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桂西北岩溶地区鞘花寄生不同器官总黄酮含量比较



全 文 :书第 32 卷第 5 期 河池学院学报 Vol. 32 No. 5
2012 年 10 月 JOURNAL OF HECHI UNIVERSITY Oct. 2012
桂西北岩溶地区鞘花寄生不同器官总黄酮含量比较
覃勇荣, 李秋明, 黄振球, 余美君, 陈贵常, 刘旭辉
(河池学院 化学与生命科学系,广西 宜州 546300)
[摘 要] 为了开发利用桂西北岩溶地区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利用超声波协同提取和正交试验,优化鞘花
寄生总黄酮提取的工艺条件。利用分光光度法,对阴香、香樟、桂花等 7 种寄主的鞘花寄生枝叶、花及果实总黄酮
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 1) 鞘花寄生果实总黄酮提取的优化工艺条件为: 乙醇浓度 30%,超声波提取时间
60 min,超声波提取功率180 W,料液比 1∶ 30。在此条件下得到的鞘花寄生果实总黄酮提取率为 3. 96%。( 2) 不同
寄主的鞘花寄生,其总黄酮含量有明显差异; 相同寄主的鞘花寄生,其不同器官的总黄酮含量也有极显著差异,并
且均表现为: 枝叶 >花 >果实。不同寄主的鞘花寄生,其枝叶、花和果实总黄酮含量分别为: 5. 29% ~ 14. 09%,
3. 92% ~ 6. 11%和 2. 68% ~ 4. 98%。( 3) 鞘花寄生总黄酮含量较高,极具开发利用价值。
[关键词] 桂西北;岩溶地区;鞘花寄生;不同器官;总黄酮含量
[中图分类号] R284.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 9021(2012)05 - 0001 - 08
[作者简介] 覃勇荣(1963 -),男,广西平南人,河池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岩溶地区
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与石漠化生态恢复。
[基金项目] 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桂西北特色资源研究与开发实验室资助项目(桂教科研〔2010〕6
号);桂西北地方资源保护与利用工程中心资助项目(桂教科研〔2012〕9 号)。
鞘花(Macrosolen cochinchinensis) ,又名鞘花寄生,是一种常见的桑寄生科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各
省区,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是民间常用中药,具有清热、止咳、止痛、降压等功效[1,2]。广西是国内开发桑寄生
科药用植物最早的省区之一,20 世纪 90 年代,梧州寄生茶就被列入中华传统食品保健茶类,出口东南亚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3]。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桑寄生科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系统分类、孢粉学特征、化学分析、有
效成分提取、药理作用、繁殖策略、地理分布、寄主识别、危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4 - 15],但对鞘花寄
生的研究相对较少。赵启友和许玉琼等人曾对鞘花寄生进行过生药学鉴定[16],汪强和李良琼等人对鞘花寄
生叶片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分离出 9 种化合物,并对槲皮素、没食子酸、荭草素、芦丁、槲皮素 - 3 -芹菜
糖基芦丁糖甙、新西兰牡荆甙 -Ⅱ等 6 种化合物的分离鉴定进行了报道[2]。目前对鞘花寄生花、果的相关研
究鲜有报道。
黄酮类化合物是天然的多酚类物质,通常以游离的苷元或与糖等结合的形式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体内,
属于次生代谢产物。临床医学及大量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具有雌激素样
作用,在免疫和内分泌调节、消除自由基、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保肝、醒酒、镇痛、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防治
