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2010年 5月
第 23卷第 3期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JournalofHeilongjiangVocationalInstituteofEcologicalEngineering
May2010
Vol.23 No.3
花菖蒲 、燕子花栽培技术
于春 友
(金山屯林业局 营林处 , 黑龙江 伊春 153026)
摘 要:花菖蒲 、燕子花为黑龙江省伊春林区常见的野生花卉 , 观赏价值极高 , 近年来在园林中不断得到应用 ,
且园林配置用途广泛。在以往应用的基础上 , 总结出该种的人工培育技术 , 希望为该种在园林中的应用及繁殖推
广 , 提供参考。
关键词:花菖蒲;燕子花;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6341(2010)03-0018-03
1 概述
花菖蒲 (IrisensataThunb.)与燕子花 (Irislaevigata
Fisch.)均为鸢尾科鸢尾属植物 , 别名玉蝉花 、紫花鸢尾 ,为多
年生宿根草本植物 , 在园林分类上均属喜酸湿宿根鸢尾类 ,
为黑龙江省伊春林区常见野生花卉。园艺品种繁多 , 其形
态 、株形 、花形 、花色均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 是世界著名的
园林观赏植物。
2 形态特征
花菖蒲 、燕子花形态特征见表 1。
表 1 花菖蒲 、燕子花形态特征与生态学习性一览表
名 称 主要 形态 特 征根 、叶 花 果
花菖蒲
根状茎粗短 ,斜伸。
基生叶宽线形 , 嵌叠着生。
长 50 ~ 90cm,宽 8 ~ 18cm, 基部
鞘状 ,先端渐尖 , 具多数平行脉 ,
中脉明显。
花茎自叶丛中抽出 , 花从 2个包片组成的佛焰苞中
抽出 ,花茎圆柱形 ,花 2朵 ,深紫红色 , 直径 9 ~ 15cm;花
梗长 1.5 ~ 3.5cm;花被管漏斗形 , 长 1 ~ 2cm, 外轮(垂
瓣)3片宽卵形 ,长约 8cm,宽约 3cm,中脉上具黄斑或紫
色斑纹 ,无附属物 ,内轮(旗瓣)3花被裂片长椭圆形 , 直
立 ,长约 5cm,宽约 5mm;花期 6— 7月。
蒴果椭圆形 , 长约 4.5 ~ 5.5
cm,宽 1.5 ~ 1.8cm,顶端具短喙 ,
有 6条明显的肋。果期 8— 9月。
种子多数呈扁平状半圆形 , 边缘
呈翅状,棕褐色 ,种脐略凹陷。
燕子花
根状茎粗壮 ,木质 ,须根绳索
状 ,黄白色 ,有皱缩的横纹。
基生叶剑形 ,灰绿色 ,嵌叠着
生。叶长 40 ~ 100cm, 宽 0.8 ~
1.5cm,基部具纤维状叶鞘 ,先端
渐尖 ,无明显的中脉 ,较柔软。
花茎自叶丛中抽出 , 花从 2个包片组成的佛焰苞中
抽出 ,花茎高 40~ 60cm,光滑 ,具不明显的条棱;花 2~ 4
朵 ,大 ,蓝紫色 ,直径 9 ~ 10cm, 花被片 6, 2轮排列 ,花被
管喇叭形 ,长 1~ 2cm,外轮(垂瓣)3片倒卵形或椭圆形 ,
长 7.5~ 9cm, 宽 4 ~ 4.5cm,旗瓣倒披针形 ,直立 ,长 5 ~
6.5cm,宽 0.8~ 1.5cm;花期 6— 7月。
蒴果长圆状柱形 , 有 6条纵
肋 ,其中有 3条较粗 , 长 5.6 ~
6cm,径 1~ 1.2cm;果期 7— 8月。
种子多数呈扁平状半圆形 ,褐色 ,
长约 6.5mm,种脐略凹陷。
收稿日期:2010-03-11
作者简介:于春友(1968-), 男 , 黑龙江伊春人 , 从事林
业企业管理研究。
3 生活习性
花菖蒲 、燕子花均耐寒 , 喜水湿 , 春季萌发较早 , 花期通
常在早春至初夏 , 冬季进入休眠状态 ,地上茎叶枯死 。在酸
性 、肥沃 、湿润土壤条件下生长良好 ,自然状态下多生于沼泽
地或河岸水湿地。
