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牛角瓜叶斑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全 文 :·植物保护· 北方园艺2014(10):112~116
第一作者简介:谢美华(1981-),女,云南楚雄人,硕士,实验师,研
究方向为植物病理学与微生物。E-mail:xiemeihua@cxtc.edu.cn.
责任作者:杨海艳(1979-),女,云南昆明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
向为植物病理学真菌分类。E-mail:haiyanyang@cxtc.edu.cn.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300370);云南省应用基
础计划资助项目(2011FZ186);云南省应用基础计划项目青年资
助项目(2012FD049);云南省重点建设学科楚雄师范学院重点建
设学科基金资助项目(05YJJSXK03);云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
持计划资助项目(IRTSTYN);楚雄师范学院院级资助项目(05-
YJRC04);楚雄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
(2013cxcy04)。
收稿日期:2014-01-20
牛角瓜叶斑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和
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谢 美 华1,2,李   霖3,李 雪 玲1,2,杨 海 艳1,2,陈 华 红1,2,王 振 吉1,2
(1.楚雄师范学院 化学与生命科学系,云南 楚雄675000;2.云南省高校应用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云南 楚雄675000
3.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信息中心,云南 楚雄675000;)
  摘 要:从发生叶斑病的牛角瓜病叶片上分离到1株真菌,菌株编号记为CX008;通过传统的
形态学观察与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手段进行了病原菌鉴定,并依据其形态特点对其培
养性状进行了初步研究,同时研究了不同杀菌剂对菌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丝孢
纲 (Hyphomycetes)丝孢目(Hyphomycetales)暗色孢科(Dematiaceae)交链孢属 (Alternaria)细极
链格孢络石生变种[Alternaria tenuissima(Nees ex Fr.)];该菌对供试的7种氮源和碳源均能利
用,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牛肉膏;该病原菌在15~40℃之间均能生长,最适的生长温
度是25℃和30℃,在5℃、10℃和45℃条件下停止生长;该病原菌孢子在15~40℃之间均能萌发,
最适萌发温度为28℃,高于40℃孢子无法萌发;12h/12h光暗交替有利于菌落生长,有无光照对
分生孢子萌发没有明显地影响;5种广谱杀菌剂对该菌落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扑海因对该菌的
抑制效果最好,随后依次是恶霜锰锌、百菌清、代森锰锌,效果最差的是敌克松。
关键词:牛角瓜;叶黑斑病;病原鉴定;生物学特性
中图分类号:S 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009(2014)10-0112-05
  牛角瓜[Calotropis gigantea(L.)Dryand.ex Ait.f]
属萝摩科牛角瓜属植物,又名断肠草、五狗卧花[1]。分
布于四川、广西、广东。产自云南元江、巧家、建水、南华、
昆明、马关、西双版纳等地;生于低海拔向阳山坡、旷野
地。印度、斯里兰卡、缅甸、越南、马来西亚等地也有分
布。牛角瓜是近年来发现的有利用潜力的能源植物之
一,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2-3]。目前,对牛角瓜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产能分析、牛角瓜纤维、组织培养和栽培技
术等方面[4-10],对牛角瓜大面积栽培中发生的病害和防
治方法尚鲜见报道。黑斑病是牛角瓜栽培过程中常见
的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引起叶片黑斑,导致牛角瓜产能
