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我国剑麻介壳虫类害虫种类及其防治①
张小冬 陈泽坦② 钟义海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海南儋州 571737)
摘 要 总结了我国剑麻介壳虫类害虫的种类、分布,以及主要种类的发生、为害规律和防治方法,并强调了
检疫工作在剑麻害虫防治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介壳虫 ;蚧 ;剑麻虫害 ;害虫防治 ;检疫 ;生物防治
分类号 S433.3;S435.63
SurveyandControlofSisalScaleInsectsinChina
ZHANGXiaodong CHENZetan ZHONGYihai
(EnvironmentandPlantProtectionInstitute,CATAS,Danzhou,Hainan571737)
Abstract ThemainspeciesanddistributionofsisalscaleinsectsinChinaweresurveyed.Theruleof
occurence, damagesandbestcontrolmethodswerereviewed. Anemphasiswasfocusedonthe
importanceofquarantineworkinthecontrolofsisalscaleinsects.
Keywords sisal;scaleinsect;pestcontrol
① 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专项基金项目(No.2004DIB4J139),农业部基本业务费资助项目。
收稿日期:2007-09-26 责任编辑/里程 编辑部 E-mail:rdnk@chinajournal.net.cn或 rdnk@163.com
② 通讯作者。E-mail:czt975@21cn.com。
③ 剑麻的学名为 AgavesisalanaPerineexEngelmann,但商业栽培的剑麻以龙舌兰麻杂种 H·11648[AgavehybridNo.
11648=(蓝剑麻AgaveamaniensisTreleaseetNowel×假菠萝麻 AgaveangustifoliaHaworth)×蓝剑麻]为主——编者注。
Vol.27,No.6
2007年12月 热 带 农 业 科 学
CHINESEJOURNALOFTROPICALAGRICULTURE
第27卷第6期
Dec.2007
剑麻为龙舌兰属(AgaveLinnaeus)多年生肉质
旱生草本植物,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世界
硬质纤维生产中,以剑麻的种植面积最大[1]③。由
于介壳虫类害虫具有其独特的取食习性,使其成为
剑麻害虫区系中的一个重要类群。此类害虫主要以
刺吸式口器吸取剑麻叶片的汁液,破坏剑麻组织纤
维,同时还可分泌蜜露,从而诱发煤烟病,进而影
响植株的生长以及剑麻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据农业
部农垦司热带作物处、中国热带作物学会植保专业
委员会1994年编著的 《华南五省(区)热带作物病
虫害名录》记载,为害剑麻的介壳虫类害虫有褐软
蜡蚧(CoccushesperidumLinnaeus)等 5种。现将这
些害虫的种类、分布、习性等情况介绍如下,供剑
麻生产单位参考。
1 我国剑麻介壳虫类害虫概述
1.1 褐软蜡蚧
褐软蜡蚧又称褐软蚧、歪褐软蚧、广食褐软
蚧。
1.1.1 形态特征
① 成虫 雌成虫体扁平或背面稍微有隆起,
卵形或长卵形,前端比较狭窄,尾端稍微宽大,有
的虫体左右不对称。虫体大小变化很大,大多数个
体长 2.0~4.5mm,宽 1~3mm;通常为浅黄褐色、
绿色或黄绿色,但也有的呈棕褐色;背面通常有2
条褐色的网状横带,但有的具不规则的网状图案。
总之,虫体的颜色、形状和硬化程度经常随着生长
发育时期、季节以及寄主植物所处环境的差别而有
所变化。触角一般为 7节,有的 8~9节;胸足比
