动者的所谓 “ 反” 的一面
的影响 。
无疑 , 马缨花思想和性格的基本特征是中华 民族劳动妇女所特有 的美德 , 这就是善良 、
纯真、 韧忍 , 象 “ 马缨花 ” 那种植物一样 , “ 喜光 , 耐千早疮薄 ” 。 同时 , 马缨花作为 “ 一
个活生生的人 ” , 又有种种弱点 , 她一方面对章永联善良温存 , 一方面对海喜喜 却 尖刻 严
厉 ; 一方面正派诚实 , 一方面却靠 “ 美匡饭店” , 以自身的 “ 条件” 和心计获得生活物品 ,
一方面表现 了对爱情的坚贞不渝 , 一方面却在身边带有一个私生子 ·一在章永 ” 和马缨花接触的过程中 , 她那些 “ 反面 ” 的东西 , 不可能不对章永磷产生影响 。
我们首先看到的是 ,马缨花 “ 反 ” 的一面 ,使章永磷在和他接触的过程中 ,客观上存在着一
种阻碍力 , 如果不是她思想性格的基本特征表现得那样鲜明 ,也许会吓退章永磷迈出的脚步 。
马缨花的住所被人称为 “ 美国饭店 ” , 那 “并不是指她那儿卖饭 , 谁都可 以去吃 , 而是
指哪个男人都可 以去串门子… …其所以和 `饭 , 字联系起来 , 是暗示着马缨花通过给人提供
这种方便而捞取到定量外的粮食 。 ” 这种情况 , 使章永学在马缨花那里感觉到了 ,’1反大的压
力” , 有时碰上外人 , 他 “ 就会抑制不住地脸红起来 , 说话的兴味也跑得无影无踪。 那马缨
花还没收拾的碗筷 , 也好象成了我的罪证 , 让我惶惶不安。 ” 笔者以为 , 男主人公 的这种惶
惑感是有道翼的 。 虽然作者通过海喜喜
、 谢队长之自说明马垠花开 “ 美国饭店 ” 的 原 因 的
“ 合理性 ” , 如海喜喜说 : 4哈 , ,美国饭店 , , 那都是人胡编哩 ! ” 谢队长说补 “ 一个女
人领着个娃娃 , 一个月十八块钱、 又碰 上这饥荒的年景 , 你叫她律整 ? ,
己的美貌来获得食品 ( 非劳动所得 ) 确是事实。 有些同志在分析马缨花的
但是马缨花利用 自
一 “ 生存方式” 时公
更易于接受后者厂吏触易把廷种朴素而又高尚的信念浊入自己的血液 。 然而遗憾的是 , · 劳动
者作为个体 , 和其它 事物一徉没有一个是完美无缺的 , 在知识分子通过这诸多个体去认识劳
动者群体的过程中 ;几沐可能 ~ 味地吸收优秀的东西 , 而不受那些缺祸的丝毫影响 。 事实上 ,章永磷不仅仅为马缨花身上 “ 反面斤的东西深感惶惑扩、 而且还产生了一种知识分矛 . 的 优 越
感 , 以至在思想转变的过程中出现了友复 。 `
当章永 舞 “ 已经成为正常人 , ” “ 已经接续上了过去为回忆 ,’ 的时候 , 他突然发现了马
缨花身上粗俗的一面、 “ 她虽然美丽 、 ’ 善良屯纯真 , 但终究还是一个未脱粗俗的女人。 ” 他
由此对她的感情产生了变化 , 感到自己在精神境界上妾比他 ( 她 ) 们优越 , 属于一个校高的
层次 。 ” 当然 , 章永磷的这种认识是极其错误的 , 实际上后来他自已也否定了这种看法 。 但
是我们 由此不难得出乙个结飞仑, 马续花思想性稀币 “反” 初那` 方蔺厂花是致使章马之间出
现裂痕的客观基础 。 长期’以来 , 我们厂直片面地释调翅识分子的改造 , 而忽略了脑力劳动者
和体力者存在较大差异韵客观原因 。 太绿化树 》的 高吩之一就在于 ; 它把谁分客观的 「原 因
( 或客观基础 ) 明确地摆到读者的面前 , 使人们既看到知识分子和劳动群众的结合中容易出
现的弱点卜 又看到知识分予 J灼这一弱点并非仅仅是 “ 主观思想意识” 一间题 , 而有着深刻的客 ,
观原因`
充分认识马缨花复杂的界想性格绩章永磷带来的思想反复 , 可以使我权清滩地认识到 :
知识 分子和芳动人民的结合 , 在客观 上决定了这种结合将不是一帆风顺的。 存在于个体劳动
着身 上的块点 , 可能报时诱发知识分子身上优越感的劣恨性 , i如果一叶障目 , 看不到劳动者
的本质 , 就很容易把自己置于劳动群众的对立面。 由此不难看出 , 知识分子在劳动群众中要
兔或思想的转变 , 将要经厉 一个多么艰难的 “ 正确地发现对方 , 客观地评价自我 ” 的过程 .