效率减低。为此,该研究采集了牛角瓜黑斑病发病叶
片,对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以及
用不同的杀菌剂处理该病原菌,以期为牛角瓜病害的防
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牛角瓜叶斑病的病叶采自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
共9组。
1.2 试验方法
1.2.1 病原菌的分离 将采集到的9组牛角瓜叶斑病
的病叶进行培养,共分离到3个菌株,其中,1株是黑曲
霉属菌株,1株是青霉属菌株,另1株是交链孢属菌株。
1.2.2 致病性鉴定 用纯培养得到的3个菌株孢子悬
浮液接种到健康的牛角瓜叶片上,每组24次重复。10d
后,接种了黑曲霉和青霉的植株依然健康,而接种了交
链孢属菌株的植株出现了叶斑病。从接种发病的牛角
瓜植株上再分离到其纯培养,性状与接种物相同。从而
推测其为牛角瓜叶斑病的病原,菌株编号为CX008。
1.2.3 病原菌的鉴定 形态学鉴定:分离纯化病原菌,
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对其进行形态鉴定。分子生物学
鉴定:用CTAB法提取病原菌全基因组DNA,进行ITS-
PCR扩增。引物序列为ITS4:5′-TCCTCCGCTTATT-
GATATGC -3′;ITS5:5′-GGAAGTAAAAGTCGTAA-
211
北方园艺2014(10):112~116 ·植物保护·
CAAGG-3′。PCR反应体系总体积25μL,反应各成分
终浓度为:Taq酶0.02U/μL;引物0.4μmol/L;DNA模
板20ng/μL;dNTPs 0.4μmol/L;2×PCR反应缓冲液。
PCR扩增程序为:预变性95℃,3min;变性94℃,30s,退
火52℃,45s,复性72℃,45s,30个循环;延伸72℃,
10min。扩增产物送北京百泰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测
序,所得序列在NCBI上比对,下载与其相似性较高的序
列及其近似属的序列,用BioEdit、Clustal x和MEGA 4.1
软件采用NJ法进行系统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
1.2.4 生物学特性研究 不同碳源和氮源对菌落生长
的影响:以察氏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分别以葡萄糖、甘
油、D-果糖、D-半乳糖、乳糖、可溶性淀粉等量取代其碳
源;分别以硫酸铵、硝酸铵、甘氨酸、L-苯丙氨酸、牛肉膏、
蛋白胨取代氮源。每种培养基中分别接种直径为5mm
的菌块,25℃恒温黑暗培养5d后,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
落直径。每个处理3次重复。不同温度对菌落和分子
孢子萌发的影响:取直径为5mm的菌块接种于察氏培
养基中央,分别在5、10、15、20、25、28、30、32、35、40、45℃
黑暗下恒温培养,5d后测量菌落直径。用无菌水制备
菌悬液,滴于载玻片上,培养条件同菌落培养,24h后镜
检孢子萌发率,每次镜检100个孢子。每个处理3次重
复。不同pH对菌落和分子孢子萌发的影响:将高压灭
菌后的察氏培养基pH值分别调为3.0、4.0、5.0、6.0、
7.0、8.0、9.0、10.0、10.9倒平板,取直径5mm的菌块接
种于察氏培养基中央,黑暗条件下25℃培养5d后测量
菌落直径。用0.2mol/L磷酸氢二钠和0.2mol/L柠檬
酸缓冲液将分生孢子悬浮液pH值调配为3.0、4.0、5.0、
6.0、7.0、8.0、9.0、10.0、10.9,置于25℃恒温箱黑暗培
养,24h后镜检萌发率,每次检100个孢子。每个处理3
次重复。不同光照处理:取直径为5mm的菌块接种于
察氏培养基中央,分别置于24h光照、12h/12h光暗交
替、24h黑暗环境中,25℃培养5d后测量菌落直径。用
无菌水制备菌悬液,滴于载玻片上,培养条件同菌落培
养,24h后镜检孢子萌发率,每次镜检100个孢子。每
个处理3次重复[11-12]。
1.2.5 不同杀菌剂对菌落生长的影响 将代森锰锌、百
菌清、敌克松、恶霜锰锌和扑海因用无菌水按其常用倍
数稀释,每10mL培养基中加入1mL药液制成含药液
的平板,对照组加入等量无菌水。取5mm菌块置于察
氏培养基平板中央,25℃黑暗培养5d后测量菌落直径。
每个处理3次重复。
2 结果与分析
2.1 CX008病原菌的鉴定
2.1.1 形态学鉴定 病害发生时叶片出现浅褐色近圆
形病斑,中部枯白色至淡褐色,边缘暗褐色。严重时病
斑相互汇合,使整个叶片变黑枯萎。在PDA培养基上,
菌落灰褐色、铺展,其上分布灰白色五角星形状,菌丝橄
榄色或无色,絮状,菌落圆形、规则,边缘整齐;背面黑色。
菌落生长较快,生长一段时间后,菌落上有水珠泌出
