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浙江磐安蕨类植物区系的研究



全 文 :第 27卷第 3期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27 , No.3
2004年 8月       JOURNAL OF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Nat.Sci.)       Aug.2004
  文章编号:1001-5051-(2004)03-0283-06
浙江磐安蕨类植物区系的研究
郝朝运 ,  刘 鹏 ,  徐根娣
(浙江师范大学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浙江 金华 321004)
摘 要:在野外调查和已有资料整理的基础上 , 分析了浙江磐安蕨类植物区系组成和分布区类型 , 并与国内其
他8 个地区的蕨类植物区系进行了比较分析.现知磐安有蕨类植物 34科 60 属112种(包括各种变种和变型),
优势科为鳞毛蕨科 、水龙骨科 、金星蕨科 、蹄盖蕨科 , 优势属为鳞毛蕨属 、卷柏属 、铁角蕨属 、复叶耳蕨属.科的
分布类型以世界分布和泛热带分布为主;属的分布以泛热带分布为主 ,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暖温带性质 ,无特
有属;种的分布以东亚类型为主 , 特别是中国-日本分布类型最多 ,亚热带至暖温带性质显著 ,表明该区应置于
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从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范围内.磐安的蕨类植物丰富程度不大 ,区系与天目山 、庐
山 、黄山 、金华北山等区系关系最密切 ,可以归入同一自然区 ,而与太白山 、长白山等区系关系较为疏远.
关键词:蕨类植物区系;分布区类型;植物区系关系;磐安;浙江
中图分类号:Q949.36    文献标识码:A
  磐安位于浙江中部 , 地处中亚热带 , 境内的大盘山国
家级自然保护区为药用植物基因库 , 森林覆盖率较高
(61.8%), 具有地理位置特殊 、自然资源丰富 、珍稀动植物
多的特点.研究磐安蕨类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 , 可为进一
步研究浙江植物区系的起源 、演化 , 更好地开发 、保护磐安
蕨类植物资源打下基础 , 具有重要的生态 、经济和社会效
益.本文就该地区蕨类植物的区系地理成分及其与国内其
他几个地区蕨类植物区系的关系予以报道.
1 自然地理概况
根据洪林等编《磐安植物》(1996 年)记载 , 浙江省磐安
县东邻天台 ,南接仙居 、缙云 ,西连东阳 、永康 ,北与新昌接
壤 ,约在 120°17′~ 120°47′E、28°49′~ 29°19′N 之间 ,地处华
夏古陆边缘和江南古陆南侧之间的凹陷地带———钱塘江
复向斜构成的盆地 ,是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三纪所经
历的燕山运动形成的现今地貌骨架.总面积为1 195.68
km2 ,其中山地面积1 100.8 km2 , 占总面积的91.5%.磐安
山地属大盘山脉的中心地段 ,境内山脉以大盘山王峰群为
中心 ,主干线向南北伸展 , 两者间有一条明显的分水岭 , 海
拔高于1 000 m 的山峰有63座 , 最高峰青梅尖海拔1 314 m ,
是钱塘江 、瓯江 、灵江 、曹娥江的主要发源地.境内河流均
属于山溪性最上源的放射性水系 ,源短流急 , 暴涨暴落 , 洪
枯水位变化极快 , 平时细流清澈而易枯 , 涨时水流势大而
混浊.
该地区气候属亚热带季风区 ,温暖湿润 , 四季分明 , 雨
量充沛 , 春季来迟而多雨 ,夏季短而易旱 , 冬季干燥而多霜
雪.以深泽乡为例 ,年平均气温 16.1 ℃, 高于 10 ℃的年均
活动积温为 5 030 ℃, 最热月(7 月份)均温为 28.1 ℃, 最
冷月(1 月份)均温为 3.7 ℃, 极端最高气温为 40.6 ℃, 极
端最低气温为-15.20 ℃, 无霜期 236 d;年均降水量1 573
mm , 降水以 3~ 6月份最多.地带性土壤为红壤和黄壤 , 前
者分布于海拔 250 ~ 600 m ,后者分布于海拔600 m以上 , 此
外还有潮土和水稻土[ 1] .