骨质疏松、消炎抗菌等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此外,黄酮还可以作为功能食品添加剂、天然色素、甜味剂、抗
氧化剂,具有保鲜和护肤美容等作用[17 - 21]。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主要有:水提法、碱性水或碱性稀醇提取法、有机溶剂提取法、微波法、超声波
法、酶解法、大孔树脂吸附法、超临界萃取法和超滤法等[22 - 24]。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有分光光度法、纸色
1
谱法、薄层扫描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极谱法、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法、毛细管电泳法等[25]。分
光光度法为测定总黄酮含量的经典方法之一,具有结果可靠,操作简便,简单快捷,对设备条件要求不高等特
点。为了解桂西北岩溶地区鞘花寄生不同器官的总黄酮含量,笔者采用目前比较常用的超声波协同提取法,
分别从不同寄主的鞘花寄生枝叶、花及果实中提取总黄酮并测定其含量,以便为桂西北岩溶地区药用植物资
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样品采集与处理
本研究的实验材料为桑寄生科植物鞘花寄生的枝叶及花、果实,所有实验样品均采自河池学院西校区,
采样时间为 2012 年 5 月 10 日至 5 月 15 日,以桂西北岩溶地区最常见的园林树种阴香(Cinnamomum bur-
mannii)、香樟(C. camphora)、桂花(Osmanthus fragrans)、白兰花(Michelia alba)、大叶榕(Ficus virens
var. sublanceolata)、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及银桦(Grevillea robusta)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不同寄主的
鞘花寄生,将鞘花枝叶和花、果分开作为供试样品。采样时,每种寄主均选择 3 个树龄和生长状况相似的植
株,分别采集着生其上的鞘花寄生作为实验样品。样品带回实验室后,用去离子水清洗干净,沥干多余水分,
置 60 ℃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烘干,然后,用微型植物样品粉碎机粉碎,过 40 目标准筛,用塑料封口袋密封保
存,备用。
1. 2 仪器和试剂
主要仪器:722N型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AL204 型电子天平(上海:梅特勒 -
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 ;UV—1800 型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日本岛津有限公司) ;电热恒温鼓风干燥
箱(上海跃进医疗器械厂) ;FZ102 型微型植物粉碎机(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 ;SHB - 3 型循环水式多
用真空泵(郑州杜甫仪器厂) ;KQ200DA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主要试剂:芦丁标准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无水乙醇(广州新建精细化工厂) ,NaNO2、
Al(NO3)3、NaOH(汕头市西陇化工厂有限公司)。以上试剂除特别说明外均为分析纯(AR) ,实验用水为去
离子水。
1. 3 实验方法
总黄酮含量的测定用分光光度法[26]。先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如超声波提取功率、提取
时间、料液比及酒精浓度等)对鞘花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然后,通过正交试验优化鞘花总黄酮提取的工艺
条件。最后,根据正交试验结果、验证性试验及成本核算确定最佳的总黄酮提取工艺路线。
1. 4 数据处理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采用 Microsoft Excel 2003 及 SPSS18. 0 进行,图表绘制用 Origin8. 0 进行。实验
均设 3 个重复,结果取平均值。利用单因子方差分析(one - way ANOVA)和最小显著差数法(LSD) ,对不同
寄主的鞘花寄生及相同寄主的鞘花寄生不同器官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数据进行比较和差异显著性检验(α =
