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柳兰的园林应用及栽培管理技术



全 文 :第 29 卷 第 3 期 青 海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Vol. 29 No. 3
2011 年 6 月 Journal of Qinghai University(Nature Science) Jun. 2011
柳兰的园林应用及栽培管理技术
何桂芳,何 涛
(青海大学生物科学系,青海 西宁 810016)
摘要:柳兰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具有多种用途的野生草本花卉。本文较系统的阐述了柳兰的
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及在园林中的多种应用及其相应的栽培管理技术。使柳兰在应用形式和观
赏特性上得到全面体现,为柳兰的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柳兰;园林应用;栽培管理
中图分类号:S68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 - 8996(2011)03 - 0062 - 04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Chamaenerion angustifolium
and its application in gardens
HE Guifang,HE Tao
(Department of Biological Sciences,Qinghai University,Xining 810016,China)
Abstract:Chamaenerion angustifolium is a kind of wild herbaceous flower which has
development value and various utilizations. Morphological character, ecological habit of
Chamaenerion angustifolium and applications in garden were elaborated. The cultivation
management technique were discuss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application and extension of this
plant.
Key words:Chamaenerion angustifolium;landscape applications;cultivation and management
柳兰(Chamaenerion angustifolium L. Scop)为柳叶菜科柳兰属多年生野生草本花卉。总状花序长
穗状,花大而多,红紫色,花期贯穿整个夏季。其地下根茎生长能力极强,易形成大片群体,开花时十分壮
观。是园林中布置花坛、花镜的优良观赏植物材料,同时又具有作为切花材料的应用前景。柳兰原产北半
球温带及寒带地区,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北、西南及华北等地区;在青海省分布于西宁、大通、湟源、湟中、
平安、互助、乐都、贵德等地。自然生长于海拔较高的林缘、林间、山坡草地、河岸草丛及火烧或采伐迹
地[1]。国内外有关柳兰属植物的研究报道较少,主要集中在药用化学成分分析、组织结构观察以及促成
栽培等方面[2-6],关于柳兰在暖温带的园林应用及栽培研究工作较少,近几年来,野生花卉在园林绿化
中愈来愈受到重视。国内外在西宁地区目前已开始应用的有马蔺(Irls Lactea Pall var. Chinensis)、翠雀
(Delp hinium randif lorum)、紫花地丁(Viola yedoensis Makino)、瓣蕊唐松草(Thalictrum petaloideum)
等,我们在近两年的引种适应性栽培证明,柳兰能适应当地的风土气候,生命力强;具有观赏价值高、适
应性强、无病虫害等优点,适于大面积栽培及粗放管理,是一种优良的值得推广应用的野生花卉。
1 形态特征与生态习性
1. 1 形态特征
柳兰高约 1 ~ 1. 2 m;茎直立,通常不分枝。叶互生,披针形,长 7 ~ 15 cm。宽 1 ~ 3 cm。边缘有细锯
齿,两面被微毛,具短柄。总状花序成密集的长穗状顶生,长30 ~ 60 cm,有花90 ~ 100朵,花序轮轴短柔
