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濒危植物太行花的生存状况及保护对策



全 文 :濒危植物太行花的生存状况及保护对策
权玉萍,王育水,辛泽华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焦作 454002)
摘 要: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特有植物太行花的生物学特性、生存现状、保护价值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保护措施,旨在加
强太行花的保护力度及唤起民众共同参与保护的意识。
关键词:濒危植物; 太行花; 保护
中图分类号:Q949.75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74X(2011)10-0126-02
太行山是在古老地块基础上断裂上升的块状山脉,
北高南低,东陡西缓,最高峰海拔 2 882 m,大部分海拔在
1 200 m以上。 西翼连接山西高原,东翼由中山、低山、丘
陵过渡到平原。 气候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四季
分明。 由于山势雄伟,沟壑纵横,海拔高度差异大,所以
光、热、水时空差异明显,小气候区域甚多。 这就使太行山
区生长的植物种类繁多,并形成了独特的物种,太行花就
是太行山南端的特有植物之一。太行花(Taihangia rupestris
Yu et Li)为 1974 年新发现的一个稀有种属,分布在太行
山南部的修武、林县境内海拔 600~1 300 m 山地,一般生
长在阴坡疏林下或峭壁岩缝中。 首先发现于河南修武县
的一斗水和茱萸峰(现云台山景区内), 后又采于林州市城
关西郊黄华墁崭山。 1980 年经俞德浚教授研究鉴定, 确
定为蔷薇科植物中的一个新属—太行花属。 太行花是蔷
薇科草本仙女木族原始二倍体植物 , 染色体 2n=14,
属古老的残遗种, 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1-2]。
我们自 2007 年起每年春、秋两季陆续对太行花在太
行山的原分布地进行调查, 并对太行山其他太行花相似
生境地进行了普查,发现太行花的分布范围日益缩减,其
个体数量逐年减少, 濒临灭绝。 保护太行花,防止植物种
质资源的流失和绝灭已成为一项迫切的工作。
1 太行花的生物学特性
太行花(Taihangia rupestris Yu et Li)为蔷薇科单种
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系发达,主根长达 50 cm。基生叶为
单叶,卵状或椭圆形,长 20~30 cm,宽 2~8 cm,先端圆钝;
基部截形或圆形, 稀宽楔形; 边缘有粗大钝齿或波状圆
齿,表面绿色、无毛,背面淡绿色、无毛或在叶脉基部有极
稀柔毛。 花葶高 4~15 cm,无叶,仅有 1~5 片对生或互生
的苞片,苞片 3 裂;花两性或单性异株,单生于花葶顶端,
一般 2~3 朵,花径 3~4.5 cm;萼筒陀螺形,无毛,萼片 5
裂,浅绿色或带紫色,卵状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花瓣 5
片,白色,倒卵状椭圆形,先端圆;雄蕊多数着生在萼筒边
缘,雌蕊多数被疏短毛、螺旋状着生在花托上、在雄花中
数目较少、不发育且无毛;花柱被短柔毛(约 0.2 mm),延长
达 14~16 mm,仅顶端无毛,柱头略扩大;花托在果时延长
达 10 mm,纤细柱状,直径约 1 mm。 朔果长 3~4 mm,被
疏柔毛,花果期 4~8月[3-5]。
2 太行花的分布状况
太行花 1974年被发现于河南省修武县的一斗水和茱
萸峰(现云台山景区内),后又采于林州市城关西郊黄华墁
崭山。 太行花属 1980年正式发表建立,为我国特有属。 缘
毛太行花(Taihangia rupestris Yü et Li var. ciliata)发现于
河北省武安梁沟村东岭沟和列江村申山交沟,后在涉县城
西南的五指山也有发现[6]。
太行花生境独特,分布区狭窄,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和
河南省境内北纬 35°22′~36°51′、东经 113°15′~113°50′,海
拔 600~1 500 m 的太行山东缘,为条状狭窄分布区 [7]。 据
记载,在河南省修武县的瓦房沟和一斗水、林州市的黄花
墁新山和金灯山、济源市、沁阳市以及河北省武安市均发
现有太行花的分布[8-12]。
3 太行花的保护价值
3.1 生物学价值
太行花为在特殊的地理条件下形成的特有种,具有独
特的生物学特性和遗传特质。在植物分类中占据重要的位
置,是植物基因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它植物不可取
代的特性。 经细胞学资料分析,太行花是蔷薇科草本仙女
木族原始二倍体植物,染色体 2n=14,属古老的残遗种 [8]。
花的结构由两性花向单性花演变,在蔷薇科中处于独特的
分类地位,对于阐明蔷薇科某些类群的起源和进化有重要
研究价值[2]。 同时,对研究太行山地质、地貌及气候的变化
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2 园林价值
太行花植株低矮,叶片基生,株型整齐;早春开花,花
形大,在早春的料峭寒风中怒放在石崖峭壁,白色的花朵
美丽素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同时,太行花特殊的生境
决定了其抗干旱耐瘠薄的特性,具有成为园林及边坡绿化
草种的优势,园林应用价值较高。
3.3 药用价值
太行花在民间被用来治疗癣症[13],已从其全草乙醇提
取物分离得到 5种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及光谱分析分别确
收稿日期:2011-04-02
基金项目: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项目(112300410227);河南
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计划项目
作者简介:权玉萍(1971-),女,副教授,E-mail:wangli6413@163.
