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青南牧区野生金露梅、银露梅人工驯化研究



全 文 :《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第18期
由表2可知,引种样方次年植株高、茎平均生长量分别
比当年引种有大幅增长,且长势优良,表明引种的生长状况
都比较理想,耐寒性较强,适合玉树地区引种。
4 讨论
由于青南高原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大,水温条件又较
差,因而培植一些乡土花卉树种最适合园林绿化、美化环
境的需要。从我们引种的经验看,一是受光辐射影响,金露
梅和小叶金露梅的引种栽植成活率或播种繁育的出苗率
均高于银露梅 4~7个百分点,分析认为是由于黄花能吸收
长波,而白花吸收长波较弱;二是金露梅野生引种进行种
子繁育,对水肥条件要求较高,达不到条件将影响其长势
和发育,而幼苗更是如此。因此,对幼苗的培植要选择好立
地条件、水肥条件等。移植后 2种植株体型可以进行人工
塑造,除布置花坛等庭院种植外,可制作盆景,也可作藏式
建筑的墙体材料,这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有待进一步
探索。
5 参考文献
[1]阎翠兰,丽念缘.青海花卉[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0.
[2]青海高原生物研究所植物室.青藏高原药物图鉴[M].西宁:青海人民
出版社,1978.
[3]四川林业学校.土壤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49.
[4]中等农校教科书编辑委员会.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58.
[5]山东省林业学校.气象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79.
表1 野外样方与引种样方对比
5℃以上积
温天数∥d
49
42
保护状态
自然状态
人工保护状态
高平均生长量
cm
0.5
0.6
茎平均生长量
cm
0.011
0.013
处理
野外样方
引种样方
海拔
m
2800
2790
主地条件
良好
良好
坡向
西北坡
平地
水分条件
较好
较好
萌生数

3
6
长势
一般
优良
1 植物学性状
金露梅(PotentilafruticosaL.)别名扁,为蔷薇科委陵菜属
落叶灌木,高 60~100cm,丛生,分枝多,枝黄褐色,二年生枝
条红褐色,新枝黄绿色,具白色丝状柔毛,羽状复叶,互生,
有柄,小叶 5~7枚,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 0.6~1.2cm,叶
面深绿色,背面浅绿色,花单生或数朵顶生。花梗长 1.5~
2.5cm;花萼2层,副萼 5片,裂状披针形,绿色,内层裂片卵
形,黄绿色,具白色柔毛,花瓣 5个,近圆形花丝黄色,花药
金黄色,花期6~8月。产于青海各地,生于海拔2500~4000m
的山地阴坡、半阴坡灌丛中和河滩上,抗寒抗旱,耐盐碱,适
应各种土壤。
银露梅(PotentilafruticosaglabraLodd)与金露梅比较,其
节间较长,植株高大。花白色,直径达 3~5cm,花期 6~9月。
另有一种小叶金露梅(P.parvifolea),植株较小,叶 5~9片,枝
雪片状脱裂,托叶鞘状,花较小,直径1~2cm,黄色。
2 引种
就玉树地区而言,金露梅和小叶金露梅分布较为广泛,
而银露梅分布相对较少。从我州引种的情况看,3种野生花
灌木的生长状况都比较理想,耐寒抗性强,野性特征较为明
显。其引种方法:一是引种野生或分株繁殖。于每年春末夏
初,在海拔 3000m以上阴坡或半阴坡地全部解冻、草原返
青 1~2周后,即可引种野生植株,尽量多带原地土,或拌以
1/3针叶林下森林土,培植,于次年或第3年起分株繁殖,即
利用根蘖分株方法,将1株分为2株或几株(注意不可分太
小,以免损伤根系,影响成活率)进行分株培植即可。二是播
种繁殖,将采集的种子经晾晒等处理,次年播种时深翻撒
播籽粒,水干后籽粒入土,覆盖 1层细沙,上面再覆盖 1层
草垫或塑料,以保持土温。约 1个月后出苗,第 2年即可移
栽。
3 引种试验
3.1 试验设计
选择立地条件、水分条件较好的地块,划定样方,设置
野外样方和引种样方 2个处理,对金露梅、小叶金露梅、银
露梅进行引种试验,样方面积10.0m2,样圆半径1.79m。
3.2 结果与分析
由表 1可知,野外样方植株高、茎平均生长量分别为
0.5cm、0.011cm,引种样方高、茎平均生长量分别为 0.6cm、
0.013cm,均比野外样方有小幅增长,且长势优良。
样方
高平均
生长量∥cm
茎平均
生长量∥cm
萌生数

长势 开花时间
当年样方 0.02 0.008 无 一般 推迟7~9d
次年样方 0.62 0.018 4 优良 正常
表2 引种当年样方与次年样方对比
青南牧区野生金露梅、银露梅人工驯化研究
祁如雄
(青海省玉树州林业站,青海玉树 815000)
摘要 为选育适合高原气候生长的园林绿化树种,对野生金露梅、银露梅、小叶金露梅进行了引种试验。结果表明:3种野生花灌木耐
寒性较强,引种后生长状况均较理想,适合玉树地区引种。
关键词 引种驯化;金露梅;银露梅;青南牧区
中图分类号 S685.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8)18-0032-01
收稿日期 2008-07-12
园艺博览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