毛,苞片条形,长1 ~ 2 cm;花大,两性,花瓣4紫红色,径2. 5 ~ 3 cm,具1 ~ 2 cm的花梗;萼筒裂片4枚,
收稿日期:2011 - 04 - 07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11 - 02)
作者简介:何桂芳(1972—) ,女,青海西宁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园林植物栽培及配置。
DOI:10.13901/j.cnki.qhwxxbzk.2011.03.014
第 3 期 何桂芳等:柳兰的园林应用及栽培管理技术
条状披针形,外面被短柔毛;花瓣4,倒卵形,长约1. 5 cm,顶端钝圆,基部具爪;雄蕊8个;子房下位,柱头
4 枚。蒴果圆柱形,长 7 ~ 10 cm,密被白色柔毛;种子多数,顶端具 1 簇白色种缨,长 1. 5 cm。花期6 ~ 8
月,果期 9 ~ 10 月。
1. 2 生态习性
柳兰是喜光植物,野生于草地、林缘等地;喜凉爽湿润的气候条件,不耐炎热;耐寒性强,稍耐荫;适
生于湿润肥沃、腐殖质丰富的土壤。西宁地区6月初初花,单花期12 d,最大花径3. 0 cm。在土壤肥沃、排
水良好地方生长健康,花多而大;忌干旱条件。在原产地一般 4 月中下旬开始发芽,5 月进行生长,展叶,
形成花序;始花期 6 月,盛花期 6 月中下旬 ~ 8 月;果实成熟 9 ~ 10 月。在栽培地区一般 4 月上旬开始
发芽,4月中下旬进行生长,展叶,形成花序;始花期5月下旬,盛花期6月上旬 ~ 9月;果实成熟期9月下
旬 ~ 10 月下旬。
2 园林应用
2. 1 先锋种植与边坡绿化
柳兰的生态适应强,具有较强的抗病、耐盐碱等能力。喜湿润沙壤土,适用于粗放式管理,是优良
的护坡地被植物,可代替在斜坡上不易成活的草坪或其它植物。应用于坡面绿化,在花期鲜艳的红紫色
花缀满坡堤,形成一条绵延不绝的红色长堤,花后叶色碧绿,引人驻足。柳兰有极强的抗逆性,根状茎匍
匐能力强[7],可减少地表径流和淤积肥土,具有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的作用。适宜作先锋种植材料,尤
其是柳兰自然生长与林缘、林间、山坡、河岸草丛或采伐迹地,是适宜边坡绿化不可多得的材料,也可布
置林缘、路缘、配置岩石园等,在现代城市建设、道路边坡绿化中充分体现乡土气息与自然韵味。
2. 2 花坛、花境栽培以及摆放
花坛是在一定几何轮廓的种植床内,种植不同色彩的观赏花卉,形成华丽纹样图案。主要以一、二年
生草本花卉为主,可适当用些野生花卉,以增强其绿化效果。花境是根据自然风景中野生花卉在林缘地
带的自然生长状态,经过艺术提练而设计的带状自然式花卉布置,主要是以多年生花卉为主,野生花卉
应用更佳。柳兰为多年生草本,枝繁叶茂,花色艳丽。极具观赏性,叶披针形,茎红色,花紫红色,色彩鲜
艳,花期长,群花期长达 40 d,同时花期贯穿夏季,所以民间又叫三伏花。柳兰花开成串,季节性强,紫红
色的花簇格外醒目,由于花期特长,是布置花坛、花境的主要材料。柳兰适应能力强,是很好的夏、秋两季
观花植物,宜作花境背景材料,可丛植于花坛或花境中。因柳兰为喜光植物,耐寒性强,自然生长于海拔
较高的地方,西宁地区因其特殊的自然立地条件,和柳兰的生态习性相适应,花镜设计中适合常见做竖
线条布局栽植[8],柳兰野生花卉植株与当地的栽培花卉进行合理地丛植,可形成风格典雅、花序此起彼
伏并具有野趣的观赏花境。因其花美色艳,比较适合作为花镜的中间层,起到夺目点睛的作用,成为花镜
的焦点花卉。同时,野生花卉也可与一些栽培花卉适当配合,用来布置花坛和花境,会增添更多野趣,
使景观更加自然。
2. 3 风景区规划中的应用
风景区旅游是一项新兴的旅游项目,已逐渐成为旅游业发展新的热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风景
区旅游是依托景区风景资源发生的以旅游为主要目的的多种形式的野游活动,是充分利用风景区景观、
景区保健和游憩功能,为游客提供返朴归真、回归自然、陶冶身心、休闲度假的森林生态环境。野生花卉
植物在风景区旅游中的作用日益显露出来,通过在不同地形不同地段采取配置不同比例、不同品种和野
生花卉方法构建不同的园林景观,体现出不同气候环境条件下丰富的观赏植物资源,推动和促进旅游业
的发展。将柳兰栽在幽静的山涧、路旁、点缀于山坡草坪,给风景区景观增添了无限魅力,除了给人以美
的享受外,由于柳兰有丰富的花蜜和花粉,能散发出阵阵清香,漫山遍野的野花野草,让人陶醉于大自
然。
另外,在进行景观配置时,野生花卉单株种植,观赏效果往往不太明显,但作为群体,成丛、成片
或者与其他花卉进行合理搭配种植,可形成充满野趣的自然植物群落,将会起到极佳的生态旅游效
36
青海大学学报 第 29 卷
果。
2. 4 花草坪中的应用
