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Climatic productivity of plantations in western Liaoning area

辽西人工林气候生产力分析



全 文 :辽西人工林气候生产力分析 3
王 健 3 3  刘作新 蔡崇光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沈阳 110016)
【摘要】 采用 6 种方法计算了辽西地区的人工林气候生产力. 结果表明 ,辽西平均人工林生产潜力为 818
t·hm - 2·年 - 1 ,其分布趋势从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 ,与降雨量分布一致. 针对地区特点 ,生态地区法、层次
递推法和综合模型是适宜的气候生产力计算模型. 对比分析表明 ,辽西现实人工林生产力水平处于极低水
平 ,提高人工林质量 ,挖掘生产潜力是今后人工林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辽西  人工林  气候生产力
文章编号  1001 - 9332 (2004) 08 - 1313 - 05  中图分类号  S718151  文献标识码  A
Climatic productivity of plantations in western Liaoning area. WAN GJian ,L IU Zuoxin ,CAI Congguang ( In2
stitute of A pplied Ecology ,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S henyang 110016 , China) . 2Chin. J . A ppl . Ecol . ,
2004 ,15 (8) :1313~1317.
Calculations by six models of climatic productivity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climatic productivity of plantations in
western Liaoning area was 818 t·hm - 2·yr - 1 ,and had a decreasing trend from southeast to northwest ,which
was coincided with the distribution of rainfall. Three models were suitable to be used to calculate the climatic pro2
ductivity of plantations in the area. The present plantation productivity was really lower than the potential climat2
ic productivity ,and the great potential was available in improving plantation productivity through the improve2
ment of forest quality.
Key words  Western Liaoning area , Plantation , Climatic productivity.
3 国家“九五”重点科学技术攻关资助项目 (962004204206) .3 3 通讯联系人. 现在海南大学工作.
2002 - 10 - 12 收稿 ,2004 - 04 - 01 接受.
1  引   言
植被气候生产力 (climatic productivity) 是指在
其它条件均适宜的情况下 ,由气候资源决定的单位
面积森林生物学产量或经济产量. 气候生产力的测
算最早可追溯到 19 世纪 80 年代 ,20 世纪 60 年代
以后 ,这一领域的研究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的
展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生物学计划 ( IBP) 和
国际地圈2生物圈计划的实施 ,将这方面的研究推向
高潮[2 ] . Lieth 等[3 ]提出了一系列气候生产力估算模
型 ,并在此基础上 ,对世界范围内区域植被气候生产
力进行了测定. 在国内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 ,陈国南
等[9 ]分别利用 Miami 模型、Thornthwaite Memorial
模型和 Chikugo 模型对我国自然植被的气候生产力
进行了分析. 此后 ,单树种的气候生产力测算和分布
格局研究也逐渐开展起来. 冯宗炜等[1 ]相继测定了
人工杉木林、油松林、马尾松林及落叶松的气候生产
力.罗天祥等[4 ]根据大量的样地材料 ,对我国杉木
林生物生产力格局及其数学模型进行了研究 ,从宏
观上阐明了杉木林生物生产力的地理分布格局和水
热相关规律. 王哲华等[8 ]对黑龙江森林潜在生产力
进行测算 ,与现实生产力进行对比、评价 ,并在此基
础上提出了提高现实生产力的途径. 辽西地处我国
东北林区向内蒙古草原及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 ,属
于典型的生态交错区 ,是我国东北、华北地区的生态
屏障。由于历史原因 ,这一地区植被资源破环严重 ,
生态系统功能脆弱. 从区域尺度对这一地区人工林
气候生产力进行研究 ,对恢复、提高及合理利用森林
资源 ,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方法
从辽西地区的自然条件出发 ,有针对性地应用了生态地
区法 ( PR) 、Miami 模型 ( PM ) 、Thornthwaite Memorial 模型
( PT) 、Chikugo 模型 ( PC) 、综合自然植被气候生产力模型
( PS)及层次分析法 ( PD) 进行生物生产力计算[6 ,7 ,10~12 ] ,分
析、探讨了辽西地区人工林的气候生产潜力. 同时 ,通过计算
筛选出适宜辽西低山丘陵半干旱类型区人工林气候生产力
的计算模型. 文中对各树种生物量、蓄积量及生产力用下面
公式进行转换 :
B = V / C·Pj , N = B/ A
式中 , B 为生物量 ( t·hm - 2 ) , V 为材积 , C 为换算树种树干
生物量占全树生物量的比率 ( %) , Pj 为树种木材基本密度 ,
N 为林分实际生产力 , A 为林龄. 上述参数的具体取值见表
1 ,资料来源见文献 [5 ] .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2004 年 8 月  第 15 卷  第 8 期                               
CHIN ESE JOURNAL OF APPL IED ECOLO GY ,Aug. 2004 ,15 (8)∶1313~1317
表 1  主要人工林树种蓄积量、生物量及生产力换算有关参数
Table 1 Some parameters related to stock ,biomass and productivity of plantation
树种
Tree species
油松
Chinese pine
落叶松
Larch
樟子松
Pinus sylvest risL var.
