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珍稀濒危植物——太行花



全 文 :珍稀濒危植物 ———太行花
范喜梅1 , 李淑萍2 (1.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焦作 454000;2.商丘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 ,河南商丘 476000)
摘要 太行花(Taihangia rupestrts Yu et Li.)为蔷薇科太行花属植物 ,是一个中国特有属种 ,残存于太行山东缘河南、河北境内 ,被列为国
家二级保护植物。太行花是多年生草本耐阴植物 , 4月底至 5月开花 , 7月至 8月结实 ,最适宜生长在沟谷上部的悬崖峭壁缝隙中或者峭
壁下林内的岩石裸露和土层瘠薄处 ,是蔷薇科草本仙女木族原始二倍体植物 ,染色体 2n=14 ,属古老的残遗种。总结了太行花的形态特
征、生态学和生物学特征及地理分布 ,并提出了保护建议。
关键词 太行花;濒危植物;保护植物
中图分类号 Q94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7)15-04491-02
  太行花(Taihangia rupestrts Yu et Li)是我国近期发现的珍
稀濒危的农业野生植物物种 ,属蔷薇科太行花属 。作为一个
中国特有属种 ,残存于太行山东缘河南 、河北境内[ 1] ,被列为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2] 。由于呈零散分布 ,所占面积狭小 ,植
株稀少 ,处于濒危境地。为了使广大学者了解和认识太行
花 ,笔者对太行花的形态特征 、生态学和生物学特征及地理
分布等进行系统总结 ,提出了保护建议 ,以使这一濒危物种
得到更加合理的保护与开发。
1 太行花的发现
太行花是我国科学家在 1980年发现的。1980年 ,俞德
俊等在整理蔷薇科植物标本时 ,发现了一种开白色花的多年
生草本植物 ,它分布在太行山南部的修武 、林县境内海拔 600
~ 1 500 m山地 ,一般生长在阴坡疏林下或峭壁岩缝中 ,经研
究鉴定 ,确定为蔷薇科植物中的一个新属 ———太行花属。俞
德俊进行了详细的调查观察 ,完成了其分类位置和定名 ,将
其写入《中国植物志》蔷薇科中。
2 太行花的形态特征
太行花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根系发达 ,主根长达 50 cm 。
基生叶为单叶 ,卵形或椭圆形 ,长 20~ 30 cm ,宽 2~ 8 cm ,先端
圆钝 ,基部常截形或圆形 ,稀宽楔形 ,边缘具有粗大钝齿或波
状圆钝齿 ,下面几无毛或在叶脉基部有疏柔毛 ,有时在中部
以上有 1 ~ 2枚小裂片 ,花高 4~ 15cm ,有 1~ 5枚对生或互生
的苞片 ,花两性或单性异株 ,单生于花顶端。稀 2~ 3朵 ,花
直径 2.5~ 4 cm ,花萼无毛 ,萼陀螺形 ,萼片 5 ,卵状椭圆形 ,白
色 ,雄蕊多数 ,着生于萼边缘 ,花盘环状 ,雌蕊多数 ,具疏柔
毛 ,螺旋状着生于花托上 ,在雄花中 ,雌蕊数目较少有败育;
花柱长 14~ 16 mm ,具柔毛 ,仅先端无毛。瘦果长3 ~ 4mm ,被
疏柔毛[ 3](图 1、2)。
3 太行花的生物学特征
太行花分布在太行山南部的修武 、林县境内海拔 600~
1500m山地。分布区的气候特点为夏热多雨 ,冬春干冷 ,最
低气温在 0 ℃以下 ,年降水量 500~ 1 000 mm ,全年分布不均。
所在地方为石灰岩地 ,土壤为褐色土。太行花为耐阴植物 ,
根系发达 ,喜于阴坡稀疏落叶栎林下的中性生境 ,最适宜生
长在沟谷上部的悬崖峭壁缝隙中 ,或者生于峭壁下林内的岩
石裸露和土层瘠薄处。一旦这种独特生境被破坏 ,植株将随
之逐渐消失。太行花的花朵数目少 ,除两性花外 ,还有单性
作者简介 范喜梅(1963-),女 , 河南焦作人 ,副教授 ,从事植物资源
研究。
收稿日期 2007-02-27
异株花。由于植株生长稀疏 ,又缺乏传粉媒介 ,致使结实很
少 ,不易获得种子;又因种子不能随风远扬 ,缺乏传播种子的
动物 ,所以不能大量天然繁殖 ,一般仅在其生长地的周围很
狭小的地域发现少数天然下种的幼苗 。通常 4月底至 5月
开花 ,7月至 8月结实[ 4] 。
图 1 修武太行花植株
注:1.植株;2.雄花;3.两性花;4.花瓣;5.雌蕊;6.叶
图2 缘毛太行花
4 太行花的化学成分
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研究室的王皓 、温
远影对太行花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研究 ,从其全草乙醇提取物
分离得到 5个化合物[ 5] ,经理化性质及光谱分析 ,分别确定
为:β-谷甾醇(I)、熊果酸(Ⅱ)、2α, 3β二羟基-熊果酸(Ⅲ)、没
食子酸(Ⅳ)、2α,3β , 23三羟基-齐墩果 12-烯-28-酸-β-D-吡喃
安徽农业科学 , Journal of Anhui Agri.Sci.2007 , 35(15):4491-4492                    责任编辑 罗芸 责任校对 李洪
葡萄糖酯苷(V),它们均是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5 太行花的特点及研究价值
现有的太行花残存于我国太行山南部的河南省境内 ,在
两处呈零散分布 。此植物不仅分布区域狭窄 ,生境独特 ,而
且植株稀少 ,天然繁殖能力较弱 ,随着生境的改变 ,分布范围
日益缩减 ,若不采取有效保护措施 ,将濒临灭绝 。太行花的
用途尚未查明 ,但民间常用其治疗癣症[ 6] 。经细胞学资料分
析 ,它是蔷薇科草本仙女木族原始二倍体植物 ,染色体 2n=
14 ,属古老的残遗种 ,对于阐明蔷薇科某些类群的起源和演
化问题 ,有科研价值 ,应加以保护。太行花 4月底至 5 月中
开花 ,花白色如杏花大小 ,花朵稠密 ,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花
朵的构造特殊 ,是研究蔷薇科植物的好材料。
6 太行花的保护措施及开发
目前尚无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 ,但因其生于海拔较高的
悬崖峭壁或壁下附近的裸岩缝隙间 ,植株又矮小 ,不引人注
目 ,除专业采集者外 ,一般不易被人发现和采集。为使该植
物今后不致于灭绝 ,建议当地有关部门多向群众宣传保护植
被的重要意义 ,严禁任意砍伐林木和采摘其果实 ,并进行采
种 、繁殖试验和少量的移栽 ,在栽培条件下加以保护。其栽
培要点可以采用种子繁殖 ,但因结实甚少 ,不可能大量采种 ,
故需探讨结实生物学和种子休眠及发芽的特性 。
参考文献
[ 1] 俞德俊 ,进朝銮.太行花属蔷薇科一新属[ J] .植物分类学报 , 1980 , 18
(4):469-471.