0. 05 和 α = 0. 01)。
2 结果与分析
2. 1 标准曲线
按常规方法,用芦丁标准品配制不同浓度梯度的溶液,用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全波长(200 nm ~
800 nm)扫描,得到的最大吸收峰为510 nm,在此波长下进行比色,以溶液浓度为横坐标,以吸光度为纵坐标
绘制的标准曲线见图 1,线性回归方程为:Y = 0. 090 3 X - 0. 000 1,R2 = 0. 999 9。式中,Y 为吸光度,X 为溶
液浓度,所以,被测样品总黄酮含量的计算公式为:
总黄酮含量(%)=(A + 0. 000 1)× V × 100 /(0. 090 3 ×M)
2
其中:A为吸光度,V为溶液体积,M为被测样品的质量。
图 1 总黄酮含量测定的标准曲线
2. 2 单因素试验
2. 2. 1 超声波功率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准确称取烘干的鞘花果实样品 1. 000 0 g,加入 50%酒精 10 mL,分别在功率为 80 W、100 W、120 W、
140 W、160 W、180 W的超声波作用下提取 15 min,定容至 50 mL,然后,吸取 1 mL,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总
黄酮含量。由图 2 可知,随着超声波功率的增大,总黄酮的提取率逐步增大,当功率达到 160 W 时,总黄酮
的提取率最大,但随着功率继续增大,总黄酮的提取率反而有所下降。
图 2 超声波功率对鞘花寄生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2. 2. 2 料液比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准确称取烘干的鞘花寄生果实样品 1. 000 0 g,分别加入 50%酒精 10 mL、15 mL、20 mL、25 mL、30 mL,
然后,在功率为 160 W的超声波作用下提取 15 min,定溶至 50 mL,各吸取 1 mL,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总黄酮
含量。由图 3 可知,料液比小于 1∶ 25 时,总黄酮的提取率随着料液比的增大而逐步提高,之后,随着料液比
增大,总黄酮的提取率反而下降。
3
图 3 料液比对鞘花寄生果实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2. 2. 3 酒精浓度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准确称取烘干的鞘花寄生果实样品 1. 000 0 g,按料液比 1 ∶25 的比例,分别加入 25 mL 浓度为 30%、
40%、50%、60%、70%的酒精,在功率为 160 W的超声波作用下提取 15 min,定溶至 50 mL,吸取 1 mL,用分
光光度法测定其总黄酮含量。从图 4 可知,在酒精浓度低于 50%之前,随着酒精浓度增大,总黄酮提取率逐
步提高,当酒精浓度大于 50%时,总黄酮的提取率反而降低。
图 4 酒精浓度对鞘花果实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2. 2. 4 提取时间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准确称取烘干的鞘花寄生果实样品 1. 000 0 g,加入浓度为 50%的酒精 25 mL,在功率为 160 W 的超声
波作用下,分别提取 10 min、20 min、30 min、40 min、50 min、60 min,然后,定溶至 50 mL,各吸取 1 mL,用分光
光度法测定其总黄酮含量。由图 5 可知,随着提取时间的增加,总黄酮的提取率随之提高,当时间到达
50 min后,时间的增加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不大。
图 5 提取时间对鞘花寄生果实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4
2. 3 正交实验
考虑到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实验条件,选用 4 因素 3 水平进行 L9(3
4)正交试验,以进一步确定
鞘花寄生果实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选用的因素水平见表 1,实验结果及分析见表 2 和表 3。
由表 2 可以看出,第 3 号实验方案(A1B3C3D3)的总黄酮提取率最高。对比极差值(R)和方差分析结果
可知,料液比是影响鞘花寄生果实总黄酮提取率的最主要因素,乙醇浓度的影响作用次之,提取时间对总黄