磐安山地的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 分布于海拔
600 m 以下 , 但由于长期的人为干扰破坏 , 原生常绿阔叶林
遭受大面积破坏 , 几乎不再存在 , 只是在局部保护较好的
区域零星分布 , 以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青冈栎
(Cyclobalanopsis glaula)、木荷(Schima superba)、紫楠(Phoebe
sheareri)、石栎(Lithocarpus glaber)等为优势种.海拔 600 ~ 1
000 m 分布着常绿 、落叶阔叶混交林 ,常绿树种主要有青冈
收文日期:2003-12-10;修订日期:2004-01-06
 作者简介:郝朝运(1979-),男 ,山东菏泽人 ,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植物生理生态.
栎 、木荷 、紫楠 、小叶青冈栎(Cyclobalanopsis gracilis)、甜槠
(Castano psiseyrei)、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等 ,常见的落叶
树种主要有化香(Platycarya strobilacea)、黄檀(Dalbergia hu-
peana)、茅栗(Castanea seguinii)、短柄 栎(Quercus serrata)、
白栎(Quercus fabri).落叶阔叶林分布在海拔 800 ~ 1 400 m
处 ,以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茅栗 、短柄 栎 、江南
桤木(Alnus trabeculosa)、檫木(Sassafras tzumu)为主要建群
种;灌丛分布范围较广 , 主要分布在海拔高于 1 000 m 的山
顶及其附近;阔叶林局部遭到破坏后形成的次生植被中 ,
一般以 白栎 、 美丽 胡枝 子(Lespedeza formosa)、 木
(Loropetalum chinensis)、接骨木(Sambucus williamsii)、水马桑
(Weigela japonica)、七子花(Heptacodium miconioides)为优势
种.草丛面积较大 ,总计有 37.27 km2 , 大多为森林植被破
坏后形成的 , 其优势种主要有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
lus)、野古草(Arundinella hirta)、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l)、
金茅(Eulalia speciosa)、黄背草(Themeda japonica)等.针叶
林大多为单优势树种群落 , 呈垂直分布: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分布在海拔700 m 以下 , 黄山松(Pinus taiwa-
nensis)林分布于海拔700 m 以上.
2 蕨类植物区系分析
2.1 蕨类植物区系的组成
根据野外采集的标本 , 同时参照《浙江植物志》 [ 1] 、秦
仁昌系统[ 2]和《中国植物志》 [ 3] , 该地区共有蕨类植物 34
科 60属 112 种(包括亚种 、变种及变型 , 以下同), 分别占
我国蕨类植物科 、属 、种的 54.0%、26.8%、5.4%[ 4] , 分别
占浙江蕨类植物科 、属 、种的 69.3%、51.7%、20.6%[ 5] .
2.2 区系成分分析
磐安蕨类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十分复杂 , 根据《中国现
代及化石蕨类植物科属辞典》[ 6] 、《浙江植物志》[ 1]及现在
已经出版的关于分布区类型的分类方法[ 2 , 7, 8] , 可将磐安
蕨类植物划分如下:
2.2.1 科的分析
该地区 34科蕨类植物中 , 含 5 属(包括 5 属)以上的
科有4 个 , 共 25属 57 种 ,分别占总科数 、总属数和总种数
的11.8%、41.7%和 50.9%.其中 , 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
)9属 、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6 属 、鳞毛蕨科(Dryopteri-
daceae)5 属 、蹄盖蕨科(Athyriaceae)5 属 ,其余除了中国蕨
科(Sinopteridaceae)3属外都在 2 属以下 , 分别为单型科和
寡种科 ,共有 29 科 ,占总科数的 85.3%.按种数统计 , 含 6
种以上的科有6 个 , 分别为蹄盖蕨科(8 种)、金星蕨科(9
种)、鳞毛蕨科(24种)、水龙骨科(16种)、卷柏科(Selaginel-
laceae)(7种)、铁角蕨科(Aspleniaceae)(6 种), 共 70 种 , 占
总种数的 62.5%.其余为 19 个单型科和 9 个寡种科(含 2
~ 5种),两者共有 42 种 , 占总种数的 37.5%.表明磐安蕨
类植物优势科较为明显 , 水龙骨科 、金星蕨科 、蹄盖蕨科 、
鳞毛蕨科是该地区蕨类植物中的优势科 , 它们在亚热带蕨
类植物区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 在该地区不但在属 、种数
量上占优势 , 而且在个体数量上也占优势 , 是该地区森林
植被中最常见的蕨类植物 , 在植被草本层的构成中起着重
要作用.该地区的 34科蕨类植物中 , 既有在系统位置上被
认为较进化的科 , 如水龙骨科 、萍科(Marsileaceae)、槐叶苹
科(Salviniaceae)、满江红科(Azollaceae);又有一些较原始的
科 , 如可能起源于古生代的卷柏科(Selaginellaceae)、木贼科
(Equisetaceae)、石杉科(Heperziaceae)、海金沙科(Lygodi-
aceae)和膜蕨科;可能起源于中生代的科有碗蕨科 、中国蕨
科 、凤尾蕨科 、鳞毛蕨科和水龙骨科[ 9];还有一些介于两者
之间的科 , 如鳞始蕨科(Lindsaeaceae)、铁线蕨科(Adi-
antaceae)、蹄盖蕨科等[ 10 , 11] .这不但显示出该蕨类植物区
系的起源非常古老 , 同时也表明该区的蕨类植物在系统发
育或进化关系上的连贯性.