(图1)。不形成子座;分生孢子梗分化明显,不分枝,淡
褐或无色,散生,孢子梗长×宽为(27.0~66.2)μm×
(2.8~7.5)μm。产孢细胞孔生式产孢,多育,合轴式延
伸,或有时不再延伸,孢痕明显;分生孢子串生(向顶系
列)或单生,卵形或倒棍棒形,多具喙,淡橄榄褐色至橄
榄褐色,光滑,具纵隔膜2~4个,纵、斜隔膜1~3个,
(3.8~16)μm×(1.9~7)μm。分生孢子顶端或喙部,常
孔生式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如此连续产生,形成不分枝
或分枝的孢子链(图2、3)。
图1 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
注:A:PDA培养基正面;B:PDA培养基背面。
Fig.1 Conial morpholoy of pathogen on the PDA medium
Note:A:The front of PDA medium;B:The back of PDA medium.
图2 病原菌分生孢子
Fig.2 Conidia of pathogen
图3 病原菌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40倍镜下观察)
Fig.3 Conidiophores and conidia of pathogen
2.1.2 病原茵rDNA-ITS序列分析 将CX008菌株的
5.8SrDNA-ITS序列在NCBI里进行序列比对,结果显
示CX008与Alternaria arborescens、Alternaria alternate、
Alternaria tenuissima和Alternaria同源性最高,下载它
们的序列,以Co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Sphace-
311
·植物保护· 北方园艺2014(10):112~116
loma erythrinae为外群,用BioEdit、Clustal x和 MEGA
4.1软件采用NJ法进行系统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结
果显示与其遗传距离较近的有4个种,属内节点支持率
为1.00.结合其形态特征的观察研究,鉴定为丝孢纲
(Hyphomycetes)丝孢目(Hyphomycetales)暗色孢科
(Dematiaceae),交链孢属[13-14]细极链格孢络石生变种
Alternaria tenuissima(Nees ex Fr.)[15-25]。
图4 基于5.8SrDNA-ITS碱基序列构建的系统树
Fig.4 Construction phylogenetic tree of CX008based on
5.8SrDNA-ITS of nucleotide sequence
2.2 不同氮源和碳源对CX008菌落生长的影响
由图5、6可以看出,该菌对供试的7种氮源和碳源
均能利用,菌落在不同氮源和碳源培养基上菌落直径有
明显差异:最适的氮源是牛肉膏和蛋白胨,其次是甘氨
酸,最差的氮源是硫酸铵;最适的碳源是蔗糖,其次是甘
油,最差的是D-半乳糖。
图5 不同碳源对CX008菌株生长的影响
Fig.5 Efect of diferent nitrogen source on CX008growth
图6 不同氮源对CX008菌株生长的影响
Fig.6 Efect of diferent carbon source on CX008growth
2.3 不同光照处理对CX008菌株生长的影响
由表1可知,有无光照对菌落生长的影响极其显
著,12h光/暗交替处理能促进菌落生长,全光照和黑暗
处理间菌落生长无显著差异,但2个处理与12h光/暗
交替处理的菌落直径均差异显著,菌丝生长缓慢。有无
光照分生孢子均能萌发,3种处理方式对分生孢子萌发
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表1 光照对菌落和孢子萌发的影响
  Table 1 Efect of diferent light on colony and the spore germination
处理条件
Treatment condition
菌落直径
Mycelial diameter/cm
分生孢子萌发率
Spore germination rate/%
光照 1.61±0.07b 7.53±1.57a
光/暗 2.25±0.22a 7.92±1.90a
黑暗 1.29±0.04b 4.45±0.96a
2.4 不同温度对CX008菌落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
由表2可知,该病原菌在15~40℃均能生长,最适
生长温度是25℃和30℃,与20℃、28℃和32℃在5%水
平存在显著差异,与其它处理在1%水平差异显著;该病
原菌在5℃、10℃和45℃条件下停止生长。该病原菌孢