酮提取率的影响作用排列第三,而超声波功率对鞘花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作用最小,各因素影响作用大小排
序为 D > A > C > B,鞘花寄生果实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酒精浓度 30%、超声波功率为 180 W、提取
时间 60 min、料液比 1∶30。
表 1 正交试验因素水平
水平
因素
A乙醇浓度(%) B提取功率(W) C提取时间(min) D料液比
1 30 140 40 1∶20
2 40 160 50 1∶25
3 50 180 60 1∶30
表 2 正交试验方案及结果分析 L9(3
4)
实验编号 A B C D 总黄酮含量 /%
1 1 1 1 1 3. 64
2 1 2 2 2 3. 67
3 1 3 3 3 3. 96
4 2 1 2 3 3. 75
5 2 2 3 1 3. 46
6 2 3 1 2 3. 89
7 3 1 3 2 3. 76
8 3 2 1 3 3. 63
9 3 3 2 1 3. 52
K1 3. 757 6 3. 721 8 3. 721 4 3. 539 6
K2 3. 701 2 3. 586 0 3. 646 0 3. 774 8
K3 3. 636 2 3. 790 5 3. 727 6 3. 780 7
R 0. 121 4 0. 068 7 0. 081 6 0. 241 1
表 3 方差分析结果
方差来源 离差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 P
A 0. 022 2 0. 011 1. 83
B 0. 065 2 0. 033 5. 50
C 0. 012 2 0. 006
D 0. 113 2 0. 057 9. 50 < 0. 01
注:F0. 01(2. 2)= 9. 00,F0. 05(2. 2)= 19. 00
2. 4 验证试验
为了验证提取工艺的稳定性,称取 5 份烘干的鞘花寄生果实样品,选择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 A1B3C3D3,
按上述实验方法分别测定其总黄酮含量,结果见表 4。由此可见,该提取工艺稳定性较好,实验结果重复性
5
好,方法可靠。
表 4 验证试验结果
试验号 样品质量 /g 吸光度 /A 总黄酮含量 /% 总黄酮平均含量 /% RSD /%
1 1. 000 6 0. 179 4. 01
2 1. 000 6 0. 176 3. 94
3 1. 000 7 0. 179 4. 01
4 1. 001 2 0. 178 3. 97
5 1. 000 5 0. 177 3. 94
3. 98 0. 73
2. 5 样品测定结果
准确称取不同寄主的鞘花寄生枝叶及花、果样品各 1. 000 0 g,按鞘花果实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
及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其总黄酮含量,结果见表 5 和图 6。
表 5 不同寄主的鞘花寄生不同器官总黄酮含量的测定结果
序号 寄主
总黄酮含量 /%
枝叶 花 果实
1 桂花 11. 39 ± 0. 44 bB 4. 75 ± 0. 04 bB 2. 68 ± 0. 16 dC
2 白兰花 7. 75 ± 0. 11 cC 4. 77 ± 0. 21 bB 3. 99 ± 0. 07b AB
3 樟树 11. 17 ± 0. 35 bB 4. 69 ± 0. 02 bB 4. 16 ± 0. 05 abA
4 银桦 14. 09 ± 0. 02 aA 6. 11 ± 0. 11 aA 4. 98 ± 0. 54 aA
5 构树 7. 76 ± 0. 03 cC 5. 82 ± 0. 20 aA 4. 75 ± 0. 19 aA
6 阴香 5. 29 ± 0. 11 dD 4. 80 ± 0. 27 bB 3. 30 ± 0. 14 cBC
7 大叶榕 7. 48 ± 0. 05 cC 3. 92 ± 0. 08 cC 3. 22 ± 0. 06 cdBC
注:同一列数值后的不同字母表示它们差异显著,相同字母表示没有统计学差异(P < 0. 05,P < 0. 01)。
图 6 相同寄主的鞘花寄生的不同器官总黄酮含量及差异性比较
注:同组数据间不同字母数值表示差异显著,相同字母数值表示没有统计学差异(P < 0. 01)。
由此可知,不同寄主的鞘花寄生总黄酮含量有一定差异。寄主为银桦的鞘花寄生,其枝叶、花和果实的
总黄酮含量最高;寄主为桂花和樟树的鞘花寄生,其枝叶总黄酮含量也比较高,位居第二层次;而寄主为阴香
的鞘花寄生,其枝叶、花和果实的总黄酮含量都相对较低。值得注意的是:无论何种寄主,鞘花寄生的不同器
官,其总黄酮含量均有极明显差异,并且,总黄酮含量的高低排序均为:枝叶 >花 >果。
6
3 讨论
黄酮提取有诸多方法,不同的方法各有其优缺点,但目前提取总黄酮最常用的方法是有机溶剂浸提