从科的地理成分分析 , 有 17 科在世界范围内均有分
布 ,如石杉科 、石松科 、卷柏科 、鳞毛蕨科 、萍科 、蹄盖蕨科
等;10 科为泛热带分布 , 如海金沙科 、凤尾蕨科(Pteri-
daceae)、水蕨科(Parkeriaceae)、里白科(Gleicheniaceae)等;
此外 , 热带亚洲分布有骨碎补科(Davalliaceae)1科 , 热带亚
洲至热带大洋州分布有槲蕨科(Drynariaceae)1 科 , 热带亚
洲至热带美洲分布有瘤足蕨科(Plagiogyriaceae)1 科.该地
区没有中国特有蕨类植物科的分布.科的分布类型以世界
分布和泛热带分布为主 , 从科的分布区类型可以看出该区
蕨类植物区系的热带亚热带性质;其余则为温带分布 , 仅
有阴地蕨科(Botrychiaceae)(1 属∶1 种 , 下同)、球子蕨科
(Onocleaceae)(1∶1)、岩蕨科(Woodsiaceae)(1∶1)、剑蕨科
(Loxogrammaceae)(1∶2)4 科 , 它们的出现又反映出该地区
具有从热带到温带过渡的性质.
2.2.2 属的分析
磐安共有蕨类植物 60 属 , 占浙江属总数的 51.2%, 占
全国属总数的 26.8%.其中 ,含 5 种以上的属有 4 个 ,它们
是鳞毛蕨属(Dryopteris)(12 种)、卷柏属(Selaginella)(7
种)、铁角蕨属(Asplenium)(6种)、复叶耳蕨属(Arachniodes)
(6 种).以上 4个占优势的属所拥有的种数为 31 种 , 占总
种数的 27.2%.在这 4 个优势属中没有典型的热带属 , 卷
柏属 、铁角蕨属 、鳞毛蕨属 3 属为世界广布 , 复叶耳蕨属为
泛热带分布;含 4种的属仅耳蕨属(Polystichum), 为世界温
带分布;含 3种的属有 5 属 , 如瓦韦属(Lepisorus)、蹄盖蕨
属(Athyrium)、凤丫蕨属(Coniogramme)等;含 2 种的属有 9
个 , 如碗蕨属(Dennstedtia)、鳞盖蕨属(Lindsaeaceae)、狗脊
属(Woodwardia)等 , 占总属数的 15%;其余的 41 属全为单
种分布属 , 如石杉属(Huperzia)、石松属(Lycopodium)、灯笼
草属(Palhinhaea)、木贼属(Hippochaete)、阴地蕨属(Botrysi-
284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 
um)等 ,占总属数的 68.3%.说明该地区蕨类属内的种数
很贫乏.尽管有些属本身所含的种数很多 , 分布于邻近地
区的种数也较多 ,但是在磐安种数较少 , 究其原因可能是
由于历史上该地区的植被曾遭到较大面积的破坏 , 致使不
少种类的特殊生境丧失;同时 , 也可能与该区地质气候长
期稳定从而使蕨类植物分化较弱有关.该地区由于地理位
置特殊 、地形复杂 , 自第三纪以来基本保持着温暖湿润的
气候 ,受第四纪冰期的影响不大 ,因此一些古老的蕨类植
物得以保存 ,如古生代的石松属 、卷柏属 ,中生代前期的紫
萁属 、芒萁属(Dicranopteris),侏罗纪的海金沙属(Lygodium)
等 ,构成该区系主体的大型属鳞毛蕨属和耳蕨属可能起源
于中生代的上白垩纪[ 8] .它们的存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该
地区蕨类植物区系的古老性.
