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豫西春玉米田婆婆纳生物学特性及防除技术研究
高九思1 ,苗线芹2 ,万素香1 ,韩立新1 ,王红艳1
(1 三门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 三门峡 472000;2 卢氏农业科学研究所)
摘要:通过对豫西春玉米田婆婆纳(Veronica caninotebicullata L)的系统调查 ,澄清了婆婆纳
的分布区域 ,摸清了其生物学特性和田间分布型 。药剂防除结果表明:在春玉米播后芽前 ,每
公顷用 40%杀草丹水剂 2 250 ml与 25%绿麦隆可湿性粉剂 3 000 ml混用 ,防效达 99.46%。
关键词:玉米田;婆婆纳;生物学特性;分布型;防除
婆婆纳(Veronica caninotebicullata L)是豫
西地区春玉米田的主要恶性杂草之一 ,广泛分布
于各县(市 、区)春玉米区 ,发生密度大 ,已成为玉
米增产 、农民增收的主要限制因素 ,每年都要投入
大量的人力 、物力进行人工防除或化学防除 。生
产上的防除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被动性 ,不
是防治失时 ,便是投资过大。因此 ,研究豫西地区
春玉米田婆婆纳的生物学特性 ,总结出行之有效
的防除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研究方法
1.1 婆婆纳的生物学特性
分别对豫西地区 6 个县(市 、区)春玉米田杂
草采取定点系统调查和田间观察 、田间调查与座
谈访问 、目测观察和实地测定相结合的方法 ,确定
婆婆纳的生育期 、结实性 、适生性和单株覆盖面
积。
1.2 婆婆纳种子萌发的适宜条件
1.2.1 温湿条件 本试验是在可自控的实验室
进行的 。分别设置 3 ℃、5 ℃、7 ℃、9 ℃、11 ℃、
13 ℃、15 ℃、20 ℃、25 ℃、30 ℃等 10个不同温度
处理和 10%, 20%, 30%, 40%,50%, 60%,70%,
80%等 8个不同土壤含水量处理 ,分别调查萌发
出苗时间 、数量 ,计算萌发率(%)。
1.2.2 覆土厚度 本试验设置土壤含水量为
60%,并在 15 ℃恒温实验室条件下进行 ,覆土厚
度分别为 0 cm 、1cm 、2cm 、3cm 、4cm 、5cm 、6cm 、
7cm 、8cm 等 9 个处理 , 调查种子萌发出苗时间 、
数量 ,计算萌发率(%)。
1.3 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1.3.1 调查方法 在不同长势和婆婆纳不同密
度的春玉米田中 ,选取有代表性的田块作为取样
田 ,顺垄走向 ,在取样田中划出 40 m 长 、20 m 宽
的取样区 ,每 8 m2设一样方 ,计 100个样方 ,并在
样方内取 75 cm 长 、20 cm 宽的样点 ,调查各样点
内的杂草株数 ,测定婆婆纳田间的分布型 ,并绘成
平面分布图。
1.3.2 田间分布型统计 通过扩散系数(C)、
David和 Modre聚集度指标(Ⅰ)、Cassie , R 、M 和
Kunok指标(A)、Iw ao 的平均拥挤度和平均宽度
的比值(M * X)、森下扩散型指数(Is)、负二项参
数(K)、(L/1+ X)、Tay lor 幂指数 、Iw ao 的M *- X
的回归测定指标 ,来判断婆婆纳的空间分布型 ,并
对其成因进行分析。
1.3.3 田间抽样的统计 用 Iw ao 法计算理论抽
样数并建立序贯抽样式 ,在平面分布图上依法选
取“棋盘式 10 点取样” 、“Z 字形 10 点取样” 、“双
对角线 10点取样” 、“单对角线 10点取样”四种方
法进行抽样 ,求其平均数 ,并与原调查数据的平均
数进行比较 ,计算误差率 ,找出最佳抽样方法 。
1.4 化除技术研究
本试验分别在卢氏 、陕县 、灵宝三地进行 ,分
别设 20%二甲四氯水剂 3 750 ml/hm 2 、4 500 ml/
hm
2 ,40%杀草丹水剂 3 000 ml/hm2 、4 500 ml/
hm2 , 25%绿麦隆可湿性粉剂 7 500 ml/hm2 、
9 000 ml/hm2 , 25%苯达松水剂 4 500 ml/hm2 、
收稿日期:2002-02-26
作者简介:高九思(1956-),男 ,副研究员 , 主要从事农作物有害生物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工作。
·22·
河南农业科学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02.08.012
6 000 ml/hm 2;40%杀草丹水剂 2 250 ml/hm2+
25%绿麦隆可湿性粉剂 3 000 ml/hm2 、清水对照