子在5~40℃均能萌发,最适萌发温度为28℃,高于
40℃孢子无法萌发。
表2 温度对菌落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
  Table 2 Efect of temperature on
mycelial growth and spore germination
温度
/℃
菌落直径
Mycelial diameter/cm
分生孢子萌发率
Spore germination rate/%
5 -d  1.01±0.60ef
10 -d  4.12±0.59ef
15  1.12±0.56c 7.21±0.59ef
20  3.34±0.20ab  16.13±1.18cd
25  4.42±0.08a 18.88±2.04c
28  3.62±0.09ab  49.10±1.46a
30  4.05±0.24a 8.35±1.18de
32  3.00±0.07ab  32.46±3.35b
35  2.84±0.26b 30.28±3.28b
40  1.09±0.03cd  1.74±0.34ef
45 -d -f
2.5 不同杀菌剂对菌落生长的影响
5种广谱杀菌剂对该菌落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由
图7可知,扑海因对该菌的抑制效果最好,随后依次是
恶霜锰锌、百菌清、代森锰锌,效果最差的是敌克松,且
扑海因与其它杀菌剂之间达到显著差异水平。
图7 不同杀菌剂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Fig.7 Efect of diferent getrmicides on mycelial growth
3 讨论与结论
3.1 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由于核酸序列在遗传进化中高度保守且结构基因
411
北方园艺2014(10):112~116 ·植物保护·
也最为保守,从而被广泛应用于真菌的系统发育和分类
鉴定研究中[26]。牛角瓜是近年来发现的有利用潜力的
能源植物之一,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但是目前对牛
角瓜叶片黑斑病的病原菌尚鲜见报道。为此,该文通过
对牛角瓜叶片黑斑病病原菌的形态学特征观察并结合
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二者的鉴定结果
相互吻合一致。经分离鉴定,初步推测CX008为丝孢纲
(Hyphomycetes)丝孢目(Hyphomycetales)暗色孢科
(Dematiaceae)交链孢属 (Alternaria Nees)细极链格孢络
石生变种Alternaria tenuissima(Nees ex Fr.)。
3.2 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对供试的7种氮源和碳源均能
利用,菌落在不同氮源和碳源培养基上生长速度有明显
差异,最适的氮源是牛肉膏,最适宜生长的碳源为蔗糖;
该病原菌在15~40℃之间均能生长,最适的生长温度是
25℃和30℃,该病原菌在15~40℃均能生长,最适的生长
温度是25℃和30℃,在5℃、10℃和45℃条件下停止生长;
该病原菌孢子在5~40℃均能萌发,最适萌发温度为
28℃,高于40℃孢子无法萌发;12h光/暗交替有利于菌落
生长,有无光照对分生孢子萌发影响差异不显著。该病害
常在6~10月迅速传播蔓延,此期间是雨季,温度和湿度
都较高,该研究结果与此病害田间的发病规律一致。
3.3 广谱杀菌剂对该菌生长的影响
5种广谱杀菌剂是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在该研究
中对其菌落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扑海因对该菌的抑
制效果最好,随后依次是恶霜锰锌、百菌清、代森锰锌,
敌克松对该菌基本没有抑制作用。该研究是在实验室
中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对该菌株的最适广谱杀菌剂的
检测也是针对在培养基上的单一菌株,处理的环境单
一,和大田生长的牛角瓜复杂的环境和其它因素的影响
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所检测的杀菌剂对大田生长的牛
角瓜黑斑病是否起到同样的效果还有待于深入研究和
进一步的验证。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海南植物志[M].3卷.北京:科学出版
社,1974:255.
[2] 中国科学院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63卷.北京:科学
出版社,1977:384-386.