根据磐安蕨类植物现代分布状况 , 可以将其分为 11
种地理分布型(见表 1).同种子植物一样 , 世界分布的属
不能反映某一蕨类植物区系的特征 ,故笔者不对其进行分
析.在磐安蕨类植物区系中 , 热带亚热带成分的属有瘤足
蕨属(Plagiogyria)、粉背蕨属(Aleuritopteris)、星蕨属(Mi-
crosorium)、毛蕨属(Cyclosorus)等共38 属 , 占50 个非世界分
布属的77.5%, 其中热带性质较为明显的属仅有复叶耳蕨
属 、针毛蕨属(Macrothelypteris)等 ,区系的热带性不明显;亚
热带至温带分布的属13 个 ,如贯众属 、水龙骨属(Polypodi-
odes)等 , 占非世界广布属的 26.5%.在磐安蕨类植物区系
中不存在典型的热带属 , 大多为泛热带分布 ,从属的地理
分布类型看磐安蕨类区系是亚热带性质的区系 ,但是同时
也存在 8 个温带分布的属 , 其中北温带分布的如耳蕨属 、
紫萁属(Osmunda)、卵果蕨属(Phegopteris)、岩蕨属(Woodsi-
a)等 ,东亚分布的如骨牌蕨属(Lepidogrammitis)、碎米蕨属
(Cheilosoria)、水龙骨属等 , 中国至日本分布的如鞭叶蕨属
(Cyrtomidictyum)、石蕨属(Saxiglossum),这些属的存在又标
志着该蕨类植物区系具有亚热带到温带过渡的特征.由此
可以看出 ,仅从属的地理成分分析 , 该区系具有明显的亚
热带区系的特点 ,同时由于受热带亚热带成分向温带过渡
和温带成分南侵的影响而具有一定的温带性质.
表 1 磐安蕨类植物属的地理成分表
分布区类型 属数 占总属数/ %
1.世界分布 11 /
2.泛热带分布 20 40.8
3.热带亚洲至热带美洲间断 1 2.0
4.旧世界热带分布 5 10.2
5.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 2 4.0
6.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 3 6.1
7.亚洲热带亚热带分布 7 14.2
8.北温带分布 7 14.2
9.温带亚洲分布 1 4.0
10.东亚分布 3 6.1
11.中国-日本分布 2 4.0
总  计 60 -
2.2.3 种的地理成分分析
仅仅研究植物区系的属的分布区类型往往不够 ,因为
每一个区系均有具体的种组成 , 而属与种的分布区类型又
并不完全吻合甚至相互矛盾 , 种级水平上的研究能从另一
方面说明磐安蕨类植物区系的某些方面的重要问题.因
此 , 要确定该区系的地带性质及地理起源 , 还必须分析种
的分布区类型 , 可以为该植物区系的起源与特点提供更多
的信息.研究一个蕨类植物区系分布特点的最好代表是种
的地理成分分析.磐安蕨类植物区系共有 112 种 , 占浙江
省种总数的 20.6%, 占全国种总数的 5.2%[ 4] , 根据它们
的现代分布状况可以分成 13 种分布区类型(见表 2).