较细弱;胸气门较小。每群气门刺由 3根刺组成,
中间的最粗大,约为两旁小气门刺的 3~4倍,并
且顶端略微有弯曲;体缘毛通常比较尖锐,极少数
体缘毛的顶端具有齿状分裂;背刺较小,顶端较
钝;腹毛长度不同;腹部第5、6、7节均有成对的
毛。多孔腺稀疏,分布在阴门附近;管状腺分布在
胸足之间,有的管状腺很少甚至缺失[2]。
40- -
张小冬 等 我国剑麻介壳虫类害虫种类及其防治
② 卵 长椭圆形,扁平,淡黄色。
③ 若虫 初孵体为长椭圆形,扁平,淡黄褐
色,长约1mm。背面中央有纵脊纹,且随着虫体的
长大而愈加明显,但到成虫期时则反而不明显或不
完整。体缘具有缘毛,尾端有1对较长的尾毛,外
形与成虫近似。
1.1.2 生物学习性
初孵若虫比较活跃,到达成虫时固定生活。与
其生活习性相适应,若虫时所具有的眼、触角、足
及尾毛,在固定生活后退化,并分泌蜡质物将虫体
覆盖。每年约发生7代,3月、5月、7月、8月、9
月和11月分别为各代若虫的出现期。
1.1.3 为害情况
为害方式 若虫和雌成虫多喜群集在嫩叶正面
吸取汁液;为害严重时,叶片及气根部布满虫体,
致使叶片枯黄。而且,该虫还能分泌蜜露,从而诱
发煤烟病,造成叶片变黑,影响剑麻的生长和麻纤
品质。对长势衰弱的植株为害严重,而对长势健壮
的植株为害较轻[3]。
分布 云南(景洪、元江、瑞丽)[根据 《华南五省(区)
热带作物病虫害名录》记载。下同]。
1.2 橡副珠蜡蚧
橡副珠蜡蚧[Parasaissetianigra(Nietner)=
Saissetianigra(Nietner)=Lecanium nigrum Niet-
ner],又名橡胶盔蚧、胶黑盔蚧、乌黑副盔蚧、黑
网珠蜡蚧[4]。
1.2.1 形态特征
① 成虫 雌成虫体近似椭圆形,体长 3~5
mm,体宽 2~3mm。体色为栗色至浓紫黑色。具触
角,由8节组成,第3节最长;与其固着生活相适
应,足不发达。具有气门且凹陷,中央气门刺毛比
其他刺毛长约3倍。腹端间隙愈合。外皮具有圆形
的网眼。
② 卵 长圆柱形,橙黄色,长约 0.3mm,宽
约0.1mm;外表具有不规则的圆形花纹。
③ 若虫 近似椭圆形,灰绿色至灰黑色,长
约3.2mm,宽约3.0mm;虫体的后端比较钝圆。
1.2.2 生物学习性
雌成虫将卵产在虫体腹面,一生可产卵 200
粒;若虫孵化后在雌虫体下停留数天,等到二龄时
才爬出,进行固着生活。该虫世代重叠。喜群集,
且可分泌蜜露,使寄主植株常伴生煤烟病,导致表
面呈现污黑色[5]。
1.2.3 为害情况
为害方式 若虫及雌成虫固着在叶片(尤其喜欢
嫩叶)上吸食组织汁液,严重时可使植株干枯。
分布 云南(景洪、勐海、勐腊、瑞丽)、海南(万宁、
琼山、文昌、东方、白沙、儋州、澄迈)、广东(阳春)、福建
(平和、诏安、云宵)。
1.3 榄珠蜡蚧
榄珠蜡蚧[Saissetiaoleae(Olivier)=Lecanium
oleaeOlivier=Saissetiaobae(Bernard)=Parasaisse-
tiaoleae(Bernard)=PraysoleaeBernard],别名橄
榄黑盔蚧。
为害部位 嫩叶。
分布 云南(金平)、福建(厦门、漳州、漳浦)。
1.4 褐圆盾蚧
褐圆盾蚧[Chrysomphalusaonidum(Linnaeus)=
Coccusaonidum Linnaeus=Chrysomphalus ficus
(Ashmead)=AonidielaficorumAshmead=Aspidio-
tusaonidum(Linnaeus) Hempel=Aspidiotusficus
(Ashmead)Comstock],别称褐圆蚧、茶褐圆蚧、黑
褐圆盾蚧。
1.4.1 形态特征
① 成虫 雌成虫体为黄褐色,圆形,略突。
老龄虫体的前体部膜质或仅有梢端硬化,倒卵形;
胸部两侧各有1个刺状突起。雌虫介壳色泽趋于极
暗色或黑色,圆形,蜡质比较厚;中央隆起,周围
向边缘略微倾斜;壳面有显著的比较密集的环纹,
边缘为灰褐色;介壳中央的顶端有 2个圆形的壳
点。
雄介壳虫的色泽与质地和雌介壳虫的相同,椭
圆或卵形,壳点偏于一端,长 1mm左右。雄虫体
为黄色,长约0.8mm,翅展2.0mm左右。
② 卵 浅橙黄色,椭圆形。长约 0.2mm,产
于母体后方介壳下。
③ 若虫 一龄若虫体长0.24~0.26mm,长椭