mongolica
刺槐
Black locust
杨树
Poplar
C( %) 47108 68151 44182 48170 72130
Pj (g·cm - 3) 0136 0153 0138 0165 0139
龄组年龄 中龄林 21~30 21~30 21~30 11~15 11~15
Age range Middle2aged stand 1 ,V 3 012 - - 1 ,10141 0 ,0
共间伐次数、总间伐量 近熟林 31~40 31~40 31~40 16~20 16~20
Number and total stock Adolescent forest 2 ,V1 + V2 3 012 - - 2 ,20182 0 ,0
of intermediate cut 成熟林 41~60 41~60 41~60 21~30 21~30
Mature stand 2 ,V1 + V2 3 012 - - 2 ,20182 0 ,0
211  生态地区法 ( PR)
这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一种方法 ,其基本思路是先
计算标准作物总干物质 ,然后综合考虑作物种类、温度、发育
时期、叶面积、净干物质、收获部分比例等的相关影响 ,通过
逐项订正估算出作物的理论生产力 ,其模型表达式为 :
当 ym > 20 kg·hm - 2·h - 1时 ,
PR = CL·CN·CH·G[ F(018 + 0101 ym) y0 + (1 - F) (015
+ 01025 ym) yc ]
当 ym < 20 kg·hm - 2·h - 1时 ,
PR = CL·CN·CH·G [ F (015 + 01025 ym) y0 + (1 - F)
(0105 ym) yc ]
式中 , PR 为气候生产力 (kg·hm - 2·d - 1) , F 为 1 d 中阴天所
占的部分 , F = ( R se - 015 R s) / 018 R se . 其中 , R se为晴天短波
入射最大有效辐射量 ; R s 为测量的实际短波入射辐射量 (J·
cm
- 2·d - 1) , R s = (0125 + 015 ×n/ N ) Ra ; y0 为一定地点的
某种标准作物在一全阴天中的干物质总生产率 ; yc 为一定
地点的某种标准作物在一全晴天 (无云) 中的干物质总生产
率 (kg·hm - 2·d - 1) ; ym 为不同作物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的生
产率 ;CL 为作物在时间和叶面积上的生长校正系数 ;CN 为
净干物质产量校正系数 ;CH 为收获部分的校正系数. 用农业
生态地区法计算气候生产力 ( Ymp) ,可分为 5 个步骤 : 1) 计
算标准作物的干物质总产量 ( Y0) ;2) 作物种类和温度校正
系数 ;3)作物在时间和叶面积上的生长校正系数 (CL) ;4) 净
干物质产量校正系数 (CN) ;5)收获部分的校正系数 (CH) .
212  Miami 模型 ( PM)
PMt = 3000/ (1 + e11315 - 01119 t)
PMr = 3000 (1 - e - 01000664 r)
PM = min ( PMt , PMr) (g·m - 2·yr - 1)
式中 , t 为年平均气温 ( ℃) , r 为年降雨量 (mm) . 该模型主要
考虑了植被气候生产力与计算地区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
的关系.