三 、 马缨花的局娘性告诉人们 , 知识分子要完成思想上的飞跃 , 还必须主动接受马克恩
主义
读过 《 绿化树 》、 , 马缨花这一形象使人久久难忘 , 但是 , 她在人们的心目中并不是拯救
章永 舞灵魂 ( 象有的评沦文章所说那样 ) 的 “ 女神” , 她是作为一个个性化了的艺术典型存
在着的。 过去许多文学作品 , ` 往往把知识分子置于被动接受改造的他忘 安排出一个或几个
夯动人民的 “ 代丧 ” , 给知识分子以 鱿手把手 ” 的指导 , 似乎劳动者无事不通 , 无事不晓 、
先知先觉 , 把知识分子产点二点地 “ 拉” 上一条光明大道 , 于是乎 , 读者便产生这祥一种意
念 : 只要知识分子 “ 老老实实 , 地和劳动群众 “ 摸爬滚仃 ” , 思想的转变一定可以完成 了。
其实 , 这是把劳动群众和知识分子对立起来的错误思想在文学上的反映 。 势果张贤亮也因袭
这套路子来塑造马缨花和章永磷 , 那就绝不甘引一」`动读者的心 。
右涨贤亮的笔下 , 马缨花并役有超越时代 、 环境 、 地位和她本人的历史条件 , 她是酉北
偏僻一隅的普普通通的劳动妇女 , 她不是
己思想性格中优秀 的成分 , 影响着章永 啡爆着章永 磷完成思想转变 , 而是潜移默化地用自使是这样潜侈默化的影响 , 也是 在 她 ( 包 括
他 ) 不自觉之中而实现的。
马缨花祖籍青海下 劳动象庭出舜 , 血低中流教着从中亚细赃赶徙过来的撤马尔罕人的血
液。 她生活在六十年代西北的一块几乎被人们遗忘了的贫膺的上地上 , 自己没有文化 , 也呼
吸不到一点那片黄土地之外的气息 。 这些背景非常重要 , 这决定了她既不可能有工人阶级的
那种大公无私 、 富于进取的良好品质 , 又不可能对 “ 知识分子 ” 形成完整的概念 , 更不可能
产生改造知识分子的意识 。 恰恰相反 , 她有时无知得可笑 , 有时还表露出西北民俗风情所陶
冶出的特殊的 “ 野味” 。 这并不是她本人的过错 , 这是历史 、 环境 、 社会地位等 条 件 造 成
的局限性。 二 这种局限性决定了她完全是凭感觉而不是凭理性 , 一凭自己的好恶的本性来对待章
永磷和生活的 。 她看章永磷象个 代疲鸡猴 ” , 一所以才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表示对他的关心 ,
她对他的尊重是亩 于他那个 “ 化学脑袋” , 帮她设计出了更媛和易侥的火炕 , 她并不能站在
历史的高度 , 去看待时代的错误给中国知识分子带来的灾难 , ,面对章水璐的困苦只能发出一
声 ` “ 遭罪理” 的感叹 , 至于章永磷谈的 《资本论 》 , 她更不明自是海么 回事 , 甚至把他的读
书和她父辈的念经等同起来 , 试想 , 如果章永琳圃于这样一个局限性十分明显 的农村妇女的
“ 尊造, , 充其量不过成为一个马缨花啧啧赞赏的 ,’g 郎 1的人 ” , 即一个体力劳动者 , 一个
多撤马亦罕人的后裔” , 怎么可熊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的信徒呢 一? 章永磷正是一方面接受了
马缨花的影响、 另一方面又不满足于这种影响 , 不满足被动地接受劳动的改造 , 而去自觉地
接受马克思主义 , 才完成了决定性的思想飞氏
作者按照生活·的本来面 目 , 毫不留情地写 出了马缨花的局限性 , 这不仅无损于马娜花这
尸形象的 “ 完美 ” , 而且使得章永磷的转变历程更增强了真实性 、 生动性和可信性 。 从而也 ,
丰富了作品的内涵 、 探化了作品主题。
《绿化树 》 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 , 雄辩地告诉人们 : 知识分子只有在把由劳动群众那里
接收来断卜素的感情和马列主义相结合的时候 , 才可能最终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和
烬士 。 这正是一个 “ 唯物论者 ” 给我们的最深刻的 “ 启示 ” 。从 “ 五四” 以来到现在 , 描写知识分子和劳动人民相结合从而实现思想转变的作品 , 真
可谓多如群星。 然而 , 如此真实 、 生动 、 深刻地反映这种转变的作品 , 在「 《绿化树 》 间世之
前还不曾出现过: 这不仅仅是作者张贤亮在艺术手法上的成功 , 而首先是我国实行正确的知
识分子政策的产物 。 如果没有现在的对知识分子的正确认识 , 作者是不可能准确地反映 、 回
顾章永磷所经历的同时也是千千万万知识分子所经历的那一段触目惊心的历史 。 感谢 张 贤
亮 ! 他不仅准确地把握了章永磷式的知识分子 , 而且准确地把握了马缨花式的劳动群众 , 作
为一个知识分子 , 我从这两个人物身上 , · 尤其是从马缨花的身上 , 得到 了如何完成思想转变
、均探刻 “ 启示 ” 。
( 责任编辑 赵丽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