[ 2] 傅立国 ,金鉴明,冯国楣 ,等.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册[M] .北京:科学
出版社 , 1992.
[ 3] 丁宝章 ,王遂义.河南植物志:第二册[M]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 4] 辛泽华 ,张子建 ,范喜梅.焦作植物志[M] .郑州:西安地图出版社 ,
2002.
[ 5] 王皓,温远影.太行花的化学成分研究[ J] .西安:中草药杂志 , 2001 , 32
(8):20-21.
[ 6] 张惠源 ,张志英 ,岳俊三,等.中国中药资源志要[M] .北京:科学出版
社 ,1994.
(上接第 4443页)
min ,在 60 ℃下提取 ,考察各料液比对提取率的影响 。由图
3可见 ,溶剂用量对月腺大戟狼毒化学成分提取率有明显的
影响。随料液比的增加 ,提取率增加较为明显 ,当料液比达
到 1∶20以上时 ,提取率增加不明显 。溶剂用量对提取率的
影响 ,其原因可能在于溶剂用量影响有效成分浸出液的浓
度 ,从而影响到原料内部与外部间成分的扩散过程。但是 ,
随着溶剂用量的增加 ,考虑提取液浓缩等多种因素 ,选择料
液比 1∶10、1∶15、1∶20作为正交试验的水平 。
图 3 不同料液比对提取率的影响
2.5 超声辅助提取月腺大戟化学成分的正交试验 根据
以上各单因素试验的结果 ,以水作提取溶剂 ,采用 3因素 3
水平 L9(33)的正交试验(表 1),对月腺大戟化学成分的超声
提取工艺进行优化 。
  表1 正交试验因素水平
超声辅助提取时间(A)
min
料液温度(B)

料液比
(C)
水平Ⅰ 40 40 1∶10
水平Ⅱ 50 50 1∶15
水平Ⅲ 60 60 1∶20
  根据正交试验结果(表 2),由极差分析可知 ,对提取率
影响程度大小的因素为:料液比>料液温度>超声辅助提
取时间 ,最佳提取工艺为A2 、B3 、C3 ,即超声辅助提取时间 50
min ,料液温度 60 ℃,料液比 1∶20。
2.6 热水浸提法提取月腺大戟的化学成分 准确称取20 g
月腺大戟根粉 ,加入 400 ml 75 ℃的热水 ,在水浴锅保温 75
℃的条件下浸提 2 h ,提取率为 12.65%,而超声辅助提取狼
毒的化学成分 ,在最佳提取条件下 ,提取率为 20.57%。由
此可见超声辅助提取狼毒的化学成分 ,不仅比传统水浸提
法提取温度低 ,而且缩短了提取时间 ,大大提高了得率 。
  表 2 正交试验结果
试验号 A B C 提取率
1 1 1 1      7.03
2 1 2 2 13.83
3 1 3 3 17.61
4 2 1 2 12.51
5 2 2 3 17.81
6 2 3 1 11.36
7 3 1 3 11.42
8 3 2 1 10.61
9 3 3 2 18.50
k1   12.823   10.320   9.667
k2 13.893 14.084 14.947
k3 13.510 15.823 15.613
R 1.070 5.503 5.946
3 结语
该研究在料液温度 、超声辅助提取时间 、料液比各单因
素试验的基础上 ,采用正交试验得出了超声波提取月腺大
戟化学成分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此工艺提取月腺大戟狼
毒的水溶性化学成分 ,提取率达 20.57%,比热水浸提法的
提取率高出近 1倍 ,提取时间也缩短为 60 min ,对实际生产
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参考文献
[ 1] 简丽 ,张前程 ,马惠言.狼毒的有效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J] .西北
药学杂志 ,2003, 18(4):185-187.
[ 2] 孟娜,周守标 ,蒋继宏.月腺大戟根部提取物抑菌作用的测定[ J] .生物
学杂志, 2005 ,22(4):16-17.
[ 3] 项昭保 ,霍丹群,任绍光.超声波在中草药化学成分提取中的应用[ J] .
自然杂志 ,2001, 23(5):289-291.
[ 4] 严伟,李淑芬 ,田松江.超声波协助提取技术[ J] .化工进展 ,2002,21(9):
649-651.
4492              安徽农业科学                        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