213  Thornthwaite Memorial 模型 ( PT)
PT = 3000[1 - e - 010009695 ( ET - 20) ]
式中 ,ET 为多年平均蒸散量 (mm) .
ET =
r 当 r ≤E0 (最大蒸散量) 时
E0 其它
由于蒸发量受太阳幅射、温度、降水、气压、风速等一系
列气候因素的影响 ,包含的因子较为全面 ,被认为是估算植
被气候生产力较为合理的方法.
214  Chikugo 模型 ( PC)
Chikugo 模型是由日本人内岛善兵卫首先提出的 ,其表
达式为 :
PC = 0129exp[ - 01216 (RDI) 2 ] Rn
式中 ,RDI 为辐射干燥度 ( = Rn/ L r , L 为蒸发潜热 , r 为年
降雨量) , Rn 为陆地表面所获得的净辐射量 ( kJ ·cm - 2 ·
年 - 1) . 该模型是植物生理学和统计学相关方法相结合的产
物 ,它综合考虑了多因子的相互作用 ,被认为是估算气候生
产力的较好方法.
215  综合自然植被气候生产力模型 ( PS)
该模型是我国学者周广胜等 [11 ]根据植物生理生态学特
点 ,联系能量和水量平衡方程的区域蒸散模式建立的 ,其数
学表达式为 :
PS = RDI·[ rRn ( r2 + R2n + rRn) ]/ [ ( Rn + r) ( R2n + r2) ]
·exp[ - (9187 + 6125RDI) 015 ]
式中 ,RDI 为辐射干燥度 ( = Rn/ L r) . 该模型以植被光合作
用密切相关的蒸散为基础 ,综合考虑了诸因子的相互作用 ,
其计算结果优于 Chikugo 模型 ,特别是对干旱半干旱地区.
216  层次分析法 ( PD)
层次分析法采用层层订正的方法计算生物生产潜力 ,简
单易用 ,计算结果较为准确 ,在作物生产潜力计算中被广为
应用 ,其表达式为 :
PD = 01219 CQf ( t) f ( w )
式中 , C 为经济系数 , Q 为植物生长季的太阳总辐射 ( kJ·
cm
- 2) , f ( t ) 为温度订正系数 ( = 41301 ×10 - 2 t - 5177 ×
10 - 4 t) , f ( w ) 为水分订正系数 ( = r (1 - c) / ET) . f ( w ) = r
(1 - c) / ET , r 为降雨量 , c 为地表和地下径流量占降雨量的
比例系数 ,文中取 012 , ET 为实际蒸散 ,由于有关林木蒸散
的研究很少 ,文中用参考作物蒸散量代替. 参考蒸散量采用
FAO2PM 法计算.
3  结果与分析
311  气候生产力分布
利用辽西地区 16 个站点 35 年 (1961~1995)的
气象资料 ,通过上述模型分别进行计算 (表 2) . 结果
4131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5 卷
表明 ,辽西地区气候生产力平均为 8179 t·hm - 2·
年 - 11 其中 ,葫芦岛市的气候生产力最高 ,平均 PS
为 9193 t·hm - 2·年 - 1 ,其次是锦州 ,为 9171 t·hm - 2
·年 - 1 ,朝阳和阜新市最低 ,分别为 7187 和 7164 t·
hm - 2·年 - 1 ,高低相差 2129 t·hm - 2·年 - 1 ,差异明
显. 这种分布趋势正好与降水量的分布趋势相符 ,即
降水量大的地区其气候生产力较高 ,反之则低. 用
Miami 模型计算气候生产力时 ,参数为温度的模型
计算值明显大于参数为降水量的计算值 ,各地区平
均相差 3169 t·hm - 2·年 - 1 ,表明水分是辽西地区气
候生产潜力的主要限制因子. 从地区内部看 ,地区高
低值之差变化在 0142~1169 t·hm - 2·年 - 1 ,差异较
小. 进一步分析发现 ,气候生产力的区内差异也是由
不同地点的降雨量差异引起 ,降水量相差较大的县
市 ,则气候生产力差别也明显. 如果不考虑不同地点
的偶然性 ,将各县市气候生产潜力的平均值连起来 ,
即得辽西地区人工林气候生产潜力分布图 (图 1) .