法[22],该方法得到的提取率较高,设备要求简单,技术难度小,容易推广,不足之处是杂质可能比较多,与水
提法相比,成本相对较高,但与超临界萃取法及超滤法相比,其成本则是非常低廉的。因此,在设备和科研手
段有限的情况下,该方法无疑是非常实用的。
在已发表的相关文献中,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的波长选择也有诸多不同的情况[26],这可能与测
定时显色剂选择、溶液的 pH 值、浸提剂的选择以及被测样品本身的理化特性等因素有关。本研究以
Al(NO3)3为显色剂,选择 510 nm波长测定鞘花寄生总黄酮的含量,主要是根据用芦丁标准品进行全波长扫
描的最大吸收峰来确定的,该波长的选择在其他研究黄酮类化合物的文献中也有报道[27]。
鞘花寄生是桑寄生科的常见种类,分布范围广,生物量大,资源充足,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可能
性。但鞘花寄生的过量生长和繁殖会对寄主造成危害,导致其过早衰老和死亡。因此,如何对寄生植物的危
害进行控制,变废为宝,趋利避害是亟需关注的问题。鞘花寄生的总黄酮含量较高,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
值。本研究结果表明:鞘花寄生的枝叶总黄酮含量比其花和果实高,这与郑和权等人对马兰不同部位总黄酮
含量的测定结果相类似[27]。但是,鞘花寄生的不同器官,其总黄酮含量是否存在季节性差异,相同地质背景
的不同地域之间,以及岩溶地区与非岩溶地区之间,鞘花寄生总黄酮含量是否也存在明显差异,诸多问题尚
需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4 结论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及分析讨论,可以初步得到以下结论:
(1)鞘花寄生总黄酮含量较高,具有较大开发利用价值;
(2)鞘花寄生果实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提剂(酒精)浓度 30%,超声波功率 180 W,料液比
1∶30,提取时间 60 min,此时得到的提取率最高(3. 96%) ;
(3)不同寄主的鞘花寄生,其总黄酮含量有明显差异,其中,鞘花寄生枝叶的总黄酮含量差异比较显著,
而花和果实总黄酮含量的差异则相对较小;
(4)无论相同寄主或不同寄主的鞘花寄生,其不同部位的总黄酮含量差异明显,均表现为:茎叶 >花 >
果实,作为药材,鞘花寄生枝叶的药用价值可能更高。
参考文献:
[1]中科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 云南植物志(第 3 卷) [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350.
[2]汪强,李良琼,李美蓉 . 鞘花寄生化学成分的研究[J]. 中草药,1996,27(9) :518 - 521.
[3]李永华,卢栋,赵明惠,等 . 广西桑寄生科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J]. 广西医学,2006,28(11) :1 695 - 1 698.
[4]陈玲,朱贲峰,王政峰 . 闽产桑寄生科 10 种药材的化学成分比较[J].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1997,7(3) :32 - 33.
[5]韩荣兰,张奠湘,郝刚,等 . 中国桑寄生科植物叶表皮微形态[J]. 广西植物,2004,24(5) :426 - 431.
[6]龚祝南,王燕飞,梁侨丽,等 . 中国桑寄生科植物化学分类学研究[J]. 广西植物,2004,24(6) :493 - 496.
[7]韩荣兰,张奠湘,郝刚 . 中国桑寄生科的孢粉学研究[J]. 植物分类学报,2004,42(5) :436 - 456.
[8]肖来云,普正和 . 云南西双版纳桑寄生植物传播与鸟的关系研究[J]. 生态学报,1994,14(2) :128 - 134.
[9]魏学智,连凌云,陈志芳,等 . 两种寄生植物营养器官结构的研究[J]. 植物研究,2006,26(6) :663 - 665.
[10]王文通,周厚高 . 广州城区行道树受桑寄生侵害的调查研究[J]. 中国园林,2003,(12) :68 - 70.
[11]龚祝南,余国奠,吴家荣,等 . 中国产桑寄生科植物新分类群及一些种的分类问题[J].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6(2):61 -64.
[12]宋文坚,金宗来,曹栋栋,等 . 寄生植物种子萌发特异性及其与寄主的识别机制[J]. 应用生态学报,2006,17(2) :335 - 339.
7
[13]胡飞,孔垂华 . 寄生植物对寄主植物的化学识别[J]. 生态学报,2003,23(5) :965 - 971.