com
广东农业科学 2011 年第 10期126
DOI:10.16768/j.issn.1004-874x.2011.10.002
定为谷甾醇、 熊果酸、2α,3β二羟基-熊果酸、 没食子酸、
2α,3β,23 三羟基-齐墩果 12-烯-28-酸 β-D-吡喃葡萄糖
酯苷(V)[14]。 此外,其干叶片中富含黄酮[6],是宝贵的药用植
物。
4 太行花的生存现状
太行花为耐阴植物,分布区域狭窄,生境独特,生于
海拔 1 000~1 300 m 的疏林中间悬崖峭壁缝隙中。 喜于
阴坡稀疏落叶栎林下的中性生境, 最适宜生长沟谷上部
的悬崖峭壁缝隙中, 或者生于峭壁下林内的岩石裸露和
土层瘠薄处。 据调查,目前太行山区仅一斗水附近有少量
太行花零星分布。 令人担忧的是,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
加剧、植被的破坏而导致生境改变,太行花的分布范围日
益缩减,其个体数量逐年减少,濒临灭绝。
形成这种局面的因素较多, 一是太行花生境独特而
脆弱,一旦这种独特的生境遭到破坏,就会影响其生存而
导致本就不多的个体数量减少,极易陷入濒危的境地;二
是太行花生长稀疏,开花数量少,有性生殖能力弱,主要
依靠无性繁殖来扩大种群[15],更新苗只在生长地周围很狭
小的范围扩展和延伸,种群增长困难;三是人类活动的干
扰。 太行花生活在独特的狭小区域内,它在特定的生态环
境中和其他植物之间构成相互依存的群落关系。 如这些
生存区域发生变化,势必会影响到它们的生存和分布。 前
几年的无计划砍伐森林及近年来的旅游开发, 对其生态
环境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如云台山旅游线路的开发,使
太行花的部分生境发生了变化, 导致六号洞附近太行花
成片的消失。 另外,破坏性的采摘也是重要的因素。
5 太行花的保护对策
5.1 加强太行花原生境的保护
太行花只能生存在狭窄的原生态环境中, 脱离了这
特定环境,它们会由于对环境的普遍适应性低而灭绝。 所
以,对原生境的保护尤为重要。
5.2 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
太行花的分布地处于云台山自然保护区内, 这为其
种质资源的保护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应进一步加强
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真正成为保护、发展和研究太行花
的基地。
5.3 制定太行花的保护与发展规划
政府及保护区应在查明太行花资源分布的基础上,
进行综合分析评价,预测种群消长趋势,遵循因地制宜的
原则,制定具体的规划保护、发展和综合开发方案,并保
障规划的切实实施。
5.4 建立迁地保存和引种驯化基地
太行花生境独特, 种群增长缓慢, 目前个体数量很
少,濒临灭绝。 在原生境保护以外,还应有迁地保存和引
种驯化的基地,以利于太行花的引种、保存和研究,拯救
这一濒危物种。 据报道,2008秋季河南濮阳自林州引种 4
株缘毛太行花,均存活并安全越冬,其中 1株已经开花。
5.5 加强对太行花种质资源的科研工作
加强对太行花生长发育规律、生态适应性、遗传变异
性方面的研究,利用扦插、组培等人工快速繁殖技术增加
太行花种群数量,提高太行花对环境的适应性,应用引种
栽培技术、迁地保护措施,并对太行花的经济、社会和生
态效益及可持续利用进行研究,确保太行花的良性发展。
5.6 加大科普宣传力度, 增强公众尤其是当地居民保护
太行花的意识
保护环境,保护物种是一项全民性的活动。 对民众进
行科普教育,提高保护自然的认识,是保护好物种资源的
关键。 运用多种形式宣传植物资源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及
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整体效益, 启发公众热爱自然和
保护自然资源的感情,培养保护自然的良好风尚。 只有公
众都动员起来,才能有效地保护好珍稀濒危的物种资源。
参考文献:
[1] 范喜梅,辛泽华,赵小全.中西植物太行花的生物学形状及保护与
开发[J].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11):66-67.
[2] 傅立国,金鉴明,冯国楣,等.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册[M].北京 :科
学出版社,1992.
[3] 辛泽华,张子健 ,范喜梅 .焦作植物志[M].西安 :西安地图出版社 ,
2002.
[4] 耿霄,叶嘉,焦云红,等.中国特有珍稀濒危植物太行花的研究进
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9):8965-8966,8973.
[5] 高龙宵,岳彩伟,李景豹.太行花与缘毛太行花——原产于南太行
山区的濒危珍稀植物系列介绍[J].南方农业,2009(3):16-17.
[6] 王建书.野生珍稀观赏植物太行花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
36(15):6209-6210.
[7] 沈世华,陆文梁,王伏雄.太行花生殖生物学研究 I 太行花生境的
分析[J].生物多样性,1994,2(4):210-212.
[8] 俞德浚,李朝銮.太行花属——蔷薇科一新属[J].植物分类学报,
1980,18(4):469-472.
[9] 王建书.河北涉县也有太行花属植物[J].生命世界,1990(2):14.
[10] 丁宝章,王遂义.河南植物志[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373-374.
[11] 宋朝枢,徐荣章,张清华.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M].北京:中国林
业出版社,1989:224-226.
[12] 宋朝枢,翟文元.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M].北京:中
国林业出版社,1996.
[13] 张惠源,张志英,岳俊三,等.中国中药资源志要[M].北京:科学出版
社,1994.
[14] 王皓,温远影.太行花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杂志,2001,32(8):
20-21.
[15] 陆文樑,沈世华,王伏雄.太行花生殖生物学研究 Ⅱ有性生殖与
无性生殖的调查与研究[J].生物多样性,1995,3(1):8-14.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