图中全区气候生产力基本上分为 2 个水平 :北部从
彰武县经阜新、北票、朝阳、喀左至凌源一线水平相
当 ,平均 718 t·hm - 2·年 - 1 ;南部从黑山经北镇、锦
州、锦西、兴城至绥中一线水平相当 ,平均为 9189 t·
hm - 2·年 - 1
312  各模型计算值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因为各种模型的理论基础不同 ,它们在反映每
图 1  辽西地区人工林气候生产力分布
Fig. 1 Distribution of climatic productivity of plantation in western
Liaoning area.
一种气候因子对气候生产力影响时的细致程度也不
一样. 在所使用的模型中 , PR、PT、PS 和 PD 对气候
因子的反映比较灵敏 ,降水量或温度的较小变化在
气候生产力数值上反映明显 ,计算结果标准差较大 ,
而 PM 和 PC 对气候因子的变化反应较迟钝 ,标准
差较小. 不同模型计算值的极差值也明显地反映出
这种变化. 在计算气候生产力时应优先选择对气候
因子反映灵敏的模型. 就气候生产力分布趋势而言 ,
PT、PS 及 PD 的情况与 PM 一致 ,但 PC 和 PR 的情
况则有所不同 ,计算结果是朝阳地区的气候生产力
略高于锦州地区 ,但差异较小 ,仅为 0101 和 0105 t·
hm - 2·年 - 1 .
表 2  辽西地区人工林气候生产力
Table 2 Climatic productivity of plantation in western Liaoning area( t·hm - 2·yr - 1)
地点
Site
年均温
Temperature
( ℃)
降雨量
Rainfall
(mm)
海拔
Elevation
(m)
纬度
Latitude
PR PM
PMt PMr
PT PS PD PC P
朝 阳 Chaoyang 8170 48719 16919 41133 8149 12117 8130 10194 7173 7160 8112
北 票 Beipiao 8153 48118 17613 41149 8177 11174 8121 10183 7160 7161 8119
凌 源 Lingyuan 8118 51317 41171 41114 9110 12192 8167 11141 8128 7197 8113 7198 刺槐
叶柏寿 Yebaishou 8118 51716 422 41123 9159 12176 8173 11148 8136 7127 8129
喀左 Kazuo 8152 47111 29618 41105 7116 12147 8106 10163 7137 7106 8124 7179 油松
平均值 Average 8162 12141 8139 11106 7187 7150 8119
阜新 Fuxin 7184 47319 16618 42105 6128 12147 8110 10168 7143 7118 8113 6128 樟子松
彰武 Zhangwu 7134 49315 7914 42125 6161 12176 8138 11104 7185 7168 7197 7110 樟子松
平均值 Average 6144 12161 8124 10186 7164 7143 8105
葫芦岛 Huludao 9114 61515 1015 40141 9164 13130 10106 13116 10123 10112 8120
兴城 Xingcheng 9100 59019 815 40135 9145 13118 9174 12175 9179 9163 8125
绥中 Suizhong 9138 63115 1513 40121 10181 13151 10128 13142 10151 10121 8112
建昌 Jianchang 8132 55916 36515 40148 8190 12158 9131 12122 9120 8121 8135
平均值 Average 9170 13114 9185 12189 9193 9154 8123
锦州 Jinzhou 9125 57611 6519 41108 8179 13140 9154 12150 9151 9101 8118 8125 小青杨
北宁 Beining 8140 62816 7711 41135 9139 12165 10124 13137 10146 9171 8112
义县 Yixian 8105 538 6913 41131 7183 12135 9101 11184 8177 8127 8107
黑山 Heishan 8115 57916 3715 41141 7185 12144 9158 12156 9158 8196 8105
凌海 Linghai 8166 61513 54 41112 9117 12188 10106 13115 10123 9153 8127
平均值 Average 8161 12174 9169 12169 9171 9110 8114
总平均 Total average 8162 12172 9114 12100 8193 8150 8117
最高值 Max. 10181 13151 10128 13142 10151 10121 8135
最低值 Min. 6128 11174 8106 10163 7137 7106 7197
51318 期                王  健等 :辽西人工林气候生产力分析            
  此外 ,不同气候生产力计算模型在推导过程中
使用的数据和参数不同 ,各模型在使用过程中具有
一定的局限性 ,表 2 的计算结果反映了这种差异.