花菖蒲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 、山东和浙江;朝鲜 、日本 、
俄罗斯等国也有分布。
燕子花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 、云南;朝鲜 、日本 、俄罗斯
等国也有分布。
4 栽培技术
花菖蒲 、燕子花的繁殖育苗多采用分株繁殖与种子繁
殖 , 栽培管理一般也相对比较粗放 , 在栽培时应根据每种的
生态学特点 , 选择适宜的生境。
4.1 采种与母株选择
4.1.1 种子采集
花菖蒲 、燕子花采种应选择生长健壮 、无病虫害 、花大 、
色泽艳丽优良种株上进行。一般在果实泛黄白时即可采集 ,
果实采集后阴干 , 待果实自然开裂脱落后搜集起来 ,除去杂
质 、瘪种 , 即可收藏储存备用。花菖蒲 、燕子花的种子在低温
相对比较干燥条件下保存期为 2a。
—18—
4.1.2 优良种株选择标准
(1)植株生长健壮 , 无病虫害侵染 , 典型性状表现优良。
(2)花大而艳丽 , 观赏价值高。
(3)叶片肥厚 、坚硬 、直立多 , 少倒伏 ,颜色较深。
4.2 分株繁殖技术
4.2.1 分株繁殖技术
一般为了保持优良品种性状和少量繁殖育苗时常用该
技术方法。
(1)分株时间:花菖蒲 、燕子花应每隔 3 ~ 4a进行一次 ,
伊春林区一般在春季 5月中下旬为宜 ,也可在秋季 9月中下
旬或花后进行。
(2)分株方法:用利刀分割根茎 ,剪除病死老根 ,每株保
留 3 ~ 4个芽为好。在夏秋分株繁殖时 , 应将植株上部叶片
剪去一部分 , 留 25 ~ 30cm左右进行栽植为宜。
4.2.2 种子繁殖技术
种子繁殖主要在大量繁殖育苗时应用 , 一般在种子成熟
后随采随播 , 但也可经过催芽处理后翌年春播。
(1)播种时间。
秋播。伊春林区多在 9月中下旬采收后露地直接播种 ,
翌春发芽 , 一般条件下发芽出苗率在 30% ~ 50%。
春播。将去年秋季采集的种子 , 先用 0.3% ~ 0.5%的高
锰酸钾浸种消毒 2h左右 , 然后用清水冲洗 1h左右 ,再用 25
~ 30℃温水浸种 24h, 沥水后用 1∶6 ~ 8(种子∶干净细河砂)
体积比砂藏 , 砂藏期间应经常翻动 ,温度应控制在 0 ~ 5℃,约
10 ~ 15d, 然后温度增加到 20 ~ 25℃(20 ~ 25d左右), 待见种
子 70%以上裂嘴 “见白” 后及时播种;如果种子 “见白”率比
较低 , 可用 300mg/l赤霉素浸种 24h处理后播种。
(2)选地整地。
花菖蒲 、燕子花育苗地应选择排水良好的地块 , 以酸性 、
肥沃 、湿润土壤为宜。整地时应施入腐熟含钙 、磷较高的有
机肥 1 000 ~ 1 200kg/亩。
(3)播种方法。
花菖蒲 、燕子花播种繁殖时 , 以床播为宜。床的规格以
(高)10 ~ 15cm×(宽)1.2 ~ 1.5m×(长)10 ~ 30m,床的边缘
应起土埂 , 规格为(高)10cm×(宽)20 ~ 25cm左右 , 以利保
水。
播种深度以 1.5 ~ 2.0cm为宜。覆土厚度应控制在 1cm
左右 , 不宜过厚 , 覆土后再覆盖 0.5 ~ 1.0cm细河砂 , 然后进
行适当的镇压即可。播种镇压完毕后 , 应及时向苗床灌水 ,
待水自然沉降后 , 用草帘或苇帘覆盖保温保湿。
(4)苗期管理。
在出苗达 70%以上时 , 应及时撤除覆盖物 ,并搭遮阴棚 ,
棚高一般在 50 ~ 60cm, 棚盖用苇帘或 50%遮阴网比较适宜。
在幼苗抽出 2片叶前 , 应尽量保持苗床较大的湿度 , 在雨水
过大时应及时排水 , 不可渍水时间过长 , 待苗高达到 20 ~
30cm时 ,应在阴天或下午 15时以后撤除荫棚。撤棚后如遇
高温干旱天气应适时喷灌 , 防止幼苗枯尖现象发生。对苗床
上的杂草应及时人工拔除 ,确保通风良好。
4.3 栽植
花菖蒲 、燕子花栽植应根据苗的种类(播种苗 、分株苗)
确定其栽植方法与株行距等。并且春秋栽植均可。
4.3.1 整地做床
(1)栽植地选择。