圆形,浅黄色;有足和触角,腹部末端有1对长尾
毛。经过第一次蜕皮后,除口针外,触角、足和尾
毛均消失。二龄以后,雌若虫介壳为圆形,雄若虫
41- -
2007年12月 第27卷第6期热带农业科学
介壳椭圆形,壳点远离中心。
④ 蛹 褐黄色,椭圆形,长约0.8mm。
1.4.2 生物学习性
雌虫共3龄,若虫期间脱皮2次;雄若虫脱皮
3次。雌成虫将卵产在背介壳下;若虫孵化后,在
没有食料且温度较高的情况下,仍可存活3~13d。
在福州地区,褐圆盾蚧在一年中可发生4代,5月
中旬、7月中旬、9月上旬、11月下旬各有 1代若
虫的盛发期[6]。
1.4.3 为害情况
为害方式 以为害叶部为主,尤以叶片正面虫
体较多;为害严重时,叶片变黄且枯萎;能诱发煤
烟病。
分布 海南(三亚、白沙、琼海)、广东(湛江、徐闻、
海康、廉江、高州)、广西(南宁、钦州、玉林、柳州、桂林)、
福建(漳蒲、漳州、同安、厦门、长泰、南靖)。
1.5 橙褐圆盾蚧
橙褐圆盾蚧的学名为 Chrysomphalusbifascicu-
latusFeris。
为害部位 嫩叶。
分布 广东(湛江、海康、廉江、高州)。
2 防治措施
2.1 加强植物检疫
① 介壳虫常固着生活,且虫体小,故其远距
离传播主要依靠寄主植物携带。因此,在苗木调运
时应实施检疫,以防传播蔓延。
② 选择植物种苗时要严格把关,不栽种带有
虫体的苗木;一旦发现带虫植株,应及时进行控
制,将虫和带虫植株集中烧毁,以消除虫源,制止
蔓延[7]。
2.2 物理防治
① 加强麻园管理。及时中耕松土、施肥、灌
水,使麻园通风透光,以增强麻株的长势,提高植
株的抗虫能力。
② 冬季结合剪修,尽量把有介壳虫的部分剪
掉;把藏在裂缝中的介壳虫刮掉,并集中进行烧
毁。
③ 春季是若虫的活动盛期,在若虫向梢端迁
移前,可采用往植株上环绕涂胶或涂废机油的方法
(隔10~15d涂1次,共涂 2~3次),以阻止初孵若虫的
传播;同时,应及时清除环下的若虫[8]。
④ 可用木棍、硬毛刷或钢丝刷刷掉植株上的
雌虫、若虫和卵,虫体不多的也可用湿抹布把介壳
虫和煤污病擦掉或用水擦洗,然后集中杀灭所捕获
的虫体。
2.3 化学防治
可用敌百虫1000倍液、25%喹硫磷乳油2000
~2500倍液,或 40%氧化乐果乳油 2500~3000
倍液进行防治[9]。
在虫体孵化盛期和若虫高峰期,可用 20%害
扑威乳油 600~800倍液、75%辛硫磷乳油 600~
800倍液,或 50%清亮悬浮剂 200~300倍液混加
5%黄虱蚧杀等速效型杀虫剂防治;也可用杀扑磷
1000~1500倍液加果康宝150倍液进行防治[10]。
尽量避免使用对环境副作用大的传统杀虫剂。
2.4 生物防治
保护并利用天敌,是控制介壳虫类害虫的重要
手段之一。介壳虫类害虫的主要天敌有红点唇瓢虫
(ChilocoruskuwanaeSilvestri)、黑缘红瓢虫(Chilo-
corusrubidusHope),黄金蚜小蜂[Aphytischrysom-
phali(Mercet)],黑色软蚧蚜 小蜂(Coccophagus
yoshidaeNakayama)、闽粤软蚧蚜小蜂(Coccophagus
silvestriCompere)、夏威夷软蚧蚜小蜂(Coccopha-
gushawaiensisTimberlake)、斑翅食蚧蚜小蜂[Coc-
cophagusceroplastae(Howard)=蜡蚧斑翅蚜小蜂
(AneristusceroplastaeHoward)]、赖食软蚧蚜小蜂
[Coccophaguslycimnia(Walker)],软蚧扁角跳小蜂
(AnicetusannulatusTimberlake)、绵蚧阔柄跳小蜂
[Metaphycuspulvinariae(Howard)]、草蛉(Chrysopa
sp.)等[4]。
由于介壳虫喜聚集在剑麻的叶缝中及气根部,
药物很难触及,因此,利用天敌来防治介壳虫是剑
麻害虫防治的发展趋势。介壳虫自然天敌的寄生率
或者捕食率要比外地引进的物种和人工繁殖的天敌
都要高,因此对自然天敌加以保护是介壳虫生物防
治的主要措施[11]。
3 结语
为害剑麻的介壳虫类害虫 (下转第49页)
42- -
董经纬 等 海南省生态产业建设初探
式有悖于自然保护区建立的初衷,必须寻求与自然