Thornthwaite Memorial 模型的计算结果最高 ,平均
为 12169 t·hm - 2·年 - 1 ,Miami 模型和综合模型的
计算结果相似分别为 9169 和 9171 t·hm - 2·年 - 1 ,
而生态区位法和层次递推法的计算结果接近 ,后者
较前者平均高 0139 t·hm - 2·年 - 1 ,Chikugo 模型计
算值最小为 8114 t·hm - 2·年 - 1 . 各模型计算结果间
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图 2) . 其中 , PT = 112592 PMr +
01488 , r2 = 1 ; PS = 111286 PD - 416112 , r2 = 01999 ;
PD = 019146 PS + 013438 , r2 = 01931 之间相关关系
显著 ,而 PR、PC 与其它模型的计算结果间相关关系
不显著.
图 2  PMr、PT、PS 和 PD 相关关系
Fig. 2 Correlation among PMr , PT , PS and PD.
313  气候生产力计算模型选择
为验证上述模型的计算结果 ,选择辽西地区有
代表性的人工林 ,以它们在当地的最高蓄积量换算
成生产力作为实测值 ,然后与计算值比较 ,筛选出辽
西地区适宜的气候生产力计算模型. 为判定各模型
的适用性 ,计算出气候生产力实测值与各模型模拟
值间的拟合关系及相应参数 (表 3) . 通过实测值与
理论值的关系参数反映不同模型的适用性. 在理论
值与实测值关系中 ,模拟值系数越接近于 1 ,且相关
系数越大 ,常数值越接近于零 ,则该模型越能代表实
际情况. 生态区位法、层次递推法和综合模型的理论
值与实测值间相关方程的参数和相关系数都接近于
1 ,表明它们能较好地反映实际情况 ,而其它 3 种模
型相关系数较低 ,参数距离 1 较远 ,估测效果不够理
想.此外 ,从模型的构建上来看 ,虽然上述模型都属
于气候相关模型 ,但它们涉及的气候因子、考虑的模
型参数及理论推导时所使用的典型数据都不尽相
同 ,生态区位法、层次递推法和综合模型考虑气候因
子比较全面 ,对每一因子都有专门的订正系数 ,对各
因子变化反映灵敏 ,是它们模拟效果较高的主要原
因. 相比之下 ,Miami 模型和 Thornthwaite Memorial
模型则考虑气候因子比较单一 ,对小区域内气候因
子的变化不够灵敏. Chikugo 模型虽然也综合考虑
了多种气候因子的作用 ,但该模型在推导过程中以
土壤水分充分、植物生长茂盛条件下的蒸散量来估
算 ,而辽西地区是我国北方低山丘陵半干旱区 ,前提
条件并不满足 ,所以估算结果不理想也是必然的. 总
的来看 ,除 Thornthwaite Memorial 模型和 Miami 模
型的计算值明显偏高外 ,其余几种模型的计算值与
实测值相近.