[14]胡飞,孔垂华 . 寄生植物对寄主的选择和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04,15(5) :905 - 908.
[15]龚祝南,王铮涛,吴家荣,等 . 中国桑寄生科 Loranthaceae药用植物研究[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1996(1) :11 - 15.
[16]赵启友,许玉琼,张浩 . 鞘花寄生的生药学鉴定[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1998(34) :1 - 4.
[17]延玺,刘会清,邹永青,等 . 黄酮类化合物生理活性及其合成研究进展[J]. 有机化学,2008,28(9) :1 534 - 1 544.
[18]黄河胜,马传庚,陈志武 .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国中药杂志,2000,25(10) :589 - 592.
[19]王玮,王琳 . 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 沈阳医学院学报,2002,4(2) :115 - 119.
[20]Coradin T,Larionova J,Smith A A,et al. Magnetic Nanocomposites Built by Controlled Incorporation of Magnetic Clusters into Mesoporous
Silicates[J]. Adv. Mater.,2002,14(12) :896 - 898.
[21]Kresge C T,Leonowicz M E,Roth W J,et al. Ordered mesoporous molecular sieves synthesized by a liquid - crystal template mechanism[J].
Nature,1992,359:710 - 712.
[22]张睿,徐雅琴,时阳 .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研究[J]. 食品与机械,2003,(1) :2l - 22.
[23]凃华,陈碧琼,张燕军 . 天然类黄酮物质的提取工艺研究进展[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6) :277 - 279.
[24]汪秋安,周冰,单杨 . 天然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和提取技术研究进展[J]. 化工生产与技术,2004,11(5) :29 - 32.
[25]龚丽霞,丁卓平.葎草及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4) :1 618 - 1 620.
[26]陈丛瑾,黄克瀛,李德良,等 . AlCl3 显色分光光度法测定香椿叶中总黄酮[J]. 分析实验室,2006,25(12) :91 - 94.
[27]郑和权,周守标,朱肖锋,等 . 马兰总黄酮提取工艺优化及不同部位含量测定[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8,34(11) :185 - 189.
Comparison of Flavonoids Content in Different Organs of
Macrosolen cochinchinensis Collected from the Karst
Areas of Northwest Guangxi
QIN Yong - rong,LI Qiu -ming,HUANG Zhen - qiu,
YU Mei - jun,CHEN Gui - chang,LIU Xu - hui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Life Science,Hechi University,Yizhou,Guangxi 546300,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develop the rich resources of medicinal plant in the karst area of northwest of Guan-
gxi,the ultrasonic collaborative extraction method and orthogonal design were used to optimize the flavonoids ex-
traction conditions of Macrosolen cochinchinensis. Flavonoids contained in M. cochinchinensis branches and leaves,
flowers and fruits which are collected from seven host plants,such as Cinnamomum burmannii,C. camphora and
Osmanthus fragrans are determined by spectrophotometry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um flavonoids
extraction technological conditions of M. cochinchinensis fruits are as follows:ethanol concentration 30%,ultrason-
ic extraction time 60 min,ultrasonic extraction power 180 W,and material to extraction solution 1:30. Under the
conditions,the extraction rate of the fruits is 3. 96% . Secondly,flavonoids content of M. cochinchinensis in differ-
ent hosts has evident differences,the flavonoids content of different organs of M. cochinchinensis in the same hosts
also h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The order of flavonoids content from the maximum value to minimum value is:
branches and leaves > flowers > fruits. The respective flavonoids contents of different hosts of M. cochinchinensis
are:branches and leaves 5. 29% ~14. 09%,flowers 3. 92% ~6. 11%,and fruits 2. 68% ~4. 98% . Thirdly,the
flavonoids content of M. cochinchinensis is higher,so it has great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value.
[Key words] northwest of Guangxi;karst area;Macrosolen cochinchinensis;different organs;flavonoids
content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