在开阔草坪的周围,或林缘、树丛树群的边缘可以布置柳兰,在树丛与草坪之间起联系和过渡的
作用。在乔木与草坪景观比较单调的情况下,保留或人工播种草花,可丰富景观,并增加趣味性。在自
然式园林中,地形高低起伏,自然的地形上,草坪结合野花的点缀,模仿自然风景中野花散生的景观再
现于园林中,使园林更具山野气息。柳兰的播种面积大小不拘,地点可按设计意图进行,但地块宜是不
规则不整形的,疏密相间,不拘形式。
3 繁殖方法
3. 1 播种繁殖
每年10 ~ 11月,柳兰蒴果成熟即可采集,把蒴果剪掉,放在地上,太阳一晒,蒴果开裂,种子出来,去
掉杂质,将种子收集起来,即柳兰播种材料。柳兰的种子极其细小,只有 110 ~ 115 mm 长,千粒重仅为
0. 102 6 g ,每千克有种子3 846 万粒。种子可干藏,翌年播种,播前温水浸种 12 h,催芽 5 ~ 7 d,在 20 ~
25 ℃ 条件下约 1 周出苗。对播种繁殖的技术要求很严格,必须细致整地,土壤颗粒越小越好,并且必须
保持经常湿润,一旦干燥就会影响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西宁地区,柳兰多在早春播种。可采用条播或撒
播。每公顷播种量为 7. 5 kg,必须浅播,播完后,上面薄薄的盖上土,种子易萌发。幼苗高 5 ~ 6 cm 时分
苗,经过 1 次分苗后于 5 月初定植露地。目前,播种育苗仍然是大量繁殖柳兰的主要方法。
3. 2 分株与扦插繁殖
由于有性繁殖种子萌发倒植株开花需要时间长,柳兰可采用分株繁殖。在早春雨季时移栽成活率较
高,春季将地下横走根状茎挖出,切割成若干段埋入地下,即可长成新的植株。此外,扦插繁殖亦可缩短
繁殖到开花的时间。主要作法是在生长季摘取带顶芽的嫩苗,蘸到生根粉后正插于基质中,放置于荫棚
中管理,生根时间约为 2 周,约 1 个月可移到苗圃地上或上盆种植。
采用分株法繁殖时虽然成活不是问题,但繁殖系数极其有限,不可能满足扩大栽培的需要,同时,大
量挖掘野生植株破坏了柳兰野生种群结构及其生态环境,这是不可取的挖东墙补西墙做法。扦插繁殖只
能在生长季节扦插嫩枝,取材时间受到限制,操作和育苗条件要求较高,否则,扦插成活率不高。
3. 3 组培育苗
以当年生的幼嫩枝条为外植体,清洗消毒后剪成0. 5 ~ 1. 0 cm含有一个芽的小茎段,将其直插入分
化培养基中培养,5 d后顶部和基部产生愈伤组织,15 d后侧芽部位及茎段基部的愈伤组织分化出丛生
芽。当芽苗长至 2 ~ 3 cm高时,剪下嫩茎转入生根培养基上长出根系,一个月后,试管苗可移栽入盆,成
活率为 95%[9]。
4 栽培管理
播种苗 5月份定植,扦插苗 9 月或翌年春季定植。需要说明的是若大面积采扦插枝时母株需施入充
足的肥料,1株母株一年以采3次为宜,每次采后母株呈3倍分枝,连采3次后植株瘦弱,需加强水肥管理
以利越冬。扦插用素面沙和隔年普通培养土各 5 成拌匀,并掺入适量杀虫和土壤灭菌农药,做成长 1 m,
宽 0. 5 m的畦。株行距 10 cm × 10 cm,上支 60% 遮阴网。扦插枝用 0. 2% 高锰酸钾浸泡 20 min,取出放
入清水中浸泡 10 ~ 20 min,按株行距 10 cm × 10 cm扦插,插后用喷壶浇透水。夏季 15 ~ 20 d生根,春、
秋季时间稍长。柳兰喜光、喜凉爽及湿润气候,栽培时要注意浇透水,有利于生长发育。柳兰喜排水良好、
肥沃和湿润的土壤,需定期施肥及灌水。定植后,可每10 ~ 15浇水1 次,施足基肥,在其生长期可追施稀
薄人粪尿1 ~ 2次,这样有利于生长、发育和开花结实。要适时浇水。柳兰通常不分枝,可于花序形成前进
行摘心,促使侧枝萌发,每一侧枝顶端均可形成花序,可以矮化株形,大大增加其观赏价值。开花后剪去
上部花枝,促进新生分枝,可形成新花芽,继续开花。
柳兰的管理较为简单、粗放。苗高达 10 cm时结合中耕锄草进行追肥,每 667 m2 追施含氮磷二元复
46
第 3 期 何桂芳等:柳兰的园林应用及栽培管理技术
合肥 25 kg,此次施肥以促进植株座蕾开花,植株强壮,抗倒伏;同时每隔 10 d喷 1次叶面肥“富尔 655”,
由于柳兰喜肥,叶面肥使用可按说明加大剂量 25% ~ 30%,连续3次。7月初,畦面需培土固床及畦四周
立桩,周围用绳围起,否则易倒伏。
近两年的引种适应性栽培证明,柳兰的人工栽培是可行的,无论在株型、花径及观赏效果,都比在野
生状态下生长有较大提高。柳兰引种栽培成功将为园林提供优良绿化品种和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石秀霞,张彦广,冯天杰,等 . 矮壮素对野生花卉柳兰的矮化效应[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28(6) :51 - 53.