表 3  辽西地区气候生产力模型的适宜性比较
Table 3 Comparison of suitability to climatic productivity models in
western Liaoning area
模型
Models
相关方程
Correlative equation
相关系数
Coefficient
样本数
Samples
PR P = 110766 PR - 0153 0192 16
PMr P = 019696 PMr + 0194 0169 16
PT P = 113165 PT + 0186 0157 16
PS P = 019437 PS + 0194 0191 16
PD P = 019299 PD + 0178 0192 16
PC P = 010190 PC + 7198 0132 16
314  生产潜力分析
油松、樟子松、落叶松、杨树和刺槐是辽西地区
最主要的人工林树种. 据 1994 年统计 ,上述树种林
分面积合计 1157 ×106 hm2 ,占人工林总面积的
9716 % ,是辽西地区主要的人工林资源. 表 2 中列出
了辽西地区几种主要人工林树种的现实生产力状
况 ,相对于气候生产力 ,辽西地区刺槐的生产力最
高 ,平均 2141 t ·hm - 2 ·年 - 1 , 为气候生产力的
27154 % ;其次是杨树 2125 t·hm - 2·年 - 1 ,为气候生
产力的 2418 % ;落叶松 1117 t·hm - 2·年 - 1 ,为气候
生产力的 11134 % ;樟子松 1113 t·hm - 2·年 - 1 ,为气
候生产力的 14165 % ;最低是油松 0178 t ·hm - 2 ·
年 - 1 ,仅为气候生产力的 8182 %. 阔叶树种的生产
力比针叶树种平均高 1130 t·hm - 2·年 - 11 针叶树种
中落叶松和樟子松的生产力比油松平均高 0137 t·
hm - 2·年 - 1 ,差异显著. 辽西地区生产力最高值为阜
新地区的刺槐 ,平均 2182 t·hm - 2·年 - 1 ,是气候生
产力的 3619 % ; 最低值为朝阳地区的油松 ,平均
0141 t·hm - 2·年 - 1 ,仅为气候生产力的 5127 %.
6131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5 卷
从区域分布情况看 ,现实人工林生产力从大到
小依次为锦州 > 葫芦岛 > 阜新 > 朝阳 ,分别达到了
气 候 生 产 力 的 19155 %、21134 %、14151 % 和
18185 % ,高低相差 6183 个百分点. 同一树种在不同
地区其生产力水平也不相同 ,平均而言 ,油松是阜新
>锦州 > 葫芦岛 > 朝阳 ,落叶松是锦州 > 阜新 > 葫
芦岛 > 朝阳 ,杨树是葫芦岛 > 锦州 > 朝阳 > 阜新 ,刺
槐是阜新 > 锦州 > 葫芦岛 > 朝阳. 相同树种在不同
地区所能达到的气候生产力水平也存在较大变异.
油松的变化幅度为 5127 %~ 11110 % ,樟子松为
11197 %~17132 % ,落叶松为 9109 %~18145 % ,杨
树为 13181 %~33150 % ,刺槐为 20139 %~3619 %.
其中 ,刺槐、杨树和落叶松的生产力变幅最大 ,变异
系数分别为 2312 % ,4418 %和 3814 %. 这种分布状
况与气候生产力的分布状况并不一致 ,考虑到整个
辽西地区气候、土壤条件较为相似 ,气候生产力差异
并不太大 ,可以说现实人工林生产力在较大程度上
受到了非自然因素的影响.
从龄组情况看 ,随林龄增大油松生产力呈逐渐
增高的趋势 ,其它树种则中龄林生产力较高 ,而幼龄
林和近熟林较低. 这种龄组间生产力水平大小倒置
的情况不仅违背了正常林分生长的自然规律 ,而且
也与造林工作由优到劣的立地质量选择实际不符 ,
它的存在必然会严重影响人工林的整体生产力水
平.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显然已不再是简单的自然
因素的作用 ,经营管理水平低、过度间伐以及人为破
坏等人为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不容忽视 ,从一个侧面
反映出人们在以往的人工林营造和经营管理中存在
的问题.
有研究表明 ,在适宜的生产和经营管理水平下 ,
人工林完全可以达到甚至超过气候生产力. 在辽西
地区一些典型速生丰产林也已经达到或超过其气候
生产力水平. 上述分析表明 ,辽西地区现实生产力水
平远未达到相应气候生产力水平 ,说明这一地区人
工林对气候资源的利用仍处在较低的水平 ,大有潜
力可挖. 另据全国第 3 次清查资料 ,按《中国 1∶100
万土地资源图》2土地资源数据集 ,辽宁省 A 等级林
地面积 1191 ×106 hm2 ,占有林地面积的 80184 % ,
仅次于黑龙江、福建、浙江、安徽 ,是我国高立地等级
用材林基地 , 辽西地区人工林面积占辽宁省的
3818 % ,立地质量不能说太差. 因此客观地说 ,辽西
人工林发展潜力仍然巨大.