等 10个处理 ,分别在玉米播后芽前和杂草幼苗期
用药 ,以杂草减退率计算防效(%)。
2 结果与分析
2.1 婆婆纳的生物学特性
2.1.1 生育期 玉米田婆婆纳在豫西地区于 4
月初随玉米出苗陆续出土 ,其萌发高峰期约 70
天 ,开花现蕾至种子成熟 ,直到干枯死亡历期 90
天左右 ,因此 ,婆婆纳全生育期约为 160天。
2.1.2 结实性 婆婆纳从开花到花瓣脱落历期
4 ~ 7天 ,花落至种子成熟 20 ~ 45天 ,结实历期随
温度变化差异很大 ,温度高 ,历期短;反之则长。
婆婆纳种子成熟不整齐 ,茎上部正在开花 ,下部籽
粒已成熟脱落。
2.1.3 适生性 婆婆纳在发生密度高的田块 ,主
根死亡后 ,在侧枝和主茎交叉处仍可生出不定根 ,
其植株便可依靠不定根吸收养分生长发育 ,该草
适宜在水地或土壤湿度大的田块生长 ,在干旱的
玉米田 ,植株死亡率达 39%。
2.1.4 单株覆盖面积 据调查 ,婆婆纳植株出苗
后 ,随温度升高生长迅速 ,在玉米喇叭口期 ,单株
最小覆盖面积 107.45 cm2 , 最大覆盖面积为
1 519.76 cm2 。在发生密度大的田块 ,由于受到
群体的制约 , 单株覆盖面积大幅度减少 , 仅为
10.75 ~ 39.75 cm2 。
2.2 婆婆纳种子萌发的适宜条件
2.2.1 温湿度 室内试验结果表明 ,婆婆纳种子
萌发始温为 7 ℃,最适宜温度为 15 ℃,低于 7 ℃
或高于 25 ℃则不能萌发 ,在适温范围内温度越
高 ,种子萌发率越高 ,萌发速度越快;土壤含水量
是决定婆婆纳发生与否的关键因子 。婆婆纳种子
在含水量为 20% ~ 30%的土壤中萌发率为
33.3%~ 46.7%,含水量在 40%~ 60%萌发率为
52.2%~ 64.4%,含水量达 70%以上 ,种子萌发
率逐渐降低。
2.2.2 覆土厚度 在适宜的温 、湿条件下 ,婆婆
纳种子在位于土壤 1 ~ 3 cm 处萌发出土最多 ,占
总萌发量的 83.04%, 4 cm 处明显下降 , 6 cm 时
则不能萌发出土 。
2.3 婆婆纳的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通过对婆婆纳的田间分布型及田间抽样的统
计分析 ,明确了婆婆纳在春玉米田呈聚集分布 ,用
Blakth聚集均数=(X/2X)·r测定聚集原因 ,结果
表明 ,婆婆纳的聚集原因是由该草本身生物学特
性所致 ,种群个体间相互排斥。对田间不同抽样
方法进行比较 ,以棋盘式取样方法最优 ,理论抽样
数随种群密度和允许误差而定 。
2.4 婆婆纳防除技术研究
2.4.1 防除时期 婆婆纳是一种抗药性极强的
恶性杂草 ,多种除草剂对其防效甚差 ,根据其发生
为害特点和田间药效试验 ,证明在春玉米播种后
芽前土壤处理效果最佳。
2.4.2 除草剂对残留婆婆纳生活力的影响 为
了弄清各种除草剂对残留的婆婆纳生活力有无影
响 ,我们在药后 60天对各处理区内残留的婆婆纳
进行了生物学产量测定 ,结果各处理区的残留株
平均鲜重较对照提高 12.86%~ 98.57%,证明除
草剂对其生活力无不良影响 ,相反由于施用了除
草剂 ,杀死大部分杂草 ,使残留的植株占据更大空
间 ,通风透光良好 ,充分吸收养分 ,更有利于其生
长。
2.4.3 化除技术 试验结果表明 ,在春玉米播后
芽前 , 每公顷用 40%杀草丹水剂 2 250 ml 与
25%绿麦隆可湿性粉剂 3 000 ml混用进行土壤
处理 ,对婆婆纳的防效达 99.46%。
参考文献:
[ 1] 付迎春.杂草种子在土层内动态的研究[ J] .杂草学
报 , 1990 , 4(1):30-34.
[ 2] 苏少泉.中国农田杂草化学防治[ M] .北京:中国农
业出版社 , 1996.
[ 3] 中国杂草化学防除大全编委会.农田杂草化学防除
大全[ M]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 1992.
[ 4] 刘顺通 , 韩桂仲 , 高九思 , 等.豫西冬小麦田播娘蒿
分布格局及抽样技术研究[ A] .孙鼎昌.面向 21 世
纪中国农田杂草可持续治理[ C] .南宁:广西民族出
版社 , 1999.112-113.
[ 5] 甘国福 , 王芙兰 , 甘国君 , 等.麦田扁蓄田间分布型
及抽样技术研究[ A] .孙鼎昌.面向 21 世纪中国农
田杂草可持续治理[ C] .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 ,
1999.114-116.
[ 6] 王琳 , 梅红 , 李天林 , 等.玉米地杂草及防除研究
[ A] .孙鼎昌.面向 21 世纪中国农田杂草可持续治
理[ C] .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 , 1999.289-294.
·23·
2002年第 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