表 2 磐安蕨类植物种的地理成分表
分布区类型 种数 占总种数/ %
1.世界分布 5 /
2.泛热带分布 3 2.8
3.热带亚洲至热带美洲间断 2 1.9
4.旧世界热带分布 1 0.9
5.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 1 0.9
6.亚洲热带亚热带分布 6 5.6
7.北温带分布 3 2.8
8.温带亚洲分布 1 0.9
9.东亚分布 20 18.5
10.中国至日本分布 54 50.0
11.中国至喜马拉雅分布 4 3.7
12.中国特有分布 12 11.1
总  计 112 -
  从表 2 可以看出 ,热带亚热带成分有 13 种 , 占该区除
世界分布外总种数的 11.2%, 虽然该分布种数较少 ,但在
调查中可以发现江南星蕨(Microsorium henryi)、海金沙(Ly-
godium japonicum)、芒萁(Dicranopteris pedata)、假蹄盖蕨
(Athyriopsis japonica)、阔鳞鳞毛蕨(Dryopteris championii)、狗
脊(Woodwardia japonica)、江南卷柏(Selaginella moellendorfii)
等亚洲热带亚热带成分个体数量很多 , 分布范围也较广 ,
对该地区蕨类植物区系的性质和种的分布格局有较大的
影响.亚热带至温带成分共有 77 种 , 占总种数的 72.0%,
这一类型中 , 中国至日本分布成分最多 , 有 53 种 , 占该类
型的 68.8%, 如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凤丫蕨(Co-
niogramme japonica)、胎生狗脊(Woodwardia prolifera)、贯众
(Cyrtomium fortunei)、井栏边草(Pteris multifida)、异穗卷柏
(Selaginella heterostachys)、水龙骨(Polypodium niponicum)等
等.分布于磐安的这一成分在我国的分布大多限于长江以
南 , 如凤丫蕨 、华东安蕨(Anisocampium sheareri)、胎生狗脊 、
阔鳞鳞毛蕨(Dryopteris championii)等;还有些可延伸到长江
以北甚至更远 , 如伏地卷柏(Selaginella nipponica)、井栏边
草 、毛轴碎米蕨(Cheilosoria chusana)、金鸡脚(Phymatopsis
hastata)、水龙骨等向北延伸到河南 、山东 、甘肃等地 , 甚至
如卷柏 、细毛碗蕨(Dennstaedtia hirsuta)、耳羽岩蕨(Woodsia
polystichoide)等在东北等地都有分布.中国-喜马拉雅分布
的仅有长柄假膜蕨(Crepidomanes racemulosum)、美丽复叶耳
蕨(Arachniodes amoena)、原盖阴石蕨(Humata tyermanni)、中
285 第 3期               郝朝运 ,等:浙江磐安蕨类植物区系的研究
华剑蕨(Loxogramme chinensis)4种.以上事实说明 ,磐安可
能是东亚成分分布中心的一部分 , 而中国-日本成分占有
绝大多数 ,是中国-喜马拉雅成分的若干倍 ,说明该区系与
华东 、日本蕨类植物区系的关系更密切 , 而与西南 、喜马拉
雅蕨类植物区系的关系稍远.这与磐安的地理位置有关 ,
该植物区系分区系统属于泛北极区 , 中国-日本森林亚区
华东地区.在中生代末期过渡到老第三纪的时候 , 我国如
今黄海和东海的海底当时还突露在海平面之上 ,并与东亚
外围环状岛相连 ,后来大陆架下沉为边缘浅海 , 日本列岛
至第三纪中新世才开始与东亚大陆之间为海水所隔开 , 日
本南部更是上新世末才完全脱离[ 12] , 再加上日本南部等
地与磐安纬度相近 ,气候特征相似 , 从而导致了两地间的
共有种较多.中国特有成分不高 ,共有 12 种 ,占总种数的
11.6%, 归属于 6科 9 属 , 磐安此类成分主要分布于长江
流域及其以南 ,其中除 5 种为中国广布外 , 西南组有盾蕨
(Neolepisorus ovatus)、翠云草(Selaginella uncinata)2 种 , 其余
的 5种为华中和华东分布 , 典型的有中华金星蕨(Parathe-
lypteris chinensis)、宜兴复叶耳蕨(Arachniodes ishingensis)等.