保护区生态环境具有共性的旅游开发方式,即开展
生态旅游;生态旅游则是以生态学原则为指导,以
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为取向所展开的一种既
能获得社会利益,又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边缘性
生态工程和旅行活动,是绿色旅游业。生态旅游是
当今世界旅游组织大力提倡的旅游形式。
3.4.2 推行生态消费观念
鼓励消费者购买产品的服务功能而不是产品本
身,鼓励企业以对社会的服务功能而不是以产品或
利润作为经营目标。功能经济[7]认为,生产的目的
应该是产品的服务功能,而不是产品的数量达到最
大。在功能经济条件下,产品仍由生产者所有,生
产者可以在适当的时间将产品加工,因此实现了由
产品的再利用代替物质的循环。功能经济的基本原
理是增加财富,但并不是扩大生产,其目标是最充
分、最长时间地利用产品的使用价值,同时消耗最
少的物质资源和能量。
参考文献
1 王如松,杨建新.产业生态学和生态产业转型[J].世
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0,22(5):24~25
2 周文宗,刘金娥,左 平.生态产业与产业生态学[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环境科学与工程出版中心,
2005.115~117
3 刘宗超,黄顺基,于法稳.中国西部发展生态产业的理
论探索[J].科技导报,2001(4):56~59
4 张迎雪.也谈海南生态环境及保护对策[J].琼州大学
学报,2002,9(2):80~82
5 范海燕,张雅琴.黑龙江省发展生态产业的几点思考
[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5(2):35~37
6 杨小波,吴庆书,韩淑梅.海南省生态产业发展对策研
究[J].中国环保产业,2000(1):28~29
7 毛德华,郭瑞芝.我国生态产业发展对策[J].湖南师
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OO3,26(3):92~93
!!!!!!!!!!!!!!!!!!!!!!!!!!!!!!!!!!!!!!!!!!!!!
(上接第42页) 主要为害剑麻的叶片,吸取剑麻
营养,使剑麻叶片变软失去其韧性,严重时可导致
剑麻气根部塌陷,严重影响剑麻的生长。其中褐软
蜡蚧在云南有发生;橡副珠蜡蚧在云南、海南、广
东都有发生;榄珠蜡蚧主要在云南、福建发生;褐
圆盾蚧发生较广主要在海南、广东、广西及福建;
橙褐圆盾蚧仅发生在广东。因此,必须严禁从此类
害虫的疫区引进果实、种子、苗木;因科学研究需
要而引进种质时,也应采取严密的检疫措施。
参考文献
1 陈 伟,徐 立,李志英,等.剑麻的组织培养和快速
繁殖[J].热带农业科学,2006,26(3):22~24
2 王子清.中国动物志·昆虫纲.第二十二卷.同翅目:
蚧总科[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343~344
3 阮志平.苏铁白盾蚧发生规律及综合治理的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05(12):38~39
4 张方平,符悦冠,彭正强,等.橡副珠蜡蚧生物学特性
及防治概述[J].热带农业科学,2006,26(1):38~41
5 罗永明,金启安.海南岛两种热带果树害虫记述[J].
热带作物学报,1997,18(1):71~78
6 周卫川.褐圆盾蚧的发生与防治[J].福建农业科技,
1995(2):41
7 詹红林.介壳虫的几种防治方法[J].云南林业,2005,
26(2):29
8 邢光耀.介壳虫综合防治[J].河北农业科技,2004
(1):17
9 徐绍华,李良如.介壳虫的防治技术[J].四川农业科
技,1998(5):25
10 魏丽红,瞿秋喜,续海红.果园介壳虫的防治技术
[J].山西果树,2006(3):51~52
11 介壳虫天敌昆虫的利用及展望[J].柑桔与亚热带果树
信息,2000,16(3):44~45
49- -