4  结   论
411  辽西地区人工林生产力整体上可划分为 2 部
分 ,其中 ,葫芦岛、锦州为一线 ,气候生产力为 918 t·
hm - 2·年 - 1 ,阜新、朝阳为另一线 ,平均生产力 718 t
·hm - 2·年 - 1 . 这种人工林生产力分布与该地区降雨
量分布一致 ,水分是限制辽西地区植被气候生产力
的主要因素.
412  在 6 种植被生产力计算模型中 ,生态区位法、
层次递推法和综合模型更适应辽西地区的实际 ,模
拟结果更接近实际水平 ,是适宜于辽西地区的人工
林生产潜力计算模型.
413  与气候生产力相比 ,辽西地区现有人工林生产
力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 ,平均仅相当于气候生产力
的 1816 % ,其人工林生产力水平潜力巨大. 挖掘人
工林生产潜力的关键在于提高人工林经营管理水
平 ,改善人工林总体质量.
参考文献
1  Feng Z2W(冯宗炜) ,Chen C2Y(陈楚莹) , Zhang J2W (张家武) .
1982. Biomass measuring of Masson’s pine in different areas of
Huitong ,Hunan. Sci S ilvae Sin (林业科学) ,18 (2) :127~134 (in
Chinese)
2  Heimann M , Keeling CD. 1989. A three2dimensional model of at2
mospheric CO2 transport based on observed winds Ⅱ. Model de2
scription and simulated tracer experiments. In : Peterson DH ed. Cli2
mate Variability in the Pacific and the Western Americas.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237~275
3  Lieth H. 1982. Modeling the primary productivity of the world.
Natase and Pesouses L ENSLO Pons. 5~10
4  Luo T2X(罗天祥) ,Zhao S2D(赵士洞) . 1997. Patterns and mathe2
matical models of Chinese 2fir productivity in China. Acta Phytoecol
S in (植物生态学报) ,21 (5) :403~415 (in Chinese)
5  Sun C2Z(孙长忠) ,Shen G2F(沈国舫) . 2000. Study on the present
condition and the potentialities of the productivity of main tree
species forest plantation of China. For Res (林业科学研究) , 13
(6) :613~621 (in Chinese)
6  Sun R(孙 睿) ,Zhu Q2J (朱启疆) . 1999. Net primary productivi2
ty of terrestrial vegetation —A review on related research. Chin J
A ppl Ecol (应用生态学报) ,10 (6) :757~760 (in Chinese)
7  Uchijima Z ,Seino H. 1985. Agroclimatic evaluation of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of natural vegetation Ⅰ. Chikugo model for evaluating
primary productivity. J A gric Met ,40 :343~352
8  Wang Z2H(王哲华) . 1996. Study on potential and present produc2
tivity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For Resour M an (林业资源管理) ,
(2) :69~71 (in Chinese)
9  Zhang X2Z(张宪洲) . 1992. Estim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NPP in
China. J Nat Resour (自然资源学报) ,7 (1) :15~21 (in Chinese)
10  Zhou G2X(周广胜) ,Zhang X2S(张新时) . 1995. A natural vegeta2
tion NPP model. Acta Phytoecol S in (植物生态学报) ,19 (3) :193
~200 (in Chinese)
11  Zhou G2S (周广胜) , Zheng Y2R (郑元润) ,Chen S2Q (陈四清) .
1998. NPP model of natural veget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hina.
Sci S ilvae Sin (林业科学) ,34 (5) :2~11 (in Chinese)
12  Zhu Z2H(朱志辉) . 1993. NPP estimated models of natural vegeta2
tion. Sci B ull (科学通报) ,38 (15) :1422~1426 (in Chinese)
作者简介  王  健 ,男 ,1967 年生 ,博士 ,副研究员 ,主要从
事森林培育和农林复合经营方面的研究 ,发表论文 20 多篇.
E2mail :scoot7 @163. com
71318 期                王  健等 :辽西人工林气候生产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