该区系我国特有成分较少 ,同时西南组特有种数所占比重
很小 ,可能与该地区远离我国的西南(我国的特有属分布
中心)有关.该蕨类植物区系中分布于热带 、亚热带的种有
13 种 , 占非世界广布种的 12.1%.北温带分布的有 3 种 ,
如槐叶萍(Salvinia natans)、蕨(Pteridium aquilinum)、节节草
(Hippochaete ramosissima).从种的地理成分看出 , 亚热带-温
带成分占明显优势 ,这可能是因为一些热带属的成分延伸
到该地区后为了适应当地的气候而发生了变化 ,仅有能够
适应该地区气候特征的种存活下来 , 造成了从科 、属的地
理成分分析为亚热带蕨类植物区系 ,而从种的地理成分分
析则为亚热带-暖温带这一现状.
3 与邻近地区的关系
为了探讨磐安与周围蕨类植物区系的关系 ,笔者选取
了黄山[ 13] 、长白山[ 14] 、太白山[ 15] 、庐山 、马鬃岭[ 7] 、金华北
山[ 16] 、天目山[ 17] 、鼎湖山[ 18]8 个山区蕨类植物区系与之相
比较 ,以探讨磐安蕨类植物与上述几个蕨类植物区系的关
系.
3.1 区系的丰富程度
笔者选择上述 8个蕨类植物区系与磐安进行比较 , 通
过计算各区系成分的综合系数[ 19]衡量该植物区系的丰富
程度.植物区系成分的综合系数由下列公式计算 , 结果见
表 3.
S i = ∑n
j=1
X ij-X ij
X ij
, X ij = 1K ∑k
j=1
X ij.
  上式中 X ij表示 k 个地区第 i个地区 n 个分类单位的
数目;X ij表示 k 个地区n 个分类单位中第 j个分类单位的
平均值;S i 表示 k 个地区中第 i个地区植物区系成分的综
合系数.
表 3 磐安蕨类植物区系与其他 8个区系
组成及综合系数的比较
地区 科数 属数 种数 综合系数 排序
黄山
磐安
长白山
太白山
庐山1)
马鬃岭
金华北山
天目山
鼎湖山
31
34
23
18
38
28
30
35
41
58
60
45
35
75
55
56
67
78
131
112
113
104
203
89
107
149
134
0.022
-0.008
-0.596
-1.001
1.103
-0.455
-0.232
0.445
0.786
4
5
8
9
1
7
6
3
2
  注:1)根据江西庐山植物园主编《庐山植物名录》(1982).
由表 3 可以看出 ,磐安在进行比较的 9 个蕨类植物区
系中综合系数排第 5 , 并不是很高;同时考虑到其调查面
积为 1 195.68 km2 , 如果以每平方公里的种数为单位进行
比较 , 种系密度不大 ,所以总体来说该蕨类植物区系不丰
富.分析后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1)磐安地处北亚
热带 ,蕨类植物生长的气候环境不如其以南地区温暖湿
润;(2)该地区植被曾受到较大范围的破坏 ,植被稀疏 , 导
致一些适合某些蕨类植物生存的特殊生境消失.但该地区
的蕨类植物区系成分综合系数要比地理位置与之相近的
金华北山的高 , 可能与该地区比金华北山生境更复杂和金
华北山的调查面积较小(10 km2)有关.
3.2 区系间的相似性比较
根据磐安蕨类植物区系与其他山地共有科 、属 、种的
数量及其相似性系数(见表 4), 可以看出 , 磐安与华东地
区的金华北山 、黄山 、天目山 、庐山 、马鬃岭蕨类植物区系
的相同成分较多 , 其科 、属 、种的相似性系数分别超过
80%、70%和 40%, 说明它们与磐安地区区系的同质性较
大 , 因此在蕨类植物区系分区中笔者可以将上述山地归属
于同一自然区.