[3] 傅登祺,黄宏文.能源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简况[J].武汉植物学
    
研究,2006,24(2):183-190.
[4] 李瑞,曾建立,王晓东,等.耐盐碱植物牛角瓜产能成分分析[J].过程
工程学报,2007,7(6):1217-1220.
[5] Ahmed U A M,Bashier N H H,Shi Z H.Evaluation of insecticidal
potentialities of extracts fromCalotropisproceraAit.against Henosepilachna
elateri Rossi[J].浙江文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6,32(3):292-
299. 
[6] 魏静,赵元藩,张燕平.牛角瓜的组织培养[J].林业调查规划,2013,
38(2):112-115.
[7] 李克烈,罗联忠,陈伟,等.牛角瓜的栽培管理技术及应用前景[J].广
西农业科学,2007,26(3):247-249.
[8] 王茂媛,戴好富,王祝年.牛角瓜根脂溶性成分的GC-MS分析[J].热
带作物学报,2010,31(11):2039-2042.
[9] 高柱,王小玲.牛角瓜开发价值及栽培技术研究[J].北方园艺,2011
(18):202-206.
[10]李璇,费魏鹤,李卫东,等.牛角瓜纤维/粘胶混纺产品定量分析方法
[J].上海纺织科技,2013,41(4):13-21.
[11]方中达.植病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12]陆家云.植物病原真菌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13]张中义,冷怀琼,张志铭,等.植物病原真菌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
术出版社,1988:172,374-376.
[14]巴尼特 H L,亨特B B.半知菌属图解[M].沈崇尧,译.北京:科学出
版社,1977:66-67,78-79,82-83,130-131,132-133,152-153.
[15]张天宇,张敬泽,陈伟群,等.中国真菌志(第十六卷,链格孢属)[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16]刘晓龙.三十种真菌病害检索表[J].中药材,1987(2):34.
[17]严吉明,叶华智.四川药用植物病害调查与病原鉴定Ⅱ.四川药用植
物病害[J].西南农业学报,2008,21(2):359-363.
[18]童晓茹,王学翠,温学森,等.植物叶片真菌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进
展[J].山东科学,2008,21(1):41-46.
[19]刘艳,叶建仁.植物病害潜伏侵染研究进展[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2,24(5):69-72.
[20]刘纪凤,范运梁.植物叶片病害的发生与防治[J].植物保护,2008
(20):115.
[21]马琼,秦恩华,李又萍.魔芋白绢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J].安徽农业
科学,2006,33(12):2307,2320.
[22]赵国柱,张天宇.中国砖格丝孢菌研究I.砖格孢属[J].菌物系统,
2003,22(1):19-22.
[23]高芬,吴元华.链格孢属(Alternaria)真菌病害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J].植物保护,2008,34(3):1-6.
[24]严清平,袁善奎.5种链格孢属植物病原真菌对10种杀菌剂的敏感
性比较[J].植物保护,2008,34(2):124-127.
[25]Von Arx J A.Die Arten der Guttg Colletrichum[J].Phytopahtol Z,
1957,29:413-468.
[26]孙广宇,彭友良,李振歧,等.核苷酸序列分析在真菌系统学研究中
的应用[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1(6):187-192.
Study on Pathogen Identification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stics of
the Leaf Spot of Calotropis gigantean
XIE Mei-hua1,2,LI Lin3,LI Xue-ling1,2,YANG Hai-yan1,2,CHEN Hua-hong1,2,WANG Zhen-ji 1,2
(1.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Life Science,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Chuxiong,Yunnan 675000;2.Yunnan Province Applied Biology
Key Laboratory of University,Chuxiong,Yunnan 675000;3.Information Center,Chuxiong Pharmaceutical Colege,Chuxiong,Yunnan 675000)
511
·贮藏保鲜加工· 北方园艺2014(10):116~119
作者简介:侯晓杰(1981-),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园林植物病
虫害防治。E-mail:houxiaojie23@163.com.