花菖蒲 、燕子花栽植地应选择在排水良好 、略黏质富含
有机质砂壤土地方 , pH值 5.5 ~ 6.5为宜。
(2)整地做床 。
一般花菖蒲 、燕子花栽植多以床栽为主 , 床的规格:(高)
5 ~ 10cm×(宽)1.2 ~ 1.5m×(长)10 ~ 30m, 床边缘起土埂 ,
土埂高 10cm、宽 20 ~ 25cm。栽植穴深度 20 ~ 30cm, 栽植时
覆土应掌握在比原根颈深 1 ~ 1.5cm为宜。整地做床时应施
入腐熟有机底肥 1 200 ~ 1 500kg/亩。
4.3.2 分株苗栽植
春秋或夏季花后均可 , 最好分株与栽植同时进行 , 尽量
少伤根 , 以利分根苗尽快缓苗 , 秋或夏季花后分株栽植时应
进行适当修剪。具体方法如下:
(1)剪除病虫根 、叶 、枯死叶以及残余花茎。
(2)将植株上部过长叶片剪去 , 留下约 20cm左右后进
行栽植。
对一些外引种株分株栽植时 ,栽植前应用草本移植生根
剂浸根 , 然后栽植。
花菖蒲 、燕子花栽植株行距一般以(35 ~ 40)cm×(35 ~
40)cm比较适宜。
4.3.3 播种苗栽植
花菖蒲 、燕子花播种苗在一年以后即可进行培育大苗栽
(定)植。栽植穴规格为 20cm×20cm, 每穴栽植 2 ~ 3株幼
苗 , 覆土应掌握在比原幼苗根颈深 1cm左右为宜。
4.4 田间管理
4.4.1 水肥管理
定植后 , 早期应尽量保持苗床有较高的湿度 , 不得久旱
和追施液肥。施肥可在秋季排净苗床水后施用腐熟有机肥。
4.4.2 中耕除草
花菖蒲 、燕子花在苗床定植后应及时中耕除草。松土应
在土壤墒情适中时进行 , 不可在土壤湿度较大时进行。除草
以人工拔除为主。
4.4.3 防寒
入秋上冻前应适当地进行根基培土防寒 , 不仅有利于幼
苗越冬 , 而且还可以有效预防冻拔害的发生。
5 出圃
花菖蒲 、燕子花定植后 2 ~ 3a即可开花 , 待每丛达到 8
芽以上时即可出圃 。
6 病虫害防治
花菖蒲 、燕子花在伊春林区野生状态下 , 病虫害发生相
对较少而轻 , 但是近几年在人工培育时 , 由于外引种苗病原
菌的带入和栽培生境选择不当等因素的影响 , 其病虫害时有
发生。
6.1 常见病害(详见表 2)
—19—
表 2 伊春林区花菖蒲 、燕子花常见病害及防治一览表
病 种 病原与症状 防治方法
鸢尾褐斑病
主要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鸢尾褐斑疣蠕孢
菌。主要发生于叶片上 , 茎和花芽上偶有发生。
病初为小圆形的褐色斑点 ,后病斑扩大成卵形到
椭圆形 ,边缘暗褐色 ,中央淡黄色 ,后变灰白色 ,周
围有水渍状晕纹 ,病斑直径 2 ~ 8mm,病斑正反两
面着生灰黑色的霉状物。病斑可以相互愈合成
片。
园艺防治:①秋冬及时清除病残体;②实行多年轮作;③采用配
方施肥技术 ,适当增施磷肥和钙肥 ,提高抗病力。
药物防治:①新叶展开时用 70%甲基托布津l000倍液喷施 ,或
50%多菌灵 500倍液 ,或 70%代森锰锌 700倍液。
②发病期喷洒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 , 或适时喷洒
70%甲基托布津 800~ 1 000倍液 , 10~ 15d喷药 1次 ,有较好的防治
效果。
鸢尾锈病
病原为担子菌亚门真菌 、柄锈菌属鸢尾柄锈
菌。
叶部病害 ,病初为黄色小斑点 ,后成椭圆形或
圆形的褐色到黄褐色的脓疱状小点 ,破裂后散出
黄褐色粉状夏孢子。秋后呈黑褐色绒状冬孢子
堆 ,破裂后散出黑褐色粉末状的冬孢子。
园艺防治:①及时清除种植地附近的转主寄主(缬草和荨麻属
植物)与病叶;②实行轮作;③采用配方施肥技术 ,适当增施磷肥和
钙肥 ,提高抗病力不宜多施氮肥;④合理密植。
药物防治:在发病期间可喷施 20%粉锈宁 2 000~ 3 000倍液 、或
20%萎锈灵 400~ 600倍液 ,隔 15d左右喷 1次 ,也可用代森锌 、代森
锰锌 500 ~ 700倍液喷洒病株。
鸢尾叶斑病