表4 磐安与邻近地蕨类植物科 、属 、种的相似性系数
山地名 与磐安共有成分科 属 种
相似性系数/ %
科 属 种
黄山 27 42 63 88.5 71.1 47.7
磐安 34 60 112 - - -
长白山 22 24 14 77.1 45.7 12.4
太白山 18 26 20 69.2 50.7 19.4
庐山 32 57 76 88.8 73.5 48.2
马鬃岭 26 42 54 83.8 73.0 53.7
金华北山 29 50 66 84.3 86.2 60.2
天目山 33 52 74 95.6 81.8 56.7
鼎湖山 23 38 21 61.3 55.0 17.0
286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 
  庐山在地质历史上曾与磐安同处于江南古陆 ,区系的
组成以亚热带热带成分为主 , 同时也有一定的温带成分 ,
它与磐安地区的蕨类植物科 、属 、种的相似性系数分别为
88.8%、73.5%和 48.2%, 且主要优势属为鳞毛蕨属 、蹄盖
蕨属 、复叶耳蕨属 、铁角蕨属等与磐安地区基本一致 , 因此
可以认为磐安与庐山一样处于鳞毛蕨-耳蕨区系[ 20] .两者
虽然在纬度上有一定的差异 , 但由于它们同处于江南古
陆 ,有相同的古地理背景以及现代自然条件 ,所以两者具
有较大的相似性也不足为奇.
鼎湖山地处华南 ,太白山地处华北 , 长白山地处东北 ,
它们与磐安在纬度 、经度和气候上都有较大的差异 , 虽然
它们与磐安之间蕨类植物科 、属的相似性较高 , 但种的相
似性系数较低 ,分别只有 24.8%、19.4%和 12.4%.鼎湖山
与磐安的共有种类只限于一些亚热带广布种 、东亚广布种
和在我国分布范围较广的种类 , 如蛇足石杉(Huperzia ser-
rata)、蕨 、海金沙 、井栏边草 、阔鳞鳞毛蕨 、芒萁 、乌蕨
(Sphenomeris chinensis)等等.鼎湖山分布的一些热带种类 ,
如华南紫萁(Osmunda vachellii)、半边旗(Pteris semipinnata)
等 ,太白山和长白山分布的一些温带种类 , 如冷蕨
(Cystopteris fragilis)、峨眉蕨等 ,不见于磐安;而磐安分布的
一些温带和北亚热带成分 ,如有柄石韦(Pyrrosia petiolosa)、
东方荚果蕨(Matteuccia orientalis)等则不见于鼎湖山 , 磐安
分布的一些热带 、亚热带成分 ,如灯笼草 、疏叶卷柏 、乌蕨
等则不见于太白山和长白山.说明该地区处于亚热带和暖
温带间的过渡地带 ,显示出较强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
性质.同时也可以看出 , 有些区系间科 、属的相似性虽然较
高 ,但种的相似性很低 , 所以仅仅科 、属的地理成分分析对
于一个地区蕨类植物区系的研究是不够的 ,要揭示全部的
问题还要从种上进行分析.
4 结论与讨论
根据以上的区系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磐安位于浙江省中部 , 地处南北亚热带的过渡地
带 , 地理位置特殊 、森林覆盖率高 、气候温暖湿润 、地形复
杂 , 为蕨类植物的生长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 但是由
于历史上曾遭受过大范围的破坏 , 所以该地区蕨类植物并
不是很丰富 , 初步统计共有蕨类植物 34 科 60属 112 种.
(2)优势科 、属明显.磐安蕨类植物种在各科属中的分
配不均匀 , 优势科较为明显 , 水龙骨科 、金星蕨科 、蹄盖蕨
科 、鳞毛蕨科是该地区蕨类植物中的优势科 , 全部为世界
分布;优势属为鳞毛蕨属 、卷柏属 、铁角蕨属 、复叶耳蕨属 ,
除复叶耳蕨为泛热带分布外 ,其余为世界分布.它们在亚
热带蕨类植物区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 在该地区不但在
属 、种数量上占优势 ,而且在个体数量上也占优势 ,是该地
区森林植被中最常见的蕨类植物 , 在植被草本层的构成中
起着重要作用.单种科 、属数量较多 , 科 、属内分化程度不
高.
(3)古老性和延续性.该蕨类植物区系中有不少古老
的科 、属 ,反映了该地区蕨类植物区系的古老性;同时也有
一定数量的较进化的和处于两者之间的科 、属 ,表明该地
区的蕨类植物在系统发育或进化关系上的连贯性.所以 ,
对于该地区植物区系蕨类植物起源与演化的深入研究具
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4)科 、属的地理成分以世界分布和泛热带分布为主 ,
同时也有一定数量温带分布的属 , 其区系显示出亚热带性
质 , 并具有一定的向温带过渡的特点;种的地理成分显示
出较强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性质 , 以东亚成分最多 ,
可能是其分布中心的一部分.东亚成分中 ,中国-日本成分
比中国-喜马拉雅成分多出许多 , 几乎全为中国-日本成
分 , 说明该区系与华北 、东北和日本北方蕨类植物区系更
为密切 , 可能是东亚植物区系的一个关键地区 ,应置于中
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从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范围内.