[2]Hiermann A,Reidlinger M,Juan H,et al. Isola- tion of the antip hlogist icprinciplerom Epilobiumangust if oium[J]. PlantaMed,
1991,57(4) :357 - 360.
[3]余传隆,黄泰康,丁志遵,等 . 中药辞海[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24.
[4]刘延泽 . 柳兰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J]. 中草药,2002,33(4) :289 - 291.
[5]王彩芳 . 柳兰中多元酚类化学成份研究[J]. 医药论坛杂志,2003,24(17) :1 - 2.
[6]王虹,阿不都拉·阿巴斯,吴晶,等 . 柳兰花蜜腺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J].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6(2) :58 - 60.
[7]权曼曼,康健,武晓娜,等 . 柳兰传粉生物学研究[J]. 北方园艺,2010(13) :144 - 146.
[8]张文莲,王海洪 . 西宁地区花镜材料刍议[J]. 青海农林科技,2007(4) :35 - 37.
[9]雷颖 . 柳兰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J]. 植物生理学通讯,2003,39(4) :354.
(责任编辑 杨君丽)
(上接第 40 页)
参考文献:
[1]周显强,宋友贵,邓军,等.青海都兰地区矿田构造与控矿特征[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83 - 88.
[2]杨钻云,雍自权,荣光华,等.青海都兰察汗乌苏地区银、铅等多金属矿找矿前景分析[J].新疆地质,2006,24(2) :197 - 201.
[3]肖文进.青海都兰吉给申地区铜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J].矿产与地质,2009,23(1) :52 - 56.
[4]李德发,伦志强,等.青海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1:6 - 8.
[5]陆智平,李发明.青海省都兰县一棵松铅 - 锌 - 银矿多元成矿信息与找矿方向[J].矿产与地质,2006,20(4 - 5) :465 - 468.
[6]袁万民,莫宣学,王世成,等.东昆仑金成矿作用与区域构造演化的关系[J].地质与勘探,2003,39(3) :5 - 8.
[7]Boynton W V. Cosmochemistry of the rare earth elements:Meteorite studies[C]/ / Henderson P (ed.). Rare Earth Element
Geochemistry. New York:Elsevier Science Publishing Company Inc. ,1984:63 - 114.
[8]Sun S S,Mc Donough W F. Chemical and isotopic systematics of oceanic basalts:implications for mantle composition and processes.
/ / Ic:Sauders AD and Norry MJ(eds). Magmatism in the Ocean Basins[C]/ / Londlon:Geo logical Society,Special Pulications,1989:
313 - 345.
[9]Pearce JA. Trance element discriminiation diagram for the tectonic interpretation of granitic rocks[J]. Journal of Petrology,1984,
25(4) :956 - 983.
[10]胡受奚,叶瑛,方长泉.交代蚀变岩岩石学及其找矿意义[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4:69 - 71.
[11]吴益平,陈克强,钟莉. 新疆阿尔金断裂北缘喀腊大湾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以及控矿因素[J].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8,
30(2) :118 - 124.
[12]焦建刚,黄喜峰,袁海潮,等.青海德尔尼铜(钴)矿床研究新进展[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9,31(1) :42 - 47.
(责任编辑 王宝通)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