收稿日期:2013-12-18
姜蒜汁液及其可培养内生菌对苹果腐烂病的
拮抗筛选研究
侯 晓 杰
(衡水学院 生命科学系,河北 衡水053000)
  摘 要:以苹果腐烂病菌菌丝生长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姜研磨液、蒜研磨液、姜内可培养内生
细菌和蒜内可培养内生细菌对苹果腐烂病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姜研磨液对苹果腐烂病菌菌
丝的抑制效果较好,蒜研磨液对苹果腐烂病菌菌丝生长没有抑制效果;蒜内分离到2株可培养的
内生细菌对苹果腐烂病菌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姜内没有分离到对此病害有抑制效果的
可培养内生细菌。
关键词:苹果腐烂病;姜、蒜研磨液;可培养内生细菌;拮抗
中图分类号:S 436.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009(2014)10-0116-04
  苹果腐烂病又称烂皮病、臭皮病,主要分布在中国、
日本、韩国等苹果主要栽培区。该病危害苹果等苹果属
树木以及梨、桃、樱桃、梅等,主要侵染结果树的枝干,幼
树、苗木和果实亦可受害。苹果腐烂病已成为当前苹果
生产上的最严重病害之一,严重影响苹果生产的产量与
质量,从而影响果农的收益。
姜蒜是人们喜爱的调味品,是家庭烹调菜肴不可少
的香辛料,姜蒜的成分大体相似,既含有糖、蛋白质、维
生素等营养物质,又含有植物杀菌素,杀菌作用极为相
似。生姜大蒜提取物对蔬菜均具有保鲜作用,乙醇提取
物的保鲜效果明显好于水提取物,保鲜有效成分含有水
不溶性物质[1-4]。宫春波等[5]通过研究证明了鲜姜汁可
以作为一种安全、可靠、保健的防腐剂应用于食品、饮料
    
等工业中;抑制腐败菌的繁殖,延长产品保质期。赵
晋[2]研究表明,姜辣素、姜精油及其混合物对猪油和大
豆油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且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姜
蒜的应用已不仅仅只局限在生活调料品上,在食品保
鲜、防腐、制药、抑制腐败菌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
作用。
内生真菌的研究历史比较悠久,自从1898年
Vog[6]从禾本科植物毒麦种子中分离到的第一株内生真
菌开始人们就对内生真菌展开了一定的研究。关于内
生细菌对植物病原菌的拮抗作用,前人研究已证明,植
物内生细菌中存在有大量的对植物病原菌具有拮抗作
用的菌株,不同植物含有对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
细菌的种类有所不同[7]。何红等[8]研究表明辣椒体内
含有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并对植物病害有
防治效果的内生细菌。邓振山等[9]通过对木霉-病原菌
的对峙培养作为对照发现银杏中的内生真菌对苹果腐
烂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乔红萍等[10]研究表明小麦的

  
Abstract:One fungal strains was separated from the leaf spot of Calotropis gigantean,noted for CX008.It was identified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and modern molecular biological technique,the culture traits of it
were studied based on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The results showed that:the pathogen is Alternaria tenuissima
(Nees ex Fr.).The fungi was able to use 7kinds of carbon and nitrogen sources.The best carbon and nitrogen source for
its growth were glucose and beef extract respectively.The mycelial could grow at 15~40℃,the approprate temperature
for its growth was 25~30℃,mycelial stopped growing at 5℃,10℃and 45℃.Its spore was able to germinate at 15~
40℃,the approprate temperature was 28℃,it could not germinate when temperature exceed 40℃.12hlight and dark
alternative was helpful to mycelial growth,photoperriod had little influence on spore germination.In laboratory test,there
were inhibitory action for 5kinds broad-spectrum fungicide on mycelial growth.Iprodione was the best getrmicides on the
tested,then Metalaxyl mancozeb,Chlorothalonil and Mancozeb as folow,the worst was Fenaminosulf.
Key words:Calotropis gigantea;leaf spot;pathogen identification;biological characterstics
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