(5)该地区与黄山 、庐山 、天目山 、金华北山等区系关
系最密切 , 可以归入同一自然区 ,而与太白山 、长白山等区
系关系较为疏远.
参考文献:
[ 1] 浙江植物志编辑委员会.浙江植物志[ M] .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
[ 2] 吴兆洪 ,秦仁昌.中国蕨类植物科属志[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91.
[ 3] 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99.
[ 4] Ching Renchang ,Wang Zhuhao.A Brief Report on the Progress of Pteridophytes in China[ J] .American Fern Journal , 1982, 71(1):1-4.
[ 5] 朱圣潮.浙江蕨类植物的数量统计分析[ J] .福建林学院学报 , 2003 , 23(1):39-43.
[ 6] 吴兆洪.中国现代及化石蕨类植物科属辞典[ 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
[ 7] 刘 鹏 ,吴国芳.大别山马鬃岭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的研究[ 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1995(2):93-100.
[ 8] 陆树刚 ,张光飞.滇东南薄竹山蕨类区系研究[ 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4 , 16(3):276-280.
[ 9] 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古植物研究室孢粉组.中国蕨类植物孢子形态[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76.
[ 10] 秦仁昌.中国蕨类植物科属的排列和历史来源[ J] .植物分类学报 , 1978 , 16(3):1-19.
[ 11] 秦仁昌.中国蕨类植物科属的排列和历史来源[ J] .植物分类学报 , 1978 , 16(4):16-37.
[ 12] 中国植被编辑委员会.中国植被[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0.
[ 13] 胡嘉琪 ,梁师文.黄山植物[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6.
287 第 3期               郝朝运 ,等:浙江磐安蕨类植物区系的研究
[ 14] 钱家驹.长白山植物名录[ J] .东北师大学报 , 1980(增刊):1-109.
[ 15] 陕西省林业厅.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论文集[M]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1989.
[ 16] 刘 鹏 ,郭水良 ,王 丰.浙江金华北山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J] .浙江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 1997 , 20(3):85-92.
[ 17]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天目山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综合考察报告[ M] .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
[ 18] 王铸豪.鼎湖山的蕨类植物[ A]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集刊(第 2集)[ C]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86:123-134.
[ 19] 左家哺.植物区系的数值分析[ J] .云南植物研究 ,1990 , 12(1):179-185.
[ 20] 孔宪需.四川蕨类植物地理特点兼论耳蕨-鳞毛蕨植物区系[ J] .云南植物研究 , 1984 , 6(1):27-38.
Studies on the pteridoflora of Pan′an region in Zhejiang Province
HAO Chao-yun ,  LIU Peng ,  XU Gen-di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Life Science ,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 Jinhua Zhejiang 321004 ,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known data and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 the 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 types of pterid-
oflora in Pan′an ,Zhejiang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to other 8 regions.The pteridophytic flora in Pan′an ,Zhe-
jiang Province were then reported to be composed of 112 species(including of varieties),60 genera ,34 families.The
representative families are Dryopteridaceae ,Polypodiaceae ,Thelypteridaceae and Athyriaceae.The main genera were
Dryopteris , Selaginella , Asplenium and Arachniodes.The top families′distribution types were cosmopolitan and
pantropic ones;the main genera were pantropical ones ,while the species distributin type belongs to the east Asia type
and represents the feathure of subtropics transition to warm temperated area-type.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geographic
compositions of genera and species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gion is a part of the center of East-Asian elements
(especially China -Japan element).In the 9 reservations , the Pan′an flora is much more closely allied to Tianmu
Mt., Lu Mt.,Huang Mt.and Jinhua Bei Mt.than to the others , so they should be the same natural flora.
Key words:pteridoflora;geographical elements;areal-type;Pan′an;Zhejiang
(责任编辑 薛 荣)
288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