叶部病害 ,常见有两种症状:
①病斑近圆形至椭圆形 ,灰褐色 , 斑面具轮
纹 ,病斑坏死部易破裂并脱落成穿孔 ,斑外围有窄
细的黄色晕圈状。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交链霉
菌。
②病斑始自叶尖或叶缘 ,初为小褐斑,半圆形
至不定形 ,沿叶缘向叶基部扩展成条斑叶尖叶缘
产生的半圆形成长条形病斑。病原为刺盘孢菌和
丛刺盘孢菌。
园艺防治:及时剪除病叶 ,随之喷药一次。
药物防治:新叶抽出至展开时交替喷炭疽福美 800倍液 , 或
50%苯来特 1 000倍液 ,或 50%克菌丹 800倍液 ,或 25%炭特灵可湿
粉 500倍液 , 或 25%应得悬浮剂 1 200倍液 , 或 50%施保功可湿粉
1 000倍液 ,或 15%亚胺唑可湿粉 2 000倍液 ,共喷 3 ~ 4d, 7 ~ 15d一
次 ,前密后疏。
6.2 常见虫害
花菖蒲 、燕子花虫害在伊春林区发生相对较轻 , 仅在幼
苗期土壤干旱时 , 易发生鞘翅目金龟子科植食性金龟子类中
的东北大黑鳃金龟子(HloltrichiadiomphaliaBatesa)与铜绿
金龟子(AnomalacorpulentaMotsch)的幼虫(蛴螬)危害根茎。
6.2.1 形态特征
(1)东北大黑鳃金龟子:幼虫乳白色 , 体长 35~ 45mm,头
部黄褐至红褐色 , 具光泽 ,疏生刚毛。
(2)铜绿金龟子:幼虫乳白色 , 体肥 , 并向腹面弯成 “C”
形 , 有胸足 3对 ,头部为褐色。
6.2.2 防治
(1)园艺防治:通过深翻 , 人工捕杀;利用成虫趋光性设
置诱杀;施入的基(底)肥一定要充分腐熟 , 以减少其成虫产
卵。
(2)药物防治:利用 2.5% ~ 3%敌百虫粉剂每公顷 15 ~
25kg喷粉 ,或用 3%呋喃丹 、50%辛硫磷颗粒剂 2 500g加细土
25 ~ 50kg充分混合后 ,均匀撒于床面上 ,再翻下土中毒杀或
用 50%辛硫磷乳油 1 000 ~ 1 500倍液 ,在苗床上开沟或打洞
灌溉根部毒杀。
参考文献:
[ 1]任步钧.北方园林观赏植物图谱 [ M] .哈尔滨:黑龙江科
学技术出版社 , 1999.
[ 2]董世林 , 周以良.黑龙江植物志 [ M]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
学出版社 , 1992.
[ 3]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五册)
[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72:511.
责任编辑:王洪军
(上接第 14页)垃圾压缩间应设置于小区建筑外围区域及交
通便利的地方 , 这样既保证了不影响生活环境 , 也利于垃圾
不穿越小区而快速运输 。
参考文献:
[ 1] [美 ]刘易斯 ·曼弗德.城市的形式与功能 , 国外城市科
学文选 [ C]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1984.
[ 2]黄亚平.城市规划与城市社会发展 [ M] .北京:中国建筑
工业出版社 , 2009.
[ 3]罗震东.中国大都市发展:从分权化到多中心治理 [ M] .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007.
[ 4]蔡君.城市路网结构体系规划 [ 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 , 2008.
[ 5]苏海龙.设计控制的理论与实践———当代中国城市设计
的新探索 [ 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009.
责任编辑:李增华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